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2、一窍不通: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出自《吕氏春秋·过理》。

3、三豕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4、盗钟掩耳: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5、箕山之节:指归隐以保全节操。出自《吕氏春秋·求人》。

6、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

关于吕氏春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 详细

〔 不知轻重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详细»

〔 户枢不蠹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详细»

〔 按兵不动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 详细»

〔 纲举目张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 详细»

〔 竭泽而渔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详细»

〔 刻舟求剑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详细»

〔 舍本逐末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吕氏春秋》跟它有关的成语.

一字千金

吕不韦为了夸耀《吕氏春秋》更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

把《吕氏春秋》公开在集市上,提出若是有人能改动其中一个字,就赏金千两。

【一窍不通】《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 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后多以喻文字的讹误。 【瞻蒲劝■】看见菖蒲初生,便督促农民及时耕种。语本《吕氏春秋·士容 论》:“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盗锺掩耳】《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盗锺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箕山之节】《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 请属天下於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於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后因“箕山之节”谓隐居不仕的节操。 【豕亥鱼鲁】《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 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贪小失大】《吕氏春秋·权勋》:“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於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於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於美唐甚多。此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后以“贪小失大”指因贪图小便宜而失掉更大的利益。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 【连枝同气】《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 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逐臭之夫】典出《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 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以“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

吕氏春秋跟它有关的成语.

1、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2、一窍不通: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出自《吕氏春秋·过理》。

3、三豕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4、盗钟掩耳: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5、箕山之节:指归隐以保全节操。出自《吕氏春秋·求人》。

6、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出自《吕氏春秋·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