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车族,南朝人称其为丁零,是游牧部落,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自号狄历,春秋时称赤狄,西晋以后塞外各民族称之为敕勒,原始居地在今贝加尔湖一带,每当雄踞漠北草原的匈奴和鲜卑先后迁走或衰弱之机,便入主草原,其历史,383年肥水之战后,早已入居黄河流域的丁零族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388年翟辽在滑台建立了魏政权,史称翟魏,392年,为后燕所灭,397年,北魏破后燕后,大部分迁到中原的敕勒部落归降了北魏,并分为东部敕勒,居住在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敕勒,居住在今秦陇一带的敕勒游牧部落北魏瓦解后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

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民族,曾打败匈奴和突厥,却少有人知,你知道吗?

自古以来,北方草原上的强大游牧民族一直是困扰中原政权的可怕存在,其中以匈奴、突厥最为有名。不过据《魏书.高车传》所载,北方曾有个叫丁零的古老民族也存在过。而这个民族最早叫狄厉,后来才被人称为高车、丁零。

这群人起源于贝加尔湖流域,后来被匈奴人所征服,并分为了北、西2个部分,其中居住在阿尔泰山的“西丁零”对后世中原具有深远影响。公元25年,刘秀重兴汉室,建立了东汉王朝。恰好这个时候,北方的匈奴却分裂为了2支,鲜卑人趁乱在漠北站稳了脚跟。

然而实力不强的丁零人总扮演着被人统治的弱者角色,他们又被迫臣服于鲜卑、柔然的虐待之下。后来丁零已被叫做高车,同时分为了“六氏与十二姓”这2支。后来“高车十二姓”搬家到了吐鲁番盆地西北一带居住,同时高车王国建立。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高车王国是个新兴的政权呢!于是他们借着刚崛起的气势,一口气败柔然、破高昌、胜鄯善,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不过高车到底不是传统豪强,他们很快被哒人攻破。

似乎被人统治成了丁零也就是高车的常规操作,直到了唐代时他们又被突厥人给控制住了。627年,李世民继承了皇位,强大的唐王朝赶跑了突厥人,高车的危机才得到了缓解。到了玄宗时,高车中的部分人建立了回纥国。

742年,唐王朝步入了天宝年代,而整个唐也到了由盛转衰的转折。安史之乱就在天宝年间爆发,唐王朝迅速衰落,直到后来郭子仪找回纥借了兵才平定了这场灾难。回纥就是高车中的北丁零这部所建的政权。

而西丁零与羯人后来一起到了中原发展。304年,前赵崛起,而北方各族也开始步入了政治舞台,其中西丁零则来到了中山地区居住,并依旧过着依附他人的日子。

后来东晋与苻坚在淝水大战,丁零人翟斌带着整个部落举事。后来燕慕容垂成功脱离了前秦帝国,特地封翟斌为河南王。不过后来丁零人也自大了起来,开始反对慕容垂。

翟辽还自称魏天王。392年,慕容垂打败了“魏天王”,后来的丁零头头翟钊也被慕容永杀死,翟魏政权消亡,剩下来的族人四处散居,逐渐被汉同化,如今,我国遍地都是丁零族的后人,但对着一个民族,却很少有人知道和了解。

神断狄仁杰中的铁勒,在历史上是一个部族的称位还是一个人的名字啊?

神断狄仁杰中的铁勒是古代中国北方民族,是突厥人已知的最早祖先。又称狄历、丁零、敕勒、高车。

铁勒众多部落中,回纥和薛延陀都建立过统一漠北地区的汗国。而据史书记载,突厥也是丁零的后裔,发迹于五胡乱华后的高昌国北面。回鹘汗国兴起以后,“铁勒”之见于官方史书逐渐减少,后来常用回鹘或者突厥来指代铁勒。后契丹人统一大漠南北,铁勒这个称呼逐渐消失。

扩展资料:

铁勒人简介:

铁勒这个族群在汉朝叫丁零、南北朝叫敕勒、唐朝叫铁勒。他们还有一个别名,叫高车。在唐朝中后期,他们又都叫回鹘了。

而究其根本,丁零是他们中最古老的统治氏族,回鹘也是他们中一个比较古老的氏族(后又发展成部落)。他们的正式称呼,应该还是铁勒。丁零和回鹘,这两个称呼都是统治氏族和部落名影响整个民族的情况。

他们的后裔基本流散在了不同民族中,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这几个大民族都有大量铁勒后裔。维吾尔族甚至用铁勒人中最有影响力的部落回鹘命名。

