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一部长达1382年之久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作者司马光以无比的魅力和高瞻远瞩,使紊乱如麻的史迹,得以条理分明地展示在窗明几镜之上,立刻可以了然古今的演变历程,广博而扼要,简单而不遗漏。它自认为和被认为是帝王的镜子。司马光是出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政治目的主编《通鉴》的;人君”之流是以获取政治经验为目的去阅读《通鉴》的。可以说,《资治通鉴》是帝王将相或准备做帝王将相的人的政治教科书”。但是非常可惜,这部教科书”所能发挥的作用几乎等于零,主编先生为帝王将相或准备做帝王将相的人提供的统治经验,从根本上说,也是不可靠的。

被称为帝王的镜子的历史著作是

被称为18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扩展资料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鲁迅先生如何评价《史记》?

鲁迅先生如何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是从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来评价的,“史家之绝唱”是指其历史价值,“无韵之离骚”乃指《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有着很高成就的文学优势。

它继承了《诗经》《离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继承了先秦散文语言生动准确、叙事简练明达的优秀传统,奠定了史传文学的坚实基础,在散文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其他评价

帝王的镜子——评价的是《资治通鉴》。

这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总结出许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去借鉴。

宋神宗说这本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也就是说,把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这种作用就被形容为了“帝王的镜子”。

瓜棚下的怪谈()、书生现形记()、帝王的镜子()

1《红楼梦》 失去的大观园
2《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谈
3《三国演义》龙争虎 斗
4《山海经》神话的故乡
5《儒林外史》书生现形记
6《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泽畔的悲歌 哲学的天籁 历史的长城 神话的故乡 失去的大观园 不朽的战争艺术 帝王的镜子 这些词指各指一部

你好!!
泽畔的悲歌是《离骚》,屈原所写的
哲学的天籁是《庄子》,庄周所写的
历史的长城是《史记》,司马迁所写的
神话的故乡是《山海经》,作者不知
失去的大观园是《红楼梦》,曹雪芹所写的
不朽的战争艺术是《孙子兵法》,孙子所写的
帝王的镜子是《资治通鉴》,作者不知
忘采纳!!!O(∩_∩)O谢谢!

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帝王书?

《资治通鉴》四个字,宋神宗给起的。“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话说,著名的前三史《史记》、《汉书》、《三国志》,都是纪传体。纪传体者,这里一篇《项羽本纪》,宣传项羽如何揍刘邦;后面一篇《高祖本纪》,说刘邦如何得天下;每传各有主人。司马迁可以一边夸廉颇,一边夸白起;一边写苏秦,一边写张仪。

好比我们现在有一个传记丛书,给你个《希特勒丘吉尔传》,或者《隆美尔蒙哥马利传》。从了解历史八卦的角度,这个当然更好看。

但如果是受教育的角度呢?那就不一定了。

《史记》里还有《滑稽列传》,讲擅长讽喻的优伶;《游侠列传》,讲以武犯禁的侠客;《刺客列传》,讲荆轲聂政那些人。

所以《史记》的纪传体,有点平民史观、传奇色彩的劲头,无所不包。在《史记》里,帝王地位崇高,但不是唯一。

但后世史家,要的不是这个。

梁启超先生有过句感叹,说中国史书,都是帝王家传。有点偏激,但大差不差。二十四史,更多是政治军事史,是宫廷斗争史。如科技史、文学史、艺术史、音乐史,那多半是阙如的。所以虽然《史记》里颇有些争议,司马迁也很八卦,有些显然是自己加工的,有些则是听了一耳朵来的(比如夏无且药囊事件),但他至少是想描述个宏大古代世界,描述斑斓五彩的历史本身。

《资治通鉴》的原初精神,效仿的是《春秋》,是《左传》。

编年体历史与纪传体着重点不同。后者传奇跌宕,让人感叹个体命运;前者更多是时间序列严谨的残酷真相。

司马光当然也记录些逸事,《资治通鉴》的确无所不包,礼乐、历数、天文、地理,都有。但大体上最重要的,还是治乱,是政治、军事、统治者道德的部分。还时时有“臣光言”来给点指导,生怕天子没读明白。

哪位一定会说:哪怕是天子,多了解点科技艺术、传奇八卦,也不妨碍啊?——这就是士大夫理念了。

传统士大夫认为天子最好是垂拱而治,下面各司其职。陈平曾经对汉文帝说自己身为宰相,但对钱粮收入、断案多少一无所知,因为宰相的指责是管理群臣,不是了解这些细枝末节。同理,司马光们也希望天子从统治者角度了解史实,帮助治理,所以帮他省略掉了天子不需要的东西,让他着重应该注意的东西:战争、人事、政治。

《资治通鉴》的风格,与前三史最大的区别,我认为在于:削弱传奇与英雄色彩。

举个例子:

众所周知的战国传奇:庞涓废了孙膑,孙膑去了齐国,田忌赛马,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赢了赛马,田忌后来为将,孙膑为军师,马陵道伏兵射杀庞涓,永久性地削弱了魏国。

在《史记·吴起孙子列传》里,打赢了庞涓后,这么结尾: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好了,结束了。田忌+孙膑搭档大团圆,出了气,干死了庞涓,报了仇,完美!大家一起为田忌孙膑鼓掌吧!扬眉吐气啊!

