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造句:

1、古时的魏、蜀、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2、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地联合搞这个项目,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的意思是什么?

三足鼎立的意思是: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足鼎立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天下三方势力,鼎足而立,形势让谁也不敢先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近义词

分庭抗礼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三足鼎立的意思

三足鼎立的意思:像鼎那样三足并立,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夷陵之战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

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夷陵之战的影响:

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

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后者立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百度百科-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是什么意思 三足鼎立意思简单介绍

1、三足鼎立,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zú dǐng lì,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3、成语典故: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4、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5、近义词: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6、反义词:不打自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