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除了其自身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正值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亲眼目睹中国的志士男儿如何受到鸦片的侵蚀一蹶不振。此时的洪秀全对英国是充满敌意的,更不要说合作。

其次就是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完全有独立推翻清政府的可能,英国使臣提出合作推翻清政府后英国与太平天国共分天下。本属于我一人之物,为什么要拱手送与他人半份呢?这个算盘洪秀全还是算得明白的。

然后是中国人的封建思想。自古中国人就有浓厚的民族优越感,唯我国独尊,我华夏民族,中华攸攸大国岂能与他等小国并分天下,所以说洪秀全根本没把英国放在眼里,也是不屑于和英国合作的。

最后就是洪秀全是爱国的,他在人民保守苦难时愤然起义,推翻清政府也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若真与英国人合作,光从鸦片泛滥这一角度来看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洪秀全断然拒绝了与英国合作。

英国人要帮洪秀全打清军,洪秀全为何拒绝了?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英国代表文翰专门赶往天京想要面见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就英国人的意见和洪秀全进行一下全面的沟通,英国人并没有能够见到洪秀全,但是却表露了英国可以帮助太平军攻打清军的意愿,并且还对太平天国持续的进行利诱,当然也免不了威胁。

但洪秀全完全拒绝了洋人的所有提议。忠王李秀成在被捕后曾经对洪秀全的做法给了解读:“洪秀全本是广东滨海人,素来知道洋人反复,故而不肯与他们合作。”

当时广东省是鸦片的重灾区,而英国人在广州的横行众所周知,太平军的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两广地区,他们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经历过鸦片战争,因此对洋人都非常厌恶,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要把洋人侵略者给驱逐出去,因此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人,又怎么会去接受英国人的利诱呢。

当时的太平天国始终对侵华的洋人保持着戒备和警惕,但是也不会轻易对洋人宣战。如果有闯进太平天国境内的外国战舰,一般情况下负责防卫的炮台就会开炮禁止其在继续前进。

当时乘坐战舰前往天京的英国公使文翰、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麦莲等人都曾经被被炮轰过,而洋人的战舰停泊之后也会受到太平天国严密的监视。就连洋人在天京的活动范围也在太平天国官员的限制之内。

杨秀清回复洋人的31条,也是充分的表明了太平天国的意见。这31条就表明,太平天国允许商人来做生意,允许外国人自由通商,但是对鸦片是坚决禁止的,而最关键的是太平天国拒绝承认清政府所签署的那些卖国条约。

太平天国反对洋人侵略的行为一直贯穿始终,1858年还曾经有太平军炮轰了当时开进了长江的英国船队,虽然事后对英国人进行了道歉,但是也要求了英国人必须能够做到事先通知太平天国,之后才能在长江内航行。

洪秀全等人就是因为深受洋人的欺压,并且看到了鸦片对人们身体所造成的危害,才对洋人始终保持着警惕的态度,不管他们怎么和清政府作对,他们起码做到了不卖国。

英国人曾提出帮太平天国灭掉清朝,为何洪秀全没答应?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极盛时候太平天国占领了中国中部与南部的主要省份,与清军划江而治。尤其是当时清朝富庶的粮仓与税库,都是沦陷到太平天国的手中。由于太平天国势力的强大,就连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晚清能臣,都发出了大清“大势已去”的感慨。

面对太平军强大的势力,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也只能放权让地方汉族官僚,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在各个地方组建团练与组办新军,借此剿灭太平天国势力,于是曾国藩的湘军也就这样发展壮大了起来。

可是,当时英法列强却打着另一种计划,由于不打算直接殖民中国,打算借助满清朝廷的力量来殖民与剥削中国。当时看着太平军的强大,英法列强想着如果太平天国真的取代清朝,维护他们利益一个最好办法就是与太平天国形成强大的利益同盟。于是,英国人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与太平天国政权相勾结,为他们出兵出钱,借他们力量灭掉清朝,借此扶持在中国统治的代言人。

如在1854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英国驻大清红使文翰(Sir Samuel George Bonham)就来到天京,表露出了英国可以提供武器、资金、军队等一切资源,帮助太平天国灭掉清朝与。

但条件是太平天国需要要承认《南京条约》等一切清廷与英法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事成之后与英国“平分地土”。这一件事情在忠王李秀成的自述回忆录中有过比较详细记载:

好在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人,对这一种卖国求荣的做法都是一口拒绝。当时,洪秀全就是用非常霸气的24个字来拒绝了英国的请求:

“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室。”

在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洪秀全表达的意思,就是我揭竿而起,目的就是自己当皇帝。如果与你们这些鬼佬平分领土,不就是引狼入室吗?