如今最贴近他们的状态的,是突厥语族西伯利亚语支的几个小民族,如裕固族、图瓦族、雅库特族、阿尔泰族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铁勒 (中国北方古代民族)

丁零是什么意思

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塔上的铜铃~~地直响。

详细解释:

(1).古民族名。又称“丁令”、“丁灵”。 汉 时为 匈奴 属国,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 浑庾 、 屈射 、 丁零 、 鬲昆 、 薪犁 之国。” 张守节 正义:“已上五国在 匈奴 北。”

司马贞 索隐引《魏略》:“ 丁零 在 康居 北,去 匈奴 庭 接习水 七千里。” 唐 李涉 《六叹》诗:“ 汉 臣一没 丁零 塞,牧羊西过 阴沙 外。”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去去 丁零 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2).象声词。 唐 黄滔 《戴安道碎琴赋》:“朱弦并断,类冰泉裂石以丁零。” 赵树理 《登记》:“有一个明晃晃的小东西从她衣裳口袋里溜出来,丁零一声掉到地下。”

词语分解: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零的解释 零 í 液体降落:感激涕零。 植物凋谢:零落。凋零。零散(刵 )。 整数以外的尾数:零数儿。 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零碎。零卖。零钱。零售。零乱。零工。零打碎敲。 整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数

