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幼子继承制主要指对家产的继承而不是对父辈政治权力的继承,所谓幼子守产”,指的是最年幼的儿子通常不需要像其兄弟那样离开父母,单立门户,而是始终留守在父母营帐中尽为子之责,并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名下的全部遗产,疼爱小儿子,应该是天下父母共通的心理,蒙古人的幼子继承制主要指对家产的继承而不是对父辈政治权力的继承,所谓幼子守产”,指的是最年幼的儿子通常不需要像其兄弟那样离开父母,单立门户,而是始终留守在父母营帐中尽为子之责,并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名下的全部遗产,疼爱小儿子,应该是天下父母共通的心理。

为什么元朝继承制为幼子主要继承

这应该是后人夸大的说法吧!

蒙古人的幼子继承制主要指对家产的继承而不是对父辈政治权力的继承。 所谓“幼子守产”,指的是最年幼的儿子通常不需要像其兄弟那样离开父母,单立门户而是始终留守在父母营帐中尽为子之责,并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名下的全部遗产。疼爱小儿子,应该是天下父母共通的心理。

蒙古人为何是幼子继承制 蒙古人幼子继承制的原因

1、因为成吉思汗制定了“幼子守灶”的财产继承制,该制度一直传承了下来。

2、《蒙古法基本原则》一书说:“成吉思汗的大札萨克规定,兄弟分家时财产按下列原则分配:年长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继承父业。”在蒙古族,家中正妻所生幼子称为“斡赤斤”,意为“守炉灶者”,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

关于元朝时蒙古人继位的习俗

幼子守产制是蒙古和满洲民族自古的传统,这同他们游牧和渔猎的生产方式有关,年长的子女成人后,就会得到一定财产和生产资料去自己生产和生活。而幼子往往在父母去世时年纪尚小,不具备自己创造的能力,如果那时再和其他成年子女一起共同瓜分父母遗产,在那种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和严峻而又脆弱的生产力水平下,这无疑使幼子难以生存。所以,这是他们自古的传统,也是他们生活智慧的产物。

和铁木真无关。

而且满蒙民族没有汉族的那套封建家族礼法制度,没有那些什么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规矩。他们都是采取推举制,长子未必就有优先继承权权,而庶子也不见得就比嫡子机会小。

朱元璋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呢?

首先,唐郎觉得,朱元璋为什么会将皇位传给孙子这个问题其实是暗含了两个问题。

第一,明朝的皇位传承制是什么?

第二,朱元璋为何传位给孙子?

一,朱元璋的传位是大明建立后的第一次皇位传承,事关大明血脉延绵,至关重要。

朱元璋的传位是大明帝国第一代皇位的继承,这对于朱元璋来讲,可以说是重要性无以复加,要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出身最为卑微的,甚至没有之一),他对于大明皇位的传承可以说是慎之又慎,由于老朱生长在元末,明朝建立在元后,所以其实在朱元璋思考皇位继承的时候有两种考虑。

一是循元制选定继承人。

问题是元朝承袭蒙古部落祖制,继承制经历了幼子守灶,库里台大会推举,嫡长子继承等多种传位继承方式,尤其是到了元成宗以后,元帝王的继承已经完全失去了制度的牵绊,变得随意不已,所以,元制没法遵循。

二是恢复汉化循周制。

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核心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项制度最大的初衷就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继承人,用西方的话叫王储,这样就从根本上期望杜绝兄弟手足为了王位而手足相残,但这项制度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王朝君主素质的不确定性,由于接班人的选取并不是优胜劣汰,择优而定,而是提早就没定,导致继承人如若昏庸不堪,则很快就能断送了祖宗基业。

自周到明,2000多年中,因嫡长子继承制而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但是不执行嫡长子继承制而引发的宫廷血案,甚至皇朝崩塌也是时常出现。

所以,朱元璋因为是汉人出身,推翻了元朝异族统治,所以恢复正统的的嫡长子继承制是理所当然,当然,朱元璋并不是一个拘泥于守旧的皇帝,他之所以能在建立大明之初,很快就把嫡长子继承制作为皇位继承的依据,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儿子中嫡长子朱标非常有信心

二,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可是说是偶然中的必然。

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弄人,本来,朱标可以说是朱元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经典模板,他身为长子,又恰为皇后马皇后所生,标准的嫡长子,为人也是宽仁有加,在朝中拥有很高的认可度,就连一向胸怀大志的燕王朱棣也对他这个大哥是敬重有加。

只是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最为得意的王位继承人,给予了毕生心血培养的接班人朱标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威胁,却自己因病在年仅36岁的年龄英年早逝,这件事可以说沉重打击了朱元璋的心境,使得他从此性情大变,洪武末期,朱元璋嗜杀恐怕与朱标的死不无关系。

因为,朱标的死不仅仅是意味着老朱死了一个儿子,一个未来继承大明皇位的继承人,而是意味着在朱元璋心里,那种久久根植的皇室传统,帝国传承体系突然之间崩塌,这种打击不得不说是毁灭性的。

我们来看看,朱标死后,大明皇位的可能继承人来有那些?他们的继承顺序又是怎样呢?

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严格的继承规则体系,首先是嫡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然后是嫡长孙,嫡幼孙,最后才是嫡幼子,庶长子,庶长孙,庶幼子。

所以,大家从这个顺序可以看到,朱标死后,排第二的就是朱元璋的嫡长孙,也就是朱标的嫡长子,但很可惜的是,朱嫡的嫡长子很早就夭折了。他的嫡幼子朱允通按照继承顺序应该是排在最前面了,但是朱允通太小了,朱元璋死后太不放心。

这里,很多人会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此刻的燕王朱棣文治武功在朱元璋的儿子中几乎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为什么朱元璋完全没有考虑到朱棣呢?甚至对朱棣觊觎皇位非常警惕了,这里的原因,值得深挖。

首先,朱棣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排序,应该是仅次于嫡幼孙朱允炆的,虽然,按照祖制,排序略微差一些,但朱棣有军功加成,未必没有一点胜算自己这个侄子。

但唐郎分析认为,其实,在朱元璋心里,朱棣断不可能成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因为,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朱棣或许根本就不是嫡幼子,而如果不是嫡出,那就继承皇位只有等到嫡出这一脉全部消亡以后才有可能。

朱棣的亲生母亲一直都是一个谜,虽然,他在史书记载他说马皇后所生,但是因为他靖难成功后,很有可能抹掉了一切对自己不利的记载,所以,唐郎一直对朱棣的生母是马皇后持怀疑态度。

那么,对于朱元璋来说,几个儿子中间排除了最优秀的朱棣,其它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能列为传位的对象,那么传位给自己的孙子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