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位的具体理解如下:

音位必须在某一种特定的语言中理解,跨语言之间不存在音位的概念。所谓音位是具有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即具有确定这个词之所以是这个词、不是那个词的作用的单位。

现代汉语:谈谈你对音位的认识和理解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汉语拼音方案》介绍我们的普通话语音音系是22个辅音音素(21个声母),10个元音音素(39个韵母),4种声调,但是经过学习,我们接受的音素和声调调值已经超过了这些数字,仅是“音变”部分的知识就说明了可作为声母的辅音音素还有好几个浊辅音,而当元音音素a[A]与其他音素结合成复合元音(复韵母)时又增加了发音相似的[a]、[ɑ]、[ε]等音素,在声调的实际发音里上声又增加了21和35不同的调值,说明在实际语音里经常出现的音素、声调要比我们熟知的声母、韵母、声调多得多,但这许多声音之间的区别很细微,略有变化并不改变词义,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所以人们并不注意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长时间习惯地使用着。然而在实际语言里出现的那么多音素以及声调的调值是比较繁琐的,这些相似的声音又没有区别语义的作用,所以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可以把这些众多的声音归纳起来,用一个声音来表示它。这种把实际语言里众多的音素或声调归纳而成的一个能区别意义的单位,就叫“音位”。在同一“音位”里若干声音相似的音素或声调称为该音位的“音位变体”。

前面讲过的音素,是按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本节讲的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音位系统,普通话和方言的音位系统也有区别。要把语言里各种复杂的声音归纳成整齐的音位系统一定要有社会基础,因为某些不同的声音在一个社会地区的人听感上很难区分,而其他社会地区的人却完全能区分,如闽南话及湘方言有一部分地区的人对n和l两个音素在发音及听感上相互混淆,“南”和“兰”可以混读,而且没有区别词义的功能。从语音的历史看,n属“泥”母,l属“来”母,应该是不同的声母,现代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仍是两个不同的声母,但是在语音发展中,这些方言已经把这两个声母无条件地互相变读了,根据这样的社会基础,n和l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以其中之一为“典型”,另一个为音位变体。而在普通话语音以及其他方言区里“南”不能读成“兰”反之也一样,如果相互混读就会影响词义,所以n和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拿大部分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音位系统比较,还有明显区别的是zh、ch、sh和z、c、s,前后鼻音韵尾n和ng的音位问题。如吴语区人说“春装”和“村庄”声音完全相同,说“出身”和“出生”也没有不同,这是因为在这个社会地区没有zh、ch、sh和z、c、s两组不同的声母,也没有鼻音韵尾n和ng的区分,所以在吴语音位系统里普通话zh、ch、sh和z、c、s两组声母只有z、c、s3个音位,而鼻音韵尾n和ng则归并为一个音位,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发韵尾n,及发韵尾ng,听感上没有不同,也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但是在普通话语音里“春装”不能说成“村庄”,“出身”也不同于“出生”,说话和听话人都可以清楚地区分它们的不同,混读后会影响词义表达,所以在普通话语音除了z、c、s3个音位以外,还必须有zh、ch、sh3个音位,而韵尾n和ng是两个完全不能替代的音位。

(二)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可以只有一种声音,也可以有一组声音很相似的变体,就是说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和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例如:

普通话语音中元音音素a,在实际语言里有声音的变化,当它是单独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时,它发音是舌位央低,国际音标用[A]来描写,当它处在i、u后面结合成后响二合元音时,它不受前面i、u的影响,发音也是[A],但当它与i结合成前响二合元音ai以及与鼻辅音n结合成an复合鼻尾音韵母时,它的发音受前高元音i和舌尖鼻辅音n的影响而使舌位由央低往前移动为前低,音色略有改变,这就是前a,国际音标用[a]来描写;同样的,当a与后半高元音o(发音近于u)结合成ao以及与舌根鼻辅音ng结合成ang时,它又受o及ng的影响而舌位由央低往后移到后低,音色已有改变,称为后a,国际音标用[α]来描写。这3个a声音极为相似,又如a处在前高元音i和舌尖鼻辅音n中间结合成ian时,a先受i的影响发成前a,接着又受舌尖鼻音n的影响,舌位动程在还未降到前低时就往上抬,紧接着发n,它实际下降的舌位是近于前半低元音ê的位置,这个声音与前a又有区别,国际音标可用[ε](有教科书描写为æ)描写。这样一个元音音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实际出现的声音有4个:[A][a][α][ε],但发音人如果不能准确发音,任意改变其中a的读音,却并不会改变词义,影响交际,所以这一组繁多的声音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以[A]为“典型”,其他3个作为[A]音位的变体。

