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价一辆车的安全性时,都要检测并评估每辆车的避免事故能力制动性)、紧急躲避能力操控性)。在这两个方面,有些车辆的安全性会表现得明显地高于其他车辆。此外,其他预防事故的因素以及防撞性也是不会被忽视的。避免事故能力尽管众多的事故原因统计或许不能反映客观事实,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肯定的:一个是紧急制动,一个是紧急躲避。车辆的紧急制动必须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将车平稳笔直停止。不得失控歪斜。这种测试分干湿两种路面进行,并评估刹车系统的防抱死装置。紧急躲避能力越安全的车越能在躲避事故中不失控。一般进行紧急躲避测试基于三项考查:第一,在双线道上快速换道,类似驾驶员操控方向盘躲避路上的障碍。另两项是评估车辆急转弯和对各种弯道的应付能力。

中保研发布最新汽车碰撞测试结果,测试的意义是什么?

近日,中保研发布了最新的汽车碰撞测试结果,该结果获得得许多车友的关注。让人们对各种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有买车的欲望,却又在众多品牌中犹豫不决。

我们购买汽车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安全性,任何天花乱坠的功能也比不上一辆安全的汽车。但很多想要买车的人对汽车的安全性又不甚了解,去一些4s店也非常容易受到销售的引导,购买一些昂贵的、安全性低的产品。

中保研的存在就让一些汽车品牌原形毕露,每年的测试结果都有很多大品牌的汽车成绩非常差,可以说这是汽车行业中的一面“照妖镜”。而中保研每次汽车碰撞测试的结果,可以让需要购买汽车的消费者更好的了解汽车的安全性,以便让他们做出正确的、合适的选择。

现在的汽车品牌繁多,功能也是天花乱坠。很多用户都无从下手选择。有了中保研的汽车碰撞结果,许多不怎么样的汽车品牌也可以看到自身的缺陷,以便于更好的改进。有一些车企正是因为有了像中保研这样的测试机构,产品才做的更好。这也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对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

汽车发展的道路上有许多企业企图“浑水摸鱼”,欺骗消费者。这就需要中保研这种测试机构的鞭策,因为只有让大众认识到一些车的好坏,才不会让他们掉入陷阱。有了产品就就应该有测试产品好坏的人,这才符合发展规律。汽车测试的积极意义非常之多,也对汽车行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汽车碰撞测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讲解碰撞测试之前,我们先来谈谈车辆安全性涉及的几个方面以及一些误区。车辆的安全性大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主动安全即主动消除不安全因素,比如安全带未系提醒、ABS防抱死刹车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疲劳提示以及主动刹车等功能,这在碰撞测试中往往属于加分项目,拥有这类功能的车辆会在碰撞测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这也体现了所谓“安全”,更大程度应该是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发生事故后的补救,就体现在 “被动安全”上。被动安全是碰撞测试比较核心的内容,因为碰撞测试本身就在于“碰撞”二字上。

这里大家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车辆本身越坚固,就越安全,所以很多人看见路上撞车之后就以车辆受损程度论安全性,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要知道,所谓“安全”,重中之重是人员安全,只要人员保证,车辆其实无关紧要,尤其是强调“行人保护”的今天,很多厂商对于车辆车头部分的坚固程度是有很大部分退让的,像奔驰、捷豹等取消象征性的“立标”,就是为了行人安全做出的牺牲。

碰撞试验

被动安全主要包含类似安全气囊、安全带、安全车身等内容,这些都是在发生碰撞后最大程度保证乘员安全的结构,在这里要说句题外话,安全带真的是最简单实用的保命装置,开车不系安全带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再多安全设备也没有用。

汽车侧翻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看待碰撞测试成绩以及选车购车时碰撞成绩对于我们的参考意义。

第一,看测试的适用范围,如果是全球车型,那么无论是最严苛的IIHS还是国内的C-NCAP,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具有参考意义的,不过作为安全性的比较,还是应该选严苛的。而如果是仅仅针对中国市场的,那么只能参照C-NCAP作为评定标准,不同星级选高的,同星级选分数高的。

第二,看失分点,失分之处是否是你在意的,例如C-NCAP的燃油消耗量附加试验,对于安全性影响并不大;而反之如果你是有孩子的车主,儿童安全这一项失分则是你需要关注的。

第三,参看每年的年度安全车型榜单,同样的,国内国外都有的车型参看严苛的机构榜单,没得选的话,C-NCAP也是值得参考的,虽然经常为人诟病,但也是科学的,有标准可依的。

最后,虽然各大机构都努力尽可能模拟现实中的情况,通过各种各样的测试敦促或者说鞭策车厂生产更安全的车辆,但实际的碰撞还是存在诸多变化和影响的,没有最安全的车,只有最安全的人,只有作为交通参与者的你遵章守纪,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无论是驾车乘车或是自行车、步行,都能牢记“安全”二字,做文明的交通参与者,才能真正的安全。

汽车测评是什么意思

汽车测评是什么意思,对于一些非汽车行业的人员,估计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不妨来看看,涨涨知识。

为什么要有汽车测评?

