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没参加科举考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是天才,懒得考进士。实际上这只是托词,李白有他的难言之隐,他根本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跟他的身世有关。李白,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且恐为异民族之子,这样的出身,想考进士,连门儿都没有。

李白那么有才,为何却终身科举未中?

当初李白之所以终身科举为中,并不是因为李白考不上,而是因为李白压根儿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虽然说科举考试在那个年代是十分重要,也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一场考试。但是在李白的一生当中,李白并没有选择参加科举考试。这与其他文人可以说是迥乎不同的。例如说在当初孟郊考上进士的时候,孟郊可谓是心花怒放,于是性情大发就作诗一首。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而李白之所以没有选择参加科举考试,其实主要是跟李白的身世有关。

在唐代的时候想要参加科举考试,除了你自己有真材实料以外,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政审。在唐代政审的时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你要能够准确的提出你的户籍所在地。而第二点就是要把你与你相关的家属的信息介绍完毕,尤其是父亲的信息。并且还规定,如果说你家里面或者亲戚有从商的,也是不能够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同时如果说你要是犯人之后的话,那么更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了。

而在这两条上,李白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后两条一条不差李白全占,不仅是有罪之人的后人,同时也是商人的儿子。

所以说在这样的结果之下就造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李白即使他才华横溢,但是他也不能够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对于李白来讲显然不是问题。在李白心中,你不让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还不稀罕。

而李白也确实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即便是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李白的才华在当时也是名誉全国的。所以说,即便没有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谋取一官半职,但是李白再后来依然在朝廷当中混的顺风顺水!

李白为何不考取进士为官?他是如何为官的?

我们大家都熟悉《唐诗三百首》,那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达到了我国诗歌艺术史上的顶峰。共收录311首诗,其中“诗圣”杜甫数量最多达到38首,“诗佛”王维29首,“诗仙”李白27首,“凌云诗才”李商隐22首。其中,李白的诗,篇篇是经典,具有多首诗选入了教材。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乎都会背诵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等。他的诗歌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竟然有26首诗,选入了日本的汉诗教材。

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号称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将我国诗歌创造水平推向了顶峰。有人不禁要问,天纵奇才的李白,为何不考取进士为官呢?

他不是不想考科举,中进士,入朝为官。他的水平完全能够在科举中功名成就,问题是,他没有资格进行科举。这是为什么呢?编者接下来详细分析一下!在唐朝要想出人头地,有两条途径,一是王公贵族的后代,可以萌荫,另一个正规渠道就是考取进士。李白,根本就没有考进士的资格,甚至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唐代科举制度,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现在公务员考试主要程序是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政审,试用期等环节。

唐代的科举制度,分为府州“乡试”。合格后,经过尚书省审核无误后,字进行“省试”,无论哪级考试都要经过资格审查。审查资料是非常详细的,包括家庭状况表,户籍(郡县里名籍),父祖官名(父亲,爷爷的职业)。按照五代旧制,父母、祖父母亡殁未经迁葬者,其后代者不得辄求仕进,更不能冒名顶替,否则对保荐人追究责任。如果是做买卖的,或者近亲有商人的,是不能报名的。当然,跟现在一样,犯人的后人,是没有资格考取功名的。

李白祖上不是三品以上官员,不能入围国子监这类学校就读,无法以生徒身份出线。剩下只有乡贡一条路。他父亲“潜还广汉”客死他乡,谈何迁葬?仅这一条,就断了科举之路。何况还有两个硬性的条件,李白恰好,两条都占了,罪人之后和商人之子。他的父亲恰好是个商人,祖上因为获罪,逃到碎叶城的,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坦,巴尔喀什湖附近地区。

伟大的诗人李白这么有才,为什么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呢?

李白的生平资料比杜甫要少。按目前可见的记载,他没有参加过正式的考试。据《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 李白》“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有诏供奉翰林。”可见是李白献文章并与皇帝当面对答,这与唐朝前期的制举形式一样,但与玄宗时期正式的制举考试不同,按封演的说法,“亦同制举”。

李白为什么从不参加考试,没有任何直接史料证据。

这里并没有提出切实的依据,只是一个猜测,而猜测的逻辑也不大靠得住。唐代的兄弟辈排行是指有共同曾祖父的堂兄弟,而这些堂兄弟未必要住在一起,李白的父亲更没有义务把他们都带着做长途迁徙。至于李白性格和生活方式,跟高适和杜甫的早期差不多,而高、杜家里也都不是商人。况且,李白的漫游和挥霍,都是在出蜀之后,而他一出蜀就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所以他的资金来源,也未必是他的父亲。

那么李白为什么一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呢?史料阙如,我们只能做个猜测。进士科的重要性,在唐代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据统计,在两《唐书》里有传的人物,在安史之乱之前的,不到30%左右进士及第;在安史之乱之后,60%以上进士及第。在两《唐书》中有传的,大多是中高级官员。可见在唐朝前期,考进士并不是唯一的入仕之阶,甚至不是最好的入仕途径。

李白虽然“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却多年没有官员愿意推荐他,所以他也就一直没能参加制举考试。不过,他最后得到那个“亦同制举”的机会,还是由于贺知章的推荐。多年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