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力链人体的各个部分联在一起,组成一个类似于链条联接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个环节,即身体的一部分产生的能量或力,能够被有效地传至下一个环节。

2、运动能量力的传递就是动力链。你有两只脚,一只负责稳定重心另一只脚负责发力,如后手直拳后脚要蹬地,给地面一个力,这时力量就会往前,

3、把来源于脚的力量通过腰的拧转,同时前脚要扣住把向前的力向上输送。把前脚内扣就是把向前的力向腰部转移。

拳击的动力链是什么?如何训练动力链

拳击动力链就是指几个相邻的关节所组成的复杂动作单元。动力链的训红方法就是明白起点、过程、终点。
动力链这一理论早在1875年就被提出过,当时的定义还很简单,就是指几个相邻的关节所组成的复杂动作单元。后来在不断地实践与研究中,动力链理论也不断的升级,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客观,肌肉像一堆齿轮和杠杆,有的负责驱动,有的负责传力,有的负责稳定。
拳击的动力链每个动作都差不多的,比如在后手拳发力动作中,依次是下肢的蹬转-躯干的用力-肩关节用力-腕关节用力内扣内旋,最后力量传递到拳峰的过程,这是完整的动力链。

拳击的发力技巧和力量训练方法

拳击发力技巧及力量的训练方法

拳击各种拳法的发力特点

左直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左臂用弹力迅速伸直。在手臂向前伸直的同时,右脚用力蹬地。左脚向前滑出,右脚蹬地后脚跟提起,重心转移到左脚上。左直拳的力量80%来自右腿,10%来自左侧背部,10%来自左侧肩臂。

右直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右脚蹬地,带动腰部逆时针转动,同时右侧肩臂向前击出。右直拳的力量80%来自右腿,10%来自腰部,10%来自右侧肩臂。

摆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从体侧将左(右)拳向前成弧形路线击出,腿、腰依次发力,重心移到左(右)脚上。摆拳的力量60%来自腿部,3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上钩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适度屈膝后突然蹬地,同时将腰部向身体中轴旋转,带动手臂向上短促地击出。上钩拳的力量70%来自腿部,2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平钩拳: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由左(右)脚蹬地启动,腰、肩随之转动,手臂由放松突然紧张向右(左)侧击出,重心移到左(右)脚上。平钩拳的力量60%来自腿部,3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刺拳:刺拳速度较快,力量较小,蹬地力量不大,腰部旋转幅度也较小。刺拳的力量50%来自腿部,10%来自腰部,40%来自肩臂。

振拳:双方近距离缠斗时快速蹬地,大幅度旋转腰部,力量较小。振拳的力量50%来自腿部,40%来自腰部,10%来自肩臂。

总体来说,各种拳法的发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转髋力量(旋转腰部),上肢力量只起辅助作用。发力过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暂的时间差,腿部力量用来初始启动,腰部、上肢力量用于加速。伸膝力量在各种拳法的发力中都占有50%以上的比例,在直拳发力中高达80%,是拳击发力的关键的核心力量。

要正确地进行力量训练,还必须理解力量训练的基本理论。核心力量理论是全部力量训练理论的基础。核心力量指伸膝力量,即膝关节从弯曲到伸直时发出的力量。

核心力量有如下特点

它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全身力量的大小。它对全身力量的贡献最大。

它的发展潜力最大。平均来说,核心力量约占全身力量的70%。而对于受过严格的力量训练的人来说,核心力量占全身力量的90%以上。核心力量的极限比非核心力量大得多,约是屈膝力量的3倍,转髋力量的5倍,上肢力量的12倍。

它在各种力量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活动中需要的力量越大,核心力量起的作用越大。以拳击为例,核心力量在刺拳发力中只占50%,但在直拳发力中就占到了80%。

它是人体最重要的借力源。人体的每个部位都倾向于向力量更大的`部位借力。核心力量是人体最主要的力量,因此也是最终的借力源。很多动作看起来是纯粹的上肢运动,但由于借力作用,当用力较大时,担任主要发力任务的仍然是核心力量。

综上所述,力量训练应该以发展核心力量为重点,这才是提高力量最有效的方式。核心力量在各种拳法发力中所占的比例也证实了这一点。

力量训练的误区

误区1:拳击主要是一种上肢运动。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全部安排上肢力量训练,或以上肢力量训练为主。

