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古称“鹊渚”,地处肥西县境内,位于巢湖之滨,距合肥40公里,是安徽著名大镇之一。由于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也处于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接合部,故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如今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由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的“鹊岸之战”在史书上确定了三河镇历史的起点,1858年太平天国打败湘军的“三河大捷”使三河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节点

三河古镇的由来

三河镇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古称“鹊渚”,地处肥西县境内,位于巢湖之滨,距合肥40公里,是安徽著名大镇之一。由于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也处于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接合部,故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如今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由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的“鹊岸之战”在史书上确定了三河镇历史的起点,1858年太平天国打败湘军的“三河大捷”使三河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节点。

三河古镇的历史

一、合肥三河古镇的历史

三河地处巢湖之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水乡古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曰:“三河镇在安徽合肥县 三河镇

南八十里,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三水贯其间,故曰三河”。据传,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故有“江中之洲”之称。春秋时称鹊岸;晋以前叫鹊尾。晋后称鹊渚镇;南北朝后期称三汉河;明清置三河镇(《三河镇历史变迁考》)。民国前后一度称肥南,三河在历史上多属庐州府合肥县。1949年元月24日设立三河市,直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市辖1区、6乡、62村;1950年下半年撤市设置三河区,辖3乡、5镇;1956年撤区成立三河镇人民委员会;1960年改称三河人民公社;1961年复称三河镇人民委员会;1968年成立三河镇革命委员会;1981年12月建立三河镇人民 *** 。自1950年下半年起一直隶属合肥市肥西县。

二、三河古镇介绍

三河镇,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与舒城、庐江县相邻,有2500多年历史,为肥西经济重镇。

全镇72平方公里,7.3万人口,其中镇区4.71平方公里,4万人口。全镇辖7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

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以旅游业为中心,以工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点”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举措,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示范镇,省环境优美镇、卫生镇,合肥市“十强”镇等。 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

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是镶嵌在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

有“装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 三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

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战击败清军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至今仍留有当时的大本营、古城墙、古炮台等遗迹。

李鸿章家粮仓、杨振宁客居地等保存完好;还有宋太祖寄宿地“二龙街”庐剧“小辞店”等传说。 交通: 三河距合肥35公里,距巢湖7公里,离合九铁路舒城站7公里,距沪 蓉高速公路吴岗入口处2公里。

位于合肥到黄山、九华山黄金旅游线上。 1.合肥汽车站乘合肥——三河旅游专线车来达三河 2.明光路长途汽车站,直接上车买票,经过南门换乘中心 景点介绍: 1.天然亭: 位于三河古镇西街入口处,因以前在对面的小南河天然桥旁边有座茶楼,叫做天然楼,后来因为洪水原因不复存在,因此在此建造这座亭子,命名为天然亭,又叫做半亭,这上面的石碑上,雕刻着“十大舍不得”,表达了三河的繁华盛世。

2.刘同兴隆庄: 位于三河镇古西街,又叫做“刘记布庄”、“刘记米铺”。清末古西街的一家著名的商家。

他是姓刘的人开的庄子,中间的“同兴隆”是这个庄子的商号。庄子的主人刘锦堂(1879—1941)曾任三河商会副会长,兄弟五人。

其中刘锦堂与二哥刘锦臣就居住在“刘同兴隆庄”。 整座刘同兴隆庄为五进八厢三十二间房屋。

临街是一幢二层木楼,二进为走马转心楼,后三进都是平房。第三进是敞厅,用于接待来客;四进是香屋,用于祭祀祖先;五进是居住宿舍,建筑面积约有700平方米。

当时这里门厅若市,车水马龙,刘同兴隆庄生意北起六安的阴山,南至南京、上海,无比兴隆。刘同兴隆庄主要经营各种布匹和大米。

大米的日运销量可达五百多吨,年收入数万银元。那时候的“同兴隆”真是无比兴隆,是古镇最有名气的商家之一。

刘同兴隆庄房屋结构具皖中徽派建筑特色,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与皖中地方建筑相结合,自成建筑体系,每两进房屋之间都留下天井,自成独特排水体系。同时,也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经商理念。

