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字古义如下:

1、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如“莫相知”,出自柳宗元的《三戒》,“莫敢过其门”,出自柳宗元的《童区寄传》。

2、表示否定,相当于“没有”。

如“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之奈何”。

3、表示劝诫,不能。

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出自高适的《别董大》,“莫用众人”,出自《资治通鉴》。

4、否定含义,表示不可。

如“闲人莫入”,“莫道”。

5、表揣测,或许,大概。

<

莫文言文含义

1. 文言文中的莫什么意思

莫 mò

副词义:

1、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之议。——《资治通鉴》

代词义:

1、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名词义:

1、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通“漠”。沙漠。

狄之广莫,于晋为都。——《国语·晋语》

3、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动词义:

1、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间也。——《管子·制分》

3、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形容词义:

1、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莫 mù

名词义:

1、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2、通“幕”。如莫府:即幕府。

3、姓

2. 文言文中的莫什么意思

,“莫”兼有代词和副词两种词性。

一、“莫”作代词 “莫”字本来就是一个否定性的无指代词,可以单独充当主语,有 指代人和事物的作用,表示“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物”“没有什么 事”等等。例: (1)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 (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离娄上》) (3)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 (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 (6)三患莫至,身常无殃。

(《庄子?天地》) (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关于例(5)(6)的“莫”字前的先行词,朱振家先生认为: “‘莫’字与其先行词共同作主语, ‘莫’字指代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 不赞同这一观点。杨树达先生指出“莫”的先行词是“省去介字之状字用 名词”,因为“莫”的先行词并不作主语,而是作限定“莫”字所否定和 指代的范围的状语,为确解。

贾延利(1997年)以“群臣莫对”(《战国 策?楚策》)为证反对“莫”为代词,认为若“莫”为代词,则“莫”代指“群臣”,进而二者构成同位成分,但实际并不具备同位成分的条件。 因为同位成分可以省略,前后意思不变;且二者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以此矛盾来反对“莫”的代词性。

借着杨树达先生的观点,我们很清楚的 看到,“莫”作代词,语法意义上的确包含“群臣”的指代义;但是语法 结构上,二者并未构成同位成分,因为“群臣”不作主语,而是充当 “莫”的状语,对其指代和否定的范围进行限制。需要强调的是“莫”作代词,同时具备指代和否定两种功能。

这就 可以解释何以“莫”具有使谓词后代词宾语前置的功能了。具体地说: “莫”的指代功能使其可以充当主语,而其否定功能又使“莫”作主语的 句子具有否定句的特点,因而代词宾语可以前置。

这就驳回了周生亚先生 认为“莫”只有作否定副词才能使谓词后代词宾语前置的观点(《“莫” 字词性质疑》中国语文,1964年第4期)。 二、“莫”作副词 “莫”作副词的用法由来已久,“莫”用作副词,金文中已有,崔永 东《两周金文虚词集释》中即举及其例,《国语》《诗经》《礼记》中亦 见之。

细分下来,又有否定副词、禁止副词以及表测度的疑问副词。如: (8)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诗?召南?殷其靁》) (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魏风? 硕鼠》) (10)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诗?小雅?小旻》) (11)早图之莫如尽灭之。

(《左传?哀公六年》) (12)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诗?邶风?谷风》) (13)莫为盗!莫为杀人。

(《庄子?则阳》) (14)共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汉书?王莽 传》,中) (15)文,莫吾犹人也?(《论语?述而》) (16)阳不克,莫将积聚也?(《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17)莫朕无天分?(《汉将王陵变,敦煌变文集36页》) 以上例(8)~(11)“莫”表否定,用在动词前,同“不”。

例(12)~(13)“莫”分别用在“违”“为”的前面,表示禁止或劝阻, 同“勿”。例(14)“莫”与“勿”对举出现,更能说明其为否定副词。

例(15)~(17)中“莫”表测度的用法在先秦文献中并不多见,只有 零星用例。 三、关于“莫”作动词 “莫”为动词由韩学重先生提出,有两组文句为证: (1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孟子? 告子上》) (19)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2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告子上》) (2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告子上》) 从字面上看,例(18)(19)“莫”与“未有”相对应,但实际上 不构成对应关系。

因为我们知道“未”字句中, “有……者”是古汉语 的一种固定结构,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不能拆开。“未”是副词,对其 后的结构起否定作用。

同样,例(20)“有……者”用法与例(19)同。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莫”在古汉语中,最初作为否定性的无指代词,可以作主语, 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物”“没有什么事”之意。

2.“莫”还可以作副词,表示否定、禁止或测度,作状语。 3.“莫”的前面有时有先行词,但一般不作主语,而是作“莫”的 状语,限定“莫”的否定范围。

4.“莫”不能作动词。 (杨 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3. 文言文的莫是什么意思

莫,基本释义为没有,不,不要.如莫名其妙,请莫见怪,莫如.也表示揣测或反问,如莫非,莫不是.另作姓.