说明1:这是拳击力量训练最容易犯的错误。拳击的技术通过上肢运动表现出来,但这和发力是两回事。通过各种拳法的发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击发力的关键。重拳击打时主要依靠伸膝蹬地发力,经过转髋传递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会破坏重拳的“发力链条”。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以核心力量项目,如深蹲、腿举为主。

误区2: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尽量全面,项目越多越好。

说明2:各种力量训练项目价值相差很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很多项目,并不是好的选择。拳击的力量训练是为专项训练服务的,更应该突出重点。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集中在价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项目上,尽量减少训练项目。

误区3: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用中等重量练习,每组做8~12次。

说明3:力量训练的“每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组最多只能做8~12次的重量,称为8~12RM。这个重量是发达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围。但作为增大绝对力量,应该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力量训练项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确了拳击力量训练应该集中提高核心力量,选择价值最高的项目。此外,适当安排一些必要的非核心力量项目。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这些训练项目。

深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动作。由于练习时整个上身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能练习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这对于拳击手也是极为重要的。练习时从深蹲架上扛起杠铃,把杠铃压在颈后斜方肌上,然后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后侧接触小腿后伸膝站起。整个过程中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脚尖成30度,上体保持直立。

半蹲:模拟拳击发力最有效的动作。拳击发力时都是适度屈膝,与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将深蹲练习的核心力量转化为重拳专项力量。半蹲动作与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与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腿举: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动作。因为不受上肢负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极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还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练习时坐在腿举机上,将座位调整到坐好后大腿紧贴胸部,然后伸膝将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双腿伸直后屈膝还原。

前蹲:训练时对上身的压力更大,因此对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较差。练习时双臂交叉,将杠铃固定在胸前肩上,其余动作与深蹲相似。

坐蹲:动作与半蹲相似,但强度较小。练习时身后放一把坚固的圆凳,下蹲时蹲至坐到圆凳上,然后伸膝站起。

箭步蹲:扛起杠铃后,一侧腿向前伸出,然后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腿屈伸:坐在腿屈伸器上,用双脚构住支撑板,用力将小腿向上抬起,直到双腿伸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仰卧起坐:头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脚勾住支撑板。双臂在胸前抱住杠铃片,然后用力将上体向上弯起,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仰卧举腿:头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手勾住支撑板。将杠铃片绑在双腿上,用力向上抬起双腿,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上体保持静止,大小腿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力量训练安排

拳击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为主的基础力量,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在计划中应设立明确的力量增长目标,一般用典型训练项目的成绩来表示,如深蹲、腿举和前蹲的极限重量。其中,深蹲重量是公认的基础力量发展水平的标志,因此也被作为拳击力量训练水平的检验标志。

拳击力量训练虽然重要,但也是为专项训练服务的。由于它消耗体力较大,因此一般作为每天训练的最后一项。如果安排在每天训练的前半部分,就会影响专项训练。

拳击力量训练有简单重复法和分化训练法两种。简单重复法就是每次力量训练都安排相同的内容。这种方法只练习最有价值的项目,效率高。但由于训练项目少,每次重复,对肌肉恢复能力要求较高。拳王登普西就采用这种方法,他的力量训练只有深蹲一个项目。分化训练法将训练项目分成几组完成,每次训练完成一组,各组全部完成为一个周期。一般每组都有一个重点项目。如拳王福尔曼以两天为一个训练周期,分别以深蹲和腿举为重点。小罗伊"琼斯以三天为一个训练周期,分别以深蹲、腿举和前蹲为重点。

力量训练要求逐渐增大强度。也就是说,训练的组数、重量都要不断提高。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组数不应太多,以免过度疲劳,影响其他训练。例如每次训练安排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做4~5组。随着力量的增长,组数应该逐渐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训练要完成深蹲、腿举各20组。

每次力量训练开始后要先用轻重量热身,使肌肉逐渐适应。热身组可以采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组时,由于重量较大,要集中精力,并安排助手保护。每组间的休息时间,以肌肉能够消除短期疲劳为标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间。

每次训练至少要安排一组冲击极限重量。冲击极限重量前的各组不需要完成极限次数,以便为冲击极限重量保持体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冲击极限重量后的各组要完成极限次数,以提高训练强度。

