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嵩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的仕途生涯都决定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严嵩入阁二十一年,任首辅十五年,在任相期间,蛊惑世宗,贪污受贿,却深受世宗信赖;

2、嘉靖四十年,严嵩老朽昏聩,世宗渐渐地便对严嵩心生不满,后来世宗又听说严嵩儿子严世蕃贪虐淫纵,对其父子更加厌恶,另一大臣徐阶感觉到了世宗对严嵩的态度,便买通了深受世宗信任的道士蛊惑皇帝;

3、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被御史弹劾,世宗将严世蕃逮捕下狱,第二年被斩,无家可归的严嵩只好住在祖坟旁的茅屋中,嘉靖四十五年四月,

严嵩最后是怎么死的 ?

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卒。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

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王安石)不足道也”。

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其子严世蕃是他的得力助手,但自从严嵩的夫人去世,他就不能再参政。严嵩接到世宗的诏书,往往不知所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

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卒,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扩展资料: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嵩

严嵩是怎样死的?

严嵩得到世宗宠信后,就开始利用手中权力报复所有触犯过他的人。巡按御史叶经因曾弹劾他贪污,被施以梃杖致死;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因曾弹劾他十罪五奸被诬陷处死;总督侍郎王仔的儿子王世贞曾为杨继盛收尸,严嵩便借用其他罪名将他杀害;锦衣卫沈练曾弹劾他置外敌入侵于不顾,“奸恶误国”,便被附入伪造的白莲教案而处以死刑。还有一次,蒙古俺答部直逼京城,兵部尚书丁汝夔受严嵩指使不让诸将出战,后来世宗欲杀丁汝夔,严嵩怕牵连到自己,要求他自顶罪,许诺说:“有我在,你放心。”丁汝夔临死时才知道是中了严嵩的圈套。

嘉靖十八年(1539),世宗在埋葬了圣章太后之后,就不再理朝政了,大臣很难见到他,只有严嵩一人能够见到或得到他的指令。严嵩窃取大权后,骄纵妄为,在各重要部门安插亲信,而一些奸邪的官员也纷纷归附于他。世宗有所察觉,想渐渐分散他的势力,开始转而亲近大学士徐阶。严嵩深知皇帝心思,遇到需要有解救的事情就先顺着皇帝的心意痛骂一番,然后再委婉曲折地说出皇帝对其不忍心处罚之情。凡设法排挤陷害他的人,便先说他的好处,再用微言切中皇帝的不满之处,转变皇帝的喜怒很有技能。然而严嵩的专横独裁,招致很多大臣的不满与愤恨,世宗也因之渐渐疏远他,开始信任徐阶,遇到事情都把严嵩搁在一边。严嵩害怕起来,让一家人围着徐阶下拜,并举酒求情说:“严某早晚要死了,这一家人只有靠您开恩照料了。”

严嵩窃取大权二十年,儿子严世蕃更是邪恶之徒,毒害天下百姓,人们都伸手指他父子二人为大奸臣。嘉靖四十一年(1562),方士蓝道行作“神语”,谴责严嵩父子的罪行。世宗很迷信谶语,就有罢免严嵩的意思了。徐阶得到这个讯息后,让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世宗便以教子无方为名,勒令严嵩退休,并把严世蕃流放到雷州卫(今属广东)。四十三年,在徐阶的策划之下,严世蕃被加上通敌的叛逆罪名而处斩,严嵩被革职为民,并查抄家产。家中竟抄出黄金二万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其他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此后,他靠乞讨度日。又过了两年,在荒郊中死去。

温体仁为什么被写入《奸臣传》

温体仁(1573~1638),字长卿,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礼部尚书。温体仁“为人外曲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官僚。

