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

1911年8月21日,法国巴黎卢浮宫珍藏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失窃。2012年7月17日,意大利考古学家声称找到了疑似修女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骨。对《蒙娜丽莎》原型的身份,各界众说纷纭,不过丽莎盖拉尔迪尼即为“蒙娜丽莎”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最近的研究表明,2012年公开亮相的画作《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同样出自达芬奇,而且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被认为是年轻版《蒙

蒙娜丽莎画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一、创作背景: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欧洲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

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

二、创作时间:

《蒙娜丽莎》创作时间,大约从1503年至1506年。该幅画创作于达·芬奇人生的转折点,即从服务了17年的米兰斯佛扎宫廷,回到了佛罗伦斯。

很有可能在那段时间里,达·芬奇赢得了政治家马基维利的支持,他主要从事军事工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绘画作品。达·芬奇画完《蒙娜丽莎》之后,便投入到了亚诺河改造计划。

扩展资料:

艺术特色

1、构图

在构图上,达·芬奇为了加强对人物时代特征,打破了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突破了对女性的刻画到了腹部。其实,中世纪教会认为,腹部以下为情欲,而禁止人物肖像画到腹部以下的荒谬规定。达·芬奇把人物画到腹部以下,是对中世纪观点的公开对抗。

该画完全消除了中世纪绘画中的呆木僵硬表情,表现出一股活鲜鲜的生气;其美学价值首先就体现于这种先进的审美理想中。

2、技法

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绘画中,成功地运用了“渐隐法”绘画技法。“蒙娜丽莎”人物形象,与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轮廓不那么明确,仿佛融人背景之中。

尤其是在该人物形象的眼角和嘴角处,作者是着意使用了“渐隐法”绘画技法,让眼角和嘴角渐渐融人柔和的阴影之中,从而造成了含蓄的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形象的意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的背景(来历)

《蒙娜丽莎》
创作背景: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他是一位天才,他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这副画于1503年
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1507年
《蒙娜丽莎》创作完成。
创作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画的是佛罗伦萨一皮货商的妻子,画她的时候,她才二十四岁,这位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常常悲哀抑郁。画中人物交叠的双手是画面里另一个闪光点。这双柔嫩的手被画得是那么精确与丰满,完全符合解剖结构,充分展示了她的温柔,与神秘的微笑相映生辉,在庄重的坐姿上又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安详。

蒙娜丽莎的来历是什么?

蒙娜丽莎(意大利语:La Gioconda;法语:La Joconde)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一幅油画。它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此画面积不大,长77厘米,宽53厘米。这幅画显示了一位表情内向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时被描写为“神秘的笑容”。蒙娜丽莎被许多人认为是艺术史中最著名的一幅画,在历史上很少有其它被如此浪漫化、受赞扬和被复制的艺术作品。
达·芬奇从1503年起在佛罗伦萨开始画蒙娜丽莎,三、四年后完工。尽管画中人物被认为是佛罗伦萨布商弗朗西斯科·戴尔·吉奥亢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但达·芬奇并未将完成的画像交给委托人吉奥亢多及其妻子,151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召达·芬奇赴法时,达·芬奇将此画从意大利带到法国。
蒙娜丽莎并未如最后的晚餐般在达·芬奇在世时享誉盛名,一直到1519年达·芬奇过世后其弟子及继承人萨莱(Salai)将此画带回意大利,神秘的蒙娜丽莎画像才首度面世。至于蒙娜丽莎的首位收藏者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如何购得此画使其成为法国皇家的收藏,则不得而知。
一开始这幅画放在枫丹白露,后来移到凡尔塞。法国大革命后它被移到卢浮宫。拿破仑曾将它挂在自己的寝室,后来它被归还到卢浮宫。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它被藏起来。
1911年8月22日蒙娜丽莎被盗。法国诗人纪尧姆·阿波里奈尔被关押。他曾有一次说卢浮宫应该被烧毁,因此有人怀疑他盗窃了这幅画。他的朋友巴伯罗·毕加索也被审问。后来两人都无罪被释放。当时许多人相信这幅画永远丧失了。其实盗画的是卢浮宫的一个职员。他简单地把这幅画藏在他的大衣下面将它带出了卢浮宫。这个职员的幕后是一个黑社会的人物。他让这个职员盗画,说他有一个画家可以拷贝这幅画当作被盗的原画出卖,但实际上这个画家并不需要原画,因此后来这个黑社会的人物就没有再去找这个职员谈判关于买这幅画的问题。这幅画在他的宿舍里待了两年,此后该职员企图在佛罗伦萨将这幅画出售给一个艺术商时被捕。它被在全意大利展出后于1913年归还给卢浮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娜丽莎再次被移出卢浮宫藏起来。
1956年有人向这幅画上浇酸,画的下部被破坏严重。数月后又有人向它扔石头。今天它被保护在三层防弹玻璃后面。
从1962年12月14日到1963年3月这幅画被借出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市展出。当时为计算保险费这幅画的价格被估计为一亿美元。按吉尼斯世界纪录蒙娜丽莎是世界上至今为止最昂贵的被保险过的物件。
2004年5月4日毕加索的《抽烟斗的男孩》被拍卖1.041亿美元,这是首次有一幅画的画价超过了蒙娜丽莎。但出于通货膨胀以及它的著名性,假如蒙娜丽莎被售的话,它的价值肯定会超过1.041亿美元。蒙娜丽莎在它的美国展出期间没有被损,因此上述的估价只是一个假设价。
1974年蒙娜丽莎再次外出展览,这次是在东京和莫斯科。此后它没有再离开过卢浮宫

