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军事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伦敦肯宁顿区圣马克教区的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才正式上学,文化成绩低劣,但体育成绩极棒。1908年,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2月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升任旅参谋长和师作战参谋。大战结束时任师司令部中校参谋。

蒙哥马利是哪国的。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他和劲敌隆美尔都是天蝎座。

桀骜不驯的蒙哥马利,碾碎纳粹的陆军战神,二战一代名将辉煌人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充满硝烟的前线上,北非作战的英军士兵总能看见一位头戴黑色贝雷帽的将军。跟一般的将军不同,他的军帽上同时佩戴着将军和装甲兵两个帽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将军本人希望这让士兵在战场上更容易看到自己。

在他的指挥下,英军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他也是二战中最负威名的盟军统帅之一,与美国的艾森豪威尔、苏联的朱可夫并驾齐驱;他被誉为继威灵顿公爵之后英国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他就是英国陆军元帅,有着"沙漠猎手"之称的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在英国肯宁顿的一个牧师家庭。 在坎伯利军事参谋学院毕业后,他本人就进入英军部队中服役。一战爆发后,他被派往法国前线参战,战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升迁生涯。1938年,51岁的蒙哥马利晋升少将,并在不久后成为了英军第3师的师长。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后,作为师长的蒙哥马利率部横渡海峡,前往法国参与作战。最初英法两军对德军只是采取静默态势,几乎不采取任何主动进攻。 唯独蒙哥马利指挥的第3师却没有放松警惕,在随时关注战场情况的前提下,率领第3师进行实战演练。

1940年5月,志在意满的德军对西欧各国发起全面突袭,蒙哥马利所在的第3师被派往比利时迪尔河附近作战。已经武装到牙齿的德军面对之前毫无斗志的比法两国军队,可以说是横扫千军。面对这一攻势,法国和比利时军队迅速溃败,其中也包括第3师的士兵。

5月19日,英军被迫退往敦刻尔克地区,开始在这里构筑环形防御阵地。而随着法军大溃败的消息传来,凶猛的德军对这一地区形成了钳形攻势,英军随时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

在几天的防御作战后,眼见形势变得危急,英军高层决定将数十万名英军、法军和比利时士兵撤往后方,防止成为德军的俘虏。 5月28日开始,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德军空袭的间隙正式展开。 就在此时,蒙哥马利被高层任命为第2军军长,并指挥全军负责大撤退的殿后工作。临行前,英军总参谋长戈特曾命令蒙哥马利必要时刻率全军向德军投降,可后者立即坚定地表示,一定会带领全军安全撤退,决不投降。

此后,蒙哥马利指挥第2军一边抵抗德军的进攻,一边向后撤退。30日晚,英军大部已完成撤退,蒙哥马利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第2军在第二天进行撤退,同时下令剩余士兵全部沿着海岸跑向敦刻尔克港口,从港内乘船退回英国。

6月1日清晨,第2军开始撤出最后的防御阵地,进入海滩和港口,登船撤离。整个过程中,蒙哥马利一直站在沙丘上,镇定有序地指挥着部队。至6月2日,英军殿后部队全部撤离敦刻尔克。 在驶向英国的驱逐舰上,蒙哥马利向身后的敦刻尔克看了最后一眼,他知道现在的战略撤退,是为了以后的重获胜利。

这场被称为战争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让英军一度失去了许多重要的武器装备和人员,同时将西欧土地拱手相让给德国,但却成功挽救了大量有生力量,为以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而承担殿后任务的蒙哥马利,在这次大撤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他在此之后声名大震。

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蒙哥马利被任命为东南军区司令,负责英国本土的防御工作。 1942年7月,有着"沙漠之狐"之称德军将领隆美尔在北非沙漠中击败了英国第8集团军,并将其逼退到了埃及境内的阿拉曼地区 。一旦失守,那么苏伊士运河等英国传统战略利益区域都将成为德国的囊中之物。