崇祯元年(1628)冬,在推荐内阁大臣人选时,温体仁因声望轻而没有参与,呼声很高的周延儒也被排斥在候选名单之外。温体仁猜测崇祯帝心中必有疑虑,于是上疏发难,攻击钱谦益说是在担任浙江乡试考官时收受贿赂,巧于为奸结党。崇祯帝久已怀疑朝臣结党,看到他的这番言论后很合心意,于是对他大加称赞,由衷赏识。第二年,御史任赞化揭发温体仁娶娼受贿、夺他人产业等不法之事,崇祯帝非常生气,贬职一级。温体仁乞求罢免自己的官职,并讲:“近来因为钱谦益的原因,排挤打击我的人不断出现,没有一个人能庇护我,我的孤立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崇祯帝鉴于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对大臣结党最为反感,于是反而体谅起温体仁的“孤立”、“无党”,批评各位大臣是不忧虑国事,挟带私情互相攻击。三年六月,任命温体仁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温体仁借助周延儒的力量进入内阁辅佐朝政。但是当进入内阁之后,他和周延儒在对待东林党和阉党的态度上截然相反,于是开始图谋取代周延儒的首辅位置。周延儒因为温体仁曾经和自己一起驳倒钱谦益,又是自己帮他进入内阁,所以对温体仁的阴谋一点没有察觉。崇祯六年(1633)六月,温体仁暗中帮助宦官王坤、给事中陈赞化攻击周延儒,还唆使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周延儒纵容手下李元功贪赃枉法以及周延儒说过悖逆的话。崇祯帝大怒,命令追查,周延儒的处境十分困难,请求温体仁帮助。温体仁不仅不帮忙,还把和周延儒关系好的官员一概罢免,使他得不到任何支持。无奈之下,周延儒被迫称病辞职。于是,温体仁成为内阁首辅。最初,他想联合宦官壮大自己的势力,但崇祯帝一直以能翦除魏忠贤这些宦官而得意,使温体仁放弃了起用阉党的想法。他又和东林党势不两立,所以屡次打击东林党人。八年七月,东林党人文震孟进入内阁,温体仁处处与文震孟为难,终于使文震孟罢官。温体仁辅佐朝政后,善于察形辨色,迎合皇上心意,受到特别的宠信,于是更加固执专横,自己想推荐的就暗中叫人提议,想排斥陷害的就故意宽容而让皇上去猜疑,所引荐和同位的人都是平庸之辈,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巩固地位。崇祯帝询问军饷的事,他就谦逊地说:“臣从前凭文章在翰林院任职,皇上不知我驽钝,提拔为宰相,盗贼一天比一天多,确实是万死不足以尽自己的职责。不过,臣虽愚昧无知,但是在起草圣旨时不敢欺骗军饷之事,望皇上裁决。”崇祯帝认为他朴实忠厚,更加亲信。温体仁执政已久,揭发他的奏章不可胜数,崇祯帝还全然不醒悟,反而更加相信他是孤立无党,那些指责他的人甚至有被拷打致死的。

崇祯十年(1637),他秘密奏报复社结党,并请求惩治大宦官曹化淳。没想到崇祯帝竟然把奏章交给了曹化淳。曹化淳亲自审理张汉儒案,结果张汉儒被定为奸民,处以死刑,使案子完全事与愿违。至此,崇祯帝也不再信任温体仁,使他进退不得。温体仁上奏称病,想以此试探一下崇祯帝的态度,没想到奏章刚呈上去,崇祯帝就批准他回家养病。温体仁得知这一消息时正在吃饭,惊得连手中的筷子都掉了,无奈只好回家。

温体仁做内阁首辅四年,无论是抵挡辽东清兵的南下,还是对付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都没有任何计策。但他善于逢迎,尽管没有才能,却待遇隆厚。温体仁做官不顾国家、民族的利益只是为了个人的权力,因而被写入《奸臣传》。

严嵩和严世蕃是怎么死的?

严世蕃是因罪被斩而亡,严嵩是病死的。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失势,严世蕃被判流放广东雷州,不料严世蕃途中擅自返回故里,并大肆扩建府第,四十三年(1564年),御史林润弹劾严世蕃通倭寇、图谋不轨,明世宗大怒,将严世蕃逮捕下狱。

次年案结,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二十四日,严世蕃与党羽罗龙文一同被处斩,刑前两人抱头大哭,得年五十三。次年四月,严嵩亦死于墓舍,死后无人问吊。

扩展资料:

相关事件

严氏父子因其贪赃枉法早就被正直之士所痛恨,不断有人站出来弹劾他们。但是,因为明世宗的偏听偏信、严嵩的奸猾狡诈,这些弹劾不但都没有奏效,那些上章弹劾他们父子的人反而往往备受打击,丢官不说,有的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沈鍊,曾作锦衣卫经历。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上疏弹劾严嵩“贪婪愚鄙”,历数其“受将帅之贿,边防弛备”、“受诸王馈赠,干预宗室事务”、“揽御史之权,败坏政纪”、“嫉贤妒能”等罪状。

世宗不但未将严嵩治罪,还认为这是沈鍊诋毁大臣,下诏将沈鍊廷杖、谪官。严氏父子并不罢休,几年后,指使党羽寻机陷害,沈鍊被斩,他的三个儿子,两个被打死,一个被发配到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