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字元化,幼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的方士、医师,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华佗一生行医济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特点是用药少,只用几味药而已。执药随手抓出,不用称量。针灸也只是针一两处。如果针药都不能医治,就给病人用酒服麻沸散,饮后犹如麻醉,然后施手术,再缝合伤口,擦下药膏,四五日后创愈,一月就可平复。但麻沸散与外科手法已经失传。华佗是医史上公认第一位使用麻醉药来麻醉病人,然后进行外科手术的医师,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将手

麻沸散是谁发明的

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中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现代医学未诞生的古代,没有 *** ,那么医生给病人做手术要怎么处理呢?麻沸散就这样诞生了,那么它的发明者是谁呢?

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

麻沸散是传说中的中医麻醉剂。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 *** 。《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天南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麻沸散不读sǎn读sàn。

书中还记载着此方专治腹中病结或患圆形或长形肿块,各药不效,必须割破小腹取出,或脑内有病,必须劈开头脑,取出病邪之物则头风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痒。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一个故事记载了战国时期神医扁鹊使用“毒酒”麻醉,给两个心脏病患者做了心脏对换手术。只可惜“毒酒”由什么成分组成没有文字记载。

麻沸散是谁发明的?

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是由曼陀罗花、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方子。

华佗,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

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麻沸散是谁发明的?

华佗。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惨状使人目不忍睹!

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华佗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最终试制成功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

关于麻沸散《后汉书·华佗传》和《三国志》都有记载: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可惜的是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早已失传,现在有迹可循的说法有两种:

一是宋时有人认为麻沸散可能由曼陀罗等组成。李攸《宋朝史实》载:“置曼陀罗花酒中,既昏醉……,尽擒杀之。”

二是据近人著作《后汉书华佗传补注》记载:“麻沸散方:羊踯躅,当归,茉莉花根,石菖蒲。”书中未指明此方的出处。但一般认为此方来自清代赵学敏的《串雅内编》中间的“换皮麻药”。至于此方究竟是否符合麻沸散原方,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