鬼方人来到「 ”北海”边,贝加尔湖成了他们的新家园,狄人成丁零人

贝加尔湖:鬼方人的新家园 郭峰(书房记特约作者) 在《鬼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揭秘鬼方人的前世今生》中说到,鬼国人被商周打得无处可逃,只能北去,向蒙古高原逃去。 于是人类历史上悲壮的迁徙开始了。 鬼方人北去,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行动,因为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没有统一号令,他们的迁徙是自发的,松散的,无目的地的。 开始是一些靠近商周的地区,受不了欺凌,举家迁徙。这些人又带动其他人家、其他部族陆续向北迁徙。那些离商朝较远的、比较偏僻的居民开始还抱有侥幸,没准备搬家,但马上也感到商的威胁,也陆陆续续加入大搬家的队伍。这次大迁徙应该从武丁时开始,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周。 春秋早期,阴山来了匈奴人。匈奴从哪来的?史书没记载,他们是突然搬来的邻居。这也符合游牧民族的性格。 《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史记》中说,夏被商灭后,夏桀的老婆、儿子和大臣们跟着牛羊北逃,来到北方大漠,四处漂泊,繁衍出许多子孙,就是匈奴。 这显然是错误的。 匈奴人与华夏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民族,他们与后来的鲜卑、突厥、女真、蒙古、契丹一样,是操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很可能是突厥语族的人。而夏人、狄、戎、鬼方、羌方,甚至包括东夷人,是操汉藏语系的东方民族,所操的语系不同。 笔者这么说,您就会有个大体的判断:匈奴的老家是新疆阿尔泰山那嘎达的,逐水草而居,就游荡到阴山来了。 「 ”匈奴”并不是中原民族对他们的蔑称,它的本来发音就应该和「 ”匈奴”差不多,只不过中原民族用了个有贬义的汉字。 十九世纪,国门洞开,中国人给西方列强的国名用的汉字还是比较美好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还有荷兰、爱尔兰、芬兰、比利时、丹麦、意大利,寓意都比较美好,中国人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充满阳光。 美丽的「 ”荷兰”,中国人给他们个好听的名字。 「 ”匈”,古代发「 ”hū”,音若「 ”胡”。「 ”胡人”就是「 ”匈奴人”。我们搞混了,把匈奴人和北方的戎、狄统称「 ”胡”,说明我们那时就分不清这些民族的区别,都骑马,都射箭,都野蛮。 公元前4世纪,匈奴人来到阴山南北,渐露「 ”头角”,他们融合了部分鬼方、猃狁、荤粥和戎狄,登上历史舞台。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单一民族,都是多民族的融合体。 匈奴和北狄一样,也是由众多部族构成,民族成分复杂,有宇文、独孤、贺赖、羌渠、休屠等部。各部之下还有众多的氏族,如呼延氏、兰氏、丘林氏等。公元前3世纪,头曼单于统一各部,匈奴开始强大。 匈奴王 阿提拉 汉语有许多带「 ”胡”字的词汇,如:胡搅蛮缠、胡言乱语、胡说八道、胡思乱想、胡作非为,都是不太好的成语,都与这个北方邻居有关。 匈奴人来到欧洲,欧洲人也称他们为「 ”胡”,英文文献中「 ”Hun”,罗马文献中的「 ” Hunni”,发的是一个音,都是「 ”胡”。 「 ”匈奴”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那就很晚了。 匈奴人那样彪悍、张扬,他们四处劫掠,胡作非为,每到一地,马上就让这个地方地动山摇,不得安宁。只所以《战国策》才出现,就因为他来的晚,早来了,我们早就知道了。 那么《史记》中所说的夏灭亡后,夏人北逃到大漠,变成了「 ”匈奴”,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是变成了「 ”狄”「 ”猃狁”「 ”鬼方”等人,此时匈奴还没来呢。 所谓的夏朝是黄帝后代建立的,他们本来就是「 ”戎狄”。《山海经·大荒北经》:「 ”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只不过夏人靠南,生活在山西南部,甚至河南西部,接受了点中原文化。而其他狄人还生活在黄土高原、大漠草原,虽是同一民族,但文明程度不同。这就像印度的婆罗门、刹帝利人和欧洲的日尔曼人,大英帝国跑到印度奴役印度人,没想到5000年前还都是雅利安人。 夏人变成狄人,充其量是外出打了几年工,城里混了几年,混不下去了,又返回村子。其实不需要变,他们本来就是一伙的。 鬼方人最远来到「 ”北海”边,也就是贝加尔湖,在这里安营扎寨。贝加尔湖成了他们的新家园。后来,匈奴占据了阴山南北,割断了鬼方与中原的联系,鬼方在中原人的视线中消失了,人们也不关心他们的去向,渐渐被遗忘。 贝加尔湖畔,丁零人的新家园。 过了几百年,到了战国末期,生活在贝加尔湖畔的「 ”丁零人”出现在先秦文献中。 《史记》《汉书》《后汉书》中有匈奴对丁零的征讨,丁零人三次大起义的记录。《史记》中还有「 ”丁零人”偷盗苏武的羊的细节。 这个「 ”丁零”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人? 「 ”丁零”正是数百年前从黄土高原上消失的「 ”鬼方”,也就是「 ”狄人”。您还记得吗,鬼方人姓「 ”鬼”,却是「 ”狄人”,「 ”丁零”正是「 ”狄”的不同译法,还译作「 ”丁令”「 ”钉灵”,汉以后还译作「 ”狄历”「 ”敕勒”「 ”铁勒”,正确读音应为「 ”颠连”。 丁零人不堪匈奴的压迫,多次反抗。公元前72年,丁零联合乌桓、乌孙和汉,向匈奴进攻,沉重打击了匈奴。 公元85年,丁零又联合鲜卑、汉、西域各族以及南匈奴,又一次发起对北匈奴的进攻,迫使北匈奴西迁,从此消失在东方民族的视线中。 北匈奴被打跑了,南下的道路畅通了,部分丁零人南下,填补北匈奴的空白。 丁零人,你们在贝加尔湖过得还好吗? 丁零人生活在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他们使用车轮高1.4米的高车,和牛脊梁一样高,这样的车轮不致于陷在沼泽中。 丁零人驾着高车来到阴山脚下,被称作「 ”敕勒人”,也被称作「 ”高车人”,臣服于鲜卑,逐渐鲜卑化。他们驾的高车被称作「 ”勒勒车”。老郭想起陕北人称架子车为「 ”拉拉车”,不知与敕勒人的「 ”勒勒车”有何联系。 敕勒人在阴山下创作了著名的《敕勒歌》: 这首歌先译成鲜卑语,又从鲜卑语译成汉语,流传至今。 十六国时期,祖居贝加尔湖的部分丁零人内迁,在翟辽、翟斌带领下反抗先秦,并在河南浚县,建立魏国,史称翟魏。 请注意这段历史,给我们透露两个信息。一是从贝加尔湖南迁的丁零人,首领姓「 ”翟”,虽然过了上千年,他们仍然没忘自己是一名「 ”翟人”。二是他们建立的这个国,叫「 ”魏”,「 ”魏”正是「 ”鬼”啊。他们还记得自己民族的来源,记得自己是「 ”鬼方人”。 隋唐时,丁零称为铁勒,已发展为一个庞大的部落群体,共有41部。唐朝有一名著名的大臣叫「 ”狄仁杰”,他是南归的丁零人后裔。 有看官读到这里,问老郭:难道仅凭「 ”丁零”和「 ”狄”发音相近,你就说丁零人就是狄人吗? 还真不是。 苏联人组织考古队,对生活在贝加尔湖畔的丁零人活动过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在丁零人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有陶鼎、陶鬲、青铜刀、青铜战斧,这些器物,特别是刀、陶器的装饰,都在安阳出土的文物上找到了原型。这些文物在卜拉苏克村发现的,被称作「 ”卡拉苏克文化”。苏联学家承认,卡拉苏克文化与中国的殷商文化有着特别紧密的关系,他们给出了「 ”卜拉苏克文化渊源于商文化”的结论。 延伸阅读:老郭专栏 中国人为什么拿筷子吃饭? 陕北的信天游是古代少数民族留下来的精华? 大夏河:华夏文明的起源,黄帝从这里走向了陕北 中国人在海外建了共和国,立国107年,乾隆没有接受这个华人国家 他改进劈山炮,63岁抬棺出征,对中国领土贡献很大 中国为什么北方阿尔泰化,南方华夏化? 黄帝、炎帝、蚩尤?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是谁? 中国人什么时间开始叫「 ”爸爸”和「 ”妈妈”的? 狄人是黄帝的子孙?狄人:别看我粗鲁,我也是炎黄子孙 黄帝的子孙本来叫作「 ”夏人”,为什么到了商周时被称为「 ”狄人”? 在陕北,一些战争词汇融入陕北方言,时至今日还时时吊在老农嘴上 人为什么喜欢喝酒?陕北人说「 ”喝酒为醉,放货为利”,道出了原因

