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是京剧旦角世家,家中男人凡出名者,均出演青衣为生。既然是男扮女装,必然要有一个有女性化的名字为符号,这样不但适合他们的戏剧角色,而且也有一名惊人之功效,这是传承梅氏之风的表现。所以,梅兰芳的名字便诞生了。

为什么叫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

梅兰芳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艺名由来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他8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梅兰芳为中国“四大名旦”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梅兰芳名字的由来?

艺名由来】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他8岁学艺师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

梅兰芳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梅兰芳是什么意思 梅兰芳释义:

[Mei Lanfang] (1894-1961) 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不断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论著编有《梅兰芳文集》、常演剧目编有《梅兰芳演出剧目选集》、另有自述传记《舞台生活40年》

问题二:《梅兰芳》中的纸枷锁是什么含义? 纸枷锁的比喻其实很有趣也很形象――选择了主动的小心翼翼的不挣脱,然而那份约束感却遍及身体的每一寸肌肤。

选择将一封虚拟的一波三折的来信一而再的闪回,对于电影三段式结构的确立,也是不错的主意。每一次闪回时都要往下多读出一段话,每一段话都既是陡转,又是点题――从劝其远离低贱的梨园行,到希望他一飞冲天,到最后只想他做个凡人,结构整齐得像切好的砖。

问题三: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 ***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梅兰芳年谱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899年

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

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1904年

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

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

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

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本年起,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2年

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年

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本年,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年

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本年,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本年,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1915年

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

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年,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1916年

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

4月19日--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1917年

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

问题四: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她的眼睛有神,

问题五:梅兰芳的真名是什么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

问题六:梅兰芳的“名定兼祧”是什么意思 梅兰芳和孟小冬一个是“易弁而钗” (弁,古代男子戴的帽子)的“伶界大王”;一个是“女扮男装”的“头号坤伶”。 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恋情曾经一时被传为佳话。其实梅兰芳早在这一“天作良缘”之前就已经娶过两任夫人了。当初,在第一任妻子已经做了绝育手术而他们的一双儿女双双夭折的情况下,梅兰芳决定娶第二任妻子。面对第二任妻子娘家“女儿不做姨太太”的质疑时,梅家的回复是梅兰芳“兼祧两房”,第二任太太过门后,和大太太同等看待,不分大小。两人这才顺利完婚。孟小冬之所以与梅兰芳曾经走在一起,最初得到的承诺也是梅兰芳“名定兼祧”,孟小冬会和太太同等看待。

兼祧,是指宗法制度下一个男子兼做两房或两家的继承人。在一些子侄较少的宗族里,有些子弟可以同时做为其父和另一位长辈的继承人,这叫作“兼祧”或“双祧”。祧,在古代指远祖的庙宇,在这里指承担的家业。“兼祧”通俗一点理解就是指承担了两个长辈的家业,那么自然就肩负着两个家庭传宗接代的任务。梅兰芳的伯父无子嗣,梅兰芳就过继给了他的伯父。说梅兰芳“名定兼祧”,也就是说梅兰芳担负着为梅家两个家庭传宗接代的重任。这样按老法他就可以拥有两房妻子,一房代表他的伯父,一房代表他的亲生父亲。

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提“过继”这一说法。过继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使家族强盛兴旺的。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形成的宗法制度,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对血缘的极度重视,所以过继的必须是自己兄弟、堂兄弟或亲戚的儿子。后来这种宗法制度经历代儒家学者的论证,又被历代“家天下”的统治者所宣扬,还受到所有的官宦人家、豪门望族、书香门第的尊崇,它的影响深入人心。比如梅兰芳过继给自己的大伯;季羡林从小就被过继给自己的叔叔,在季老晚年的散文中经常提到的“老祖”其实就是他的婶母;张伯驹从小就被过继给大伯等等。

中国远古有六亲和睦之说,后来又有五伦,有孝悌,强调对父兄的孝顺和家庭的团结的重要性。从积极的意义来看,这些有助于增强家庭和家族以及亲族的连带感,激励每个家庭成员的能动性,使家庭、家族以至整个亲族兴旺发达。

(来源:网络)

问题七:梅兰芳文章中的不屑一顾是什么意思? 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问题八:梅兰芳为什么叫梅兰芳 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问题九:梅兰芳学艺中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是什么意思 眉眼传神,可以用眼神表达他的感情.

梅兰芳世称什么呢?

梅兰芳世称梅派。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不断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论著编有《梅兰芳文集》,常演剧目编有《梅兰芳演出剧目选集》,另有自述传记《舞台生活40年》。

梅兰芳的主要成就

第一,演技精湛。梅兰芳的艺术风格平实质朴却又博大精深,塑造了无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美形象。

第二,大胆革新。在旦角艺术上,梅兰芳将花旦直至刀马旦的技巧融于一体,成功突破了原来京剧旦角中青衣与花旦的严格区分,实现了王瑶卿等前辈艺人提出的“花衫”表演的新风格,并实现了青衣与花旦两种角色逐渐统一的改革主张。在伴奏上,他在琴师徐兰沅等人的帮助下,首先在京剧伴奏中加用了二胡、月琴,并在一些新戏中采用了新的配乐手法。

第三,第一个成功地把京剧艺术介绍到国外的人。梅兰芳曾赴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地演出,得到了国外人士的高度赞赏,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和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