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街亭古战场: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的陇城镇,距秦安县城75公里,距天水市117公里,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5公里,是关陇大道的咽喉之地。三国时期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2、三国赤壁古战场: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

3、三国猇亭古战场:雄踞长江峡口,南北两岸悬崖陡壁,群峰叠嶂,在虎牙山的绝壁上有一条长1500米的古栈道,犹如一条巨龙遨游在悬崖峭壁之间。夷陵古战场三国旅

史上十大古战场,如今硝烟已去,最为传奇的是哪个?

人类历史上,为了资源与财富的争夺,常常导致战争以至生灵涂炭。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农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不计其数。我国有所记载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000~5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今天,在那些曾经作为战场的地方,再也看不到拼杀的士兵,沾满鲜血的大刀长矛。我们只能站在昔日的战场上去想象当年的场面是多么的惨烈。让我们共同回忆那史上最经典的十大古战场。

TOP10——当阳长坂

长坂坡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县级市当阳市中心城区的长坂坡古遗址。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里发生一场著名战役——长坂坡之战。刘备被曹操击溃,危急之下,刘备丢下妻子和孩子,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逃跑。后赵云单骑冲回曹营,在83万曹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令曹操汗颜。最终赵云救回刘备儿子阿斗。而张飞为了刘备赢得逃跑时间,单骑立于长坂桥头,对曹军大吼求战,吓得曹操数十万曹军不敢前进,夏侯杰被吓得肝胆俱裂,当场丧命。此一战,同时成就了赵云和张飞的威名。当阳长坂坡也成为最具个人英雄色彩的古战场。

TOP9——山东威海

山东威海古战场,是最屈辱的古战场。这里曾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1894年,日本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朝政府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序大大加深。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TOP8——山西长平

山西长平古战场,是史上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于此,在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在这里进行战略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过半,据载赵军伤亡45万,秦军伤亡20余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秦国大将白起此战一战成名。

TOP7——广东虎门

广东虎门古战场,是最具爱国主义色彩的古战场。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19世纪30年代,为了改变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以及鸦片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清朝道光帝果断禁烟,派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销烟活动。此举成为后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鸦片战争中,虎门也发生了著名的虎门之战。关天培在靖远炮台率兵抵抗,英勇战死。虎门现仍保留有当年林则徐销烟时的销烟池供后世纪念。


TOP6——陕西五丈原

五丈原古战场,是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公元234年春,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在此,蜀军与魏军对峙了100余天,期间,任凭蜀军如何在魏军营前挑衅,司马懿坚守不出战,最终使得诸葛亮过度劳累而病逝。后世杜甫评价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至死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TOP5——安徽淮南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此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TOP4——山西雁门关

雁门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是最具硝烟的古战场。从早期的匈奴、鲜卑、突厥,到后来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都先后与汉王朝在此进行过许多次战争。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TOP3——乌兰布统

乌半布统古战场,是最具现代气息的古战场。史载公元1690年,大清康熙皇帝率二十万大军,在乌兰布统烽下,与蒙古残部准噶尔汗国之王、厄鲁特人首领噶尔丹决战。噶尔丹军共两万余人,依山傍水,隔河据高岸,清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驼阵,激战半日,血流成河。噶尔丹兵退入山林,据险坚守;至夜,康熙之舅父、内大臣佟国纲,率清军左翼循河绕山腰而上,大败噶尔丹军;右翼被沼泽河崖阻拦,退回原地。次日续战,双方死伤无数。

TOP2——安徽垓下

安徽垓下古战场,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古战场。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决战于此,刘邦大败项羽,迫使项羽演出“霸王别姬”和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很难找到当年战争的痕迹,不过依然留下了许多传说和纪念建筑。

TOP1——湖北赤壁

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六万大军南下,势如破竹,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长江东下,在赤壁与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发生战斗,周瑜采用黄盖的建议使用火攻,向曹军发动攻击,曹军大败,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一仗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典战役,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提及的古地名,现在在哪里吗?(十五)