高车简介及详细资料

迁徙

高车就向南移徙,分布在三个主要的聚居地区:从黄河河套经阴山直到代郡(今山西大同东北)之北的长城以北广大地区;陇西、秦、凉一带;内地最大聚居地区在今河北、山西、河南一带。

翟魏政权

383年淝水之战后,早已入居黄河流域的丁零族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388年翟辽在滑台建立了魏政权,史称翟魏。392年,为后燕所灭。

397年,北魏破后燕后,大部分迁到中原的敕勒部落归降了北魏,并分为东、西两部。东部敕勒,居住在今内蒙古中部;西部敕勒,居住在今秦陇一带的敕勒游牧部落。北魏瓦解后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

建立汗国

高车处于部落或部落联盟阶段,保存母系制残余。

高车由六大部落组成:狄氏.袁纥氏(纥,音:和 he)、斛律氏(斛,音:胡hu)、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北魏九次发动对他们的战争,虏获六七十万人,置于漠南各地。还有很多敕勒部落在漠北服属于柔然。柔然强盛时高车成为柔然属部,不但向柔然缴纳贡赋,而且还要参与柔然发动的掠夺性战争。公元487年,柔然可汗豆仑征高车兵进攻北魏,高车部首领阿伏至罗劝阻,豆仑不听,柔然在北魏打击下趋于衰落,敕勒部落的阿伏至罗遂率十万户高车人西迁,至今乌鲁木齐周围游牧。

他在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一带)建立高车国(487~541),阿伏至罗称"侯罗訇勒",意为大王。 后南征焉耆、鄯善、龟兹、于阗,与峻哒发生激烈冲突。后双方以龟兹为界,龟兹东北归高车,西南依附峻哒。高车国控制了通往西域的门户高昌以及焉耆、鄯善,势力东北至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北达阿尔泰山,西接乌孙西北的悦般,东与北魏相邻。

公元490年,阿伏至罗遣使北魏,向北魏陈述了西迁并建立高车国的原因,表示愿意与北魏联合,共同抗击柔然。其在520年打败柔然,迫使柔然南迁。但后来柔然复盛,于公元541年高车国灭。 高车国在西域存在了50余年,共七主。

在汉朝、西晋将西域纳入版图之后, 高车副伏罗部的西迁,并在西域建立政权,作为历史上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较早地进入新疆,并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而载人史册。

部族后裔

北魏统治下的内地丁零不断反抗,安插在边镇为营户的敕勒部人是六镇起义的主力之一。柔玄镇起兵的领袖杜洛周(或称吐斤洛周)可能即是敕勒人。六镇起义后,敕勒人转战中原,与中原各地的丁零一起融合于汉族之中。敕勒族喜爱歌舞,宋代郭茂倩辑《乐府诗集》中保存的《敕勒歌》是敕勒族的一首著名的民歌。

民族研究

中国商周至隋唐历史上的鬼方、丁零、高车和铁勒,为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本书上起鬼方,下迄公元744年回纥汗国建立前夕,分列三编(上编《丁零篇》,中编《高车篇》,下编《铁勒篇》)十四章,叙述此民族约二千年的历史。