蒙娜丽莎是谁的作品?

《蒙娜丽莎》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

这幅画被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之作,从问世开始其的艺术魅力便迷倒了众生。《蒙娜丽莎》这幅画承载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精髓,画上的少妇洗去了贵族的珠光宝气,如平民般质朴却又不失端庄。特别是她嘴角的那一丝微笑,更是让人觉得神秘莫测,在数百年来令人无数人为之倾倒。

原型猜测

1、名妓说

德国的艺术界曾做了一个猜测,他们通过10年的考证,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说《蒙娜丽莎》是根据一名意大利的名妓所画出来的,这名名妓名叫卡泰丽娜.斯福尔扎。根据记载,卡泰丽娜是当时米兰公爵的私生女,她于1462年出生,曾经和达.芬奇有过很密切的交集。

当然,到底交集得有多密切,这个也没有做出说明。德国的艺术界非常肯定这个猜测,可是他们并没有给出任何有利的证据,尽管他们为此考证了10年。最终仅仅一句猜测便“作证”了这个事实,结果成为了艺术界的一个笑柄。

2、情人说

意大利现代艺术史大师安东尼福迪曾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蒙娜丽莎》这幅画中的贵妇叫做玛利亚丽莎,是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贵族弗朗西斯科的妻子。

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达芬奇的学者们一直相信,达芬奇和玛利亚丽莎之间一直保持着情人关系。从而他们也有理由怀疑,达芬奇没有拒绝弗朗西斯科的要求,并且由于这幅画画了4年之久,从而学者们认为达芬奇是在故意拖慢作画的时间,好利用作画这一理由和玛利亚丽莎幽会。

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是如何成名的?

《蒙娜丽莎》是著名的肖像画杰作。以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为代表,成功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个城市生产阶级的女性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微笑微妙,背景算术深沉而茫茫,生动地发挥了画家奇异表演般的“无限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除此之外,还有大胆的推测,例如根据女性的眼睛形状,可能患有肿瘤,根据着装外形,可能是妓女。

像你这样问达芬奇画蒙娜丽莎是什么?也许人生中有真实人物,他的灵感突发,他喝多了,他生病了,总的来说,像传说中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一样,达芬奇去了那里。中世纪的鲍比欧以修道院闻名。《蒙娜丽莎》图中的背景大桥位于被美国作家海明威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的特雷维亚河上。画家努力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对于脸上眼角、嘴唇等表现情感的关键部位,也特别重视把握正确含蓄的辩证关系。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有着神秘的千古气息。像那个梦一样迷人的微笑被很多美术师称为“神秘的微笑”。美国耶鲁大学解剖学教授谢文纽兰声称发现了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真正秘密。蒙娜丽莎脸上总是带着那种神秘的微笑,是因为画中的主人公当年成为达芬奇的模特时刚好怀孕了。因为母亲对新生命诞生的喜悦的脸上出现了那种神秘的微笑。洛伦萨丝绸商人弗朗西斯科吉奥康杜的妻子。

层层证明,蒙娜丽莎的原型自然呈现出来,到今天为止,人们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被称为达芬奇的代表作也不足为奇。达芬奇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致力于表达人的情感。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画肖像画时使用侧面半身或胸部的习惯,正面的半身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构图变成金字塔形,使蒙娜丽莎看起来更加端庄和平静。

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的时代背景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欧洲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

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

画中女子被公认称为“蒙娜丽莎”,实际在历史上她另有其名,据艺术史家考证后得知她原名叫做丽莎·盖拉尔迪尼(Lisa Gherardini),是当时佛罗伦萨城的一位富商德尔·乔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

丽莎在她的丈夫去世后成为了一名修女,并在1542年去世。在前几年,考古学家们在佛罗伦萨的一家修道院挖出了一具女性遗骨,经证实很有可能是丽莎本人。

扩展资料

《蒙娜丽莎》油画:该作品经过了四个创作阶段:

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

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

第三层,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幅女人的画像”。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