大散关(Sanguan Pass)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

武昌诸山,又名袁山。

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西部。

三国时期古战场,在今湖北洪湖境内,与赤壁隔江。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于此。赤壁之战并非火烧赤壁,而是火烧乌林。赤壁,因火烧乌林的大火映红了对江的赤壁而得名。

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以古相邑置相县,属泗水郡。汉高祖四年(前203)分泗水郡置沛郡,治相县,直属汉廷。东汉相县属豫州。三国魏建安二十四年(219)相县改属豫州谯郡。

今合肥。秦置合肥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废合肥侯国,复改为合肥县,扬州治合肥。三国时,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七星坛位于南屏山顶。诸葛亮曾在七星坛借东风,助周瑜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在今湖北武汉市东,长江北岸,东坡赤壁在此。

汉阳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甘肃省内。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由天水郡改置,属凉州,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 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陇西、礼县等市县以东,静宁、庄浪等县以西,黄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区。三国魏初复名天水郡。

《上方谷》出自三国演义第103回,因其形状如葫芦,故俗称葫芦峪,又名尚方谷。陕西省眉县境内,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诸葛亮在上方谷上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今武昌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三国时期,孙权将东吴政治中心迁鄂(今鄂州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为“武昌”。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山(蛇山)筑土石城,周回二三里,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设有夏口都督,隶于江夏郡沙羡县,是东吴都城武昌(今鄂州市)上游的军事重镇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称。

湖北省直辖、宜昌市代管县级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治今陆城,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宜都”始得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枝江、夷陵、秭归等县。时县域属吴。三国时期,宜都郡属吴荆州,辖秭归、西陵、夷道、佷山四县。

又名油水口,即油水入江之口。因地处油江与长江汇流处而得名。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赤壁之战后 刘备南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又立营于此,改名公安,故址在今湖北公安县东北。油江,即古油水,长江的支流。

郡名。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在湖南南部建立桂阳郡,属荆州刺史部管辖,实际为长沙国管辖。郴县隶荆州桂阳郡,其县城为郡治。其范围基本包括今天的郴州各个区县,甚至还有广东的北部的一部分,如阳山、含洭、曲江、浈阳、桂阳等县。

郡名。“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三国时的武陵郡,治所仍在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和鼎城区的大部),初属蜀,后属吴。

三国时期的地名,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也就是现在的斜峪关地区。

在古代长安地区是一个统称,泛指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中渭桥故址在奏咸阳城正南,汉长安城北偏西,今咸阳市东约二十里。东渭桥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北灞水、泾水合渭处东侧。西渭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

三国演义里最有名气的几个战场,分别是?

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官渡之战而闻名。曹操奇袭袁绍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中之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夷陵,位于湖北宜昌长江西陵峡畔,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属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4、火烧博望坡

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_、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

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

5、火烧新野

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_大败,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刘备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

夜来时分,就被火烧了。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两把火。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

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

6、濮阳之战

东汉末,曹操收复兖州失地,先下定陶,继克钜野,杀死吕布部将李封、薛兰,接着进攻濮阳。吕布出城迎战,曹军许褚、典韦、夏侯_、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共战吕布,吕布不能支,拨马回城。后来,刘璋手下的别驾张松在校场还拿这件事讥笑曹操。

7、灭吴之战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一举灭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

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朝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

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扩展资料:

官渡之战胜利原因: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2、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3、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_。而荀_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提及的古地名,现在在哪里吗?(十四)

今浙江绍兴。三国时,会稽郡隶属于吴,治山阴。

今湖北宜昌东南。三国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八月,东吴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史称夷陵之战。

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五丈原东10公里处之葫芦口,相传就是诸葛亮伏兵火烧司马懿的战场。位于五丈原北麓渭河南岸的高店镇,相传是魏延驻防之地,叫魏延城。渭河北岸的三刀岭,正好与五丈原南北对峙,隔河相望,传说就是司马懿驻扎帅营之处。

街亭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晚年西线北伐战略行动的代称。

位于陇南市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镇,北距天水市70多公里,建于西汉,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营堡,因诸葛亮“六出祁山”而闻名。

逍遥津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6号。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和曹操为争夺合肥,在逍遥津爆发逍遥津之战。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

