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首都分别是洛阳,成都,建业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

历史上三国是哪三国什么时候建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221)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

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公元229年,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在东吴称帝后,正式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直到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扩展资料: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黄河流域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夷陵之战是这个局面的最后定型。魏蜀吴三国鼎立,达成了暂时的平衡。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楚国的丝织品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三国包括魏蜀吴,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魏国220年,蜀国221年,吴国229年。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

扩展资料

三国各疆域介绍:

1、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 。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

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2、蜀汉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 ,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 :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扩展资料:

三国的灭亡顺序分别是蜀,魏,吴,最初是由魏南下,灭掉了蜀国,当时的君主就是我们熟知的刘禅,由此还发展出了“乐不思蜀”这一成语。

后来自东汉就十分壮大的司马家族逐渐的掌握兵权,直到265年,司马炎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魏国也因此灭亡,直到280年,西晋南下灭掉吴国,才真正的完成了统一。

但是在西晋时期,西北疆域的少数民族逐渐内迁,而西晋的占田制征税严苛,在加上官员欺压,而且有很多少数民族人员被征为地主的奴婢,导致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到了西晋后期,激起了不少大规模起义。

最后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逐渐壮大,并建立国号汉,后来在311年,刘渊的手下石勒逐渐的攻陷了洛阳和长安,直到316年,西晋才完全的灭亡。

三国是从什么时候算起的?

三国时期是从魏曹丕称帝开始即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国结束,从三国开始算到现在是1802年,从结束时间算是1742年。之前经历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直至今天。
拓展知识: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孙吴三个主要政权。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孙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曹魏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孙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才是三国?

从公元220年开始,就算得上是三国了。三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朝代,它位于汉朝和晋朝之间,长达60年之久,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林俊杰有一首歌叫《曹操》,这首歌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就叫做“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一、三国开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间起义爆发,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的时候,势力逐渐加强,逐渐控制了东汉朝廷,他积攒了一定的兵力,为后续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建立了国号为魏的王国,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了东汉王朝,并定都洛阳。由此,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二、三国鼎立

公元221年,刘备为了兴复汉室,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因为蜀国在如今的四川地区,所以史称蜀汉。刘备为了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他就率领数万大军东征,讨伐孙权。第二年,他在夷陵之战中打了败仗。蜀汉的实力大有损伤,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同年,孙权被曹丕封为吴王,七年之后,在武昌地区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后来他又迁都建邺。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诸葛亮,姜维多次讨伐曹魏,但始终都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的灭亡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在曹魏统治的后期,国家的实权逐渐被司马家族掌控。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在司马炎成立之后,他开始准备灭吴,多次与吴军进行对峙。公元279年,司马炎决定对吴国大举进攻,兵分多路,包围建邺,致使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关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时期,你们还有什么其他要了解的吗?

三国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

三国是怎样形成的

主要是因为连年的战争导致形成的三国局面。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建立时间

魏国220年,蜀国221年,吴国229年。
1、魏国
魏国(220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2、蜀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3、吴国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