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费,而润笔费的标准叫润例。

润例的出处:《隋书郑译传》记载的上令内史李德林立作诏书,高熲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

译文:大臣能在皇帝面前随意地开玩笑,说,笔干了,需要物质刺激,用钱来润,皇帝竟也开心得大笑。由此出典,后人就将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称为润例或润格。

“润例”一词是什么意思?

润例:指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又称润例、润约和笔单等。制订润格的好处在于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也可以使得一些“小气鬼”望而却步,省却很多精力。润笔费的报酬标准又因诗、文、书、画的类别而异,各种不同的类别中又因其规格(比如诗、文的长短,书、画的尺寸大小)而异。

1759年(清朝乾隆二十四年)的一天,画家郑板桥在扬州轰动了一把,他打出笔榜,公布了自己字画的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也。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

郑燮《行书金农诗横幅》

第一段开门见山,明码标价: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

书条对联一两,

扇子斗方五钱。

郑燮《行书七绝诗》

扬州博物馆藏

第二段说别送礼,直接给银子:

凡送礼物食物,

总不如白银为妙。

盖公之所送,

未必弟之所好也。

若送现银,则中心喜乐,

书画皆佳。

润例一词是什么意思

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费,而润笔费的标准叫润例。

润例的出处:《隋书郑译传》记载的上令内史李德林立作诏书,高熲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

译文:大臣能在皇帝面前随意地开玩笑,说,笔干了,需要物质刺激,用钱来润,皇帝竟也开心得大笑。由此出典,后人就将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称为润例或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