俗称峡门,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80华里牡丹木门村附近。231年,曹魏名将张郃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道中箭而亡。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定军山,以三国时蜀汉大将黄忠于汉中之战击毙曹魏大将夏侯渊闻名,我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就是以三国时期定军山之战老黄忠刀劈夏侯渊为主要内容。

甘露寺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可说是一座“三国山”。《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败于夷陵,退守白帝城,最后病死于永安宫。宫址在今奉节师范学校内,即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处。

华容道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古华容县城在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

五丈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北瞰渭河,西有麦李河,东有石头河,南靠棋盘山。高耸于渭河冲积平原之上约数十米。是一背山面水,东、西、北三面路绝的险要所在。因此战时常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五丈原海拔640米,高出眉县城约100多米,长近5公里多,原宽平均1.5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顶面平坦,土地肥沃,为渭河南侧西段黄土台原的一部分。

历史文化

公元234年,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由斜谷出师伐魏屯兵于五丈原,与渭河北岸的魏将司马懿对垒,相持百余日,终因操劳过度,于同年8月病逝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忠烈一生,感动后人,为祭祀诸葛亮,后人于唐初建起忠烈武侯祠,后称诸葛亮庙。

庙内壁石林立,牌匾盈门,雕像、壁画栩栩如生,全部出自于历代名家之手。后院古柏古槐、竹林花坛环绕古建群。景区1992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五丈原

三国时期有哪些大战

三国时期的大战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1、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2、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

三国时期五丈原在哪?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

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扩展资料:

234年2月,蜀军开始自汉中沿斜谷向关中地区进兵。由于秦岭谷道崎岖难行,直到4月蜀军才到达关中眉县(今陕西岐山、眉县交界处)一带的渭河南岸。

魏军诸将见蜀军扎营渭南,建议将军队驻屯渭河北岸,隔河牵制蜀军,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今渭河)之南,这里是必争之地”。

于是督率魏军渡过渭水,驻军斜水(今石头河)东岸,且背靠渭水而修筑营垒,扎营布阵,与诸葛亮隔斜水相持,以防止蜀军东进。

司马懿对部将说:“诸葛亮如果是个有勇气的人,率领蜀军沿山(秦岭)向东进攻,或许对我们有威胁;如果据兵五丈原,大家就没事了”。

他认为此时诸葛亮上策是兵出武功(今陕西省武功西),沿山东进;下策是西上五丈原。诸葛亮果然率军西上五丈原,派魏延率军队驻扎于五丈原下的渭河岸边,杨仪领军驻守斜谷口,大军从斜谷到五丈原一字长蛇排开,与魏军对阵。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果真如司马懿所说对魏国没有威胁,是他行军布阵的失误吗?这还得仔细分析。

表面看,当时蜀军“十万大众”远道而来,乘魏军还未部署完成时,沿山向东,直进长安,或许能给魏国以有力的打击。司马懿就认为蜀军向东进攻武功对魏军威胁较大,西上五丈原则对魏军没有什么威胁。

五丈原战场是渭河与秦岭山脉之间狭长的台塬、河谷交错地区,蜀军可以沿这个狭长地区向东进兵,如果与魏军相持渭南打持久战、阵地战,显然不利于离国作战的蜀军。

如此看,司马懿的分析很有见地。但是由于司马懿的大军是沿河筑垒,如果蜀军沿这个走廊向东运动,就要冒从魏军大营旁行军的危险,大军在狭长地带紧挨敌军主力行军实为兵家大忌。

再细想起来,司马懿的判断似曾见过,第一次北伐时,蜀国大将魏延曾建议蜀军从汉中奇袭长安,一生用兵谨慎的诸葛亮没有采纳这个计谋,而是稳扎稳打进攻陇右。

司马懿的判断与魏延以前的建议如出一辄。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过境迁,魏、蜀双方战场的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魏国朝政稳定,国力更加强盛,驻守关中的也不是昏馈无能的夏侯茂,而是足智多谋的老将司马懿。司马懿调驻关中后,操练兵马,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兵强人众。

