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傣族、傈僳族、藏族、壮族、朝鲜族、高山族、纳西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白族、保安族、布依族、达斡尔族、德昂族、东乡族、侗族、独龙族、俄罗斯族 、哈尼族、哈萨克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仫佬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家族、仡佬族、土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瑶族、裕固族、彝族、汉族。

中国有哪56个少数民族?

中国55个少数民族(汉族并不是少数民族):

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京、毛南、门巴、珞巴、基诺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扩展资料: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据《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载,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5.9%。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有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的精神,制定了该地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其政策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

参考资料:

56个民族-百度百科

56个民族分别是哪56个民族?

1、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与西瓯、骆越有血缘递承关系,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2、藏族: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3、裕固族:裕固族起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彝族: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

5、瑶族: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

6、锡伯族: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7、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

8、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

9、佤族: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

10、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11、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

12、塔塔尔族:“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 

13、塔吉克族: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 

14、水族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

15、畲族: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汕尾深汕区、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

16、撒拉族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 

17、羌族: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18、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19、怒族: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 

20、纳西族: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21、仫佬族: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

22、苗族: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23、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24.、门巴族: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   

25、毛南族: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

26、满族: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回族居第三位。前身为女真族,汉-晋时期称“挹娄”,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27、珞巴族: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

28、僳僳族: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29、黎族: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

30、拉祜族: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31、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2、景颇族:。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至3天。

33、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节及唱哈节

34、基诺族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

35、回族: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36、赫哲族: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 

37、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38、哈尼族: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

39、仡佬族: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

40、高山族: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41、鄂温克族: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支,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没有文字,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

42、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

43、鄂伦春族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

44、独龙族 

45、东乡族: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46、侗族: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47、德昂族: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 

48、傣族: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

49、达斡尔族:“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50、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51、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内部自称高度统一,因为是百越人后裔,所以布依族绝大部分都以“布依(布越)”自称。

52、布朗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53、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

54、白族   

55、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56、汉族: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 ;

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且未包括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60万珞巴族人 )。

扩展资料

民族分布的特点:

(1)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2)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百越文自秦朝书同文后已失传;古壮字为汉字边旁组合成的方块古壮字,现代壮文为拉丁壮字。壮族传统服饰为壮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6个民族


56个民族有哪些?

56个民族分别是:


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


白族、朝鲜族、侗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满族、土家族、瑶族;


达斡尔族、东乡族、高山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


傣族、黎族、傈僳族、仫佬族、羌族、水族、土族、佤族;


阿昌族、布朗族、毛南族、普米族、撒拉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仡佬族;


保安族、德昂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京族、怒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


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基诺族、珞巴族、门巴族、塔塔尔族、汉族。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共包括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1.51%,其他还有55个民族,占8.49%(第六次人口普查)。

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除此之外,也有数个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的未识别民族。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的56个民族

我国的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是哪些?

56个民族名称如下:
汉族 . 藏族. 白族. 羌族. 壮族. 侗族. 畲族. 回族. 京族. 水族. 黎族. 土族. 满族. 佤族. 傣族. 瑶族. 苗族. 彝族. 仡佬族. 朝鲜族. 撒拉族. 东乡族. 阿昌族. 珞巴族. 塔吉克. 景颇族. 保安族. 毛南族. 塔塔尔. 德昂族. 独龙族. 布朗族. 仫佬族. 土家族. 赫哲族. 鄂伦春. 基诺族. 门巴族. 锡伯族. 俄罗斯. 拉祜族. 蒙古族. 裕固族. 鄂温克. 布依族. 纳西族. 哈尼族. 高山族. 僳僳族. 普米族. 哈萨克. 达斡尔. 柯尔克孜. 乌孜别克. 维吾尔族.
56个民族代码如下:
01 汉族
02 蒙古族
03 回族
04 藏族
05 维吾尔族
06 苗族
07 彝族
08 壮族
09 布依族
10 朝鲜族
11 满族
12 侗族
13 瑶族
14 白族
15 土家族
16 哈尼族
17 哈萨克族
18 傣族
19 黎族
20 僳僳族
21 佤族
22 畲族
23 高山族
24 拉祜族
25 水族
26 东乡族
27 纳西族
28 景颇族
29 柯尔克孜族
30 土族
31 达斡尔族
32 仫佬族
33 羌族
34 布朗族
35 撒拉族
36 毛难族
37 仡佬族
38 锡伯族
39 阿昌族
40 普米族
41 塔吉克族
42 怒族
43 乌孜别克族
44 俄罗斯族
45 鄂温克族
46 崩龙族
47 保安族
48 裕固族
49 京族
50 塔塔尔族
51 独龙族
52 鄂伦春族
53 赫哲族
54 门巴族
55 珞巴族
56 基诺族
57 其他
58 外国血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6个民族都有哪些?

