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一、莫高窟的由来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二、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莫高窟壁画最初建于哪一朝?是谁建造的?

1: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比新疆西部的和田、库茨等石窟都要晚,甚至比相邻的楼兰石窟还要晚。这似乎是合理的,但令人怀疑的是,时间还很遥远。笔者认为,根据史料记载,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东西方佛教寺院的建立、佛像的塑造、佛教绘画创作等具体事件的调查比较,得出敦煌莫高窟的时代。也就是说,莫高窟的创建可以局限于东汉中期,也可以局限于索金生活的时代,即公元239年至303年。

2: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创始者是河南乐尊。秦二年(公元366年),河南人乐尊游过河西走廊的鸣沙山和三围山。他发现那里有山有水(月牙泉),于是决定在这里打坐,开始挖掘第一个洞穴。不久,禅师法良又来到这里,挖了第二个洞。多年来,来了更多的人。这是代代相传的。它被挖掘了1000多年,形成了一个宏伟而豪华的规模,至今仍保存着。

3:莫高窟始建于先秦玄奘傅年间。据唐代《李可容重修莫高窟龛碑》一书记载,先秦建元二年(366年),和尚乐尊过山,忽见万佛金光闪闪,于是在岩壁上挖了第一个洞。从那以后,禅师法良等人一直在这里建洞练禅,被称为“莫高窟”,意思是“沙漠中的高地”。后人把它改名为“莫高窟”,因为“沙漠”和“莫”很常见。另一种说法是:佛教曾说,建佛洞的功德是无穷的。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莫高窟的意义是没有比建佛窟更高的修养了。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3:

莫高窟是在哪一年发现的?是谁发现的?

莫高窟是在366年由僧人乐尊发现的。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366年的时候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_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莫高窟是哪个朝代的 莫高窟是哪个朝代的建筑

1、敦煌莫高窟最早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

2、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3、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4、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