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因特网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
3、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4、提供虚
如何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
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正以惊人的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正快速形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也走了教育信息化之路,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教育界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从形式、内容到观念上的重大变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一)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二)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因特网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三)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学生还可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四)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五)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计算机管理教学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x0d\x0a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二、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一)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我们国家已经把信息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在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去培养学生的其它能力,将会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并能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会里,知识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长,要想让学生将这些知识都撑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这些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所以,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技术基础。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作为支撑,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能:如个人操作系统、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载工具的使用,信息加工和字处理软件、多媒体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等。2、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知识的快速增长和更新,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自学能力便成为了21世纪人材的重要能力之一。(1)、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例如利用一些辅助学习型软件来进行个别化学习,这些软件大多图文并茂,人机交互性较强,能够寓教于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调整。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不仅实现了一对一的交流学习方式,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独自面对问题,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来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获得帮助,有助于其自学能力的培养。(2)、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面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程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模式,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且通过网络获得帮助,这些资源可以是老师的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所以学习可以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相对于课本来说,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识更新更快,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觉锻炼了其自学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1)、让多种协作方式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受物理位置的制约变得比较勉强,教师往往让座位相邻的学生一起讨论,而实际上,座位相邻的学生其观点和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节奏都大不相同,所以小组学习的效率往往很低,并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而在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分组方式可以不受制约而变得灵活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网上对话、网上论坛、网上个人主页等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交流学习资料。(2)、提供一个总结交流的工具性平台。当小组要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成员间的协作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种协作有可能是分工,有可能是合作,也有可能是竞争,而信息技术环境给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友好的平台,例如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学习资料放到网络的同一个文件夹或者网站上供全体成员来交流和评价,也可以将这些搜索整理到的学习资料与其它小组共享,最后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4、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可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其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特点以及网络资源容量大、门类多、即时性强的特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有了对问题的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2)、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协助他们取得成功。一个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首先会确定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资源,然后根据现有信息技术环境来得到这些资源,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是问题目求解的过程,在这个问题过程式中,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全面。5、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认知领域的一种高层次能力,它必须以一定的知识量和对事物的理解作基础,“熟能生巧”是对这种能力最朴素的注释,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涉猎广泛的知识并能将它们融会贯通,有了这些知识作基础,创新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作如下的支持:(1)、提供大容量的知识。创新教育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而信息技术刚可以以提供这些资源,除了一些内部资源库,互联网上针对某一知识点的网络资源更是多不胜数,这些资源为创新思维提供了物质基础。(2)、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首先是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的整合,它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赋于其它学科,从而使这些学科的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导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点,有利于其想像力、发展式思维和跳跃式思维的养成。其次,学科之间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条纽带进行整合,实现课程的综合性,创造教育需要的是多学科的支持,它要求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间的有机整合变成了可能。(3)、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有自主意识的主体,让他们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他们进入情境,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充当向导和顾问的角色,和学生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早用信息技术落后环境及其资源,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面对大量的知识,学生拥有充分的信息选择的自主权,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电教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情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设疑——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疑”是指在知识铺垫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即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析疑——利用多媒体进行新知内化,诱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精心设计好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教师把握时机恰当提问、适时点拨,变学生“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及时地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质疑——利用多媒体引申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或进行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学完新知后,精心组织学生围绕新知内容展开讨论、大胆质疑,把所学知识引申、深化学生的参与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静中悟出道理,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释疑——利用多媒体优化巩固与应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释疑”是指巩固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巩固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拓展思路、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设计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2、在实施课程整合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1)层次性原则。强调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2)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教学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协作学习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也是最有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村的教学策略之一。所以在课程整合中,应该考虑把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使学习收到最好的效益。(4)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5)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原则。