从中可以看到,太平天国面对英法等西方殖民势力,态度是强硬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洋鬼子赶出中国。可以看到,太平天国是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如太平天国在自己的控制地区,都是禁止西方商人卖鸦片的,面对英法公司的通商请求,太平天国给出的答复是,做生意可以,但要向太平天国称臣纳贡。这一种态度从洪秀都把英法人称作“鬼佬”的态度中也可见一斑。

无论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动机如何,是功还是过。但是反对英法殖民势力是不容分说的。试想想,如果洪秀全在英法的帮助下灭掉清朝,如清军入关剃发易服一样,对中华文明也是一种劫难。

太平天国时,英国人要帮洪秀全打清军,他为什么拒绝?

因为洪秀全知道英国人帮助自己并不是真的为了帮助自己打清军,而是英国人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也是为了英国人自己的利益,如果自己真的接受了英国人的帮助,到最后,受利的不会是自己,只会是英国人。

为何洪秀全没答应英国人,一起灭掉清朝?

因为洪秀全洞悉了英国人的野心,而且洪秀全认为这是清朝内部的矛盾,不需要外人插手。清朝末年时期,朝廷昏庸无能,民间的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冒出了很多起义人士,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是其中队伍人数最多,声势最浩大的,一度占领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当时很多外国势力纷纷向洪秀全伸出了橄榄枝,比如英国,一再表示想要和洪秀全进行合作,但洪秀全都没有答应。

洪秀全出身虽然普通,但他头脑灵活聪明,他宣称自己是上帝之子,下凡前来拯救世人,这番神神叨叨的话欺骗了很多人,他们坚定不移的相信洪秀全会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纷纷加入太平天国,在洪秀全的带领下,他们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很快将清军打的落花流水,洪秀全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将这里定为国都,颁布了非常多的法令。

当时的中国地大物博,资源辽阔,惹得国外列强十分觊觎,在了解洪秀全和清朝之间的矛盾后,拼命拉拢洪秀全,尤其是英国,几次派出使者为洪秀全送上大量的金银珠宝,希望能够和洪秀全达成共识,但洪秀全并没有答应,作为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十分清楚英国人的野心,也知道自己如果答应他们,那就是在引狼入室,清朝被灭掉之后便会是自己。

而且作为中国人,洪秀全始终拥有着高尚的爱国精神,认为自己和清朝之间的战争属于内部问题,可以关上门自己解决,无论最后哪一方获得胜利,清朝都是中国人的,如果和英国合作,那就不一定了,或许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得不说洪秀全在这一点上认识度非常高,没有被权势冲昏头脑。

洪秀全为何拒绝与英国人合作对抗清朝?

首先是因为洪秀全心中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爱,那种爱让他无法,容忍自己和一个侵略自己国家的列强,去一同针对自己的同胞,所以他在英国建议他对抗清朝的时候,想都没想便拒绝了,在他的心里,纵使利益再有诱惑力,也不及国家不被他人侵略来的重要。

其次是因为洪秀全明白这是英国人的圈套,想让他们国人内斗,来个两相残杀,最后英国独在一旁,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能成功的发动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自然就不是没脑子的人,所以他一想,便能参透其中的奥秘,并且判断出其中的利害。

最后是因为洪秀全对英国的憎恶,英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侵掠与欺负中国,作为一个国人,洪秀全内心自然十分讨厌英国,不愿和他们有往来,更不愿按照他们的意愿做事情。

提出与太平军平分中华的英国,是如何被洪秀全拒绝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大有一统天下之势。而清朝的内乱也给了列强想灭亡中国的企图。在1861年,英国派特使到当时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商谈,提出愿意帮助太平天国一起灭亡大清,但是,胜利后要平分天下!但是洪秀全只回了这24个字!最后太平天国灭亡!