通假字,古同“暮”

莫 mò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not]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2)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之议.——《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3)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词性变化

◎ 莫 mò

〈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desert]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 莫 mò

〈动〉

(1) 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1) 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4. 初中文言文中莫的意思多义

莫:mò。

副词义:1、表示否定,相当于“不”。莫相知。

——唐·柳宗元《三戒》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故莫能知。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2、表示劝戒。

不要;不可;不能。慎莫留。

莫相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莫愁前路无知己。

——唐·高适《别董大》莫用众人之议。——《资治通鉴》3、表示揣测。

或许;大约;莫非。代词义:1、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莫之许。

——《三国志·诸葛亮传》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莫不然。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名词义:1、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2、通“漠”。

沙漠。狄之广莫,于晋为都。

——《国语·晋语》3、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7a64e59b9ee7ad9431333361316631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4、通“瘼”。

疾苦;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诗·大雅·皇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动词义:1、通“谟”。

谟划。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诗·小雅·巧言》2、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管子·制分》3、通“慕”。

思慕;向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论语·里仁》形容词义:1、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2、通“漠”。

寂静。田莫不见禽而后反。

——《管子·小匡》莫:mù。名词义:1、会意字。

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

本义:日落时。莫,日且冥也。

——《说文》莫,夜也。——《广雅》不夙则莫。

——《诗·齐风·东方未明》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及莫又圣。

——《礼记·文王世子》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星辰莫同。

——《书·洪范》莫夜月明。——宋·苏轼《石钟山记》莫春者。

——《论语·先进》2、通“幕”。如:莫府(即幕府)。

3、姓。

5. 古文中“莫”这个字的所有解释

莫 读音 mò

1. 不要:~哭。

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4. 古同“漠”,广大。

5. 姓。

--------------------------------------------------------------------------------

莫 读音 mù

◎ 古同“暮”。

6. 初中文言文中莫的意思多义

莫:mò。

副词义:

1、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莫相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之议。——《资治通鉴》

3、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代词义:

1、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名词义:

1、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通“漠”。沙漠。

狄之广莫,于晋为都。——《国语·晋语》

3、通“幕”。幕府。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通“瘼”。疾苦;病。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动词义:

1、通“谟”。谟划。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管子·制分》

3、通“慕”。思慕;向往。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形容词义:

1、通“漠”。广漠。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通“漠”。寂静。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莫:mù。

名词义:

1、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2、通“幕”。如:莫府(即幕府)。

3、姓。

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代>没有什么;没有谁。2、<副>不要;别。3、<副>没有;不。4、<名>通“暮”。日暮;黄昏。

莫基本字义

[mò]

1.不要:~哭。

2.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4.古同“漠”,广大。

5.姓。

[mù]

古同“暮”。

莫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读音:mò

①<代>没有什么;没有谁。

《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副>不要;别。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莫相忘。”

③<副>没有;不。

《促织》:“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读音:mù

<名>通“暮”。日暮;黄昏。

《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之下。”

【莫莫】

⒈茂密的样子。⒉尘土飞扬的样子。⒊广大的样子。⒋暗暗地;不声不响地。⒌敬谨的样子。

古代汉语中“莫”的意思

副词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举例】:而朝鲜帖帖然,莫敢蠢动矣。——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2.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举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3.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举例】:“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也是跟你一场。莫不成这些人意儿也没有了?——明 吴承恩《西游记》

通假字(作名词)

1.  通“暮”。

【举例】:不夙则莫。——《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2.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举例】:搦脑髓,爪荒莫。——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十》

3.  通“漠”。沙漠 。

【举例】:狄之广莫,于晋为都。——《国语·晋语》

4.  通“幕”。幕府。

【举例】: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5.  通“瘼”。疾苦,病。

【举例】: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通假字(作动词)

1.  通“谟”。谟划。

【举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举例】: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闲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举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通假字(做形容词)

1.  通“漠”。广漠。

【举例】: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举例】: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古汉语莫字的用法

莫,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三种用法:

1、代词,没有什么;没有谁。如:“莫敢违”,没有谁敢违抗。

2、副词,不要;别。如:“莫相忘”,不要将对方忘记。

3、副词,没有;不。如:“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没办法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