——这就是英雄传奇纪传体风格了。

然而,《资治通鉴·周显王二十八年》却阴飕飕地说:

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声威天下〕。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许多人都知道孙膑田忌破庞涓多励志,却不知道破了庞涓的这年,田忌(孙膑估计也是)立刻都倒了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邹忌——就是城北徐公的好基友邹忌了——阴了田忌,把他逼到了楚国。

传奇英雄不得善终,忽然间,这个故事又悲催了。

这就是编年体风格,或曰《资治通鉴》风格。更冷冽,更现实,没纪传体那么浪漫欢乐,时间之轮一环扣一环地前进,每个人都可以是历史的棋子。在《资治通鉴》这么浩繁的篇幅与无情的时间序列下,是非成败,一目了然。

所以这才是帝王书——帝王得看得很远,得现实,得明白历史是如何因果相续的啊,得明白一时的胜败荣辱,都还不是结局;得明白个人的奋斗固然要紧,但终究敌不过历史的进程啊!

国学知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6、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7、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0、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2、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3、《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4、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5、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6、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7、“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8、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9、五金:金、银、铜、铁、锡;

20、五味:酸、甜、苦、辣、咸;

21、五行:金、木、水、火、土;

22、“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3、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4、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5、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五、诗句与人

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如: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 对将军:麾下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1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1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1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1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8、 纪时法。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读通的价值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

读通的价值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

《资治通鉴》从成书之日起,就被确定为“帝王教科书”,管理专业书。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们读通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柏杨在《白话资治通鉴》序言中说:“与其说是帝王的镜子,毋宁说是人民的镜子。通过《资治通鉴》,可看出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和面对的祸福命运。”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生活范围和阅历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弥补生活经验的欠缺,累积处理事情的经验,并从历史人物身上观照自己,完善自己的人生。“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现代的人,多读一点中国历史还是很有必要的。

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呢?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序言中明确指出:“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虽然这本书是按照古代儒家的处事标准编写的,有一些观点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具体情况,但是千古不变的是要有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准则,所以读这本书可以更好地“鉴古人得失”,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大的帮助。

“大抵士君子之学,期于适用而已;驰骛乎高远,陷溺乎异端,放浪于词华,皆不足谓之学矣。”在这里胡三省非常明确提出了什么是君子之学。《易》也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读《资治通鉴》还可以从古人身上反思,从而很好的涵养自己的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棵大树,而是一条大河,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他拦腰截断。作为一个中国人,读《资治通鉴》可以更好的让我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便于我们更好的展望未来。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文言文已经变得生涩难懂,读《资治通鉴》这样的鸿篇巨制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手段,同时对我们的毅力也是一种考验。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古代经典著作,除了其历史价值和管理价值之外,其文学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作者司马光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众多的事件在他的笔下思路清楚,有条不紊;众多的人物特色鲜明,骨肉丰满,不失为我们学习写作的好教材。通过读《资治通鉴》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司马光执着而严谨的治学精神。“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我们什么时候读书也能做到这样,收获也一定很大的。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花费了19年的时间,那就让我们用司马温公的这种精神完成我们的共读吧!《资治通鉴》共读,漫漫长路,让我们慢慢地走吧!

只用一句话书评。

《诗经》-------------先民的歌唱
《左传》-------------诸侯争盟记
《山海经》-----------神话的故乡
《楚辞》-------------泽畔的悲歌
《孙子兵法》---------不朽的战争艺术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墨子》-------------救世的苦行者
《史记》-------------历史的长城
《庄子》-------------哲学的天籁
《荀子》-------------人性的批判
《盐铁论》-----------汉代财经大辩论
《天工开物》---------科技的百科全书
《战国策》-----------携永的谈辞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
《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谈
《三国演义》---------龙争虎斗
《红楼梦》-----------失去的大观园
《儒林外史》---------书生现形记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售梦者》:没有选择,连梦也不能去拥有,一只在深渊上空飞翔的鸽子,永远找不到落脚点。
《来看天堂》:天堂一般的社会,没有饥饿与争斗,只有精英阶层与芸芸众生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
《伤心者》:最自私的爱与最无私的爱,感动!
《爱别离》:污秽而珍贵的血液,六千毫升的刻度,既是向爱人忏悔,也是向社会负起责任。
《六道众生》:百万亿分之一的几率,俯仰众生的权力。魔鬼还是救世主?It’s a question!
《大角,快跑》:晶莹剔透,不可逼视的作品。七天七夜,大角在成长,我们在成长。那个风一般奔跑的少年啊!
《黑暗中归来》:我们都是一群在绝望的黑暗中寻找星星的孩子。
惊奇档案之不可信辞典系列:典型的柳氏恶搞风格,读过之后没有笑死的人都会牢牢记住柳大叔的睿智与博学。
《华尔街的中国女人》
本书集中采访了近二十位在华尔街打拼的中国女性,详细记叙了她们从留学到踏入华尔街、打拼金融界的整个过程,再现了她们在求职、工作、生活和爱情等方面的风雨故事。
《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
本书以神话与历史合一的西王母世界为出发点,进入秦汉帝国的“西域”与“东方”,再从东汉之后的印度佛国进入高僧的理想世界,最后从唐以后的“南海”及元以后的“西洋”进入近代化的历史,呈现了一幅壮丽的文化图景——古代中国的世界视野。
《“县官”是门大学问》
当好“县官”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学问,掌握这门学问对今天的“县官”来说任重而道远。这本研究“县官”的书是对“县官”执政能力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一种科学把握和一种全身心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