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一向坚持“仁爱非攻”思想,为我国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留下深远的影响。他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一向热爱仁爱,希望世界上的人都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他这一思想始终没能实现,他认为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而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又在梦中度过,所以他希望人与人能够和谐相处,能彼此友爱,在《墨子》这一书中光“爱”字就出现二百多次,这不得不说他对仁爱的重视,其中写着这样一句“爱重于生,仁重于行”,其意思大概是坚持仁爱比得到生命更重要,比立足于世界更重。

墨子贵义阑述了什么样的观点

万事莫贵于义,即天下万物诸事最宝贵的是‘义’.
墨子说:“凡是言行举止,对于天地,鬼神,百姓有利的就去做;不利于天地,鬼神,百姓有害的就不要去做.凡是言行举止,合乎三代圣王尧,舜,禹,以及商汤,文王,武王的道义的就去做;合乎三代暴君夏桀,商纣,以及周幽王,周厉王的就不要去做.”这就是“义”.

《墨子 贵义》的翻译和原文

一、译文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

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二、原文

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卜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三、出处

《墨子》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杨、墨三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

《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二、作品赏析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墨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诸篇中。墨家主张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反对任人唯亲,它说,做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能永远都是下贱的。它主张从天子到下面的各级官吏,都要选择天下的贤人来充当。

墨子反对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声援被侵略的国家,并为此而奔走呼嚎,勇敢地主持正义。墨子对统治者过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极为反感,主张对统治者要进行限制。对死人的葬礼,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客观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墨子》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兼爱》、《亲士》、《修身》等篇中。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国君要爱护有功的贤臣,慈父要爱护孝顺的儿子。

人们处在贫困的时候不要怨恨,处在富有的时候要讲究仁义。对活着的人要仁爱,对死去的人要哀痛,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墨子的伦理思想虽然抹杀了阶级性,带有空想的色彩,但它却是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抗压迫、呼唤自由的心声。

《墨子》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非命》、《贵义》、《尚同》、《天志》、《明鬼》、《墨经》诸篇中。墨家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是认识论。墨子主张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类,"闻知"是传授的知识,"说知"是推理的知识,"亲知"是实践经验的知识。这就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三、作者简介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 一书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义

墨子贵义的中心论点 请快一点。

天下万事没有比‘义’更宝贵的了。
墨子说:“天下万事最足宝贵的是‘义’。现在有人说:‘我可以给你衣服鞋子,但是我要砍下你的手足为我所用(或者束缚你的手足来为我办事),你能答应吗?’这肯定没有人同意的。为什么呢?衣服鞋子没有手足宝贵啊。又有人说:”我可以给你整个天下,但条件是你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你会作吗?’你肯定不会做。为什么呢?天下没有自己的生命宝贵啊。为了一言之争而导致相乎攻伐,是把‘义”看的比自身更宝贵。

墨子贵义翻译

白话释义: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

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原文: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此文出自战国初期宋国墨子所写的《墨子》。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墨子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   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  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  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

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

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遭到越王拒绝。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墨子》的文章有极强的说服力,《万事莫贵于义》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的?

墨子认为,大义,正义比生命还可贵。为了捍卫正义,也可以去厮杀,去战斗,去牺牲。只有认为“义贵于其身”的人,在义与生不可兼得的生死关头,才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文中的“万事莫贵于义”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墨子贵义中的冠覆不若手足之贵也

【原文】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子乎 '必不为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乎 '必不为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翻译】
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 '(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 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 '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墨子《万事莫贵于义》翻译如下: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赏析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与兄弟义气江湖道义不同。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墨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一个“义”字,士的根本当然也就在于“义”,义甚至重于士的生命。在这一点上,与孟子所讲的“舍生取义”是一致的。

墨子如何向范蠡传达他贵义的学说?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一举灭掉吴国以后,范蠡心想:勾践为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所以,范蠡悄悄来到齐,齐王很欣赏他的才干,封他为宰相。一天,墨子求见。范蠡问:“先生远道而来,是不是行义的?”墨子说:“义比世间万物都贵,我肯定应当为行义奔走。”

范蠡看着墨子衣裳破旧,像个仆人。于是对墨子说:“先生为行义,连件像样儿的衣服都穿不上。看来,‘义’对你没有多大作用。我看您还是停止行义,找个官做做!”

墨子答道:“我不赞同你的说法,好比有十个人,有一人种田,而其余九人不种田,做别的事,这一人种田,要日夜劳作,十个人才能有饭吃。若十个人中没有一人种田,大家吃什么?你应该劝我积极行义才是。”

范蠡听后,大为感动地说:“先生真是个仁义的人呀!”

范蠡听了墨子贵义的学说,心想:墨子学问深,文武兼备,终生不愿当官,奔走行义授徒,真是难得的贤人。久闻他“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学说,细想起来,自上古以来,历朝历代因不义引起无数是非,有官的随时可能丢官、被杀。想到这里,范蠡起了弃官隐居的念头。于是激流勇退,弃官从商,改名为陶朱公。带着妻子儿女,浪迹江湖,过起了隐逸生活。

墨子贵义中“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急需,谢谢!

这个义,应该是广泛的道义,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天道。文中有“今天下莫为义”“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此处的义要在广义上理解,万物的正常都有道,万事的对错都由义。

墨子贵义与墨子告子上比较阅读答案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o^)/~祝你学业有成
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1.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