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国的领地:260万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方。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国时期的吴国主要管辖范围

三国时期的吴国又称孙吴,共有四个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孙吴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东临东海,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三国演义吴国蜀国魏国的领地有多大

吴国:国土面积1450000平方公里。

蜀国:国土面积1006000平方公里。

魏国:国土面积2320000平方公里。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吴国蜀国魏国疆域划分:

1、吴国: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

2、蜀国: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魏国: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吴国

百度百科-蜀国

百度百科-魏国

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时期东吴的地盘主要包括哪些?

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孙吴割据势力发迹于孙坚、孙策时期,孙坚为孙权之父,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起初活动在淮南一带孙坚死后, 其长子孙策逐渐向江东发展,为孙吴建国奠定基础,后曹操封孙权为"吴侯”。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取代孙策,割据方, 吴势力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东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

扩展资料:

200年(汉建安五年)孙策死,孙权继位,孙权时,鼎立局面逐渐形成,孙吴在原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出兵深入各郡险地征讨山越,还向西向南拓展。

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长沙、江夏、桂阳等地及士燮所据的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得荆州之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基本占据荆州,奠定了孙吴疆域的轮廓。

孙权称帝后,孙吴疆域稳定下来,经过孙权的苦心经营,孙吴疆域“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诶,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从郡县深险之地及北界西界敌对势力的经略着手。

孙亮、孙休在位期间,三国鼎立格局相对稳定,境内也相对安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示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局部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