力量训练过程中,在主动发力时要尽量提高速度,在被动发力时要尽量放慢速度,目的都是提高训练强度。例如深蹲时下蹲要用较慢的速度,站起时要用较快的速度。在动作过程中感觉最困难的位置,可以静力坚持1~2秒,以加强刺激。例如在深蹲时大腿水平的位置,腿举时膝角90度的位置,都可以这样做。

拳击力量训练方法

拳击 运动是再现人体力量与勇猛顽强的一项身体互相接触的对抗性运动。拳击技术的发挥,在于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状况,力量是基础,速度是关键,没有力量作保证,就没有快捷的速度,因此,拳击技能的本身就是力量的表现,是指在准确的时间里,正确地运用肌肉的能力,使各部分肌肉按一定的顺序和时间,快速收缩和协调配合的结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拳击力量训练 方法 。欢迎阅读!

拳击力量训练方法1、深蹲:

号称“力量训练直王,”也是拳击力量训练的“黄金动作”。深蹲能最全面地提高全身力量,对核心力量的作用也是首屈一指。而且重拳发力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下蹲蹬腿发力,与此最相似的力量训练动作就是深蹲。因此,深蹲是拳击力量训练最重要的动作。拳击力量训练中的深蹲练习目的是提高绝对力量,而不是增加大腿肌肉。因此,深蹲时应该坚持大重量,一般应该在6RM以上。此外,不应该因为重拳发力时蹲的浅,就在深蹲时也蹲的浅,而是应该蹲到最低,这样是发展核心力量的要求。

拳击力量训练方法2、腿举:

实际上是深蹲的变形,也是发展核心力量效果最好的动作之一。腿举还是最安全的力量训练动作,因此应该使用尽量大的重量,并且经常冲击极限重量。根据弗雷德 哈特诽尔德博士对迈克泰森,伦诺克斯 刘易斯,里迪克 胞 大卫 图阿等著名拳手力量训练的统计研究,拳手的重拳力量和腿举重量成严格的正比例关系。腿举训练的要求和深蹲相似,动作幅度也要尽量大。


拳击力量训练方法

拳击力量训练方法3、腿屈伸:

在我研究拳击力量训练之前,只知道格斗运动员很重视这个动作,因为它和踢腿动作非常相似。但对一些著名拳手的力量训练进行调研后发现,这些著名拳手也非常重视腿屈伸。对重拳和腿屈伸的发力进行运动力学和运动生理学对比后发现,两者非常类似,因此,对于拳击手来说,腿屈伸也是价值很高的动作。由于重拳发力的性质是爆发性用力,拳击手在练习腿屈伸时也应该快速,爆发性用力,,而不是像健美运动员那样缓慢均匀地用力。

拳击力量训练方法4、箭步蹲:

以上三个动作都非常高效,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缺点:练习时双脚都是平行的。而重拳发力时双脚几乎总是一前一后的,因此箭步蹲练习就显示出了特殊意义。虽然在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上稍逊一筹,但它能最大程度地模拟实际的重拳发力。

拳击力量训练方法5、仰卧起坐:

根据统计,除下巴以外,腹部是最容易导致击倒的部位,因此,发达的腹肌对于拳击手非常重要。腹肌练习的目标就是增强肌肉,它有两种训练方法:不负重,高次数,和负重,低次数,根据我的时间研究,后者更加有效。因此,推荐使用25-30RM的负重做这个练习。

拳击力量训练方法6、仰卧举腿:

如何用轮胎进行拳击训练,结局真是万万没想到

第一,翻轮胎是一个练习动力链的很好的项目,能把全身的力量动员起来,并很好的协调。我们知道,拳击在出拳发力的时候经过了蹬地、转腰、送肩、出拳的过程(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了,可以到我公众号里看)。一个人的每个肌肉有多大力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把这些肌肉协调的整合起来!翻轮胎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第二,翻轮胎把深蹲、硬拉、卧推、上举的动作整合到一起了,一个训练项目把几个训练目标都包含了。同时,通过这个训练你可以发现自己哪部分弱,以及左右侧哪边弱。
所以,经常练习翻轮胎的拳手在比赛的时候是很有优势的。一方面整个身体和动作过程,动力链都是稳定的。同样的身体条件表现出更强的力量和爆发力,出拳更重更快。另一方面在搂抱缠斗的时候会表现的很轻松,对手却很难应付。

打拳击如何进行力量训练

拳是拳击手的唯一武器。拳击手的打击之所以有很大的破坏力,不是因为拳头硬,而是因为它有很大的力量。那么打拳击如何进行力量训练呢?下面我为您介绍,看看吧。

打拳击如何进行力量训练?