鬼方对商周历史,是发生了一定的影响的。丁零对漠北匈奴国家的兴亡和中原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进程,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而高车对于柔然汗国和北魏(拓跋魏),铁勒对于突厥汗国和隋唐,所起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高车和铁勒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占据着漠北漠西广大地区;其足迹所至,更遍及今日中国新疆天山南北和内蒙、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政治动向,不仅同柔然汗国、突厥汗国盛衰兴亡关系很大,而且对我国北魏隋唐的历史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导致北魏王朝衰亡的六镇起义,高车就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唐朝前期向北方和西北方的领土大扩展,铁勒诸部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高车、铁勒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是正确阐明这个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和环节,是全面深入研究北朝隋唐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丁零、高车、铁勒是今日维吾尔民族的先民,丁零、高车、铁勒的历史是今日维吾尔民族远古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根据史籍、考古材料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证明鬼方是丁零的族源。集鬼方、丁零、高车、铁勒历史于一书,阐明其源流和历史,以显现维吾尔民族远古史的全貌,这不仅是个饶有兴趣的学术问题,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史料记载

高车在漠北。李延寿曰:古赤狄余种,初号狄历,后曰敕勒,北方以为高车丁零,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与柔然同,惟车轮高大,辐数至多。

东晋哀帝兴宁元年,代什翼犍击高车,大破之。后魏太和初,高车酋长阿伏至罗与穷奇分为二部,魏人谓之东西部敕勒,阿伏至罗伏属柔然。

十一年,与柔然二帅部落西走,至前部西北,即汉车师前王地也,遂自立为王,屡败柔然,引众东徙。

二十六年,高车叛魏,拓跋继讨平之。正始中,高车为胉哒所败,其众分散,魏遣将抚纳降户,处之于高平镇。国人共立弥俄突为王,与柔然战于蒲类海,不胜,西走三百余里。寻还击柔然,杀其可汗佗汗于蒲类海北,遣使入贡于魏。熙平中,弥俄突为柔然所杀,其众悉归厌哒。

正光二年,厌哒遣弥俄突弟伊匐帅余众还国,伊匐击柔然,大破之。

三年,伊匐复为柔然所败,其弟越居杀伊匐而自立。

西魏大统十七年,铁勒将伐柔然,突厥酋长土门邀击破之,尽降其众五万余落,高车遂并于突厥,其后谓之铁勒。

《隋书》:铁勒之先,匈奴苗裔也,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据山谷,往往不绝。独洛河北有仆骨、同罗、章纥、拔也古、覆罗,并号俟斤。又有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等诸姓。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则有契弊、薄洛职、苏婆、曷乌讙、纥骨、于尼讙等姓。金山西有薛延陀、勤儿十、达契等姓,康国北傍阿得水,则有歌比干具、海曷、比悉、何嵯、苏拔、也末渴达等姓。得嶷海东有苏路羯、三索咽、蔑促隆忽等姓。拂东则有恩屈、阿兰北、褥九离、伏嗢昏等姓。北海南则都波等姓。族姓虽殊,通谓之铁勒。大抵与突厥同俗,以寇抄为主,无大君长,分属东西突厥。隋大业初,西突厥处罗可汗无道,铁勒皆叛,立俟利发俟斤契歌楞为莫何可汗,又立薛延陀俟斤孛也为小可汗,与处罗战,屡破之。伊吾、高昌、焉耆皆附于莫何。

《唐史》:敕勒凡十五部,曰薛延陀,其先与薛种杂居,后灭延陀部而有之,因名也。曰回纥,故袁纥也。曰都播,亦名都波,其地北濒小海,西接坚昆,南接回纥。曰骨利斡,其地在浣海北。曰多滥葛,亦作多览葛,又作多腊葛,在薛延陀东,濒同罗水。曰同罗,在薛延陀北,多滥葛东,距长安七千里而嬴。曰仆固,亦名仆骨,在多滥葛东,地最北。曰拔野古,一作拔野固,或为拔曳固,散处碛北,地千里,西直仆固,东邻。曰思结,在延陀故牙。曰浑,在诸部最南。曰斛薛,居多滥葛北。曰奚结,在同罗北。曰阿跌,一作诃跌,或为夹跌。曰契,亦作契羽,在焉耆西北鹰婆川,多滥葛之南。曰白,居鲜卑故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与同罗、仆固接。其后避薛延陀,保奥支水冷陉山,所谓十五部也。诸部薛延陀最强,西突厥曷萨那盛时,诸部皆臣附,既而曷萨那失众心,于是敕勒相帅叛,共推契哥楞为易勿真莫贺可汗,居贪于山。又以薛延陀、乙失钵为也小可汗,居燕末山。唐初,西突厥射匮强,乃复去可汗号而臣之。武德末,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势衰,乙失钵之孙夷男帅部落附于突厥颉利。贞观二十年,薛延陀灭回纥,拔野古、同罗、仆固等十一姓,各遣使入贡,其后并于回纥。

