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指代家乡。在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点灯,即梓树的种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蜡烛的蜡, 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蜡烛上的蜡都是靠梓树获得的。诗经中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如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闻黄骊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今我生心忆桑梓”的感伤之句。

桑梓指什么

故乡。

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要对它表示敬意,离乡的人在外地看到桑梓树时,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由于以上原因,所以用桑梓来代称家乡。

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离乡的人在外地看到桑梓树时,桑梓”也就成了故乡的,桑梓指。果子。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

桑梓象征什么

桑梓象征着家乡。

桑梓,出自《诗经·小雅.小牟》,原句是“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的涵义是指对待自己的家乡要怀有崇敬的心理。

这些著名的文人的作品都饱含深情,浸润着桑梓之爱,也包含着故园之思,也呈现着乡野之美的山河之书。

而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是恋乡和还乡的,他们的脚步和身体虽然已进入城市,但他们的根脉还在故乡的村庄。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如同血液一般流淌着的是一个个乡土赤子对出生于斯,生长于斯、奋斗于斯和歌哭于斯的父母之邦的挚爱、眷恋、忧思与牵挂。

桑梓的典故

在我国古代,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而梓树的嫩叶可食,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且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

桑梓比喻什么

“桑梓”比喻故乡。“桑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āngzǐ。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且有“反哺桑梓”成语。

出自《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近义词:田园、故乡。

造句:

1、过去所提倡的敬恭桑梓,现在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德容天地,情系桑梓。勤业勤职勤公勤奉献,从来勤为天性;爱国爱校爱生爱教育,总之爱是源泉!今天是您的节日,我要衷心对您说一声:“谢谢您,老师!”

3、我的桑梓,我的家乡是个绚丽的处所,它座落在一条宽宽的小河当中,富产鱼和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