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投钱拍剧,追求的是回报率。而预估回报率的一个重要参考,就是IP本身的热度。金庸一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数量不少,不可能每一部作品的热度都一样高。

《射雕英雄传》是奠定金庸武侠大宗师地位的创新杰作,在报纸上连载的时候,就已经风行香港乃至东南亚的华人圈子。用现在的话说,《射雕》是当时的现象级”文艺作品,掀起了全民狂潮。金庸的作品当中,经典化程度最高的,就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和射雕三部曲”这六部大长篇,翻拍次数也是最多的。相比之下,其他剧的热度就要低得多了。根据其改编的电视剧,收视状况自然也比不上《射雕》改编的剧集。

为何金庸的武侠剧总被翻拍,而古龙的武侠剧却没人翻拍?

经常看武侠剧的网友发现金庸的武侠剧总是被翻盘,而古龙的武侠剧却没人敢动,这是因为二者所写的作品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两位作者写的武侠小说都非常的出色,但是金庸写的剧情是非常接地气的。不得不说金庸先生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作者,因为他在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不仅能够将武侠的精神传达出来,同时也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这些侠士的铁骨柔情。

金庸先生写的作品让人觉得脍炙人口,大家发现金庸的小说里面不仅存在着侠士,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荡气回肠的爱情。这种作品拍摄出来了以后,不仅能够吸引到很多男生的观看,同时也能赢得女孩子的青睐。而且金庸先生的小说剧情也显得特别的简洁明了,编剧在改编的时候不需要花费太大的脑子,这一点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整个作品能够获得众人的认可。

古龙先生的小说情节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古龙先生所传达出来的东西要显得更细致一些。古龙特别喜欢描绘人物的内心,同时也喜欢去花更多的笔墨来刻画艺境。电视剧如果在拍摄的时候只拍这些内心变化和意境的变化的话,可能就没办法获取观众的喜欢了,因为这种作品总是会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

金庸先生非常喜欢描写武打的画面,在拍摄的时候这种画面也会显得特别的好看,而古龙先生却不愿意让这些场景显得过于直观,因此古龙先生作品当中武打的画面非常少。古龙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态度,所以大家多半都会去膜拜古龙先生的作品,但是却没有办法将这样的作品拍摄成通俗的影视剧。因此如果要翻拍武侠剧的话,大多数的导演还是会将眼光放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上。

同为武侠宗师,为何金庸剧翻拍得快烂了,古龙的作品却没人翻拍?

近些年来关于影视圈乱象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在微博的各种话题榜上。相比之前中国影视百花齐放的景象, 如今的影视业虽然也会出现几部爆款剧,但我们也会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但武侠作品也并不仅仅只有金庸的是经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他们的武侠作品也都十分的优秀,可 为何金庸剧如此受人们的青睐 ,即便是人们都不看好翻拍但还是会去看呢?

相信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武侠梦! 我们幻想着自己是一个有着高强的武功,宁折不弯的品格和游遍大江南北铲奸除恶的人,还有可能会在游历途中结识各路人士, 还会有很多红颜知己。

这样恣意潇洒的人生对于我们是如此地富有吸引力。在以前电视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阅读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之外很重要的一种消遣方式,而 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等人的武侠作品就成为了我们的心头好 。

上世纪香港影视业繁荣时期将金庸先生的作品拍成电视剧,在香港和内陆地区呈风靡之势,一时间金庸成为了人们崇敬的“神”。 因为他在作品中塑造出了那些有血有肉的江湖儿女成为我们的“梦中人”。

有时午夜梦回之际甚至会想象自己若是主角该有多好。而金庸的很多部作品都被拍成了电视剧,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作品,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无比经典。

而这两部爆剧也成为了翻拍剧的首选剧本, 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人组织翻拍,这就让人很不解了,如果说翻拍得更好看那也让人无话可说,但是除了服饰、化妆、道具更加靓丽之外,其余的不管是剧情也好,选角也好,角色演技也好,哪哪都不如人意, 但每次翻拍的播放量都很惊人。

就拿《神雕侠侣》这部剧来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十个版本的影视剧了,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张国荣、翁静晶版;古天乐、李若彤版和黄晓明、刘亦菲版。

每一版在拍摄的时候剧情都没有大的改动,除了演员变了之外,毫无新意。这就让人们出现了审美疲劳。 但是翻拍的热情却从未降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还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太过接地气,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来就拥有很大的粉丝基础, 出于资金回流的目的,投资方宁愿砸钱翻拍剧也不太愿意冒着风险将身家押在一个陌生的剧本上。

这就跟现在的网络IP改编剧很像, 借助巨大的粉丝基础来达到爆剧的目的 。但这也只是他的作品经常被翻拍的原因之一,还有其他的原因。

其次是金庸作品 在改编上相较于古龙他们的小说难度更低, 因此在这个编剧不想动脑子的圈子内,想要省事儿,那就翻拍金庸作品,即使被拍得快烂了,还是前赴后继。

他的作品故事情节丰富, 在江湖侠义中穿插了很多儿女情长,人们对于小龙女和杨过、郭靖和黄蓉他们的爱情买账。

最后是他作品中的 气势是宏大的,金庸非常善于描写武打的场面, 对于中国人来说,武术既是一门防身的技能,也是一门能够欣赏的技能。各种武打的场面也显得大侠的武艺超群,让人看了就被迷得欲罢不能。