面对北非岌岌可危的局面,英国首相丘吉尔想到了作战勇猛的蒙哥马利,希望它能挽回英军的败局。 1942年8月20日,蒙哥马利飞抵开罗,正式接管了北非战场 。蒙哥马利认为,必须用一场胜利来重振英军的士气,以迎接更为严峻的反攻战斗。

8月31日,自信的隆美尔对英军发动了进攻,在英军装甲旅的引诱下一步步进入了蒙哥马利设置的陷阱。当隆美尔的坦克部队冲进雷场时,英军第44师开始发起猛烈的炮击。

隆美尔企图依靠坦克迅速突破雷场,但他很快发现这个雷场要比预想中宽得多。不甘心失败的隆美尔经过观察,决定令装甲部队从雷场北边包抄过去。然而就在德军通过一半时,早已埋伏在此的英军第22装甲旅发动了攻击,措手不及的德军立刻陷入混乱,损失惨重。 经此一战,德军损失约3000人和50辆坦克,蒙哥马利取得了在北非战场的首胜。

首战大获全胜后,英军士气可谓空前高涨,蒙哥马利随即制订了"轻足行动"作战计划,准备由南北两翼对德军展开进攻。24日早晨,英军发动炮击,摧毁了德军的通讯系统。 德军此时陷入混乱,更为要命的是,临时顶替隆美尔的德军总指挥格奥尔格·施图姆突发心脏病去世 。群龙无首的德军几天后在基德尼山脊作战中,被英军以不计代价的结果给打败。

25日夜间,得知事态严重的隆美尔立即返回北非战场。经过周密考虑后,第二天下午德军在泰阿尔-艾萨附近向英军据点发起了反击,德军的目的很简单: 不计任何代价,必须要夺回这里。

然而,在英军的密集炮击下,德军推进缓慢。连续几天,战场上到处是坦克的轰隆声和炮火的轰炸声,德军一波波地进攻,英军一次次地还击。战斗进行到30日,德军燃料耗尽,双方都损失惨重,然而战局还是相持不下。看到难有进展,隆美尔选择了撤退。

英军在此之后已经完全掌控战场优势。11 月4日,英军全面突破德军防线,并在战场北部纵深推进8公里。面对被英军包围的危险,隆美尔下令扔掉所有辎重,快速向西撤退。而英军则乘胜追击,一举消灭了纳粹的"非洲军团"。至此,具有二战转折意义的阿拉曼战役胜利结束。 击败老谋深算的隆美尔,也让蒙哥马利赢得了"沙漠猎手"的称号,并在战后被授予阿拉曼子爵称号。

1943年底,盟军准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次年年初,丘吉尔会见了刚刚回到英国的蒙哥马利,准备与蒙哥马利商讨具体的作战计划。1944年2月,英军决定在诺曼底以西的塞纳湾作为本次登陆地点,官方称呼为"海王星"区域。

3月开始,蒙哥马利开始对各作战部队进行检阅,每到一处,他都会发表振奋人心的演讲,以鼓舞英军的士气。两个月内,他的足迹几乎遍布第21集团军群的每一个师。与此同时,他还制造了一系列假象来对德军实施欺骗计划。

之后的几天,蒙哥马利指挥英第7装甲师进攻卡昂,造成了直取巴黎的假象。德军精锐部队都被卡昂方向的英军所吸引,美军趁机突破了德军圣索沃地区防线,之后向瑟堡挺进。慌乱的希特勒紧急调匈牙利的党卫第9、第10装甲师前往法国企图发动反攻。可惜这只是希特勒的一厢情愿,当时德军兵力仅能勉强进行防御,根本无力反击。

6月22日,美军集中强大火力强攻瑟堡,终于.在三天之后占领了这座港口,为盟军的后勤补给打开了通道。 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指挥英第2集团军对卡昂展开进攻,并成功渡过奥得河,占领了卡昂西南的112高地。之后德军为夺回卡昂,进行了多次反攻,结果都无功而返。

7月1日,盟军宣布"海王星"作战行动结束,欧洲第二战场成功开辟。 之后盟军士兵和武器装备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这块新战场,并展开了对德军的全面反攻。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使纳粹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其败亡步伐。 在此次登陆作战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蒙哥马利谋划最多,他的军事谋略与智慧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称得上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由于蒙哥马利在二战中的突出表现,2002年英国BBC评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活动中,"沙漠猎手"荣获第88位。他也在英国百年来的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许多军事爱好者娓娓道来的二战名将之一。

参考资料

1.《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2.《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

3.《战争史》

4《英国野战元帅1791-1997》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被称为阵地战大师,他是怎么死的呢?

