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是宁夏川区回族群众喜食的一种传统风味糖果食品。每逢秋收完后,回族群众便晒好大麦,整理好家具,开始碾米做糖,这种习惯已有200年的历史。

宁夏川区是宁夏大麦的主要产区,为回族群众做糖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做的糖果除了自己食用外,还拿到街上出售。民国年间,宁夏已有几十家制作麦芽糖的作坊,其中尤以平罗县惠北乡回族群众毛义山、毛义川的最有名气,称“毛家糖坊”。

麦芽糖来历?

有作者在写最早关于“麦芽糖”明确记载的文章时,曾引用《诗经》,说明它的来历。 这是真的吗?

《诗经·大雅·躲》中的句子,是这样的:周原朊朊,菁荼如饴。意思是,周原大地上生长着一些叫作堇和荼的植物,像饴糖一样甜。

1——堇

堇,堇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说文》

2——荼

荼,苦荼。出自《荀子·大略》,原意指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和茅草的白花。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荼蓼也。荼,紫色;蓼,青色。其味辛且苦,食之明目。或谓紫叶者为香荼,或谓青叶者为青荼。据说,茶是由“荼”简化而来的,古人称茶为荼,后来改为茶。神农尝百草,毒之,不得解,遇荼而解之。华佗在《食经》中说:“苦荼久食,益意思。”茶之“久食”,便成良药。

再延伸说一说“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有学者考证,廖草还可见来做酒曲,又是真的吗?还真的有这样一回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

陈水河整理于2020.12.3早上

麦芽糖有没有来历

麦芽糖是宁夏川区回族群众喜食的一种传统风味糖果食品。每逢秋收完后,回族群众便晒好大麦,整理好家具,开始碾米,做糖。这种习惯已有200年的历史。宁夏川区是宁夏大麦的主要产区,为回族群众做糖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们做的糖果除了自己食用外,还拿到街上出售。到了民国年间,宁夏已有几十家制作麦芽糖的作坊,其中尤以平罗县惠北乡回族群众毛义山、毛义川的最有名气,为“毛家糖坊”。

麦芽糖被偶然发现的故事是怎样的?

人们的祖先尝到香甜的麦芽糖大概很早。而且也绝非是某位圣贤的发明,而是与酒的发明相似,初时只是自然发生的事。

在原始社会中,当人们步入农耕为主的时代以后,收获来的谷物越来越多,但又没有较好的贮藏设备和处所,被雨淋受潮的机会是很多的,于是谷物便会发芽。

当时的人们舍不得丢弃这种发芽的谷物,仍然取来炊煮食用,结果发现它变得有些甜味,更加可口。这就是说,尝到了麦芽糖的味道。于是,人们自然地就会逐步总结经验,优选出了谷芽,风干磨碎制成“曲”,像酒曲那样,用它来糖化各种蒸煮熟的稻米、大小麦、黄米、高粱、糯米、玉米等。再经过滤、煎熬就会得到含有丰富麦芽糖的糖食了。

这种糖食最初叫作“饧”或“饴”。初时读如“唐”,汉代时则改读如“羊”,其后又改饧声从唐,写为“醣”或“糖”,即成为现在的糖字了。饧、饴中除麦芽糖外,另一种成分叫作“糊精”,在现代化学中,糊精也属于糖类,但是没有甜味。

从有关“饧”的各种文字可以推断出,在大约3000年前的周代时期,甚至殷代时就已出现制饧的加工制作工艺了。例如战国时成书的《尚书》中就已有“稼穑作甘”的话,意思就是耕作、收获的谷物可制作出味甜的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