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上学路途艰险的情况屡有曝光,这也从侧面折射出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目前的求学困境。除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困难,部分地区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政府未能及时出资应对等原因也不容忽视。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问题。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大家也都知道教育要公平公正。但真正去促成教育均衡发展人却不多,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然而,老百姓对读得好”和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教育的公平性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这是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 

跋山涉水上学路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翻山涉水上学路》,纪录片讲了肯尼亚的马赛族儿童在求学路上的经历。马赛族儿童要步行十几公里去上学,路上经常有大象、非洲水牛、花豹等野兽出没,还要接受口渴和饥饿的折磨,也只能吃些野果充饥。他们的老师在纪录片里这样说过:“如果这些孩子中有谁迟到了,我并不会怪他;如果这些孩子中有谁没有来上课,那他很可能再也不会来了。”他们的父母最多只能送他们一公里,因为父母们还要照看家里的牛羊。

跋山涉水上学路

这是一部纪录片,最近一集讲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个孩子,8岁的男孩丹尼尔和12岁的女孩露丝的故事。

他们所在的村子距离学校一百多公里,因为一路上都是热带雨林地貌,只能步行,大约要走一周。

吃过以美味肉多的虫子为小菜的早饭后,丹尼尔的父亲提着砍刀亲自送儿子去上学了,顺便带上邻居家的女儿露丝。

村里没有一个人受过教育,这两个孩子将成为唯一受教育的人。虽然还不知道能不能平安抵达百公里之外的学校,但是两家人都砸锅卖铁凑齐了学费和生活费才毅然出发的。

三人赤足穿行在密林之中,背着他们简单的行囊,由丹尼尔的父亲用砍刀开路,以防毒蛇。

那几乎是一片从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河流众多,他们要趟过近百条河流。到最后一条大河面前的时候,因为下雨涨水而见不到渡河的人或独木船。

跟野外求生里讲的一样,他们在河边搭建了庇护所,还生了火,做熟了路上捕的蟒蛇,饱餐一顿。

第二天天气好转,河水水位变低了,划着小舟的渡河人也出现了。于是他们付出比平时多一倍的船费打算过河,跨过上学路上的最后一道关卡,奔向希望之门。

也许是一路上还算顺利,此时出现了最大的挑战。河水汹涌,小舟简陋,不论会不会游泳,翻入河中必然送命。这里让人不由想到了西游记里的通天河那个片段,别无选择的一道关卡,只能带着侥幸心理玩命过河。

丹尼尔出现了极大的恐惧心理,无法克服,露丝决定独自过河。丹尼尔的父亲鼓励了一番露丝,只能遗憾的陪着儿子返回家中。

最终露丝成功渡河,又独自在密林里过了一夜后才平安抵达学校。

当露丝终于坐在教室里展开课本的时候,她笑了,新生活接纳了她,她也鼓足勇气拥抱了新的生活。

自古以来求学就没有容易的,不管你住在森林里还是都市里,当你决定从自己的世界里探身出去那一刻起,你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要迎接未知的风雨。这是探索的代价,更是成长的意义。

不是要责备住在学校对面的孩子,也不是要教育生活优渥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上学路上所要经历的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跋山涉水”之难,地域因素只是看得见的差异,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差异,客观存在于孩子们之中。

只是感叹又感叹,原来上学路可以艰难成这样子,单就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拍一部电影都足矣。比起这两个孩子,我们是不是幸福而不自知啊?

当然,每一代人的上学路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容易,因而上学这件事真的是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感和举足轻重的意义。

既然说到上学的意义,那不妨深究一下,上学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通常都是在毕业多年以后才自己得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一开始就有正确答案。

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学习,大人们通常会说一句话:“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只能……!”而且神奇的是每一个孩子听到的“恐吓”答案都不一样,导致孩子在一起一交流就知道那是随口说说的,不可信。

于是,如何教导孩子好好学习就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不过很可惜没有地方教授这门重要的课程,一切都只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这就导致了所有孩子的人生千差万别,哪怕同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的人生也完全不同。这里面肯定有家长的偏颇,也有孩子自己的问题,不过归根结底是复杂多变的环境共同作用于孩子身上,形成了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

但不管怎样,无论多么艰难,必须要上学,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上学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尤其是在那些贫困家庭,但不上学就显而易见的没有出路,因此无论何时“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好像都是对的,不容反驳。

时代在发展,我们国家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到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虽然某些地区缺乏教育资源,但是好的教育制度对于更多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必要的保障,不管公不公平,都最大程度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

随着教育的大发展,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原来大学毕业就是比较高的学历了,但现在几乎都是大学毕业,感觉大学普及了,就业难度增加了。

这当然也伴随着社会其他方面的大发展,每个行业都在经历自己的日新月异,每天都有被淘汰的行业,也有新的行业诞生,每天都有许多观念被不断刷新,如何在滚滚而来的时代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就不仅仅是上学就能解决的了。上学所学的知识只是安身立命的工具,有的甚至都不是趁手的工具,还有的都是直接被弃之不用的工具,而社会经验成为了第一道关卡。

如何才能有社会经验?对于每一个去上学的孩子来说,与其说是为了去学知识,倒不如说是脱离原生家庭的保护,去外面的世界学习如何生存,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习如何找到自己的梦想,学习如何去实现梦想。

