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的主题是什么

怎么会这样问?

明朝那些事儿记述了明朝的历史,从朱元璋到崇祯帝。只是以口语化的方式表达,使故事通俗易懂,人物栩栩如生,更贴近生活更真实。不像官方书上写的那么板正古板。

非要说主题,就像作者名字那样叫 当时明月。融会贯通的记述历史故事以及人物。

明朝那些事儿的主题思想

从历史解读社会现象、人性,并以此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遇到某些问题要如何处理,以古鉴今。

历史从来不是幽默的,但读历史的人必须要学着幽默。同样,面对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总是要乐观些才好。

以上个人浅薄之谈,谢谢。

《明朝那些事儿》让我明白了4个道理

文|一凡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唯一能够主动、有兴趣读完的一部历史著作。

虽然我初、高中时期,总共学过六年的历史。

但那时候学的历史,对我来说,只是一些枯燥的时间轴上,各个节点上发生的与己无关的历史事件;

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背下来的、毫无用处的知识。

那时候,几乎每节历史课都是昏昏欲睡的状态。

关键是历史老师还是一位无论是打扮,还是长相都像“出土文物”一样的小老头,那语调,比现在的催眠大师还厉害……

但是看完《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却让我对历史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且还从中领悟到了4个人生道理:

第一、历史并没那么枯燥,枯燥的是讲历史的人。

在这本书中,当年明月没有像编年体那样,按年、月、日去诉说历史,而是像讲故事一样,以明朝各个年代主要人物为线索讲述了明朝300多年的历史。

我们都爱听故事,尤其是有点离奇和狗血的故事,更能调动我们普通人那根“八卦”的神经。

虽然这本书是根据真实的历史写成,但是在讲人物故事的时候,却穿插着作者自己的观点,让人物变得活灵活现。

读完之后,让人觉得历史原来还可以这么幽默有趣,从而产生了继续看下去的思想。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收音机,母亲喜欢听黄梅戏,父亲喜欢听《杨家将》、《岳飞传》等评书。

虽然我是个女孩,却并没有像母亲那样喜欢上黄梅戏,反而更喜欢听《杨家将》、《岳飞传》等历史故事。

可能是因为当时讲评书的单田芳老师吧,他同样也把历史故事讲得非常精彩!

第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们现在所经历的,在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

整个明朝的历史,各个时期所发生的事情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仔细想想,那些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它们的影子。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名人大师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以史为鉴 。

只要我们多读一下历史,就会懂得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所经历的事件,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类似的故事。

学习这些历史,就可以指导我们现在不再犯从前犯过的错误,找到更加正确的道路,这应该就是“以史为鉴”的意义吧。

既然如此,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都可以应用到历史。学习好历史,一个人就会变得聪明而智慧。

第三、所有事物都会经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无一例外。

一个朝代的开始,总是由一些英雄人物带头,团结大多数人,然后由弱到强,逐渐壮大,最后一统天下,达到强盛。

之后,如果领导的接班人一个不如一个,那么势必造成一朝不如一朝。

而且,每一个新皇帝登基,都会干掉一批异己旧臣,换一批新人宠臣。

而那些被新人用各种方式整S的老臣们,当初也是由秀才、举人、翰林,一步步走上权利的巅峰,最后再从巅峰走向了没落。

所谓“一朝君子一朝臣”大概讲的也是大臣们的兴衰吧。

明朝最后之所以被清军所灭,除了大明王朝政治上千疮百孔,军事上内忧外患,应该也是历史自然规律的结果吧。

就如同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应该是一样的道理。

第四、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是有瑕疵的。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我看到了杨廷和可以容忍朱厚照的胡作非为,没有冒死去上谏;我看到了徐阶隐忍不发、还向奸臣严嵩低过头;

我看到了高拱和张居正互相设计拆台,结交太监;我还看到了戚继光,也会去兵部、吏部送礼、拉关系、走后门……

当我看到这些曾为了明朝政权而呕心呖血的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居然也有自己黑暗和腐败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崩溃的。

虽然他们那样做也有各自的理由:杨廷和是为了救国家不得己而为之;徐阶是为了顾全大局保存力量;高拱和张居正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而戚继光则是为了有更大的实力去抗倭救国……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平日习惯理想美化别人,尤其对于一些名人大咖们,我总是感觉他们是完美的,毫无缺点和瑕疵的。

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只要是人,就一定具有人性的优缺点,无论是多厉害、多伟大的人。

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是有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的,所以不要把人太理想化了。

人只要有“七分功三分过”,就已经是非常完美了,人不是非黑即白的。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每读一遍都会让自己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真的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