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生于1672年,去世于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 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 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 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 明史》《四朝国史》《 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张廷玉死后谥号“ 文和”, 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
明史是谁写的
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探花徐乾学、徐秉义之弟,兄弟三人皆官贵文名,号称“昆山三徐”、斋号“集义居”。顺治十六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总裁,荐万斯同入史局。升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后任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九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共十五款,被解职。闰七月二七日惊悸呕血而死,享年五十八岁。著有《含经堂集》、《得树园诗集》。
明史的作者是谁?
谈迁会名垂青史原因:
1.对历史,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典故研究颇深。
2.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他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终于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国榷》。
3.清顺治四年(1647年)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
4.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坚定的信念。
谈迁补充:
谈迁(1593年-1657年),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明朝诸生,浙江海宁枣林(浙江海宁西南)人。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明史》是一部官修史书,《明史》经过三代众多学者精心撰写、勤奋钩考,历时近百年始告完成,因而它成为二十四史中的佳作之一也就不奇怪了。 而《明史》修纂成功,其功至伟,用力最多的当数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最主要的编修组织者则为张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