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是中国西北地区特色传统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流行。 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也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要做得一手地地道道的臊子面,要注意许多细节,炒肉臊子和配汤时尤为重要。岐山臊子面味以酸辣为主,要在配汤时注意。关中其他地方依据也有各自口味。一般而言,越靠西的地方醋放得越少,越靠南的地方辣椒放得越多。

优同鸡丁臊子面好吃吗

优同鸡丁臊子面好吃,所谓当地的一个美食,这个臊子面是非常好吃的,而且是加了鸡精之后会让面的味道更加鲜美,而且鸡肉鲜嫩的口感更让面得到了升华,而且有桶机顶面更是当地的特色,如果说前往的话,一定是要品尝一下的,满足自己的感觉

喜欢吃臊子面吗?这么做出来的臊子面,香辣酸爽好吃的很美得很!

臊子面,在老百姓家中是常吃的一道面,最出名的尤以陕西的臊子面出名,其实,在山西河北等地,吃的也不少。而陕西的臊子面又尤以岐山臊子面很有名。

岐山臊子面吃起来很是讲究,味道要:酸,辣,香,吃起来要薄,筋,光,看起来要尖,稀,汪。

臊子面,传说起源于周朝,可谓 历史 悠久,。传说在陕西渭河一带,有一条恶龙为祸,搞得民不聊生,大旱三年。周氏族人奋起反抗,大战三天三夜,终于将杀死。为了庆祝胜利,将龙杀之,和到面里头食之,觉得鲜美无比,回味无穷。于是在以后,只要到了庆祝日,便杀猪羊和面,集体为食。后逐渐演变为臊子面。而其做法渐渐的得到了发展。

相传,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喜食之,并写诗为其赞美:“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而据史实,臊子肉发源于北宋。但是,其是否发展于北宋,无从得知。在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记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说,在此之前,臊子面就存在了。

臊子面在陕西,除了有关唐代“长命面”的习俗外,遇到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者寿宴,生日宴等,都会用来宴客或者自己家吃。

陕西岐山有一个北郭村,号称陕西第一民俗村,民俗村的人们对于臊子面的发展,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据说,民俗村的臊子面好吃得让人回味。

臊子,一般人都会做,但是,岐山臊子的做法,估计大家做的比较少,地区习俗不一样,做法也不同。我今天做的是饭店普通版的做法。

臊子面的做法:

1,开始制作臊子。选猪前腿肉,把肉切丁,肥瘦分开切。先肥肉,切成小薄片,瘦肉切大点的厚片,然后上锅倒油,油热下肥肉,炒到出油发干,开始下瘦肉,瘦肉炒到变色,就可以加葱花,姜沫,干辣椒段,炒出香味,加酱油上色,然后加香醋或者陈醋,然后,加入大料,桂皮,香味,香砂,草果,然后加入盐,再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用小火,大约30到40分钟分钟后,收好汁,然后加入一汤勺细辣椒面搅拌好,肉臊子就做成了。(收汁要适当留一些,还有,不喜欢用香料的可以用打成的粉,比如十三香,五香粉)。

2,制作臊子面用的辣椒油。净锅上火,加入100克菜籽油(胡麻油更好),烧热,(冒烟的程度)大概250度温度,然后关火,降一点温度,200度左右,然后,加入100克熟猪油(炼制好的),搅拌后,然后加入洋葱丝,姜丝,以及葱丝。开火,炸到葱姜干黄色,然后,把干黄的葱姜捞出,关火,油温继续降温到200度,然后加入10克白芝麻,10克香料粉,再降到170度,然后加入25克细辣椒面,然后,顺着锅边撒入少许醋,然后,锅内加几滴白酒,辣椒油制作完成。(切记,辣椒油最好要焖一夜再用。做臊子撒的少许醋,一般是需要炝锅的,用葱姜香料热油炒香,加入半斤醋,开锅煮三分钟即可)。

3,制臊子面专用的酸汤。净锅烧油,油热后加入葱姜炒香,然后加入熬制好的骨头汤2斤,烧开后,加入10克盐,2克鸡精,2克白糖,2克胡椒粉,70克陈醋。搅拌均匀,捞出葱姜,加入肉臊子油,辣椒油,然后撒上切好的蒜苗,酸汤做好了。