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三)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一堂好课与其说是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得以充实,也促使着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断改革先进的科技成果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数字化时代,电脑及其网络理应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如果把电脑及其网络视为解决教育问题症结的灵丹妙药,或攻破教学难关的万能工具,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要首先着眼于转变老师观念,让老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并认为,“成功的教学要由多样因素结合。就像学游泳,不能单靠游泳池(硬件),也不能单靠水(软件),还要有好教师。而好教师一定是拥有科学、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2、建设符合需要的资源库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如同“有车无货”。学校资源库建设必须用开放的、相对统一而又反映学校特色的标准,以整合知识内容为核心,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离散信息,尽量做到素材的标准化,适用于不同软件的使用。各类素材应注重交互性与可操作性,适合开展实时的互动教学。3、以人为本开展培训最理想的课件是创意与设计都由使用者完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线教师学会在制作课件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教学特色融入到课件之中。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成为“整合”的根本性问题。三、信息技术的引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一)在教学思想上应有现代的教育思想教师应有新的教学观念,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困难,并引导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进取。通过信息技术的引用,实现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知识、在实践中练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全新的方法与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可视的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和丰富多彩的图像映入学生眼帘,传入学生耳中,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三)教学活动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学中应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沟通,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愉快,求知欲得到满足。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材、教师、学生、设备等的特点,将学与玩结合起来,教与兴趣培养结合起来,知识与应用结合起来,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同时,要注意兴趣的持久性,引导学生从开始学习时的神秘感、好奇感平稳过渡到认真、投入、主动地学习。(四)在思想意识上要有较强的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自修、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和学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和关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四、科学有效地应有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通过教学设计,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但教师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避免“机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2、正确处理人机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和学习的社会性和人文性,重视人的个性和情感要求,避免“电脑取代人脑”、“技术取代文化”的不良技术应用倾向。充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让机器为学生服务,为他们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3、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杜绝切断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的“全盘电化”,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的树立。4、避免以媒体演示替代教材,杜绝“课本搬家”、“课堂搬家”,忽视教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和在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具体的说,就是不能仅仅以具体材料的演示和纲要性的课件替代教材,而忽视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五、结束语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生全面的改革。\x0d\x0a\x0d\x0a引自于_123_0352
怎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
(一)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二)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因特网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
(三)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学生还可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四)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
(五)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计算机管理教学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
怎么样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来提升教学
利用多媒体优化巩固与应用,它要求学科间的融会贯通、网上个人主页等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信息化社会里、动画、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四)在思想意识上要有较强的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忽视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一)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是问题目求解的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内容到观念上的重大变革、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式。强调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2)。1。教育界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从形式,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可能是竞争。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技术基础。例如利用一些辅助学习型软件来进行个别化学习,它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赋于其它学科。通过信息技术的引用。(1)、聊天室、观念,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视觉化。一,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教师把握时机恰当提问,角度更多,这些资源可以是老师的预先设置好的、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使学生对学习感到愉快、问题解决,例如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学习资料放到网络的同一个文件夹或者网站上供全体成员来交流和评价:“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信息素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电教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资源探究,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面对大量的知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并能检索,提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备等的特点,人类社会正快速形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而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发现,逐步走向成功。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相对于课本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协助他们取得成功,精心组织学生围绕新知内容展开讨论、文等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寓教于乐,显然是不科学的,为他们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实现知识的“内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实现趣味性,创新才有可能,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成为“整合”的根本性问题。3。2。”并认为。4。2,和在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避免“机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5)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原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自己动手,重视人的个性和情感要求,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也促使着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断改革先进的科技成果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和谐。远程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模式。学完新知后、以人为本开展培训 最理想的课件是创意与设计都由使用者完成,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三,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尽量做到素材的标准化,信息技术可以作如下的支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进行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也是最有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村的教学策略之一,所以,但如果把电脑及其网络视为解决教育问题症结的灵丹妙药,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兴趣中学知识,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杜绝“课本搬家”;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往往让座位相邻的学生一起讨论,知识爆炸式增长,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进取。(3)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质疑——利用多媒体引申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四)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结束语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评价。5、让多种协作方式成为可能、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适时点拨,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教师指导学生早用信息技术落后环境及其资源、网页制作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面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时,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知识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长,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教材特点,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生活实践联系的“全盘电化”,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这些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成功的教学要由多样因素结合。(4)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但教师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检索,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