3.翠竹亭: 位于古西街合众巷出口处,旁边就是风光秀丽、贯穿全镇的三河小南河。此亭掩映在一片翠竹林之中,亭柱酷似竹子,亭子颜色是一片翠绿色,取名竹亭,有节节高升之寓意。

旁边有游船码头,泛舟小南河,别有一番幽情。 4.冶霞亭 位于三河中街小南河畔。

在抗战时期,三河相对安宁,芜湖、南京等许多有钱人为躲避战乱,齐集三河,人口一度多达七八万之众,所以当时三河也被称为“小南京”、“小上海”等,在解放初期三河还一度设市,称为三河市。冶霞亭全部用大理石做成的,亭子取名“陶冶情操、沐浴晚霞”的意思,外形颇似一个清朝的官帽。

因为合肥出了个非常有名的清官——包拯,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大清官。这个栏杆上雕刻的是荷花,其寓意就在于警示人们一定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5.古鹊亭 位于三河三县桥头东侧。三河古称“鹊渚”、“鹊岸”。

曾经是巢湖上的岛,是鸟鹊栖息的地方,后巢湖下陷,随成陆地。此亭处是鸟鹊经常栖息的地方,很多鸟鹊在此聚会,是故此亭被叫做古鹊亭,现在也是游人和居民经常休息的地方,在这里,鸟鹊和人和谐相处,互不惊扰。

6.杨振宁旧居 位于三河的古南街上,与正在修建的万年禅寺和万年街相邻,前身是原来的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始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的明清风格宅院,共有五进房屋和一个庭院。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22年10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研究生院;1945年赴美留学;1957年10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入美国籍,家学渊远,文理兼通,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和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振宁教授的母亲是三河人,1937年底为了躲避战乱,杨振宁曾于此客居求学。该旧居共五进房屋,前两进房子是展览厅,展示的是关于杨振宁教授的图片和文学资料展览。

第三进房为他以前居住的地方,大约在此住了一。

三、合肥三河古镇有关的历史事件

三河古镇的历史是厚重的。这里所发生过的诸多历史事件,大量留存的历史遗迹,数不胜数。

三河水系发达。南屏巢湖,北据庐州,扼通往南方重镇安庆、九江之要道,东守南京,以及连接肥西、舒城、庐江三县重要陆路的独特地貌,富裕的生存条件,自古以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510年的春秋时期,兴起的吴国实施伐楚,大将吴子胥曾在三河击败过楚军,既著名“鹊岸之战”。

三国时期魏主曹操曾在距三河7公里远的巢湖训练水军,扬帆船只穿行于三河的水道上,成为曹军的驻地。

1642年,明朝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在此同明军大战,缴获巨舟300余艘。不久后由此入江,下湖南,占四川,建立起大西政权。

让三河古镇名声远扬,当属清咸丰八年发生的(公元1858年)三河大捷战役。当年深秋时节,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镇上修筑城墙,凭河设险,合围阻击进犯的湘军悍旅。10昼夜鏖战之后,全歼湘军精锐6000余人,斩首湘军骁将李续宾。咸丰皇帝闻之为朝廷所依靠的湘军精锐几乎全军覆灭噩耗,“不觉陨涕”。三河大捷,保证大本营天京得以化险为夷。小时候,看过一本三河大捷的小人书,常被画中陈玉成、李秀成勇猛无畏的精神所折服。

四、合肥三河古镇的历史

[1]三河镇,地处合肥、六安二市交界处,与舒城、庐江县相邻

古镇掠影1(16张)

行政上属于合肥市肥西县。

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等,后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详见《附录》中《三河镇历史变迁考》一文)。自隋、唐至清代,皆属庐州府合肥县,1949年1月25日解放,设三河市(县级)。1950年4月撤市设区,属肥西县。1956年复设三河镇,直属县。

五、三河古镇的历史沿革

1、春秋战国时,小镇已初具雏型,称为“鹊岸”(记载于《左传》),汉、晋时期称“鹊尾渚”,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至明代《大明一统志》始称三河镇;2、1949年1月25日三河解放。