测试、评价汽车,无非是想说清楚一款车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好,给打算买车的人提供一个参考。

汽车测评的目的,就是帮人选车,让人看过以后明白自己该选哪款车。但我国的这些车评,已经碎片化和娱乐化,你看到的是七嘴八舌,你看到的是网红、撕逼,你看到的是炫技的“大片”,但真到你选车时,这些所谓“车评”,能帮多大忙?

汽车测评,要测什么?

汽车测评,不光是把车子开到测试场上玩几把加速、刹车和紧急变线,更不是随随便便把车开到马路上遛一圈儿就可以出个测试报告。

汽车是普通人能购买到的最复杂的商品,它不仅结构复杂,功能也很复杂、使用环境也很复杂,人们对它的想法也非常复杂。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开了很多年车从来没注意过车灯照明效果怎样,但经常长途跑夜路的人,对灯光的要求就很高,你说,汽车灯光要不要测试?如果你有长途夜奔的打算,可以选辆灯光评分高的车。

汽车测评一定要有个比较完整的测试结果,能回答不同消费者的各种疑问。有的人对舒适性要求很高,有的人特别在意驾驶乐趣,有的人却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有的人又觉得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做汽车测评,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至少要照顾到“主流”的需求,把大家可能关注的方面都能有所交代。

汽车测试,是以试车为主,再辅助以车主调研,调研部分主要是收集汽车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方面的数据。

测试结果也主要分为三部分:实测部分、可靠性分析和车主满意度。实测部分又分为油耗、加速、制动、常规操控、紧急状态操控、乘坐、噪音、空间、视野、灯光等项目。

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大家买车时比较关注的各个侧面,与时俱进的汽车测评,还会根据汽车技术的进步,加入新测试项目。比如,近几年一些车型装备了“自动防碰撞(自动刹车)”系统,这个功能到底管用不管用?一些汽车测评机构制做了软性汽车模型当靶子,然后开车撞过去,看看车子什么时候发出警告,能不能自动刹车,会不会真撞上去,撞上去可能会有多大损伤等等。

专业的汽车测评,需要一些特定测试设备,以及测评人员。当然这个汽车测评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水准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同一个车型的测评的文章和视频都不一样,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汽车知识,对于你识别测评专业度有帮助。当然一般消费者,根据一些比较通俗和直观图片或者评测视频,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做一些初步车型比较,对于一些对于汽车性能要求不高,预算不高的朋友,也许就已经能够满足参考需求了,这种类型的汽车测评,一般被称为 汽车评测 。这些我个人见解,不妥之处望指正。

如何评价在「拆车实验室」中,沃尔沃把XC40纯电版整车浸泡12小时这一实验?

沃尔沃XC40纯电版整车浸泡12小时仍然能够启动行驶仅证明了“三电”系统的出色防水性能,但并不是车舱内不会进水,并且郑州暴雨导致道路大量泡车的情况与测试中情况也有明显区别,在大量的车辆堆积拥堵情况下,即便车辆在泡水后依旧能够启动行驶,往往也无路可走,因此第一时间还是应该离开车舱,保证人身安全,如果已经出现车舱进水的情况应选择安全锤、座椅头枕支架等钝器敲碎车窗进行逃生,而最应该避免的就是将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救车和贪恋财物等事情上。
安全值得肯定 但应避免误导 沃尔沃浸泡测试你怎么看?
安全值得肯定 但应避免误导 沃尔沃浸泡测试你怎么看?
沃尔沃XC40纯电版车型三电系统防水性确实过硬
随着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少人已经了解到纯电动车型的涉水能力要强过大多数燃油车,毕竟纯电动车的动力系统更简单,并且由于电池包原本危险度较高的特性,因此所有纯电动车型必须达到了相应的安全标准,就拿防水性能来说,达到IP67标准(涉水1米防水30分钟)已经是最基本要求,而有些车型已经达到了IP68标准。
安全值得肯定 但应避免误导 沃尔沃浸泡测试你怎么看?
安全值得肯定 但应避免误导 沃尔沃浸泡测试你怎么看?
涉水路段更应小心谨慎,即便是防水性出色纯电动车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不少新能源纯电动车主降低了对于车辆涉水安全性方面的注意,就在前不久北京的那场暴雨中,新能源纯电动车乘风破浪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更要紧的是很少有车主是真正下车进行观察确保安全之后才行驶通过的,如果这样的做法成为了习惯真的遇到郑州暴雨的情况,那么也就离危险不远了。如果遇到涉水路段(类似郑州暴雨情况除外),正确的做法应该先下车对路面情况进行察看并进行预判,如果水位高于车辆车轮轴心位置就不要通过了,低于轴心位置则可以缓慢谨慎通过。
安全值得肯定 但应避免误导 沃尔沃浸泡测试你怎么看?
所以做为一家将安全性能做为最大亮点之一的汽车品牌,沃尔沃在进行整车浸泡测试的过程中,也更应该宣传和普及车辆涉水方面的知识,避免一切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的误导行为,这样才真正能称为一家负责任的车企。