谁不希望自己也像大侠一样呢? 而古龙就不同了,看过他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的书里面关于武打的场面是比较少的。

比较注重的是对意境和人物内心的刻画,这对于电视剧的拍摄其实是不利的,心理活动很难被外化,而且时间也很短。 而描写的那些奇幻唯美的场景对于道具老师来说可谓是一个 “噩梦”。 很难被复刻,就如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的莲花,人工的场景会让人觉得假。能把它拍出来的导演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 金庸笔下的角色们,他真正印证了那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 在他的笔下没有出现过极其完美的角色,每人身上都有着不足,正是这些不足让他的作品 具备了人间的烟火气息,贴合大众审美。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本来一表人才但却有着不一般的身世,孤儿的身份引发人们共鸣。本来在郭靖夫妇的悉心教导下逐渐长大成人,弥补了家庭的伤害。但却断了一臂, 断臂之苦既毁了他,也成就了他。所遇到的重重阻碍,既是绊脚石也是成功的助力。

但是古龙等人就不同,他们 笔下的女人都是倾国倾城,男人英俊潇洒 ,在这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本来对于容貌人们都是各执一词,这种叙述也大大增加了导演 选角的难度 ,很容易被群嘲。

因为还有一个他们 惹不起的群体——粉丝 。总之诸多因素之下,导致金庸作品被拍烂,其他大师的作品却被束之高阁。

时代永远是在变化的,同时变化的还有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导演们经常选择金庸作品进行翻拍的理由其实就是在我们这个 金钱至上的时代面前的一种妥协。

导演不敢尝试,编剧不敢创造,演员不敢创新,只是想着赚快钱,如此这般中国的演艺圈和影视圈还会留存多少心怀赤子之心的人呢?

而 借助现代 科技 技术,依赖电脑特技、抠图、替身等形式来完成电影电视剧的拍摄, 对我国大好山河的风景视若无睹,反而追求虚拟风景。真是莫大的讽刺!人们的 惰性 都是会被传染的,如此下来这些不好的现象,可能会被下一代的年轻人奉为圭臬。希望他们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让中国影视再次出现百花齐放的场面。

金庸剧拍得快烂了,为何古龙、温瑞安、梁羽生作品却没人翻拍?

金庸更像写 历史 中的人性,古龙更像写江湖中的神秘。我预言以后电影会使用数字 科技 或元宇宙呈现古龙的作品,大家拭目以待。

金庸先生善于写实,他品贴合大众,且气势恢宏,故事情节也很丰富,其中穿插了很多爱情故事,金庸很善于刻画人物,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一些不足,但就是这些不足才更能贴合贴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这个很简单,一部剧会不会翻拍,取决于几个方面。

第一,这个剧本身收益高不高?如果拍过第一次,亏得很厉害,那很久都不会有人翻拍。

第二,有没有人对这部剧感兴趣?比如导演,制片公司,资本这些,感兴趣的就会有人拍。

第三,拍摄难度如何?虽然同为武侠,有的好拍有的不好拍。

从这几个维度来看,基本上只有非常经典的才会不断翻拍。金庸的有些小说也不好拍,比如《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侠客行》翻拍就比较少。

古龙的飞刀系列,陆小凤、楚留香、绝代双骄;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都翻拍好多次。

你这个问题太绝对,其实古龙的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数量一点也不比金庸的低。

而温瑞安和梁羽生的改编作品虽然少,但不能说是没有。

只不过金庸的很多剧都有港版和大陆版,比如《天龙八部》而且质量都很高,还有许多经典电影,比如《笑傲江湖》。

总而言之,就是知名度和口碑都很好。

古龙的改编影视作品其实也是一大把,比如 《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七种武器》,《萧十一郎》,《小李飞刀》,《边城浪子》,《武林外史》等 ,还有《陆小凤》和《楚留香》,这两个大IP拍过的电视剧和电影大大小小加起来能有十几部,还有很多改编剧和衍生剧,比如在《绝代双骄》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 《小鱼儿与花无缺》 ,又或者是《陆小凤传奇》里面截取故事改编的 《决战紫禁之巅》 ,这些作品其实也都不赖。

只是比起金庸的改编剧,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截子。

温瑞安的作品改编影视剧,我就知道一个 《布衣神相》,《逆水寒》和《四大名捕》 ,这三个都是有过电视剧的,而且质量都很高。

后面《四大名捕》又有了电影三部曲,但是烂的没眼看。

梁羽生的改编作品也有,比如电视剧就有 《萍踪侠影》,《白发魔女传》 的改编作品有很多,但差不多都是电影, 《七剑下天山》 有电视剧也有电影。

所以直接断言只有金庸的作品拍了电视剧,其他的没人拍,有点孤陋寡闻了。

而为什么会出现金庸的作品拍到烂,其他人的作品没人问。

这个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流量热度问题。

金庸的作品和IP自带流量热度和话题,拍电影就有票房号召,拍电视剧就有收视率保障,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我们的影视工作者的态度问题了。

放着知名度高的大IP不用,我干嘛要用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