蒙哥马利在英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的军事生涯是非常杰出和独特的。他是一位伟大的元帅,伟大的战略家,也是英国近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是英国陆军元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军事指挥官之一。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请往下面看!

1944年1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盟军集团军司令(分别代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负责准备诺曼底登陆,这是战史上最大的两栖作战行动。这是他军事生涯的顶峰,一个辉煌的赛季。他充分发挥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坚强的意志、敏锐的眼光和胜任指挥官的能力在他的母校圣保罗的总部,这场运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计划。为了使这次战役取得突然性,协约国采取了许多措施,秘密集中兵力和武器,迷惑德军,7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7月24日,盟军占领了100公里宽、30至50公里深的地方。

登陆区域比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批准的蒙哥马利计划要大,着陆面积约为这一数字的一半,但盟军仍然能够在保持绝对制空权的同时,大量集中在着陆地面。军队和武器,使德国的所有反击都失败了,从而实现了整体战略企图。此后,蒙哥马利指挥盟军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西北部集结。

1945年,他担任英国大使他是被占领德国的总司令,1946年至1948年期间任帝国陆军参谋长。1948 - 1951他是西方同盟国国防会议总司令委员会主席。从1951年到1958年,他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欧洲部队陆军第一副总司令。蒙哥马利于1958年退休,在家乡度过了余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熊丙奇仍然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传奇人物。所以他是自然死亡。

伯纳德·蒙哥马利是谁?有何作为?

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1887~197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高指挥官之一,是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的副手,在1944年获元帅军衔,是盟军中军衔最高的军人之一。大多数英国人把蒙哥马利奉为1815年在滑铁卢战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的继承人,是德国悍将隆美尔的克星,丘吉尔甚至称赞他是“天才的指挥官”;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军人如美国陆军上将布雷德利尖刻地说:“蒙蒂只是三流将军而已。他也从未干出过什么名堂,别人打不赢的战争,他也没有打蠃,更不必说打得比别人好了。”蒙帅作战快20年,对他的评价也不像他生前那样截然相反而渐趋客观了。

蒙哥马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任英国步兵第三师师长,在法国战场上,经受过他的严格训练的第三师表现得十分顽强,出色地完成掩护英军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的艰苦战斗任务,并在回到英国前临阵被提升为军长。回到国内后,蒙哥马利担任第五军、第十二军军长和东南军区司令时,坚持严格训练和紧张生活,为的是锻炼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军队,“比德军更善战”。1942年8月,蒙哥马利任在北非的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对手就是德国著名将领隆美尔元帅。在8月31日至9月1日的短暂而猛烈的哈勒法山战斗中,蒙哥马利以集中的炮兵火力在猛烈的空军轰炸配合下,狠狠地教训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但是蒙哥马利没有利用这一胜利去扩大战果歼灭非洲军团,据他自己说,“在没有作好准备之前我不会发动进攻”。这一年的10—11月,也就是哈勒法山之战后不到两个月,蒙哥马利又与隆美尔在地中海滨的阿莱曼山交手,再一次重创非洲军团,使隆美尔输掉了整个非洲战役。隆美尔对蒙哥马利手下军队的良好训练素质十分佩服,他在阿莱曼山战斗结束后说:“在夜间战斗中表现出的机动能力显示出他们具有特殊技能,在这次进攻之前,他们一定进行了大量艰苦的训练。”这是蒙哥马利平日坚持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所得到的报偿。此后,蒙哥马利又转战到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在这一地区的战斗中,蒙哥马利同美军协同作战,美国的巴顿成了他的战友和对手,在1943年夏季西西里岛作战中,蒙哥马利和巴顿分别率英军和美军在该岛东面和北面两侧进攻,两支不同国籍的军队竞争谁先进入西西里岛东北顶端与意大利本土相望的墨西拿,负责此次整个战役指挥的盟军统帅英将亚历山大切望让蒙哥马利赢得此项荣誉。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先头部队好不容易在8月16日傍晚进入墨西拿,可是等待他们的是巴顿所属美军的一个团,原来巴顿以交互跃进战术拔了头筹,比蒙哥马利先到了一天。这件事加深了美英两军的猜疑,尤其是巴顿与蒙哥马利之间的恶感。不过巴顿还是赞扬蒙哥马利的指挥才能,他说,“蒙蒂是个强有力的,然而很自私的人,但却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认为他比亚历山大强得多。”