25%偏置碰撞测试很多车都获差评 有没有参考意义?

1、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有参考价值吗?对于普通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个答案是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先来简单看看这项测试是怎么回事。

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最早由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在2012年8月开始在美国进行,根据IIHS官方的说明,设立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的目的是“模拟车辆左前侧与另外一辆车或者诸如树和电线杆发生碰撞时的场景”。这项测试几乎完全避开了车辆的纵梁,最初开始施行的时候,除了一两款车型外,绝大部分车型的成绩都被这项测试“撞得人仰马翻”,一度造成消费者的信任危机。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进行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上面说的是美国市场的情况,下面说中国市场。

进行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的马自达6(图片来源IIHS官网)

中国市场进行的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用于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评价体系,这个指数背后的机构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这项碰撞测试从2018年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粗略统计所有参加的车型有多一半在这项测试中被评为“差”。

为什么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的成绩对中国普通消费者没有参考价值,因为它是一道“超纲题”,而且还超得不是一点儿。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杯子能够抵御机枪子弹扫射,确实能够证明它足够结实,而且这个防弹杯或许会在极端情况下救你一命,但用杯子来防弹并不是大概率出现的事件。

进行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的奔驰C级(图片来源C-IASI官网)

同样的道理,25%正面偏置碰撞在中国也不是一个大概率事故类型。根据CIDAS(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团队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中国公路交通事故的深度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发生的交通事故中,25%偏置碰撞出现的比例在总事故案例中占比只有2%,在前端碰撞事故案例中占比24.4%,而40%偏置碰撞出现的比例在前端碰撞事故案例中占比达到49.6%。同时根据CIDAS的调查,中国发生的交通事故中,25%偏置碰撞和40%偏置碰撞事故案例出现的比例为1:2,而在美国的事故调查中,这个比例为1:1。

美国城市路况实景(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要继续分析这个调查数据背后的原因,你会发现美国道路上没有路中间的隔离带是一个影响因素,而且美国路况不如中国,限速定得高,美国人开车也快。相比之下中国人开车要“佛系”得多,道路上的隔离措施也比较完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的成绩,对于中国普通汽车用户来说,参考意义不大。

既然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参考意义不大,那有没有针对中国路况的碰撞测试?有,而且做了很多年,就是我们熟悉的C-NCAP。C-NCAP评价规程的背后是“国字头”评测机构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事实上,上面提到的CIDAS(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团队就是由中汽中心发起成立的。CIDAS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路交通和欧洲情况比较接近,所以C-NCAP评价规程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洲E-NCAP的评价体系,但在部分项目上针对中国特点进行了调整,例如考虑到中国市场SUV占有率较高的情况,测试台车的最下端离地高度从300mm提高到350mm,模拟SUV车型的碰撞情况,比欧洲的测试台车高50mm。

前面说过中国公路交通中40%偏置碰撞出现的比例在前端碰撞事故案例中占比达到49.6%,几乎是一半的比例,所以C-NCAP评价规程设置了40%正面偏置碰撞测试,而且碰撞对象选择了可变形壁障,更接近真实事故中与对向车或前车尾部相撞的情况。

综上所述,C-NCAP评价规程针对在中国公路交通中出现的大概率事故类型制定的40%正面偏置碰撞测试,对于普通中国消费者来说更有参考价值,看上去更严格的25%正面偏置碰撞实际上是个“防弹杯”,脱离现实,参考意义不大。

2、肯定还会有朋友质疑,参考意义不大,那C-IASI指数做这个测试的目的是什么?吓唬消费者玩的吗?当然不是,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这要从C-IASI指数和C-NCAP评价规程这两种评价体系的出发点说起。