一、我国的56个民族,按字母顺序排列。
1、阿昌族(Achangzu)
2、白族(Baizu)
3、保安族 (Bao'anzu)
4、布朗族 (Bulangzu)
5、布依族 (Buyizu)
6、朝鲜族(Chaoxianzu)
7、达斡尔族(Dawo'erzu)
8、傣族(Daizu)
9、德昂族(De'angzu)
10、东乡族(Dongxiangzu)
11、侗族(Dongzu)
12、独龙族(Dulongzu)
13、鄂伦春族(Elunchunzu)
14、俄罗斯族(Eluosizu)
15、鄂温克族(Ewenkezu)
16、高山族(Gaoshanzu)
17、仡佬族(Gelaozu)
18、汉族 (Hanzu)
19、哈尼族(Hanizu)
20、哈萨克族(Hasakezu)
21、赫哲族(Hezhezu)
22、回族(Huizu)
23、基诺族(Jinuozu)
24、景颇族(Jingpozu)
25、京族(Jingzu)
26、柯尔克孜族(Ke'erkezizu)
27、拉祜族(Lahuzu)
28、珞巴族(Luobazu)
29、僳僳族(Lisuzu)
30、黎族(Lizu)
31、满族(Manzu)
32、毛南族(Maonanzu)
33、门巴族(Menbazu)
34、蒙古族(Mengguzu)
35、苗族(Miaozu)
36、仫佬族(Mulaozu)
37、纳西族 (Naxizu)
38、怒族 (Nuzu)
39、普米族(Pumizu)
40、羌族 (Qiangzu)
41、撒拉族(Salazu)
42、畲族 (Shezu)
43、水族 (Shuizu)
44、塔吉克族(Tajikezu)
45、塔塔尔族(Tata'erzu)
46、土家族(Tujiazu)
47、土族(Tuzu)
48、佤族(Wazu)
49、维吾尔族(Weiwu'erzu)
50、乌孜别克族(Wuzibiekezu)
51、锡伯族(Xibozu)
52、瑶族(Yaozu)
53、彝族(Yizu)
54、裕固族(Yuguzu)
55、藏族(Zangzu)
56、壮族(Zhuangzu)
(三)、按人口排列
1、汉族 (115940万人)
2、壮族(16,178,811)
3、满族(10,682,263)
4、回族(9,816,802)
5、苗族(8,940,116)
6、维吾尔族(8,399,393)
7、土家族(8,028,133)
8、彝族(7,762,286)
9、蒙古族( 5,813,947)
10、藏族(5,416,021)
11、布依族( 2,971,460
12、侗族(2,960,293)
13、瑶族(2,637,421)
14、朝鲜族(1,923,842)
15、白族(1,858,063)
16、哈尼族 (1,439,673)
17、哈萨克族(1,250,458)
18、黎族(1,247,814)
19、傣族(1,158,989)
20、畲族(709,592)
21、傈僳族(634,912)
22、仡佬族(579,357)
23、东乡族(513,805)
24、拉祜族(453,705)
25、水族(406,902)
26、佤族(396,610)
27、纳西族(308,839 )
28、羌族(306,072)
29、土族(241,198)
30、仫佬族(207,352)
31、锡伯族(188,824)
32、柯尔克孜族(160,823)
33、达斡尔族(132,394)
34、景颇族(132,143)
35、毛南族(107,166)
36、撒拉族(104,503)
37、布朗族(91,882)
38、塔吉克族(41,028)
39、阿昌族(33,936)
40、普米族(33,600)
41、鄂温克族(30,505)
42、怒族(28,759)
43、京族(22,517)
44、基诺族(20,899)
45、德昂族(17,935)
46、保安族(16,505)
47、俄罗斯族(15,609)
48、裕固族(13,719)
49、乌孜别克族(12,370)
50、门巴族(8,923)
51、鄂伦春族(8,196)
52、独龙族(7,426)
53、塔塔尔族(4,890)
54、赫哲族(4,640)
55、高山族(4,461)
56、珞巴族(2,965)
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 ;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 (未包括中印争议的藏南地区60万珞巴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