上学之路本身就是在学习社会经验,顺便学到了知识。学习行为规范和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去感受去思考,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恐怕是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的事情。

那么上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你赋予它什么它就是什么。你觉得它可改变命运那它就可以,你觉得它能让你实现梦想它就能,你觉得它能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它也可以做到……

每个孩子都上学,关键在于上学时都在做什么。同样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假,但由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一样,吸收消化能力不一样,天资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对于外界的认知不同,种种因素就像作用力,孩子本身还有反作用力,斗争的结果不一定皆大欢喜,通常或多或少都会有遗憾。

教育就是遗憾的,不能弥补的,但有一点是所有人几乎都能做到毫无遗憾的,那就是爱,哪怕爱到失去了自我,爱到筋疲力竭,也丝毫不会松懈。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跋山涉水”,趟过自己的激流险滩,跨过自己的大河,和遇到的魑魅魍魉斗争,鼓足勇气前进比停下来抱怨有意义,战胜困难比裹足不前有意义,找到自我实现自我比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意义,只要你去找,就会找到所有的意义。

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作文300字

看了《上学路上》这部电影我感受了主人公王燕缀学时是多么地想读书。

当地的生活情况很恶劣,土地 贫瘠 缺水,由于严重缺水,地面上出现了裂缝像龟壳一样,很难种出植物,都是黄土枯草,所以24元8角的学杂费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数。王燕为了读书,暑假时攒够学杂费,她卖鸡蛋赚得了1元8角,买了同学的一只笔,再卖级了学校的王老师赚了5元钱,用这5元钱做抵押买了一只小羊羔,成本价是80元,等羊羔长大了就把羊卖了得100元,剩下的20元留给自己交学杂费,谁知卖羊的时候,竟然封山了,没有草喂羊,羊的价钱就下跌了,羊不值钱了,有人告诉她把羊卖到收购站,卖了后,得到了85元,除了成本赚了4元,她共赚了9元8角,还差1元坐拖拉机去摘枸杞。为了这1元钱,王燕哭着求卖羊的叔叔成交这笔买卖,最终,王燕凑到了坐拖拉机去摘枸杞的车费。

王燕去了10多天摘枸杞,终于在开学的当天赶回来交学费。

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与王燕相比要好几千倍,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

翻山涉水上学路纪录片读后感写日记100

暑假时,每天早上,爸爸都叫我起床爬山。

清晨,我揉揉朦胧的双眼,缓慢地穿上衣服,再到洗手间刷牙洗脸,总共用了几乎20分钟,事情做完后,我才跟着爸爸出发。

到了目的地,爸爸说:“走小路吧!既好玩又刺激。”“随你。”我打了一个哈欠,继续跟着爸爸走。走着走着,爸爸突然“人间蒸发”了。我立刻睡意全无,紧张起来。心想:爸爸呢?怎么办?我被困在这里了。忽然,我灵机一动:既然我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那就可以沿着这条路走回去啊!我立即转身就走。走了一会儿,心里一惊:不对呀,按照时间,我应该到了。可是,这是哪里?我开始慌了,怎么办?正在我惊慌失措,东张西望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大路。我想:沿着大路走一定没问题。我正在庆幸自己找到出口时,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没路了。

我又慌张了起来,但我回想起爸爸的话: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路尽天绝处,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于是,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不料,我突然被绊倒,滑了下去。几秒钟的时间,我被一些刺扎到了。但我依然站起来,因为离终点不远了。我抓住了一些小草,依靠它们爬了上去。

当我抓住最后一兜草,由于兴奋过度,小草被连根拔起。我想:难道我又要跌到低谷吗?“有人吗?救命啊!”我大声呼喊。忽然,一只粗糙的大手抓住了我,我抬头一看,竟然是爸爸。爸爸把我扯了上去。

我啜泣到:“爸爸,你哪去了? ”接着扑入父亲的怀抱。

原来,爸爸躲了起来,当我转身走的时候,爸爸小心翼翼地跟着我,关键时刻,爸爸出手相救,只是为了让我得到历练。

翻山涉水上学路读后感

我们都上过学,可有的人上学路上,家长接送,平平安安的;有的人却翻山涉水,面对无数困难。尼泊尔的孩子们正是如此,他们的上学路充满危险与艰辛。

6点整,天刚破晓。尼泊尔昆普村的孩子们早早起了床,先帮家里干农活,到8点了,他们整理好校服,向山的那边——什里阿达莎学校出发。

这些学生里有十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有4岁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一起徒步翻越4千米海拔的高山,两次通过特尔苏里河上已经生锈的铁索,虽然随时可能掉下去,被河水淹没……但他们不放弃上学,一直勇敢前行。

再看看我们吧!因为作业多就抱怨;因为刮风下雨就迟到;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宝贵的机会……不像昆普村的孩子们,他们面对高耸入云的大山,湍急的河流,毫不退缩,一直勇敢无畏的前行,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

勇敢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大路,虽然路上会有风、雨、雷、电……但是跨过这些坎坷,我们将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昆普村的孩子们的上学路虽然艰辛,但是他们也有别样的快乐,为了梦想,勇敢前行着。我的眼中仿佛出现了他们在山坡上为了不迟到而奋力攀爬的情景、他们在河流上努力划绳索的背影、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身影……这让我备受鼓舞,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梦想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