2月,设三河县,3月,改设三河市(县级市),1950年3月撤市改区,隶属肥西县,辖五星乡、太平乡、东镇、南镇、西镇;3、1956年1月,撤区建镇;4、1987年12月,合(肥)铜(陵)公路三河段竣工,自此形成北连合肥,南接黄山的便捷交通;5、1991年7月11日,三河遭受百年一遇的华东大水,23分钟全镇淹没;6、1991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视台分别录制三河灾后恢复重建的音像,春节期间在全国播放;7、1995年,国家建设部批准三河镇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8、1999年12月,被国务院体改办批准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9、1999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村镇建设试点镇”;10、2001年8月8日,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贯通”,万人空巷,争睹“圆梦”;11、2001年9月22日,举办盛大的“灾后十年看三河”活动;“十一黄金周”,正式启动旅游项目,实现开门红;12、2001年10月24日,80岁高龄的杨振宁在阔别63年后重回三河;13、2002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14、2004年3月22日,被国家建设部、民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联合确定为“全国重点镇”;15、2005年10月,安徽省戏曲家协会授予三河镇“庐剧之乡”荣誉称号;16、2005年12月27日,全国口杯协会在三河成立,确定了三河富光口杯在全国口杯产业的领先地位;17、2006年10月,安徽省人民 *** 授予三河镇“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18、2007年4月,安徽省人民 *** 授予三河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荣誉称号;19、2007年5月31日,国家建设部、国家文明委授予三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8月14日,在三河镇举行盛大的授牌仪式.20、2007年8月20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三河古镇风景区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风景区。21、2008年4月,三河镇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

22、2010年12月17日正式获得“国家卫生镇”这一称号,也是安徽省2010年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23、2015年10月8日正式获得国家5A旅游景区网上公布名单资格。

唐宋以后,三河周围的河湖滩地逐渐兴筑圩田,绵延数十里,使这里成为鱼米之乡。三河镇很早就形成一个以米市为主的繁华商埠。

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三河为三邑犬牙之地,米谷廪聚,汇舒、庐、六诸水为河者三,河流宽阔,枝津回互,万艘可藏”。据1933年统计:三河港年平均输出大米100万石,为巢湖各港之冠。

此外,舒城西山所产竹木柴炭等林产山货顺杭埠河而下,在此集散。来自下江(上海、南京)的日用百货也由此批发,流向乡间,使三河成为巢湖西岸和大别山东麓的一个重要商品集散中心,素有“买不尽的三河”之说。

清光绪《舒城县志》记载:“三河镇百货交通,为庐郡南一大都会”。1938年夏,日军侵占三河86天,烧杀抢掠,对三河镇摧残极大。

后来日军在抗日军民打击下退出三河,合肥、芜湖等沦陷区居民大量涌入,三河人口达七、八万人,日夜开市,形成畸形“繁华”,号称“小南京”。1945年抗战胜利后,沦陷区居民回到原地。

1946年后 *** 反动派发动内战,在三河征集军粮;加之通货膨胀,三河商业遭受沉重打击,日渐萧条。1949年1月 解放后始重新发展。

据1950年调查统计:全镇有各种行店1067家。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成合作店、组;大米运销纳入国家统购统销。

1979年后,私营商业、米业、手工业重新恢复。1985年有国营、集体和个体商业网点450个。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000多万元。工业,解放前有纺织、卷烟、碾米、食品等行业。

5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工厂30多个,较大工厂有:酒厂、羽毛扇厂、棉纺厂、毛巾厂、仪表厂、制药厂、米厂、印刷厂、造船厂、油毡厂、造纸厂、工具厂、机针厂等。生产产品近百种,其中有20种产品出口国外。

名优产品有巢湖甜酒、羽毛扇、红牡丹牌毛巾、皖工牌钢丝钳等。镇内有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各1所,小学4所,幼儿园2所。

三河中学创办于1941年,原名肥南中学,是本县兴办最早的中学之一。70年代建起1座拥有24个教室的教学大楼,是本县最大的教学楼。

文化设施有文化馆、庐剧团、影剧院、电影队、广播站等,医疗机构有镇医院1所,医护人员150人,病床100张;此外,还有9个街道、村办医疗室。著名的古战场春秋时期,即为吴、楚两国交争之地。

《左传·昭公五年》“鹊岸”之战就发生在此。南北朝时,此地为战略要地,发生多次大战。

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下三河,缴获双桅巨舟300余艘,建立了水军。晚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下三河,把它作为皖北重要据点,筑大城一座,环以九垒,屯储粮草军火,接济天京、庐州。