音位变体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有些音位变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即某几个音素声音相似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如前面已介绍过的/a/的各种音位变体都有各自出现的条件。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

又如普通话语音的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γ]也有一组不同的声音,如:ei因受韵尾i的影响而使e的舌位往前移,国际音标就用前半高元音[e]来描写,而在卷舌元音er中,为了便于卷舌,使e的舌位降低并前移,国际音标用央元音[ ]来描写。在归纳音位时就以[γ]为“典型”,[e]及[ ]作为这个音位的变体。[A]音位与[γ]音位的几个变体都伴有一定的条件。其音位变体就是“条件变体”。

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就是说,几种不同的读音如果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彼此自由替换而不改变意思,这几种读音就是同一音位的几个“自由变体”。这种变体的互换有的是没有条件的,发音人可以自由变读,本人感觉不出有什么区别,如上述方言区人对n、l音位的发音。再如:在北京话里“我、卧、袜、外、闻”开头的音都有两种念法:一种是双唇拢圆,略有摩擦,念作半元音[w];另一种是上齿轻轻地接触下唇,略有摩擦,念作唇齿半元音[v]。这两种念法在上述字音中可以互相替换,不改变意思,所以是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这两个自由变体又跟[u]构成条件变体,同属/u/。

类似这种实际语言里众多的,却并没有区别意义的声音经过整理、归纳成音位后,可以得到整齐简单的语音系统,有利于学习和研究。

(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是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就叫作“区别特征”。

例如我们前面曾说过的“兔子跑了”和“肚子饱了”中的“兔”和“肚”、“跑”和“饱”的声母就存在着音位的对立。他们的不同可以用国际音标表示:

“肚”/t/和“兔”/t‘/

“饱”/p/和“跑”/p‘/

它们的差异在于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所以送气与否的语音特征就是普通话里的“区别特征”。

同样的,从悲(bei55)和北(bei214)的差异来看,普通话声调的高低升降也可以造成音位的对立,也是普通话里的“区别特征”。区别特征的说法是从语音的辨义功能着眼的,辨义功能是归纳音位的最重要的标准。

“互补分布”说的是音位变体的分布状况。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其不同是微小的,很多时候仅仅是诸多发音条件中的其中之一不同,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这就叫作“互补分布”。前面说过的/a/的音位变体[a、ε、A、ɑ]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分布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

但是,由于在各种语言里形成互补分布的原因和情况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例如:

从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看,[o][γ]形成互补分布,但[o]圆唇,[γ]不圆唇,音感区别明显。尽管有些北京人习惯把[o]读成[pγ](“泼水”读成[γ],“墨水”读成[mγ]),但作为规范的普通话语音,[o][γ]不容相混。还是[o][γ]分开,给[o]单独立音位为妥。

这就是说,在运用互补分布来归纳音位的时候,还应根据当地人的音感。音感差异也是归纳音位重要的语音标准。

归纳音位必须在同一语音系统中进行。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有细微差别的辅音、元音是很多的,但是用来书写它的字母却越少越便于使用,用有限的字母(比如二三十个)去代表许多不同的辅音、元音,就要运用音位理论。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位。(汉语拼音方案用u和o两个字母代表韵尾[u]音位,是因为u和n的手写体容易混淆,再说韵尾[u]只表示复元音[au]和[iau]的滑动方向,实际上没滑到[u]。汉语拼音方案用双字母zh、ch、sh、ng各代表一个音位)。音位理论对于创制或改革拼音文字、拼音方案以及对语言的学习和教学都有重要意义。

音位的解释

音位的解释

[phoneme]

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 意义 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详细解释 一种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简单的语音单位。各种语言都各有一套音位系统。

词语分解

音的解释 音 ī 声,亦特指有 节奏 的声:声音。音乐(?)。音律。音色。音量。音区。 音韵 。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消息:音信。 佳音 。音讯。 部首 :音; 位的解释 位 è 所处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 所在 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职务 的高低:地位。职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位。百位数。 量词,常用于人。