4,和面,500克面粉,5克盐,2克碱,把面和好,饧面半小时,然后多揉一会,擀成薄面皮,叠起来,切好,切成薄宽面条,韭菜叶似的。下锅,煮熟,过两边凉水,然后,回锅烫一下,去碱,装到碗中即可。

5,,臊子面可以干拌,也可以汤面。吃汤面就用做好的酸汤浇上,加上一勺肉臊子,再来一小勺辣椒油,撒上小葱,蒜苗等,用陕西话来说,美的很!干拌就直接来一勺做好的肉臊子,一小勺辣椒油足矣!

6,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是很重要的,所以,配菜也就比较重要,比如说:黄色的鸡蛋皮,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黑色的木耳,做素臊子必备的。

另说一下素臊子的简单做法:

备好白豆腐100克,干木耳5克泡发,蒜苗一小把,一根胡萝卜,鸡蛋两个。

把豆腐切丁,胡萝卜洗净切丁,干木耳撕成小片,蒜苗切小段,鸡蛋煎成鸡蛋皮,切小片。炒锅热油,放入葱姜炒香,加入胡萝卜丁翻炒,加入生抽,盐,鸡精翻炒,放入豆腐,木耳,翻炒,然后加水煮开,八成熟的时候,加入蒜苗,鸡蛋皮,收汁差不多了,出锅就好。配上肉臊子,辣椒油,用陕西话说:美的很。

大家是不是觉得麻烦?我当年学的时候也觉得麻烦,但是,这就是陕西的做法,92年父母开饭店时请的就是陕西厨师,陕西面食做得好,臊子之类的特棒,我自己做的时候有时候省步骤了,这个是完整版的,哈哈。据说,这是陕西的普遍做法,不知道对不对!一般家里做的话,简单:辣椒面放入碗中,加入五香粉或者花椒面,十三香,在放一些白芝麻,油温热到250度左右,之间浇上去,边浇边拌匀。反正做出来味道是不一样的,完整版的更香辣。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里面的岐山臊子面到底好吃不?

作为一个陕西生活了20年的外地人,我要大声说岐山哨子面好吃,很好吃,非常好吃。

岐山是陕西宝鸡市的一个县,姜子牙时代就有这个地方了。岐山哨子面讲究的是: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点。

臊子面讲究吃口柔韧滑爽,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

这里就要说的是陕西的油泼辣子和醋。正宗岐山面用的醋用是当地自酿自产的红醋。(没找到图,用米醋的图凑合着吧)。辣椒用的是陕西特产:油泼辣子。就是用辣椒+各种香料调料碾碎成碎米大小,用大量的热油分次泼上去,直至香味浓郁,油色红亮。

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得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

正宗岐山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碗盛面,一碗只有一筷头面条,碗里酸汤很多。不喝汤光吃面的话,一个小伙子可以吃20--30碗。吃的酣畅淋漓。

20碗面吃完了,酸汤怎么办?这就要讲讲农村宴请吃面的现实了。

现在岐山周边县市的农村里婚丧嫁娶,臊子面是必须的,也确实存在酸汤返回大锅里继续熬煮,重新上桌的情况。农村人戏称涎水面。

作为外地人,在陕西农村没有亲戚的情况下,是吃不到涎水面的。到饭馆吃臊子面,也不会回收的,因为老吃家回知道的

臊子面是哪里的特色小吃?

臊子面是陕西省汉族风味小吃。

相传周文王年幼的时候父母早亡,一直靠哥哥嫂嫂抚养成人。有一次,周文王率军出征中途遇到瓢泼大雨,风寒入骨,服过百药不见起色,数日卧床不起。

嫂子得知后亲自下橱,为文王擀制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文王吃的大汗淋漓,精神焕发,后为纪念了嫂嫂遂取名“嫂子面”。臊子面故而又名“嫂子面”或者“哨子面”,而“哨子面”可能是由于谐音转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