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经济结构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在这个结构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然而,各级政府的总和却占GDP的36%;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会福利网相对较小,政府对商业的管制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

美国的经济结构是什么样的?

与历次经济衰退相比,尽管次债危机的潜在损失十分巨大,但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深度却相对有限。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美国经济的弹性更强了。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看待美国经济,美国经济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完成了经济结构调整,即构建了富有弹性的抗单一冲击的经济结构。

从产业视角看,技术革命与技术创新对冲了美国信贷危机冲击。经历两次“石油危机”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二战后最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结构改革和产业调整,美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汽车等传统工业的技术装备有了极大的改进,管理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在美国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推动下,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悄然兴起。从那时起,美国的计算机、半导体、生物技术、网络等高科技产业相继涌现并迅速在全球确立了领先优势,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

经历90年技术革命后的美国经济结构,美国经济的“科技和电子”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结构的核“芯”,对外部因素对美国经济冲击起到很好的抵御和对冲效果。尽管美国经济的很多领域都出现了下滑,但并没有迹象表明网络销售也陷入了低迷。目前,电子商务仍然在以四倍到五倍于传统零售行业的速度增长,IT(包括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服务部门产出数据良好,减缓了制造业不景气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趋势性变革,服务部门的状况对于经济增长的趋势性意义在不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制造业不景气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根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非制造业指数52.0%,大大超乎市场预期的49.1%。这是该指标连续三个月处于萎缩之后重现的扩张趋势。作为领先性指标,这预示着美国未来产出回升的概率很大,将会刺激美国经济的增长。

与4月份就业报告中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大幅增加相一致,4月份非制造业就业指数从上月的46.9跃升至50.8,是拉动总指数的主要因素。而5月7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劳动生产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非农劳动生产率折合成年率较上一季提高2.2%,好于市场预期的1.5%,同比提高3.2%。可以认为,现阶段劳动生产率正处于一个向上的周期性过程,这将为净出口这个新经济增长点提供产出支持。而稳健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缓慢的工资水平降低了企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利润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面对美国经济面临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在金融市场迅速蔓延,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采取了积极减息措施。Fed激进措施对缓解金融市场危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激进货币政策的背后是美国经济格局的演变。

连续降息:美国经济下滑势头有望遏制。数据显示,以美联储为主导的美国经济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救助已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从3个月期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息差指标可以明显观测到。这两种期限的国债品种分别代表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而且一直被FED用作国债到期收益率的统计指标。1968年1月到2008年5月期间的历次衰退来临之前,10年期国债恒常到期收益率与二级市场上的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的月平均差额均为负值。从长短期利率出现倒置的时间来看,这次出现倒置的时间要比2000年长短期利率出现倒置的时间要长,利差为负,说明陷入衰退。2001年,长短期利率出现倒置的时间只有5个月,2007年次贷危机持续的时间达到8个月,这说明本次经济衰退的时间跨度显著高于01年的互联网危机。2008年1月美联储的激进货币政策和美国政府的注资,使得金融市场指标迅速改善,从表20的美国中短期利差走势看出,美国长短期利率差从1月开始迅速上升,这说明美国经济下滑势头在08年第2季度有望得到遏制。

弱势美元,符合美国本土经济利益。因为大量套利性资本会因此从美国流出,流入到欧元资产,日元资产或者是人民币资产。

由于美元较大幅度地贬值,美国出口迅速扩大,美国贸易逆差多年来也难得出现了下降。我们预计,2008-2009年,为对冲消费下滑负面冲击,美国将继续推进弱势美元策略;随着美国经济在2009年中复苏,美联储将可能逐步提高利率以缓解通胀压力,美元弱势局面将在2009年得到扭转。

反通胀――下一个货币政策目标。为了保持美国经济的稳步增长,美联储目前所需要掌控的经济形势非常微妙,美联储既要防止出现经济下滑的风险,又必须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与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一样,控制通胀也是美联储的主要政策目标。与过去几次降息声明相比,美联储2008年4月30日的声明在继续关注经济形势的同时,显然增加了对通胀的关注。声明强调“通胀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有必要继续对通胀发展情况进行“谨慎监控”。

我们预测,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的缓和,Fed将停止减息步伐。反通胀将成为美连续的一个货币政策目标。作为学者出身的Bernanke,其最重要的学术理念主要有三点:抑制通货紧缩、中央银行应该积极向公众提供信息以提高透明度、央行应该设定固定的通货膨胀目标。不同于格林斯潘的经济增长为优先目标的货币政策导向,面对经济形势的缓和与通胀日益严峻,Bernanke在货币政策制定上将重新回到反通胀的政策轨道。

美国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经济体制

美国的经济体制

美国经济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自主经营的自由企业为主体,同时辅以国家宏观调控。

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经济体制

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相对地讲美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比较稳定的。

具体地分析美国经济,我们在给一国的经济形势下定义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该种经济的所有制形式、决策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政府的经济职能、收入分配形式和规律。以中国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例,该种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所有制形式,按劳分配的经济形式,生产完全由政府的计划来决定的。相反的,美国经济体制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就美国的企业来讲,依据产权机制分为三类。

一是业余制,就是相当于个体户、个体经济的形式。企业由个人所有,对企业的运营负全责。这是美国最主要的企业形式占了企业数量的70%,但是其营业额只占了6%。

二是合作制企业,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拥有,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其形式有律师事务所等。该种企业是无限责任制,也就是对于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责任。

三是公司形式,虽然数量并不大,但是其规模大,营业额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些公司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公司法所规定,每个公司的产权都是相当明确的。

美国经济体制的核心

自由竞争的市场导向,加政府调控,调控主要是货币调控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怎样的?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与法国几乎是同步的,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法国,原因是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比法国优越.美国有哪些优越条件呢?

一、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美国独立后,与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权一样,很快就走上了对外疯狂扩张领土的道路,以适应发展资本主义和扩大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几十年的扩张使美国领土从原来的20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777平方公里,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占了北美大陆的一半.这么广阔的领土为美国带来了什么?——矿产、水利、森林等丰富的资源、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这些都是美国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厚基础.

二、 经济布局合理,市场联系紧密 扩张的西部广大领土并未被抛荒,接踵而至的是美国著名的西进运动.大量人口移居西部、开荒、修路、造桥、繁衍生息、发展资本主义……在此过程中,美国人依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美国经济的专业化布局:东北部是传统的工业区,南部是棉花、甘蔗经济种植园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是产量为主的农业区,有小麦王国、牧牛王国、棉花王国、葡萄园区.这些专业化的经济区域彼此都需要补结,需要加强商品交流.这使各地区之间的贸易额成倍增长,甚至成十倍增长.这种相互依存的市场对美国工业化的影响非常大,是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一方面,为美国工业生产提供了绵绵不绝的市场动力和丰富的原料,另一方面,也使美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领先于英法:1807年富尔敦轮船的问世使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在美国突破,1860年美国轮船总吨位达五百三十五万四千吨,居世界第一位;1860年美国铁路线达四万八千公里,也居世界第一位.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更加密切了美国各地之间的联系.而一旦联系加强,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速度就像一匹黑马奔驰了.

三、 开放的大陆,移民的国家年轻的美国非常缺乏劳动力也非常需要劳动力,就以开放的姿态大量接纳外来移民.移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从长远看,西进运动和大量吸收外来移民,在相当程度上培养和发展了美利坚民族的进取创新精神和开朗开放性格.从生物学角度说,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彼此的血缘相隔遥远,极利于优生优育、推动美国人口向高素质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