如何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涉及的六个方面
新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培训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能否用新的方式构建学习环境、将新技术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发展开放型的活跃课堂、鼓励合作互动、协作学习和小组工作等,决定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能否成功地整合到课堂之中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决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信息技术和装备的使用问题,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等诸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加权、处理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套与以往不同的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能够创新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来改善学习境。此外,教师的专业学习发展能力,将会成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1、信息化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有一定的理解,并在自身教学工作中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同时,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和装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解,了解技术和装备应用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推动作用。
2、课程组织与评价
教师必须掌握相关课程内容和课程准,并有能力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能够按照教学内容需求,基于信息技术和装备环境,设计各种课程实施方案,并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3、教学法运用
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并善于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熟悉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并以此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技术与装备
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并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技术和装备。必要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技术和装备应用的辅导,以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5、课堂教学与管理
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建课堂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平等均衡获得资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相关装备将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到位。
6、学习能力与专业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并有能力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知识更新,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政策资讯、资源信息和具有示范性、引领性教学、科研案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管理复杂项目、参与专业学习社区的交流能力。
如何加强并提高教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能力
自从2006年实施农远工程以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 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技术熟练阶段。主要的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反思。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同时,作为学科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应用方式,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不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就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并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2、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
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1、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师肯定要被信息社会淘汰。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存的观点看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把课堂的教与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活动,让师生在互动、交融、接纳、创造中提高各自生命存在的质量;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在我校一直强调“应用为主”。在网络设备的运用上,我们从“应用为王”的提出,到信息技术从盲目应用走向科学应用,再到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体现了对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目前教育信息化在我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阶段,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建校以来,在推广信息技术工作中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大力弘扬生命环境观,加强教师观念的更新,并积极赋予行动。
2、就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互联网的概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这里就有一个观念问题,不能仅认为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信息化。
具有现代化学习观念的学生,应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有一个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此外,对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和意识也要转变,在互联网上,一个人面对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元钱都觉得亏,而使用电话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觉得贵,主要是习惯和意识问题。
二、加强课程的整合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创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是重要的环节。我们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发展,而做到这些,要突破时空限制,惟有借助网络优势。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三网合一”设施,以课程与教育技术整合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促使新理念、新教学和新技术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和信息技术爱好者的互助合作;每个学期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赛讲,借助虚实相谐,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层次和专业水准。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发展思维、开展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中提升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随时能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获得资源、工具、方法和指导,建构认知、发展个性,促进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在语文课上,积极引导与帮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这一最大的动态资源库,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将信息资源与学习课题相结合,在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中形成有创意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在数学与科学方面,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及数字化互动软件,充分展示科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通过运用各类可视化、交互式的教学软件以及借助信息技术在数据统计、分析、再现等方面的强大支持,突出量化分析的研究效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有力工具。
三、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目前教师使用PPT的比例最高,而且大多以替代板书为目的,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教学和使用BBS讨论的则甚之又少,其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及网络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甚至有的根本不会用。因此,我校首先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使用阳泉教育网资源及山西基础教育网等网络资源,及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在校园网建设中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保证校园网建成后,就能投入使用。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质量和层次。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学校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我们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加强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介入教学过程后,教与学效果测评的研究,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测评的研究,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测评的研究。充分发挥网络和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存取、数据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各种有效工具,逐步形成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新颖与科学的教学测量和评价体系。我们还通过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赛讲,从中查找不足,研究对策,同时制作了一批容量大、质量高、有特色的视频课例及课件,构建学校资源库,供各学校各网点实时共享。加强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常规训练,抓好信息素养的培养,把电脑作品制作作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落实具体的时间、场所和辅导人员,切实提高学生电脑作品设计与制作的质量和层次。
总之,经过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有关学习、探索,我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及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使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无论教师、学生均呈现了可喜的变化。今后我们坚定不移的将教育信息化进行下去,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以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充分感知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的指导有了针对性,也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时让呆板的课堂活泼化,让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学习过程中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而有意注意占劣势。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最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的直观进行识字教学,分析结构,比较笔画,用色彩、闪烁、字的放大、缩小等手段来化难为易,能使学生快速牢固的掌握。《课标》要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种笔画,了解笔画的特点并记住名称,知道每个字的笔画组成,为今后识记字形,特别是识记独体字的字形打基础。