若诸葛亮率军东出,背水列阵的司马懿率魏军可能会攻击蜀军拉长的供给线,断其后路,其后果不容乐观。诸葛亮不敢拿十万大军冒险,只能西上五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丈原

三国赤壁古战场的介绍

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汉,南临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故也有人称此地为“周郎赤壁”,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指点江山如画;拜风台上,诸葛武侯羽扇轻摇,巧借东风,借出千年来震古烁今的一战,借出一个三国鼎立的新格局;凤雏庵下,千年紫藤、参天银杏依旧苍翠,当年凤雏先生在此隐居巧连环献计;一龙一凤,齐聚赤壁,让这一方土地借卧龙凤雏双英之势一飞冲天,在历史长河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现为赤壁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其主要景观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风台、凤雏庵、翼江亭、赤壁大战陈列馆、赤壁碑廊、千年银杏、三国雕塑园等数十处。

三国赤壁在哪

问题一:三国古赤壁在哪里? 赤壁之谜
赤壁,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古战场。“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是唐代大诗人描绘赤壁之战的诗句。
据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亲率20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在诸葛亮的说服下,与刘备联合作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之短,利用火攻大破曹军。其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倾之,烟焰张天,人马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这次战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智取强敌,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样著名的战场,自然是文人雅士们吟咏感怀的对象。然而怪的是,古战场赤壁的具 *** 置,竟也众说纷纭。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予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题为《赤壁》的绝句,是作者把黄冈(古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视为古战场而写的。北宋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也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在这里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词。词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后人因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然而谁都知道这里不是真正的古战场。因为赤鼻矶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江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与史书所载不符。那么,武赤壁,也即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在哪儿呢?对此,也是有争议的。
一种看法认为,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这种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另一种看法认为。赤壁应在湖北蒲圻县西北。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著的《资治通鉴》也主是说。
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切合实际呢?人匀认为,“蒲圻县西北”说较为可信。这不仅因为《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和更早些时候的《荆州记》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而且因为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从而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
据南朝盛宏之《荆州记》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髅极大,蒙形长伟,即蒙髑髅也。”另据《南史?宋书?符瑞志》载:刘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铜路鼓,“独足四面”。南宋诗人谢枋得在《赤壁诗序》中说:”予自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崖有赤壁二字,因登岸访问父老曰:“乌林有烈火岗,上有周公瑾庙地今士人耕地得箭镞,长尺余,或得断枪折戟,其为周瑜破曹军处无疑。”
在赤壁对岸的乌林,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1987年3月7日,在赤壁金鸾山坡一座东吴砖室墓中,发现诸葛亮设计制造的铜弩机一件,同时还发现东汉五铢钱和规矩星纹铜镜,同年4月9日在同一地方,又发掘出东吴都尉武官陈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铜弩机,上有射程表尺,有铭文,还出土钢剑一柄、草叶纹镜一面,“......>>

