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既有需,也有求,但需求不对接。竞争加剧,企业希望用最少最适当的人,以应对竞争,就业对象这山望着那山高,加上通胀,生活成本提高,也在观望选择,希望能有收入不错的企业。 在这些大背景下,新增就业人数会减少,同时还包括在年龄、技术、性别需求等上,会增强更为挑剔的对接,会有多重从错位到找位的过程。

你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原因?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边是企业用工荒,导致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在增长,但质量上却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比如企业需要一线技术工人,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是偏理论,缺乏技术经验,很难胜任企业用工需求。 企业所能提供的职位及待遇与大学生对职位和待遇的期待存在落差。企业是要工人,但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是太愿意做一线工人,待遇上往往与会低于他们逾期。

如何正确看待用工荒与就业难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用工荒就像“狼来了”的预言,已经喊了多年。但今年春节过后,这只狼似乎真的来了。有媒体报道,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就不得不放下身段,由过去坐等正月十五以后上门求职的农民工,变为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西部去请工。但是即便诚意如此,不少企业忙活半天,却仍招不到几个工人。

一边是大批东部企业已经出现毋庸置疑的用工荒,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仍然就业艰难。在沿海企业纷纷去西部招工的同时,大批应届大学生、研究生也是春节一过,就揣着印制精美的个人简历,直奔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成功如愿者同样寥寥。

那么,为啥就业难与用工荒会同时出现?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到底是紧张还是过剩?

其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就业压力还是首位的,而用工荒是结构性的,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承接了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加工业。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加工业为中西部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市场,从而导致亿万农民工涌向东部。亿万农民工在为东部地区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土地以外的饭碗。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不可能再靠低端的加工业保持竞争力。因此新一轮被冠之以“腾笼换鸟”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东部沿海地区或主动或被动地拉开序幕。加工业这只腾出去的“旧鸟”不少飞向了中西部。比如大名鼎鼎的富士康公司的北上和西进,就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

这一轮产业转移的一大结果就是,过去不得不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到东部打工的农民工们,如今在省内甚至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正像一些地方打出的“打工不用去远方,省内就业建家乡”的口号,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不必舍近求远,抛家舍口地到人生地不熟的东部打工了。于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就在所难免。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加工类企业,用工荒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没有显现出来的危机可能远比用工问题大。因此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仅仅靠提高工资待遇、靠善待农民工等来解决招工难问题,虽然可以短期内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如果想招到人,就要拿出比内地企业更好的薪酬待遇。而一旦作为靠低用工成本支撑的低端加工业失去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竞争力也就随之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企业迟早会难以为继。

因此,从某种角度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东部沿海企业要想保持和巩固先发优势,根本出路也只有靠加快产业升级,迅速从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业跨越到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新兴产业。

只有进入利润空间更大的新兴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才能有实力去吸引高端人才,实现“腾笼换鸟”。而每年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们,正是农民工回流之后的接续人才。这样,用工荒和就业难两大难题才能同时破解,从而形成真正的双赢局面。

所以,从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角度看,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和就业难,或许正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用工荒与就业难之间该如何平衡?

这个问题是双方面的,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用工荒的话,主要是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要克服这个问题,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平衡用工者和劳工之间的利益,以长远利益谋求公司的发展,以温情政策温暖劳工的心。

就业难的话,我们不能排除客观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条件,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高自身能力,调整好心态,抓住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工作去适应你,逐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就业心态是最重要的,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自己的生活。

谈谈“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现象的认识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用工荒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尤其是国内产业结构转型期间,用工荒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用工量必然会增长,但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而当沿海经济迅速恢复时,对劳动力需求突然增加,短时间内也会造成需求紧张。

第二,内地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用工数量进行了分流。国家4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要大量民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尤其是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采取的免收农业税与粮食补贴等措施,使得部分农民工愿意留在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