1858年11月(咸丰八年十月),太平军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聚歼湘军悍将李续宾及曾国藩弟。

六、三河的历史

秦朝时秦分三十六郡,三河属上谷郡,西汉始置路县(今三河市和北京市通州区地共为路县)。

王莽建新朝划天下为三百六十亭,改路县为通路亭。 东汉路县改称为潞县。

潞县城当在今三河城西偏北三十里的军下村三国 属魏国。北魏属幽州渔阳郡。

隋开皇初(公元581年)废渔阳郡,改属涿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隶属于玄州,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再分潞县东部另建三河县。

隶属于幽州,县名沿用至今。民国 改顺天府为京兆,直隶于中央 *** ,三河属京兆地区。

公元1928年,迁都南京,直隶改称河北省,三河隶于河北省,建国后依旧归属河北省。 扩展资料: 在北京天津中间地带,行政上归河北省廊坊市管辖,但实际上是河北省的一块飞地,号称廊坊北三县,三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它地处京、津、唐“金三角”地带,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西距天安门32公里,是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规划中的京唐高铁即将在三河设站,时速350公里每小时,三河到北京站只需10分钟(截至2018年)。

三河古镇:因三河在此汇聚而得名,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古镇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 历史 ,在这漫长的 历史 沿革中我国从一个又一个的部落到形成乡镇、集市成为一个有着成熟 社会 体系的 社会 群体。在乡镇形成之后,随着当地人们的发展,一些乡镇有着更好的发展。

例如距今有着6千多年 历史 的乌镇,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平遥古城等等,在我国众多的古镇中有着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这个古镇是三条河流的汇聚,因此人们称之为三河古镇。

在三河古镇这片土地上,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便成为了辖地,随着时代的变革,这里也归属于不同的朝代。直至元朝,这片土地正式命名为三河,在民国时期成为了三河镇,建国后三河镇被很好地保护,成为了优质的 旅游 景点,有着国家5A级别的评定。

三河古镇是三条河流的汇聚之地,借此得名三河。在三河古镇内有着浓郁的传统气息,例如在三河古镇能够看到的古桥、古城墙、古民宅等等场景。古巷、古桥将三河古镇内的各个建筑进行了连接,其中三河古镇内最为知名的古巷则是一人巷,听名字便能够猜到这条古巷较为狭窄,只能允许一人进行通过。

而在1922年内的一人巷诞生出了一位名人,在物理学等方面发表了多个学术性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也为一人巷增加了更多的名气,让三河古镇迎来了更多的游客。此外,除了一人巷,在三河古镇还有着一条在南宋时期便成型的济公巷以及八扇巷、二龙街等等古巷。

沿着古巷前行,在三河古镇能够看到的还有多个古桥,倘若从三河古镇的南门进入,将看到三河古镇最为知名的古桥,三县桥位于三河古镇南门门口,三县桥的 历史 也极为悠久,宋朝时期诞生在三河古镇之上,传说三县桥的修建是宋朝一位包和尚用尽自己一生所修建而成。

在三河古镇除了三县桥之外,还有木鹅桥、鹊渚桥等古桥,这些古桥的建成时间基本也都在民国、宋朝时期,可以说三河古镇内的古桥的 历史 非常悠久。

除了古桥、古巷,在三河古镇还有着古民居、古茶楼。说起古民居在三河古镇有着多位名人的故居,例如杨振宁、刘同兴等,在这些名人的故居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时期的 历史 文明和时代发展。古茶楼则是当时人们听书闲聊之地,在天然楼、古风楼等茶楼能够听到民间故事、修伞换伞等故事,人们的生活可谓是非常惬意。

除了古桥古巷古茶楼等,在三河古镇内的大夫第内陈列着明清时期的诸多建筑,不管是对于研究人员研究明清 历史 还是游客前来感受明清 历史 韵味,大夫第能够满足着人们的需求。

此外还有着望月阁,望月阁更像是一座塔楼,耸立于古桥旁,河流在其前方流动,为望月阁增添了一份秀丽的山水之美。此外,在三河古镇还有着古 娱乐 坊等景点,对于喜欢 旅游 的人们来说,三河古镇绝对是一个适合拍照打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