问题二: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具 *** 置在哪里? 据有关历史、地理资料记载,荆楚大地称作赤壁的有五处:汉阳、汉川、武昌、黄州和蒲圻。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 。1、汉阳之说,出于南宋时盛弘的《荆州记》。2、汉川之说,出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这两处正古称作赤壁,均非临江,并非火烧曹操战船之处。3、黄州文赤壁,因宋代文学家苏轼写有前、后《赤壁赋》而誉满神州。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之上,自号东坡居士,因而黄州赤壁又称东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烧曹操战船之处?据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记载分析,赤壁在今武汉之西,长江之南,可见黄州也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是苏东坡把黄州赤壁误作赤壁之战的赤壁,也颇有一定的原因。黄州有赤壁,黄州西去六十里有个团风镇,又名乌林镇,两处地名的偶合。原诗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明并非是作者有意认定。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4、江夏赤壁,即今武汉嘉鱼县东北江夏区金口的赤矶山。《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5、蒲圻赤壁。《元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一般认为,“蒲圻县西北”较为可信。《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早些时候的《荆州记》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后来蒲圻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荆州记》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髅极大,蒙形长伟,即蒙髑髅也。”另据《南史・宋书・符瑞志》载:刘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铜路鼓,“独足四面”。在赤壁对岸的乌林,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问题三: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具 *** 置在哪里? 据有关历史、地理资料记载,荆楚大地称作赤壁的有五处:汉阳、汉川、武昌、黄州和蒲圻。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 。
1、汉阳之说,出于南宋时盛弘的《荆州记》。
2、汉川之说,出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这两处正古称作赤壁,均非临江,并非火烧曹操战船之处。
3、黄州文赤壁,因宋代文学家苏轼写有前、后《赤壁赋》而誉满神州。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之上,自号东坡居士,因而黄州赤壁又称东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烧曹操战船之处?据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记载分析,赤壁在今武汉之西,长江之南,可见黄州也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是苏东坡把黄州赤壁误作赤壁之战的赤壁,也颇有一定的原因。黄州有赤壁,黄州西去六十里有个团风镇,又名乌林镇,两处地名的偶合。原诗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明并非是作者有意认定。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
4、江夏赤壁,即今武汉嘉鱼县东北江夏区金口的赤矶山。《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
5、蒲圻赤壁。《元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一般认为,“蒲圻县西北”较为可信。《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早些时候的《荆州记》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后来蒲圻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荆州记》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髅极大,蒙形长伟,即蒙髑髅也。”另据《南史・宋书・符瑞志》载:刘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铜路鼓,“独足四面”。在赤壁对岸的乌林,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1987年,在赤壁金鸾山坡一座东吴砖室墓中,发现诸葛亮设计制造的铜弩机一件、东汉五铢钱和规矩星纹铜镜、东吴都尉武官陈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铜弩机,上有射程表尺,有铭文,还出土钢剑一柄、草叶纹镜一面,“大泉当千”一枚及青瓷器等`37件文物。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问题四: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哪? 赤壁之战地点不确定,根据古书有两种说法!嘉鱼和蒲圻
蒲圻说
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采用了这一学说。1970年以后,蒲圻市赤壁山及长江对岸的乌林连续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铜马镫、“建安八年”(203年)字样的瓦砚,1976年赤壁山下土层中的沉船遗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汉朝带钩,1987年开探的墓室中诸葛亮设计的铜弩机、东汉通行的五铢钱等等。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为赤壁市。

嘉鱼说
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问题五:三国里的赤壁之战是在哪个地点? 战争日期:208年七月 ~208年十一月
地点: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孙刘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约160,000 约50,000

问题六: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在那个地方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因苏轼《赤壁赋》而得名。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东汉末年,三国演义中的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

问题七: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具 *** 置在哪里? 据有关历史、地理资料记载,荆楚大地称作赤壁的有五处:汉阳、汉川、武昌、黄州和蒲圻。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 。1、汉阳之说,出于南宋时盛弘的《荆州记》。2、汉川之说,出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这两处正古称作赤壁,均非临江,并非火烧曹操战船之处。3、黄州文赤壁,因宋代文学家苏轼写有前、后《赤壁赋》而誉满神州。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之上,自号东坡居士,因而黄州赤壁又称东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烧曹操战船之处?据宋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记载分析,赤壁在今武汉之西,长江之南,可见黄州也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是苏东坡把黄州赤壁误作赤壁之战的赤壁,也颇有一定的原因。黄州有赤壁,黄州西去六十里有个团风镇,又名乌林镇,两处地名的偶合。原诗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明并非是作者有意认定。苏轼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4、江夏赤壁,即今武汉嘉鱼县东北江夏区金口的赤矶山。《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5、蒲圻赤壁。《元和郡县图志》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一般认为,“蒲圻县西北”较为可信。《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早些时候的《荆州记》有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的记载。后来蒲圻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荆州记》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在赤壁已发掘了曾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大将吕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髅极大,蒙形长伟,即蒙髑髅也。”另据《南史・宋书・符瑞志》载:刘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铜路鼓,“独足四面”。在赤壁对岸的乌林,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发现一枚传令旗上的三棱形镂孔铜镞。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问题八:赤壁之战的具 *** 置在哪里? 1、位置位于蒲圻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陆水由其东注入长江。
2、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3、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