音位的名词解释

音位(Phoneme)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 “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则指出“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举例说明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1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比如说ba,就可以划分出“b”和“a”,gan就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

2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有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元音音位,从辅音中归纳出的辅音音位,还有声调也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也是音位,但因为声调的主要是音高构成的,不是音质,所以声调音位又做作“非音质音位”或“超音段音位”。一个音位,比如/a/,可以包含不同的变体,如[A],[α],[ε],[a]。

3 音素就是音节里我们能感觉到的东西,就是一个个的字母,当让ng只代表一个音素,这是仅从语音上讲的。而音位是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说的,我们能从语音上感觉到的最小单位是音素,如果这个音素还能区分意义,就是音位了。

比如说,“闻”的声母我们有读[w]的,有读[v]的,但是[w]和[v]不区分意义,我们听到新[wen]和听到新[ven]都会理解成新闻,不会有别的意思。而[b]和[p]就不同,我们说八,趴,就是有意义上的区别的。

扩展资料:

音素(phone),是语音中的最小的单位,依据音节里的发音动作来分析,一个动作构成一个音素。音素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如汉语音节 ā(啊)只有一个音素,ài(爱)有两个音素,dāi(呆)有三个音素等。

用国际音标标注语音的方法称作标音法,有宽式和严式两种。宽式标音法以能辨义的音位标音,严式标音法则以严格的音素区别来标音,尽量表现各音素间的区别,宽式标音法采用的符号有限,而严式标音法所采用的符号极多,但两者各有用途。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统一标示各国语音的字母。也称为“国际语音学字母”“万国语音学字母”)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一一对应。

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从声学性质来看,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从生理性质来看,一个发音动作形成一个音素。如〔ma〕包含〔m〕〔a〕两个发音动作,是两个音素。

相同发音动作发出的音就是同一音素,不同发音动作发出的音就是不同音素。如〔ma-mi〕中,两个〔m〕发音动作相同,是相同音素,〔a〕〔i〕发音动作不同,是不同音素。对音素的分析,一般是根据发音动作来描写的。如〔m〕的发音动作是:上唇和下唇闭拢,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流出发音。用语音学术语来说,就是双唇鼻音。

音素一般用国际音标(IPA)标记。国际音标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记音符号,由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布,后经多次修改。用国际音标记音,用于表示发音上的音素细节时,采用[],用于标记音位则采用//。音素一般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首先,学习辅音音素的读音规则,因为辅音音素的读音规则比较简单,学容易记住,这样做还能保持学习兴趣,可以记住一些较简单的读音规则,如:sh读/ʃ/,tch和ch读/tʃ/,dr读/dr/等。

其次,教五个元音字母的读音规则。 如:

在相对开音节词中一般读字母音/eɪ/:gate、kate、date、face

在闭音节词中一般读/æ/:bad、map、cat、bag

在相对开音节词中读/aɪ/:kite、bike、fine、mine

在闭音节词中一般的读音/i/:big、pig、fit、did

在相对开音节词中读/u/:home、nose

在闭音节词中一般读 /ɔ/:not、pot、doctor、mom

在相对开音节词中般读/iː/:he、me、we、she

在闭音节词中一般读/e/:pen、bet、fed、bed、set

可以读字母音/juː/:you

可以读字母音/uː/:blue、ruler

可以读字母音/ʊ/:put

可以读字母音/ʌ/:but、cut、truck

掌握五个元音字母的基本读音规划,同时,还要学会变通,有时读音只是相对,不是绝对的,有时会有一些变化。

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Phoneme)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则指出“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并不是一个实际的音素。一个音位可以有数种不同的发音,但是语言使用者心理上认定这几种发音是等同的,甚至可能不会察觉语音上有所不同。这种音位内的不同发音,称为同位异音或音位变体。音位可被视为一族相关的声音,然而为了便于描述一个音位,通常会取这群声音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来称呼整族声音。

例如,英语中lip和bell的l发音是不同的,前者是齿龈边音 [l] ,后者是软颚化齿龈边音 [ɫ] ,然而这只是 l 在出现在不同位置、不同前后境环所发生的语音变化,因此这两个音都视为同一个/l/音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音位 百度百科-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