1、深蹲

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动作。由于练习时整个上身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能练习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这对于拳击手也是极为重要的。练习时从深蹲架上扛起杠铃,把杠铃压在颈后斜方肌上,然后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后侧接触小腿后伸膝站起。整个过程中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脚尖成30度,上体保持直立。

2、半蹲

模拟拳击发力最有效的动作。拳击发力时都是适度屈膝,与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将深蹲练习的核心力量转化为重拳专项力量。半蹲动作与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与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3、腿举

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动作。因为不受上肢负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极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还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练习时坐在腿举机上,将座位调整到坐好后大腿紧贴胸部,然后伸膝将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双腿伸直后屈膝还原。

4、前蹲

训练时对上身的压力更大,因此对提高力量从腿部到上肢的传递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较差。练习时双臂交叉,将杠铃固定在胸前肩上,其余动作与深蹲相似。

5、坐蹲

动作与半蹲相似,但强度较小。练习时身后放一把坚固的圆凳,下蹲时蹲至坐到圆凳上,然后伸膝站起。

6、箭步蹲

扛起杠铃后,一侧腿向前伸出,然后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7、腿屈伸

坐在腿屈伸器上,用双脚构住支撑板,用力将小腿向上抬起,直到双腿伸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8、仰卧起坐

头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脚勾住支撑板。双臂在胸前抱住杠铃片,然后用力将上体向上弯起,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大腿保持静止。

9、仰卧举腿

头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双手勾住支撑板。将杠铃片绑在双腿上,用力向上抬起双腿,直到上体与双腿垂直。整个过程中上体保持静止,大小腿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打拳击力量训练注意事项

1、拳击的力量训练是为专项训练服务的,更应该突出重点。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集中在价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项目上,尽量减少训练项目。

2、力量训练的“每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组最多只能做8~12次的重量,称为8~12RM。这个重量是发达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围。但作为增大绝对力量,应该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3、拳击的技术通过上肢运动表现出来,但这和发力是两回事。通过各种拳法的发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击发力的关键。重拳击打时主要依靠伸膝蹬地发力,经过转髋传递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会破坏重拳的“发力链条”。因此,拳击的力量训练应该以核心力量项目,如深蹲、腿举为主。

4、力量训练要求逐渐增大强度。也就是说,训练的组数、重量都要不断提高。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组数不应太多,以免过度疲劳,影响其他训练。例如每次训练安排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做4~5组。随着力量的增长,组数应该逐渐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训练要完成深蹲、腿举各20组。

5、每次力量训练开始后要先用轻重量热身,使肌肉逐渐适应。热身组可以采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组时,由于重量较大,要集中精力,并安排助手保护。每组间的休息时间,以肌肉能够消除短期疲劳为标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间。每次训练至少要安排一组冲击极限重量。冲击极限重量前的各组不需要完成极限次数,以便为冲击极限重量保持体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冲击极限重量后的各组要完成极限次数,以提高训练强度。

6、我们既不能逃避力量训练,也不能盲目的进行力量训练。

7、提高重拳力度有两个步骤,首先要通过力量训练增大基础力量,然后还要通过重沙袋训练将基础力量转化为在重拳力量。大多数拳手只重视了第2个环节,但是没有强大的基础力量,即使把基础力量100%转化成重拳力量,也成不了拳王。

拳击的力量怎么训练的好方法

拳击 的力量拳击的力量训练 方法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绝对力量,速度力量,耐力力量。本文分别为大家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力量训练方法和训练注意事项,只有各方面训练条件能达到要求,才能适应拳击格斗这种高强度对抗项目的需要。
拳击的力量训练方法一、绝对力量训练
一般说的一个人力气大小其实就是绝对力量的体现,强大的绝对力量是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的基础,在格斗中具有很强的震慑力和重要的作用。

要增强绝对力量,就要保证大重量,高强度的训练,选用的练习重量应该是自己竭尽全力只能完成1—3次的,进行3—5组练习,每组做到力竭,组间休息1—3分钟,让肌肉得到恢复准备冲击下一组极限重量,一周可以进行一到两次绝对力量训练,保证绝对力量的不断提高。

