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鸡文字运用得好应该是没什么可质疑的,此外他真的很现代,不是总用陈旧的意象,有自己的创造和对生活的体会,大众读那些经典,讲的也是作者当时的生活,而能成为经典的,都是对当时生活敏锐的,那些迟钝的人必须要在几十年后回过头来阅读经典才发现,原来行动电话和量子力学是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他通常将词汇剥离现实,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排列组合,再组装回去,从而营造出附带巨大张力的瑰丽意象,这种语言如此之跳跃、疏离,乃至荒谬。

大咕咕咕鸡是我心目中的当代鲁迅

前不久有人找我看作品,看了半宿,觉得构思不能说不妙,料也不可谓不足,字词句上也没有大弊病,但怎么读起来就蔫蔫的呢?

想起高中学“荆轲刺秦”,当时心中飘过一丝念头:也没感觉到有多惊险哪。

节录《史记·刺客列传》里荆轲的一小段:

文气本该峻急,但读了之后却只剩内心的焦急,好比跑车被堵在了四环上,司马迁的好文叫这该死的句读全白瞎了。但凡换了个动词或主语就一定要断句,把个连贯的语感折损到底。只有变作连贯的长句,惊险的感觉才出得来:

而我正瞪着的看似蔫蔫的作品,问题也同样出在标点上。 不调遣感叹号、问号、破折号、省略号这四大护法,对话必须呈现的语气语态从哪里来?

来看看使得一手好标点的鲁迅是怎么做的吧:

这要是改编剧本,对话部分完全不必加什么“惊喜状”、“稍作停顿”、“欲言又止状”的说明,直接原文复制粘贴,演员看一眼就晓得该怎么演。

也亏得鲁迅在49年之后被捧得足够高,所以把他那些不符规范的标点也都保留下来了,不敢擅改。比如,三个感叹号连用:

还有任性的省略号:

看着就像是灰土扑面而来。

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的标点界小公举波浪号也曾经出现在鲁迅的文章里。而且跟前文中从西方请来的四大护法不同,波浪号属于本土作家鲁迅的自主创新,《阿Q正传》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中都使用过,为的是表现声音的摇曳。百草篇里是这样的:

这很容易令人想到特师大咕咕咕鸡。他也常常在微博里唱歌,每次都少不了这个波浪号:

在你国严肃文学史上,最善用标点的,现代有鲁迅,而当代,从1949嗷地一下跳到2016,估计无人能出特师其右。读上面那一段,谁还不跟着心中默唱出来?而“时间”和“温柔”两处的感叹号用得则出乎意料又无比妥帖。

频繁的波浪号与感叹号,诗意浓郁的句号,别出心裁的半边括号,是大咕咕咕鸡在标点运用上的几个显著特色。当然,对于鲁迅或是咕鸡这样的天才,光从标点上来谈论难免会觉得太不得劲了。因为说到底他们叫人惊叹的是一种充塞天地的灵活创造力,在此创造力之下,汉字、方言、英文、日文以及各符号系统,一切的修辞手法,所有的语体风格,都能够得于心而应于手,手到就擒来,任意驱策——政治家里有此等灵活创造力的大约就是李光耀了吧,不举意识形态,不守传统习俗,不问亲疏远近,一切谋略和手段都是以实利为上——顶级作家们则是以文字的实效为上。

诗词研究大家顾随深爱鲁迅先生的白话文。他对鲁迅有过两段绝妙的评语:

我觉得这两段话特师也全然当之无愧。神作《武汉某幸福中产家庭里一个狗的波澜壮阔大计划》,正是叫人目不暇接,永远别指望猜出他下一招是什么:

读完这一篇,我在心中感慨,这才是诗啊!

当代诗人总喜欢强调“诗歌是纯粹的语言艺术,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但 说实在话,他们那套停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情感、心智与审美,翻来覆去总共几个招数几种意象,还有那清高自得的架势,其实并不比沉浸于诗词创作的老干部们高明到哪里去 。我在心中感慨特师的作品的才是“诗”,那时还没有留意到他微博名称下的小字;有一天突然看到了,原来他也正是自封为“叙事诗人”呢。

除了整体行文的充沛活力外,读大咕咕咕鸡作品时,也常常会在很细微的地方心中一动,想到鲁迅。今天稍作回顾,列了一个表,可惜平常没有随手笔记和摘录的习惯,只整出这么几条,以后想起来了或者有新发现了再往上添加。
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天才所创略同,鲁迅和大咕咕咕鸡不过是汉语人群占据的广大疆域上,一百年的时间河流中偶诞的两名略同的天才;二,大咕咕咕鸡潜心研读过鲁迅的作品,(甚至还是鲁迅的粉丝),他萃取了最精华的现代白话文篇章的精华。

希望是后者。因为我想到了T.S.艾略特在其恢弘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的一段话:

我们称赞一个诗人的时候,往往倾向于专注他在作品中和别人最不相同的地方。我们自以为在这些方面看出了什么是他个人的特质。我们很满意地谈论诗人和他前辈的异点,竭力挑出可以独特的地方来欣赏。但实际上,假如我们研究一个诗人,撇开了偏见,却常常会看出:他的作品中,不仅最好的部分,就是最个人的部分,也是他的前辈诗人最有力地表明他们的不朽的地方。

T.S.艾略特所指的传统,是一个自荷马以来始终存续,到现当代尤为异彩纷呈的欧洲文学传统。

而我引用这段话的目的,却是希望能够逆推过去,以当代红人大咕咕咕鸡对现代经典作家鲁迅的继承,来证明我们已失落掉的无比美好丰赡的文学传统,其实,还未曾断绝吧。

如何评价大咕咕鸡的话语体系

核心是荒谬感。
所有你看到的元素,都是营造荒谬感的工具,至少包括以下三点:
1. 书面词汇和口语行文间的冲突;
2. 所述事件本身的荒谬感;
3. 语境的经营。
先说词汇。
选用了中文口语中极少出现的各种书面语:
1. 专有名词,包括小圈子黑话;
2. 外语词,包括方言俚语;
3. 自造词。
?将以上三者混合后组词:
专有名词 + 外语词:行动电话;
专有名词 + 自造词:野生郭东林;
外语词 + 自造词:mindfuck。
带来粗粝的陌生感。
再说行文。
行文基本口语化,与上述的书面用词直接形成冲撞:
1. 碎片化:场景之间没有包含关系,全部拆到细碎。节奏有明显的镜头感,在不断变换的叙事主体间切换镜头;
2. 短句:没有从句,没有双重修饰,用标点符号控制节奏;
3. 堆细节,提供精确数字;
4. 重复、排比与递进;
5. 省略主语;
6. 省略连接词;
7. 频繁使用感叹词与惯用语;
8. 标点的错用。
粗粝的词汇配上碎片化的口语行文,如同波粒二象性一样,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流畅。
再说事件。
事件负责提供核心荒谬感:
1. 带原始设定;
2. 矛盾,无意义;
3. 寥寥数语出场景,信息浓缩度高。

大咕咕咕鸡为何叫特师

大咕咕咕鸡叫特师的原因是构建了独特体系以及亚文化。大咕咕咕鸡是一名中国网络写手,曾用笔名包括佛搂蜜、张大锤等,被其读者称为严肃文学大师特师(即特级大师)咕宝等。作品通过反复出现的张大锤李??大猫老王一个狗等人物,保定、苏北、东南亚等地区和喷了大型妹想到等特征性词汇,构建了被读者戏称为严肃文学的独特体系以及围绕其而形成的亚文化。

豆瓣小组「人间动物园」里的佛搂蜜、大咕咕咕鸡、张大锤那些作品是什么风格?属于哪个文学流派?

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是很懂,但是你要问文学流派,我可以在这里讲解一下。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其实这个东西没有严格的划分,也可以自成流派,要是真的问他们属于哪个流派。我给他们的定义是——佛搂蜜三俗意识流的顶峰,文艺党党魁,灵魂大师,无人望其项背!行文写字从来不用结构,或血脉喷张,或意欲蔓延。语言带领你的mind进入一个狂野的平行维度,证明了汉语虽然时态单一但是足以写成意识流。同时,佛搂蜜也是一个真正的rock n roll精神的信仰者,每每用对世界的感触歌颂鲜艳夺目的大生活,一跃入人间。波澜壮阔,此起彼伏。

证明了世界的无限可能,贵坛为数不少的电工因为无法适应其麥角酸二乙胺般的张狂行文,无法正视这个id,但是又无法不感受到其巨大的存在,文艺党党魁率众簇拥掀起了d版自始建以来最大的几波浪潮,让hi-pda活力爆棚,创作力达到顶峰,欢乐度抵达阀值。风卷残云,急流勇退,佛搂蜜离开后,满目疮痍,D版从此如一滩静水,让人唏嘘~

总结

我也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了,很喜欢他们的一些文风,像是严肃流派。总之开心就好了。

《星际穿越》为什么褒贬不一?

诺兰注定是热爱土地的,探索者们到达的三颗星球,前两颗分别布满了洪水和坚冰,而最后安妮海瑟薇到达的艾德蒙斯星,却是广阔的黄土,那才是人类的希望。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安妮海瑟薇摘下宇航头盔转身走远的背影,居然和汤姆远望父亲离开时的背影如此相似。而人类之所以能到达那里,并不取决于过去与未来、因与果、偶然与必然的逻辑设定,也无关各种物理规律科学知识,而是来自于保守故土的信念和对至亲的承诺——儿子守护着帮父亲看地的承诺,父亲守护着回来陪女儿的承诺,他们共同守护着对家园的承诺。        这种坚守只来源于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这里引用微博上@大咕咕咕鸡老师一句话——“无论如何即使穿越时空也要回老家种玉米的信念支撑他飞过亿万光年!”看到这你才能吼出这个影片看起来烂俗却牛逼透了的主旨——爱是穿越时空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