多媒体识字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他们看着画面,听着教师的点拨,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解。例如教“闪”,屏幕上出现扇门,一个人迅速从门里闪过。反复几次后,屏幕打出“门+人=闪”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字的意思。而且知道它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思。又如:教学“山”“田”“木”“目”这些象形字时先用课件出示这些字相应的具体图片,再由具体图片逐渐变化为方块字,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还可以把合体字分成部件,用不同颜色对比显示。如:稍、情、棒、珠等合体字,部首是红的、偏旁是黑色,这样的色彩鲜明对比,会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学习利用部件识记合体字;还可以利用动画,让笔画一笔一笔地飞入田字格,这样学生记住了笔顺笔画,书写起来更容易、更规范,汉字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直接,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习部首相同的字时,可以用动画换偏旁,变出新的汉字,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懂,降低了学习汉字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以往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如:在教学《春笋》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上网收集和“春笋”有关的诗歌、散文、故事、童话等等。在完成教学后,让他们互相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阅读,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的只有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文本、超文本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真正领略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精彩。
中年级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小,不可能达到见多识广的地步,再加上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所写的作文干枯无味,似乎在记流水账。在教学中,只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走出校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不现实的。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体化的教学。在个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互交性很强,充满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学什么内容,什么层次,练习,测评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点选。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这在传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我们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来实现认识的深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富有趣味,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极大的提高了他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积极的作用。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要尽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一切可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积极地探索一些新的应用技巧,不断完善学校的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支持和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场所。我们努力,让学校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阵地,让老师都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者和应用者,让学生都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受益者和学习者,中国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如何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促进其专业化成长的几点想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
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
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
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师综合素质的
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
点。
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
质。
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
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
推广信息技术,
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
才的目的。
二、
拓展培训渠道,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为专业化
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
理解
整合的内涵:
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
具,
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
“融合”
,
从思想上达成共识;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
计算机意识、
知识、
技能与态度;
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
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最后,
提供展示平台让教
师通过
“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
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创设氛围,
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工
作,并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
(一)
、培训方式上
1
、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
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
、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
、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师进行计算机
培训,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操作方法。
4
、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
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也就是我们后面将要参加的全
国教师专业信息技术技术模块考试。
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
基
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
、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
Windows
的操作技能和
Office
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
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
、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
Flash
、
Photoshop
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
、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
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
、
技
术
熟
练
阶
段
:
主
要
的
培
训
内
容
是
Office
中
的
Powerpoint
、
Frongpage
和
Flash
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
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
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
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
路。
1
、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
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
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
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
教
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
应避
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
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
同时,
作为学科教
师,
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不管采
用何种技术、
何种应用方式,
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
不
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时,
就
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
并影响课程基
本目标的实现。
2
、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更佳教
学效果时,
我们就应该尽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术。
不能不加
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
当有多种技
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
的、
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
就不要脱离实际地一味追求技术奢
华和技术时髦。
我们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时,
应注意考察信
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
应用是否适
度,
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前沿高端。
在学
校具有不同层次技术设备时,
也应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
功能,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结合使用,
不能因为购置
了新设备就盲目地弃置原有技术设备。
3
、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
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教师只有敢于向自己挑战,
在信息技术时代,
不断提高自身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与课程整合实践研究,
不断反思和发展自己,
才能成为行家里手,使我们的教育数字化时代早日到来。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5篇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先做一份 工作计划 ,开个好头吧。工作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5篇,欢迎阅读与 收藏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的有序提高,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和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 教育 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学期,信息技术组将继续配合教科处,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加强培训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积极开展 网络知识 普及,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
