六分半书”是清代郑燮书法的别称。郑板桥的书法,本来是学黄庭坚的,后来参以八分”,再加入兰竹笔意,就建立了自己的书风。这种书体已不是原来的八分隶书”,而介于楷隶之间,又有少许兰竹成分,所以称六分半书” 。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石。生平以画为第一生命,死后书家名声却高于画家的名气。郑板桥书法,世称之为六分半书”,书中真隶行书相参、布局上字形大小不一,书体有架势,有笔力,金石味浓,扑茂劲拔、奇秀雅逸、方方圆圆、正正斜斜、疏疏密密,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

六分半书是什么意思

六分半书的意思是:板桥体,即郑板桥书写的一种书法字体,他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这是以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厚理解为基础的。

郑燮诗书画兼擅,时人称为三绝,其书法艺术在中国书画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书法自成一格,给人之感就如同乱石铺路,人称“板桥体”,他自己则戏称为“六分半书”,实际上就是将隶书参入到行楷之中,同时又用写行草的运笔之势来写。

为什么郑板桥自称“六分半书”?

郑燮(1693一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维县县令.后因件怒豪绅而辞归,晚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多才多艺,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书法有独特的个性,他的书法得力于《瘗鹤铭》和黄山谷的书法,诸体兼擅,真、行、隶、篆俱工.他对书法有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他还把真、行、隶、篆融为一炉,而又参人绘画技法,形成一种看似奇崛,却浑然天成的真趣.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他在《五十八岁自叙》中说:“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隶书又名八分书,板桥是在隶书中融人真、行、草的成分,因此隶法(八分)只剩下了六分半了.板桥以“六分半书”自许,实际上根本无法量化的,这应该理解为板桥对当时书风的不满以及标新立异罢了.乾嘉时期,书坛盛行馆阁体,那种“圆、光、齐、亮”的标准书,是窒息艺术灵性的,以板桥的独特经历和审美个性他是不满意时下书风的.他在一幅画中曾题写道:“掀天揭天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也.”他的诗文书画均“不在寻常眼孔中”,从另一个角度说,“寻常眼孔”看中的书法不过是仕途的敲门砖——馆阁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