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文言文《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全文翻译

蒋琬字公琰,是零陵湘乡人氏,少年时与表弟泉陵的刘敏都很知名。蒋琬是以书佐身份随同刘备到的四川,任广都乡长。(有一次,)刘备曾经四处游历访察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大小事物都不在心打理。偶尔还醉酒,刘备很生气,准备治罪。军师诸葛亮请求宽恕,说:“蒋琬是国家栋梁,不是管理方圆百里这样地方的人才啊。他处理政务以安民为出发点,不是以政绩好看为主要目的,希望主公再考察他。”刘备敬重诸葛亮,于是没有治罪,一时之间免去蒋琬官职就算了。蒋琬受到处罚之后,晚上梦见一头牛,扭头在门前,流出一大片血,内心十分厌恶,叫占梦的赵直解梦,赵直说:“但凡梦中看到血的,说明事情见了分晓。牛角和牛鼻,像一个‘公’字,您的官位必定会晋升到公卿,大吉的征兆啊。”随后,蒋琬被任为什邡县令。刘备为汉中王的时候,蒋琬官位是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有了自己的府第,聘用蒋琬为东曹掾。向国家举荐人才,蒋琬一再谦让,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等拿出意见,诸葛亮为此教导他说:“自己认为,疏远自己亲近的人坚持德政以报答百姓,大家既不会隐藏在心里,又使远近都不明白为什么,所以你需要说明他们的功劳举荐,可以明确这种举荐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啊。”后来转任参军(军事参谋)。建兴五年,诸葛亮去汉中,蒋琬与长史张裔一起留在府中处理政事。建兴八年,代替张裔为长史,加授抚军将军。诸葛亮数外出指挥作战,蒋琬负责后勤粮草供给以及兵源。诸葛亮经常说:“蒋公琰忠诚可靠,一定会和我一起共同辅佐(刘备的)王业啊。”(后来)诸葛亮暗地里给后主上表称:“如果臣诸葛亮有个三长两短,以后的事情可以依靠蒋琬。”

求《蒋琬传》全文译文

三国志蜀书十四
原文: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徵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於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於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於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暗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
子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魏大将军锺会至汉城,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原告其所在!”斌答书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来谓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迈,乃欲屈驾修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会得斌书报,嘉叹意义,及至涪,如其书云。
后主既降邓艾,斌诣会於涪,待以交友之礼。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斌弟显,为太子仆,会亦爱其才学,与斌同时死。
刘敏,左护军、扬威将军,与镇北大将军王平俱镇汉中。魏遣大将军曹爽袭蜀时,议者或谓但可守城,不出拒敌,必自引退。敏以为男女布野,农谷栖亩,若听敌入,则大事去矣。遂帅所领与平据兴势,多张旗帜,弥互百馀里。会大将军费祎从成都至,魏军即退,敏以功封云亭侯。
译文:
蒋琬, 字公琰, 零陵郡湘乡县人。他二十岁上与表弟泉陵人刘敏都成为当地名人。蒋琬以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入蜀, 升为广都县县长。刘备曾在一次外出视察时突然前至广都县, 看到蒋琬诸般公务都不管, 当时又喝得大醉, 故此大怒, 要将他治罪杀死。军师将军诸葛亮为蒋琬求情说:“蒋琬, 乃社稷栋梁之才, 其才干不止于治理一个百里的小县。他为政以安民为本, 不以表面文章夸饰, 希望主公深加考察。”刘备一向敬重诸葛亮, 于是没有治蒋琬的罪, 匆忙之中只罢免他的官而已。蒋琬被究查后, 夜里梦见一个牛头在门前, 流血满地, 蒋琬心中十分厌恶这个梦, 叫来占梦的赵直问其凶吉。赵直说:“所谓见血之事, 是事情已有分明。牛角和鼻子, 是‘公’字之象, 您的职官一定达到三公, 此乃大吉的征兆。”不久, 他被任命为什邡县县令。刘备为汉中王, 蒋琬入朝为尚书郎。建兴元年(223) , 丞相诸葛亮创置相府, 征召蒋琬为东曹掾。被荐举茂才, 蒋琬坚持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廖淳。诸葛亮在教令中回复说:“ 想到您离乡背亲, 为百姓奔走, 大家既不安于内心, 又确实使远近之人不理解您的本意, 故此您应该显示您因功绩而受荐举, 以表明这种选举的清贵与慎重。”升蒋琬为参军。建兴五年(227 ) , 诸葛亮驻守汉中, 蒋琬与长史张裔统领留府事宜。建兴八年( 230 ) , 蒋琬替代张裔为长史, 升任为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带兵出外, 蒋琬常常以足够的粮饷与兵力供应前线。诸葛亮常说:“公琰的志向在于忠正清雅报效国家, 他是辅佐我一道共同完成统一大业之人。”他还秘密上表后主刘禅说:“为臣若不幸去世, 后事应托付蒋琬。”
诸葛亮去世, 朝廷任命蒋琬为尚书令, 很快又加升都护、假节, 兼任益州刺史, 升为大将军, 录尚书事, 封安阳亭侯。当时元帅诸葛亮刚死, 远近的人都忧心忡忡。蒋琬才干出类拔萃, 处在百官之首, 既无悲戚表情, 又无欢悦声色, 神态举止, 一如既往, 由是大家心底渐渐佩服。延熙元年( 238 ) , 诏命蒋琬说:“贼寇反乱未除, 曹睿又凶狠骄横, 辽东三郡人民难于忍受暴虐,于是相互连结, 与魏分离。曹睿又大举兴兵征夫, 与其相互攻打。往者秦朝灭亡, 陈胜、吴广首先发难, 如今有此变故, 这是天赐良机。您应严整治军, 总率各军屯扎汉中, 一待东吴举兵北进, 两国构成东西犄角之势, 伺机进击。”又命蒋琬成立相府, 次年就地加官为大司马。
东曹掾杨戏性格素来简略, 蒋琬同他谈话, 他有时不应不答。有人想在蒋琬面前诬陷他, 便对蒋琬说:“您与杨戏讲话而他不答理, 其傲慢上级, 不是太过分了吗!”蒋琬回答说:“ 各人心性不一样, 就像人的容貌有差异, 当面应承背后非议, 这是古人告诫人们注意之事。杨戏想要赞成我, 但不是他的本心, 想要不赞成我, 又怕暴露我的不是, 所以默然不应, 这正是他的诚实之处啊!”又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过蒋琬说:“做事昏昏然, 确实不如前人。”有人以此话告诉蒋琬, 主管官员请求让他们去推究其事治罪杨敏, 蒋琬说:“ 我确实不如前人, 有什么可推究杨敏的呢?”主管官员再次陈说而蒋琬不允推究。主管官员则请蒋琬去责问杨敏说他昏昏糊糊的情状。蒋琬说:“ 若不如前人, 则处事不合理, 处事不合理, 则昏昏糊糊。还有什么好问的呢?”后来杨敏犯罪坐监, 大家都担心他必死无疑, 而蒋琬心中不存成见, 故杨敏得以免除重罪。蒋琬的好恶爱憎合乎道义, 都像这样。
蒋琬考虑到过去诸葛亮数次出兵秦川, 因道途险恶运输艰难,最后都没有什么成果, 不如改从水路顺势而下。于是多造战船, 打算从汉、沔地区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一带。恰逢他旧病连续发作, 没有及时去这么做。而大家议论都认为如果不能迅速取胜, 退路十分艰难, 这并非长远之计。于是派尚书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