第四层,是《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娜丽莎

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的故事

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的时间是1500年前后,上世纪初,《蒙娜丽莎》被盗,因为事态发展出乎意料,盗窃者无法处理又将此画送回,专家在被损坏的画框中发现了四百年前原画的没有被氧化的色彩,经过技术处理复原了《蒙娜丽莎》本来的面目。

马里邮票的画面就是科技复原后的色彩,所有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蒙娜丽莎》都是原作拍摄后的印刷品,原作也已是历经四百年的氧化而色彩失真,再加上作品表面采取过保护措施,作者和后来的专家都对这幅画进行过涂抹处理。



扩展资料

法国巴黎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之一,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面带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一直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传世孤作。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很可能先后画了两幅《蒙娜丽莎》。

英国《每日邮报》日前的一则报道说,在瑞士日内瓦露面的又一幅《蒙娜丽莎》画作已被确认也是达·芬奇所作,而且创作时间还要早于卢浮宫收藏的《蒙娜丽莎》。

这幅名为《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的画作与卢浮宫所收藏的那幅《蒙娜丽莎》高度相似,只是画中人物面貌明显要年轻许多。当初画作一露面就被大多数人认作赝品,原因是几百年来从没听说,也没见过《蒙娜丽莎》还有个“姊妹版”,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教授就坚称《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是伪造的。

他认为,画作在一些细节上模仿得并不高明,背景非但不尽相同,也缺乏原作里那种微妙的氛围,人物面部更是缺少原作所特有的那种若有若无的飘逸的神秘感,整幅画面缺乏厚重感。此外,达·芬奇是喜欢在白杨木画板上作画的,而这幅画却是画在画布上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达芬奇与《蒙娜丽莎》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达芬奇究竟画了几幅蒙娜丽莎

达·芬奇为什么要画蒙娜丽莎 这幅画名字的由来

根据瓦萨里的记载,蒙娜丽莎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达·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银行家佐贡多以丰厚的酬金请达·芬奇为夫人作画。当夫人出现在画家面前时,她身着华贵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发式,一绺绺卷发散在双肩,身体显得丰满,眉毛齐整,两颊绯红,颈项和手臂佩带着名贵珠宝,全身充溢着唯美但奢靡的贵族气息。在弯弯的双眉下面,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当她用目光注视着这位鼎鼎大名的画家时,一颗能容无限智慧的苏格拉底式的脑袋映入眼帘,面孔下面布满银白色的胡须,看上去像是暂留人间的神,这与她终日见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间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她的脸显出夺人的光彩,令人神往,腼腆、调皮,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来了。模特灵魂深处的奥秘,被观察敏锐的画家一下子抓住了。“我同意马上着手工作。”达·芬奇向蒙娜丽莎点了点头。
为了维持丽莎的微笑,画家动用了智慧的脑袋,为她讲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还请了各式各样的小丑、琴师、街头艺人为夫人表演,借以唤醒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丽莎坐定以后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作出一个少妇的姿态,画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颈项和丰腴双手,可惜被金银珠宝所占有,画家对丽莎说:“如果夫人不反对的话,我想描绘不加任何装饰的颈项和手臂,这是属于您最纯真的美,请夫人去掉一切象征财富的饰物,让我尽情描绘属于你本人的一切丽质。”于是丽莎急忙褪掉所有饰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无修饰、情趣天然的******。
蒙娜丽莎勾起了达·芬奇对后母阿格琵耶娜的回忆。有一次,画家深情地向少妇倾诉了自己的身世,似乎从丽莎的身影中看到后母的形象。当讲到母亲在24岁就死去时,他的声里充满怜悯和悲痛。丽莎说:“我也是24岁,我使你想起了她”,丽莎成了阿格琵耶娜的神秘化身。因此,达·芬奇在画丽莎时,是用真诚而纯洁的情感去描绘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的双重情感来尽情描绘此人的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她作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人类世界的欢乐和光明来描绘。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体验,用画笔传达给所有的人。文艺复兴的到来使神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这一新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历史:
一、1503-1507年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这幅画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
二、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三、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四、1951年《蒙娜丽莎》到西班牙展出,西班牙元首佛朗哥亲临机场捧画,20万马德里市民化装成唐·吉诃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
五、1954年去英国,丘吉尔首相派6架飞机300名礼仪小姐专程将《蒙娜丽莎》从巴黎接往伦敦。法国方面破例允许丘吉尔首相用手指抚摸3次,但规定手指必须反复洗刷和严格消毒。
六、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4万余众,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 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七、每年前去卢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止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其它各种出版物则汗牛充栋,数不尽数。
八、全世界已发现《蒙娜丽莎》的赝品二百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4幅,她说:“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

《蒙娜丽莎》的来历

据历史上将,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有钱人,她家与达芬奇家关系不错,达芬奇曾答应给她画幅画,达芬奇让她自然些,然后她就带着温暖,带着平和,带着安详,带着慈爱的微笑。这一切就都让达芬奇的画笔捕捉到了。就成了一幅世界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