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曹操:白整脸,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张郃:紫三块瓦脸,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大鹏:金色象形脸,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等。

刘备张飞曹操三的三国演义中的脸谱

张飞的脸谱为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
曹操脸谱为白脸,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
刘备在京剧中是以老生形象,是素面,不化妆,脸色跟平常中国人差不多。
脸谱,是汉族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三国演义》中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什么?

《三国演义》中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善恶忠奸。我曾听过一首歌曲,叫做《唱脸谱》,就唱出了三国人物的脸谱颜色,如: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等,下面我们来说一说他们脸谱颜色的含义。

1.白脸的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他就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奸雄,生性多疑,曾经杀死了救命恩人吕伯奢一家子,还大言不惭的说,只有我可以辜负天下的人,天下的人不可以辜负他。我觉得,他这是滥杀无辜的借口。后来,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了丞相,之后又杀了伏皇后,并灭了她全族,就差直接让献帝退位了。由此可知,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的人物,曹操就是这样的人物。

2.红脸的关公

关羽我们都知道,手持青龙月夜刀,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勇武,是刘备忠心的兄弟,也是刘备手下得力的虎将。拥有丹凤眼,美髯,形象高大威武,还被后人尊为武胜、美髯公,很多做生意的店里,都摆有关公像。因此,红色表示英勇、忠贞的人物,关羽就是这样的人物。

3.黑脸的张飞

张飞这个人的性格比较莽撞、冲动、直来直去的,比较刚正,但是他武功了得,一般人不是他的对手,也是一员虎将。对刘备那是忠肝义胆,对关羽也十分敬重,后来关羽战死,他二话不说就冲去为关羽报仇雪恨,只可惜被手下人叛变,给杀死了。因此,黑色表示忠贞、正直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但是,从他们三个人物身上,我发现好人形象的张飞和关羽都死得有点惨,都被人割去了首级,拿去领赏,都是身首异处,而奸诈的曹操就挺不错的,正常的病逝。

在三国演义里面,黑脸,白脸,红脸,黄脸,分别是指谁

黑脸张飞、白脸曹操、红脸关羽、黄脸典韦。

1、张飞

张飞(约165-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

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疆、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2、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3、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4、典韦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

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扩展资料:

1、紫脸张郃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

跟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破蜀军先锋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

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谥曰壮侯。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2、粉红脸袁绍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脸谱

曹操、张飞、包公、关羽的脸谱是什么颜色

曹操、张飞、包公、关羽的脸谱颜色如下:

(1)曹操---白脸

表现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

(2)张飞----黑脸

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

(3)包公---黑脸

在京剧里,他的脸谱属“黑色正整脸”(面部整个涂成黑色),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被誉为“铁面无私”。

(4)关羽--红脸

主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词义: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分为四种:生、旦、净、丑。

引证解释:

1. 传统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在面部勾画一定的彩色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 伯鸿先生在《戏》周刊十一期(《中华日报》副刊)上,说起脸谱,承认了中国戏有时用象征的手法。”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地方戏中的脸谱是否起源于代面,姑置不论。”

2. 借指面相、面目。鲁迅《坟·我之节烈观》:“要除去虚伪的脸谱。” 秦牧《壁画》:“但这天,画家急急奔来了。他已经找到了模特儿,找到了罪恶的脸谱。” 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三次录音》:“她很内向,脸谱不反映她的千种情愫,万种心曲。”

参考资料:

脸谱-百度百科

典韦、关公、曹操的京剧胎谱分别是什么?

典韦在京剧脸谱中为黄色脸谱,在京剧中黄色的脸谱代表的是武力勇猛或者是凶险狡诈的角色。京剧《战宛城》中的典韦黄色花三块瓦脸。

关羽的脸谱为红整脸。是根据民间传说中所说的面如重枣(大红色),蚕眉凤目,面有一到两颗黑痣(传说他脸上长着七颗痣,又名七星痣)。是戏曲脸谱中最古老的脸谱之一。用红色为底色表示他的为人忠肝义胆,赤胆忠心。

曹操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反面人物。

《三国演义》中各主要人物的相貌是怎样的?

1、刘备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2、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如涂脂,相貌堂堂。

3、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

4、周瑜:姿志风流,仪容秀丽,佳配小乔,虎背熊腰。

5、吕布: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手执方天画戟。

6、诸葛亮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8、司马师: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

扩展资料:


关羽: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三国演义》中以旁白视角叙事时,通常称关羽为“云长”或“关公”,极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国演义》中除了对皇帝称帝号外,亦只有关羽、刘备、诸葛亮有此待遇。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大致与小说相同,只增加了对关公身世的描写。

在传统戏曲中,关羽属于”生“角,脸谱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间三粒,鼻子左右各两粒;七粒朱砂痣,红似点血,因此显得格外威风。以关羽为主要角色的京剧故事有《斩熊虎》、《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屯土山》、《月下斩貂蝉》、《过五关》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羽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红色脸谱形容什么?在《三国演义》中表示的人物是谁?

在传统戏曲中,红色脸谱一般表示人物性格的忠勇侠义,如关公、姜维、赵匡胤、黄盖、徐延昭、孟良、常遇春等等都是红脸。
中国戏曲脸谱是汉族传统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造型艺术。戏曲脸谱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中国戏曲脸谱与人物角色相配当,也是一种化妆效果,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
脸谱与戏曲人物角色的关系如何?是不是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呢?回答是否定的,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