前面介绍过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最开始实施的机构是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这个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盈利组织)机构运行的所有费用均由美国各个保险公司承担,保险公司也不傻,IIHS每年花大把预算买车测车,最终肯定是要给保险公司带来好处,而这个好处就是通过测试成绩来倒逼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厂家提升安全配置,最终实现“汽车用户少出险、保险公司少赔付”的效果。比较著名的案例,美国市场要求汽车标配后防撞梁,IIHS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IIHS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保险公司制定每款汽车产品的保费系数,背后自然是有一套复杂的计算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对安全性低的车多收保费,防止出现高额赔付的情况。说句题外话,保险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

C-IASI指数官方网站介绍(图片来源:C-IASI官网)

说回到国内,执行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的C-IASI指数,官方说明是这样的:“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联合开展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研究工作,首次从汽车的持有使用环节,将汽车作为承保标的物对其安全风险进行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解读一下,其实和IIHS一脉相承,在C-IASI介绍页面也写明了“为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提供技术支撑”。

保险公司的关注点和消费者的关注点自然有所不同,C-IASI指数代表着保险公司的利益,那么消费者的安全谁来关注?没错,就是屡被吐槽的C-NCAP评价规程。C-NCAP成立于2006年,已经有近14年的历史,最近几年确实获得五星评价的车型越来越多,有些网友可能会觉得是C-NCAP“放水”,但实际上C-NCAP评价规程每3年改版一次,现行的是第五个版本——2018版,测试项目的难度是不断提升的。大部分测试车辆都能获得五星评价的原因,其实也很好要理解,厂家重视了。作为国字头评测机构的评价体系,C-NCAP评价规程实际上还肩负着辅助国标(GB)制定的任务,产品所获评价不高,厂家肯定会想办法采取改进措施,最终获益的还是消费者。

2007年-2009年期间进行的C-NCAP碰撞测试结果 ,可以发现很多车型成绩不尽如人意(图片来源C-NCAP官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C-NCAP评价规程在制定测试项目时,也会考虑到厂家提升安全配置的成本会对消费者购车造成的影响,如果设置了过于严苛的测试标准,确实能够提高汽车产品的普遍安全性,但厂家投入成本过高,造出来的汽车都变成了“奢侈品”,那实际上也会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

3、总结一下,C-NCAP评价规程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的评价体系,虽然测试项目看起来没有那么严苛,但是贴近中国公路交通实际情况,对消费者来说参考意义大,厂家也比较重视。C-IASI指数主要从保险公司利益出发,最终目的旨在帮助保险公司减少出险支出,测试项目和中国公路交通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车辆的安全性特点,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看看即可。

C-IASI指数2018年和2019年测试过的所有车型(图片来源C-IASI官网)

再多说一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C-IASI指数从2018年到现在测试过的所有车型,你会发现这些车型的选择有一定规律,单车价值高和销量高是其中两个因素,背后的原因就不便多说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很多车辆都会做碰撞实验,这种实验有什么用处?

神户钢铁造假是2017年爆出来的事件,当时对日本制造业有一定的影响。至于为啥使用神钢造假材料制造的日本汽车在美国IIHS碰撞试验中可以长期取得优秀成绩.

至于神户制钢造假的问题当时大概了解过,据说主要涉及的是铝制品和铜制品,而这些东西在家用车上很少用作车身结构件。所以对车身强度可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因。

消费者集体诉讼,主管部门和法院的严肃处理,日本车是在美国市场交了不少学费的。所以在它的老家敢钢材造假,鞠躬的高管一排排,土下座也行。

你不能说316钢在硬度上和904钢差不了多少就否认造假,因为其其他性能并不相同,成本也不相同。至于说汽车可以长年在碰撞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大众公司旗下汽车品牌有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保时捷、奥迪和大众等汽车品牌;丰田公司旗下拥有雷克萨斯、丰田、斯巴鲁、大发、日野和塞恩等汽车品牌。日系车的设计理念就是吸能,在很多的日系车中都没有配备后保险钢梁,他们的设计整个后备箱就是溃缩区,而在C柱与后轴之间设有高强度刚性材料

碰撞测试的目的,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评价各款车的安全表现~当然安全碰撞标准本身是否公正、是否能最大程度模拟现实情况,同样是很重要的.

其实很多网友都会抓拍一些看似很弱的车撞赢了强大车的照片,但实际上,碰撞的位置决定了碰撞的结果,每台车的外观都是曲线的,碰撞位置稍有变化,碰撞后的效果都不一样。

如若不然,不同品牌的车来进行对撞,相信没有一个品牌愿意做垫背的。就比如在14年年初的时候,德国柏林发生了一起豪车事故,一辆法拉利458 Speciale与一辆smart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