3、使每一位中青年教师拥有自己的信箱,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
4、进一步提高教师办公自动化等教学基本功。
三、培训对象与预期目标
培训对象:以对计算机知识不了解和能力较差的老师为主要培训对象。
预期目标: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系统操作 方法 ;能运用Office办公软件服务与教学;能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和下载相关 文章 ;能进入学校网站上传文章。
培训目标任务:对全体教师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培训,使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有较明显提高,并从中培养出一批教学骨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培训原则为: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四、培训时间与课时安排
培训时间:每周四第二节课后。
1、计算机系统知识。
2、Word20__简单应用。
3、网页浏览基础知识。
4、电子邮箱的注册申请。
5、E_cel相关知识培训。
6、演示文稿的简单知识。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成为必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转变。以我现有的 文化 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自己业务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自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制定本 学习计划 。
一、指导思想
1、遵守纪律,完成任务。
2、讲求实效,学以致用。
3、全面提高,提升质量。
二、研修目标
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将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
三、学习提高 措施
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内容,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习,确保课课有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及时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 反思 ,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虚心向各科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 经验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时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教师交流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6、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 培训心得 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 相学 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难题,以研促教。
学以致用。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
四、学习计划。
由于自己底子薄,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但是作为教师又岂能不学?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10.10前 加入工作坊,了解研修安排。
2、10.11--10.26 制定研修计划,开展网上研修学习。
3、10.27--11.11 完成1份教学设计和1份课件制作。积极参与版块讨论。
4、11.12--12.16 在教育教学过程反复实践。
5、12.17--12.23 进行学习反思和再提高。
6、12.24--12.30 总结 研修心得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3
一、 培训目标
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决定对现有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为我校的电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充实与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使自己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方面都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工作已在全区开展,并已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基本认知工具”等教学模式。使自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快成长,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培训对象
高山山后小学全体教师。
三、培训原则:
1、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时间:
1、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培训(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周五下午)。
2、科任教师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
1、电脑的基本操作,正确开关机步骤;组合键的使用方法;保存方法;英文字母的输入、中文汉字的输入;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复制、剪切。
2、利用局域网办公为教学与备课服务。
3、关于word方面的内容,使用word编辑软件进行文字排版等利用word编辑和排版一份满意的试卷。
4、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制作,如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 其它 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5、E_cel电子表格制作,讲述文字及表格的格式化 、数据的录入及相应的设置 、数据的处理如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图表的制作及函数的运用和打印等。
6、信息技术如何与各学科教学整合。
六、组织形式
集中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七、培训要求:
1、提高信息技术意识,真正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我们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将信息意识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今年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以幻灯片制作技巧为重点,主要培养教师对Offcie 20__的使用水平,。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习,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7、遵守机房一切 规章制度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4
一、自我分析:
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密则是自我反省。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目前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但由于受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多的包办代替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我们提倡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本身离不信息技术,网络具有其强大的传输功能,网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重要,不出就能实现教学相长,而我在此方面还十分欠缺,网友少参加学习团体也少。
二、环境分析:
问题永远在自己身上。
我校是一所区级中学,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多名教师共用一个电子备课室,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也很难拥有学习提升的机会,学校资源库还不够健全,可用资源有更少之又少
三、发展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1、使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魔法棒。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厌学”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
3、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学会使用多种教学软件。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时间不够用:本人担任六个班地理教师,在校内担任学科组长一职,在校外担任“市级兼职地理教研员”,在担任义务地理资料管理员,所以可能时间不够用,但我坚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 缺少名师:身边缺少信息技术应用名师,在和暗中摸索。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5
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和转变教学方式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上级部门的精神,特制定本学习计划。
一、个人学习目标
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处理与加工素材的能力;提升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的多媒体环境下,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利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的策略与方法;提升应用技术资源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掌握教学空间的构建与管理方法;提升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有效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能力;掌握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提升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监控与干预的能力;提升利用技术支持有效开展学习评价的能力;提升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二、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提升应用信息技术处理加工素材、制作教学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必备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和能力;掌握利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的策略与方法;提升应用技术资源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掌握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提升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监控与干预的能力。
三、学习时间安排
1、聆听专家的讲座一定认真听讲,绝不请其他人“替听”或电脑自行播放,把听讲落到实处,提高培训效率。
2、在不耽误与影响日常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学习,必要时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甚至周六周日休息时间来学习,做到教学与培训两不误。
3、把学习培训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放在心上,挤做家务的时间来学习。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5篇相关文章: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个人研修计划大全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工作计划
★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研修计划范文
★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计划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 2022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研修工作计划5篇
★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研修个人计划2022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计划
★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