注意:绝对力量训练中由于选用的重量很大,接近个人力量极限,所以训练前一定要充分热身,训练中必须有训练伙伴保护,避免受伤。
拳击的力量训练方法二、速度力量训练
速度力量就是一般所说的爆发力,直接关系到攻防动作的速度,是格斗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素质。

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尽量把速度力量水平提高到个人的极限,原理在别的 文章 里我已经讲过,就不在这重复讲解。训练方法就是选用自己尽力能完成5—10次的重量,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进行每一次动作。每组3—8次,练习三到五组,组间休息2—5分钟,让肌肉充分放松,保证下一组的训练质量。如果感觉疲劳,无法再保证动作速度,就改练其他的,勉强耗下去也没有意义。

注意:用自己最快速度进行练习是提高速度力量的关键,如果不在训练中把动作速度顶到自己的极限,就完全失去了提高速度力量的作用。
拳击的力量训练方法三、耐力力量训练
耐力力量是肌肉长时间用力工作的水平表现。如果你想在长时间的格斗中保持拳腿的份量,就需要有比较高的耐力力量水平。

训练方法是用自己能完成20次以上的重量进行练习,每组都做到力竭,进行6组以上的练习,组间休息不超过1分钟。

注意:练耐力力量的原则就是能多做一次就多做一次,直到实在无力完成动作为止。虽然耐力力量训练用的重量不大,但最后力竭状态时容易失去控制受伤,所以训练时应该有训练伙伴进行保护。

运动专家研究,肌肉在进行完一次力量训练后,如果72小时之内不进行第二次训练,力量就会减退,所以力量训练至少保证一周两次,不然会长进很慢,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都可以和耐力力量搭配在一起训练,先进行绝对力量或者速度力量训练,感觉疲劳不能再冲击大重量或者保证动作速度时就转为耐力力量训练,会有很好的效果。平时技术训练结束也可以进行一些徒手的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训练,比如俯卧撑、深蹲跳、仰卧起坐等。

力量训练中的呼吸很重要,注意用力做动作时呼气,还原时吸气,实践证明,虽然憋气能提高肌肉用力程度,但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会引起胸阔内压增加,使肺部的血液循环产生障碍,长时间憋气会影响训练效果,而且易产生头昏,恶心,过早疲劳等弊端,甚至导致短暂脑贫血或休克。所以在力量训练中尽量不要憋气。

力量训练后肌肉由于长时间用力会紧张僵硬,训练结束一定要注意拉伸和放松全身肌肉,如果肌肉总得不到放松,就会变得僵硬而无弹性,缺乏爆发力,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死肌肉,也曾有很多人甚至专业队因此视力量训练如洪水猛兽,其实罪不在力量训练,而在于练习后没有做好收尾工作。

此外,不经常从事力量锻练的人,刚开始进行训练时可以采用徒手训练的方式,有一定基础后再使用器械训练,如果一开始就使用器械进行训练,采用的重量不能过大,因为力量训练的效果在最初阶段几乎不取决于重量大小,只要重量超过一定的最低限度(约为最大重量的40%左右就可以)。
拳击的技术训练方法
拳击运动的技术包括攻击、躲闪、上下移动、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

攻击技术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如1-2连击组合拳套路。

左直拳

左直拳是拳击中所有其他击拳的基础,能正确地运用左直拳是一个有良好技术素质的拳手的特征。凡是称雄拳坛的拳王和著名拳击家都有着一手久经锻炼磨砺出来的左直拳。美国的英吉马·约翰逊在1959年与弗劳德·帕特逊的比赛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对手难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将对手击倒,获得世界锦标赛重量级冠军。击败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伤后专用左手练直拳达9个月,终于取胜。我国3O年代的上海拳手郑吉常,由于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国外有“远东毒蛇”之称。

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击运动中采用的重拳之一。右直拳适合于远距离的攻击,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时机少,在有充分把握时才能使用。由于有拳较左拳离对方远,发拳时身体变化幅度较大,所以右直拳较左直拳慢。为了便于击中对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动作来转移或破坏对手的防护,或用左刺拳引开对手的注意力,或使对手失去平衡,以此来创造有利于右直拳进攻的条件和时机。要领:由基本姿势以右脚掌蹬地开始发力,右腿发出的力量使右侧髋关节前送,带动腰部迅速向前转动,同时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线向前发出,攻击对方头部。髋和腰部的扭动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够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击距离。

