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衙门驻杭州府。下辖十一府、一州、七十五县。

直隶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衙门驻保定府。顺天府以外,下辖十一府、七直隶州、三直隶厅、九州、一厅、一百零四县。

浙直总督,浙,就是指现在的浙江省。

直,其实指的是南直隶。

但是,真实的的浙直总督的辖区包括:南直隶、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共七省。

这时的浙直总督总辖七省军政,是东南地区的顶梁柱。

浙直指的是一个省还是两个省

其实是两个省,浙代表浙江自不必说

直代表直隶 旧省名。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自永乐初建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清初以南直隶为江南省,北直隶为直隶省,辖境依旧。

按照“浙直”的说法应该很可能指的是明朝浙江省和南直隶(南京一带)

明朝时候的浙直总督权利有多大

浙直总督属于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嘉靖三十三年,因倭寇滋事渐多,明朝设置浙直总督,辖区包括南直隶、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总督之“督”可见,是中央差遣的“派出”性质,由此可见中央是将地方权力牢牢握在手上的。

扩展资料:

明朝的浙直总督:

浙就是浙江省,直就是南直隶。明朝在名义上有两个首都,因此出现了北直隶和南直隶两个直隶地区。南直隶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和上海等地,从表面来看,浙直总督这个官职似乎只能管理江苏、浙江和安徽三个省。

但这仅仅是表面的结束,浙直总督真正的管辖区,在鼎盛时期包括了浙江省、山东省、南直隶、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和广西省。也就是说,浙直总督能够管理多达8个省的地盘,简直相当于半个明朝的天下。

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大量的倭寇开始袭扰明朝沿海地区,北至山东省,难到广东、海南等地,都在倭寇的袭击范围之内。每个省的力量有限,依靠一个省已经无力对抗倭寇的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设立了浙直总督,负责统筹各个省的军队和物资等等。

当然,这是一个临时性的官职,到了隆庆皇帝上台以后,明朝终止了海禁政策,倭患立刻消失了。随着倭寇的消失,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保留浙直总督这个官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浙直总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督

明朝浙直总督的地位有多高,为何能管理八个省?

因为明朝末年时,倭寇不断骚扰我国的沿海地区,因为每个省的力量都有限,所以才会设立“浙直总督”这样一个临时的职位。在明朝中后期,大批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北至山东,南至广东、海南,都在他们的攻击范围之内。但是每个省的实力都是有限的,仅依靠一个省不再能够抵抗敌人的进攻。所以,明朝才新增了浙直总督这么一个职位,主要负责协调各省的军队和物资。

浙直总督主要管理受倭寇严重影响的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请注意,浙直总督只能管理军事事务,是不能干预地方事务的。胡宗宪被免去浙江巡抚职务后,浙江官员立即变了脸色。胡宗宪去南直隶运粮,但南直隶总督赵贞吉不肯给。最后,胡宗宪以浙直总督的名义调集军需,这表明他无法控制各地的巡抚。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清朝,如果把两江总督、福建总督、闽浙总督、广东总督、广西总督计算在内,这几位政府官员的管辖范围才可与浙直总督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浙直总督的确拥有很大的权力。

但是,浙直总督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官位。隆庆帝继任后,明朝结束了禁海政策,倭寇也不再入侵了。随着日本倭寇的消失,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保留这个浙直总督的职位了。事实上,明末浙江督师与浙直总督是十分相似的,但并不完全相同。

在清朝入关后,总督慢慢就演变成了固定官职。清朝共有八个总督,其中直隶的官位是最高的,两江次之。在这些总督中,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都是兼任巡抚,是该省的最高官员。至于其他总督,则是主要负责军事事务,其它还是由巡抚处理。

古代浙直两省是哪里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杭州府。

下辖十一府、一州、七十五县。

直隶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保定府。

顺天府以外,下辖十一府、七直隶州、三直隶厅、九州、一厅、一百零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