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一万两千年至公元前一万六千年前的中国湖南,那时的人类便发现并学会种植稻,并使用成熟的稻煮米饭。

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一万四千年至一万八千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

米饭的来历

米饭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由于烹煮粥水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饭低,上古的华夏民众后来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时的烹煮效果,就发展出较饱满的米饭。

现代由于打磨谷粒的技术比古代越趋先进,因此民众食用的米饭亦逐渐由糙米改用白米,甚至出现无洗米等净白米,但已失去存于糙米表面即谷糠的各种营养,而几乎只剩下淀粉质等糖份,因此亦引发现代民众患糖尿病个案上升的其中原因。

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额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后血脂更多地升高。因此,炒饭最好少吃。加香肠煮饭,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来拌饭,也应当尽量避免。另外,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盐、酱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额外的盐分,否则不利于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米饭的由来

米饭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由于烹煮粥水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饭低,上古的华夏民众后来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时的烹煮效果,就发展出较饱满的米饭。现代由于打磨谷粒的技术比古代越趋先进,因此民众食用的米饭亦逐渐由糙米改用白米。
米饭是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人民喜爱的一种主食,是用大米和适量的水蒸或焖熟而成的食物。
米饭,又称白饭,或简称饭。
是一种把稻米与水煮成的食物。米饭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米饭的制法为一杯米加一杯半到一杯的水,煮出来的米适当的膨胀,里面全熟,去除水份后即成。
在香港的酒楼和茶餐厅,白饭亦有俗称为靓仔,来源已不可考

米饭是半坡居民发明的吗?

米饭不是半坡居民发明的,因为在半坡居民的那个时代,大米还没有真正的投入大规模种植,他们所使用的饭是类似于当代小米的作物。

米饭是河姆渡发明的,因为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能吃上稻米饭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米,又称稻、稻米,俗称大米。有关稻的起源,依然成为科学界长期的争辩议题。科学家对首批稻的出现时间、地点至始争论不休。
稻的栽培起源于约公元前8200年南中国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带,另有考古发现在约公元前8200年前的中国湖南也有种早期稻米。在1993年,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8200年。
水稻在中国与东南亚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在亚洲季风气候区是自古以来的主食,中世纪时引入欧洲南部。现时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2013年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二位,仅低于玉米。

大米饭是谁发明的?

上古的华夏民众后来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时的烹煮效果,就发展出较饱满的米饭。

日常用来做米饭的普通大米又称粳米或精米,呈半透明卵圆形或椭圆形,出米率高,米粒膨胀性小,但黏性大。作为日常食用米,粳米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C及钙、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热量。

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不宜多食。

扩展资料:


黑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钙、磷、铁、锌等物质,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它能明显提高人体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保健,有利于儿童骨骼和大脑的发育,并可促进产妇、病后体虚者的康复,所以它是一种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因此青春期应多食糯米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米饭

大米起源于什么朝代 大米的起源介绍

1、大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2、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南方地区的先民已经开始利用水稻,可能进行了栽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稻已经成为中国南方地区先民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培育技术和种植技术已经高度发达。

3、大米是中国人最早培育的农作物之一。最早表明中国先民食用大米的遗迹是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存,两遗存基本同时,距离接近,应是同一族群留下的不同遗迹。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为距今20000~9000年前,在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目前尚没有发现明确的水稻种子,但吊桶环遗址中层的硅酸体分析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野生稻已分布到江西北部地区,而且已被当时居民采集食用。

大米是谁发明的?

应该说是发现,而不是发明。

稻米,俗称大米。有关稻的起源,依然成为科学界长期的争辩议题。科学家对首批稻的出现时间、地点至始争论不休。

稻的栽培起源于约公元前8200年南中,国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带,另有考古发现在约公元前8200年前的中,国湖南也有种早期稻米。在1993年,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8200年。

水稻在中,国与东,南,亚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在亚洲季风气候区是自古以来的主食,中世纪时引入欧,洲南部。现时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2013年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二位,仅低于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