摆拳是从侧面袭击对手的有力拳法。由于从侧面击打,身体向相反方向移动,起到分散对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摆拳走的路线较长,容易被对手发现,而且因力量大,一旦击空容易失去平衡。摆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开始的引拳。

左摆拳击头、腹

要领:由基本姿势开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开始,从左侧向前成弧形路线移动击打目标,上臂与前臂约成12O~150o角,臂与肩平,并利用腿、腰、脖发力,重心移至左脚,在出拳过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内旋,肘部微向上翻与肩同高。在击中目标的一瞬间,肩、臂肌肉与腕关节突然紧张,并随即放松,恢复成实战预备姿势。击打对方腹部正、侧部位时,上体可略向右倾斜或向右侧跨步,借助身体的移动加大击打力量。

左摆拳

左摆拳练习时的注意事项:①击打时不可有预拉动作。②左摆拳出击时,右拳微向上举,保护下纵③左拳出击后立即收回,还原成预备姿势。

右摆拳击头、腹

要领:与左摆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发力动作较左摆拳更为明显。右摆拳动作大,速度也较慢,但拳较重。当对手大意或其进攻时疏于防守出现空隙时,可用右摆拳给予出其不意的击打和还击,但一般使用机会较少。

右摆拳多与左手拳的击打配合运用。在对手被击中,注意力分散时,以有摆拳击打可以收到极具威胁的效果。在对手疏于防守或体力

右摆拳

右摆拳击上体,常用于与左撇子对手对阵时,出击时要紧缩身体,出击后身体要向左前方运动,以防对手迎击头部。

摆拳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先原地徒手练习,体会发力、转体、转胯带动手臂前摆等动作要点。出拳时,要注意手腕内族动作,用拳峰部位接触击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动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步法练习出拳。

第三,运用打手靶的练习,可在原地与移动中进行,改进与提高动作质量,提高击打准确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进行练习,一方面改进动作,一方面锻炼击打力量。

第五,进行实战练习,提高运用的能力。

上钩拳

一场拳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进攻与防守是多种多样的,这体现在调整距离上,要靠步法的灵活和判断的准确。如果说直拳与摆拳更注重中、远距离的进攻,那么上钩拳主要在中、近距离击打对方。

上钩拳既可发短拳也可发长拳。发长拳时手臂几乎伸直,上、前臂夹角大于90o,发短拳时上、前臂夹角小干90o。当对手两手高举成防头部的姿势时,或当对手击打头部而落空时,可发上钩拳击对手的上体(胃、腹或助部)。

平钩拳

钩拳是一种中、近距离的击打拳法,钩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摆拳组成组合拳进攻对手。

(1)左平钩拳

要领:由实战姿势开始,先将左肘提起与肩平,肘部约成80o角,利用身体腰、肩部突然转动的力量,上体向右方向转,但不超过 90o,臂部肌肉由放松到突然紧张,之后再迅速放松,打击对方的右侧,这时重心移到右脚上,击打后立即收回还原成实战姿势。

注意事项:①出击时,拳不应有向后拉的准备动作。②左拳击出同时有拳微上举,保护下颏。

(2)右平钩拳

要领:出拳要领与用力方法都与左平钩拳大致相同。

左、右乎钩拳都可以配合前进步法练习,即作前滑步同时击打左乎钩拳或右平钩拳。

刺拳

刺拳属手直拳类型,是一种试探性拳法,以左刺拳为多。拳走的路线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较轻,能起试探对手的作用,并配合 其它 拳法以连续进攻。

要领: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与胯部转动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较小,出拳后,臂并没有完全伸直。

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离搏斗时,贴近对手击打。

要领:借腰部突然快速转动,出击时两臂贴近身体,上、前臂之间小于90度角。

速击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离搏斗时,快速进攻,抢夺优势时使用。

要领:出拳快而突然,攻击对方要害,以快取胜。



1. 练习拳击的步骤

2. 拳击训练七种方法

3. 打拳击怎样进行力量训练

4. 拳击的力量怎么训练

5. 拳击力量训练的六大高效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