经过北非和西西里几次战役,蒙哥马利声誉鹊起,在许多英国人心目中,他是一位足以与咄咄逼人的美国盟军表兄弟相抗衡的人物。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提上日程。蒙哥马利担任了集团军群司令,参与筹划进攻欧陆的“霸王”行动。在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以后,原来想得这一职位的英帝国参谋总长艾伦·布鲁克大为不满,转而全力支持蒙哥马利指挥整个英国远征军,并由蒙哥马利而不是在英军中资历更高的亚历山大出任盟军副统帅,因为布鲁克知道,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英国军人只有蒙哥马利。对美国也颇心存疑虑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是蒙哥马利的坚定支持者。

1944年6月6日登陆欧陆的“霸王”行动开始后,蒙哥马利担任盟军全部登陆部队的指挥官,他所面对的德军统帅又是宿敌隆美尔。参加登陆第一天,英美登上滩头阵地的兵力大致相等,伤亡人数也大致相等。作为统一的战地指挥官,必须不带民族偏见地指挥作战,也就是说不能厚此薄彼,蒙哥马利做到这一点。但是也有人(包括美国将领,也包括英国空军指挥官特德等)认为蒙哥马利在扩大登陆成功的战果方面过于迟缓、惜力。这种批评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这有一个大背景:英美是反法西斯的盟国,但又是在国际大棋盘上竞争的对手。丘吉尔终于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把美国拽进了对德作战中,美国的军人和物资涌进英伦三岛,几乎要把这些岛压沉了(英国人的俏皮话)。可是从美国军队踏上英国土地那一天起,这两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国家就酝酿着不和的暗流。堂堂大英帝国,不得不依靠自己过去的殖民地派兵来救命,孤臣孽子们心存疑虑,一方面想依靠美国的人力物力来取胜,另一方面又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千方百计地要取得局部指挥权。美国方面则明确表示,要按照股份公司的规章,谁出的兵多,谁的力量大,就由谁发号施令。美英在登陆欧洲后的形势是:登陆初期英美各16个师,大致相等。在英格兰准备登陆的有美国9个师,英国(包括加拿大)6个师;在美国本土整装待发的还有61个师,而英国最多只能动员20个师。在一次战役中如果英美损失人数各一万人,美国可以毫不费劲地加以补充,英国就比较费劲,如果各损失十万、百万,美国还可以对付,英国则吃不消了。

在上述大背景下,蒙哥马利用兵的最高原则就是爱惜英国兵力,尽量少作牺牲,他宁愿美军多出力、多立功,甚至可以多在报纸上加以炫耀战绩,只要英军可以少死人。

蒙哥马利1945年任英国驻德国占领军司令。1946—1948年三任英帝国参谋总长。1948—1958年间在欧洲担任西方盟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高级军职。1958年退役。1976年去世,终年89岁。1960—1961年曾两次访问中国,并曾与毛泽东主席谈话。1961年9月访问中国时提出了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三原则:大家都应当承认一个中国;承认两个德国;各地外国军队应撤回到本国去。这是对他过去持有的误解中国和陈旧帝国思想的重大改变。综观蒙帅一生的军事生涯,应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统帅、伟大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