翟魏世系

丁零( 敕勒、铁勒、 高车 、狄历 )

翟魏世系表(388二月~392六月)

君主

在位时间

年号

史称

关系

备注

翟辽

386~388~391

建光

天王

翟斌侄

病卒

翟钊

391~392

定鼎3

定鼎帝

翟辽子

亦作神鼎。被西燕所杀

高车世系

高车( 敕勒、铁勒、丁零、狄历 )

姓名

在位时间/年

即位时间/年

阿伏至罗

16

丁卯

487

跋利延

2

癸未

503

弥俄突

11

乙酉

505

伊匐

8

丙申

516

越居

12

甲辰

524

比造

4

丙辰

536

去宾

1

庚申

540

求两个少数民族的详细信息!!

介绍两个特色比较鲜明的吧。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他们主要是讲朝鲜语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回族基本都信仰伊斯兰教,不食猪肉,忌烟酒。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基本就这些了吧
我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呵呵

谁知道律姓起源与历史?

律姓家族源于耶律一族,是耶律阿保机的后代,其后代现居于山东省。现居住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律氏家族是其中最大的一支。
是不是阿保机的后代?河北省律姓为数不少,据我所知,仅石家庄市就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三支,这三支互不相识;2004年9月我又发现,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黄骅市和山东济南、德州、青岛、泰安.邹县.济宁.临沂均有律姓,而且据说:河北沧州沧县的仵龙堂这个村大部分姓律。
不过,我们这一支确实是从山东省乐陵县枣林村迁至河北省深县孙家村的,这些在我们这一支的家谱中均有记载,且表明是在明朝来深,我们这一支的祖坟就在孙家村。后来分迁到别处好多支。
我分析:据现在知道的律姓分布来看,在明朝律姓应该是在冀鲁交界的沧州及乐陵一带聚集,后因种种原因分散开来。
在这里,我邀请律氏同道一起来研究我们的祖先及其后人吧!
<作为契丹族后裔的“律”姓由来>契丹历史:契丹原是鲜卑的一部分,先祖是炎帝的后裔,号鲜卑氏,后被慕荣燕所破,被一拆为三,就是宇文氏、库莫奚和契丹。契丹以我国北方辽河流域为中心,辉煌了200余年。从公元907年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建国,到公元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共存209年。之后阿保机第八世孙耶律大石于公元1124年建立西辽,存国90多年,公元1218年西辽为元所灭。伴随辽国的灭亡,契丹民族也随之融入了其它民族之中。
我们这一支律姓是元朝大臣耶律楚材的后裔,耶律楚材作为元朝大政治家,对于蒙古立足中原,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末明初,大都(北京)沦陷,耶律家族7人7骑逃出大都,来到天津府天津县二甲葵花社落脚,并由耶律姓改成律姓,在汉人中隐居起来,开始繁衍生息。乾隆年间大移民开发东北,这支族人中的律晋德在乾隆回盛京祭祖期间离开天津,来到新民辽河岸边的罗家窝棚落户。并重新建立了家谱,辈份共20个字:久,恩勇极世文明龄凤启,国泰永吉祥,振业成功昌。因此律姓家族中流传着“我们是随龙(乾隆)过来的传说”。只可惜这些资料在文革期间都被毁掉了。太爷爷曾到天津祖籍查找过家族资料,但没有找到。祖辈们曾在辽河流域养大船,从辽河到营口走船运,当时还有船帮会,就是现在的联合集团。只有本族人才更清楚地了解本族的历史,作为耶律家族的子孙难道没有资格恢复自己的祖姓吗?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两份家谱述说着这个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 我们似乎不应该这么早就对我们的族源下结论.长春大学现存有耶律羽之家族的DNA,也许我们应该对比一下我们的DNA再下结论!
这就是为什么百家姓及其它的12个杂姓中根本没有“律”这个姓氏,姓氏来源中为什么也没有这一姓氏的历史资料记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