其实在太平天国运动的自始至终,都活跃着西方列强的声影。在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成立太平天国后。势力如日中天,表现出强大后劲!成为中国又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西方列强看到了这一点。

从鸦片战争开始,英、法等国就想灭亡中国,使中国成为其殖民地。但是,当时的大清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势力还是很大的,因此每次战争虽能取得一些利益,但是却无法真正灭亡中国。因此他们想借助大清内乱达到这一点。

1853年,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天京,当时英国驻大清公使文翰(译名)就来到天京,试探洪秀全,要求其承认南京条约等一切不平等条约,结果被洪秀全严词拒绝!而之后法国,美国等国公使也来到天京,要求太平天国承认不平等条约,都被一一拒绝。


当时太平天国给的回答是,可以自由贸易,但是要向太平天国纳贡,不能卖鸦片!这还是一幅天朝大国姿态,因此列强都被气走。但是,他们仍是贼心不死!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势力大衰,开始走下坡路,到1861年更是举步维艰,地盘越来越小,生存越来越难,随时都有可能被吃掉。

在此危机存亡时刻,列强觉得时机成熟,当时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和参赞巴夏礼直接来到天京,面见洪秀全,提出,英国可以派兵帮助太平天国消灭大清王朝,但是,成功后希望洪秀全与英国平分中国。面对这个极具诱惑,而在生死存亡的洪秀全听后勃然大怒。

说了24个字“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这意思是,我要的是全部,即使成功,如果平分天下,会让天下不耻,贻笑大方,这也是引鬼入国!严词拒绝了英国人。

英国一气之下就跑去与清政府协商,清政府很爽快的牺牲了利益,换来了英国洋枪队的参战,太平天国最后在中外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灭亡!

太平天国如日中天,英国提出平分中华,洪秀全是怎样应对的?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其实是一个独立自主,为百姓而战的存在。就在面对英国提出的平分中华的提议,洪秀全果断的拒绝了,“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天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期,发起的反对清王朝的统治以及各国列强侵占的农民起义运动,注意这里所说的是农民起义(金田起义),后面会有说明。这是十九世纪中期中国最大的反抗清朝的运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天国运动越演越烈。后期,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江宁,清军随即派向荣以及琦善前来镇压,一个在城东建立了江南大营,一个在扬州城外围建立了江北大营。还意欲攻占天京。最终以清军失败,向荣败走丹阳结局。

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太平天国势力越来越大。而列强英国看到了殖民中国的一线希望,于是和洪秀全谈判,帮助推翻清政府,但是需要签订不平等条约。这才有洪秀全拒绝英国大使一事。据说,英国走了以后,其他列强也分别来此想要谈判签订条约,都被拒绝了。

其实,如果洪秀全你可以好好领导太平天国,清王朝应该早就完蛋了。但是有时候物极必反,此次起义太顺利了,这导致洪秀全等人有点忘我。其实这和我上文提到的,他们是农民起义有关,主要是思想的格局没有到位,毕竟之前经历了太多苦难。糖衣炮弹对他们来说更难以承受。

英国曾向洪秀全提出平分大清,洪秀全只说了四个字却让人敬佩不已吗?

清朝末年政府日渐腐败,国家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而两次鸦片战争更是击碎了大清最后的尊严。因此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远动。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金田村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起义军一路北上直指大清都城。

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在1853年时攻下南京并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掌握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此时英国的驻华公使文翰来到南京要求洪秀全承认《南京条约》,可是却遭到了洪秀全的果断拒绝。杨秀清当时更是说“外国应该向太平天国纳贡,天王是各国之主”。太平天国外交方面虽然受到中国深厚的封建思想影响,但在独立自主方面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后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愈发显露,再加上自己内部政治斗争十分严重。太平天国已经处于十分被动的阶段了,甚至自己的都城都被包围了。而这时英国又一次来拉拢中国,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下礼提出了愿意出兵帮助太平天国一起攻打清军的意愿,条件就是事成之后平分中国。

这种时候提出这样的条件可谓诱惑力十足,有了英国的帮助打败清政府肯定更加容易了。可是这次洪秀全全然拒绝了英国人的请求,并说了四个字“引鬼入邦”,哪怕就是灭国也不会和外人合作,惹人耻笑。而在太平天国这里碰了一鼻子灰的英国人又找到了清政府,决定出兵镇压太平天国。而与太平天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政府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与英法合作,联手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何等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