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雕塑的定义,雕塑属于造型艺术当中的一种,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雕、刻、塑等操作,最终形成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了解雕塑表现手法,雕塑在表现手法上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浮雕为半立体的,而圆雕为全立体的从各个角度都可以观看。透雕是在浮雕基础上产生的,将浮雕去掉底板就是透雕;了解雕塑功能,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将雕塑分为纪念雕塑、装饰雕塑、主题雕塑、功能雕塑等;雕塑欣赏要点,从体积入手,直观表现力来自它的形体,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要远观把握作品的总体轮廓;从环境入手,室外雕塑的创作必然离不开周围环境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欣赏

雕塑

作品应从三个方面把握:即体积意识、

环境意识

、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

三维空间

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

形体

,要通过形体展示

形象

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远看雕塑首先触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体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

轮廓

,各种雕塑通过自身形体的“影像”给予欣赏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

室外

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

建筑

等)

发生关系

,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优秀的雕塑作品与

周围

的环境协调,能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

景观

。譬如说

城市雕塑

,就是指长期置放在城市广场、

园林

街头

建筑群

前、桥头堡处等固定位置上的雕塑,是对于城市

面貌

相关的雕塑的

总称

。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

城市文化

标志

,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作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

主题

,这就是象征意识。

中国雕塑

多用

装饰性

较强的人物、

动物形象

赋予象征性和

寓意

性。

现代许多

抽象雕塑

,以其形体的简明

和空间

意向强而具有很强的与环境的融合性和夺目性,不以描绘具体

物象

为目标的

抽象艺术

通过

线条

、块面、形体、

材质

等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

思维

说到底,欣赏雕塑艺术作品可以从认识作品外部的形态特征开始,分清类别,看形象是否具有

美感

,与环境是否协调;进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艺术技巧;最后体察作品的

内蕴

创意

。如果一件雕塑作品能使人们在

感官

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那么这件作品就成功了。

雕塑按所用的材料可分为

石雕

木雕

根雕

泥塑

陶塑

金属

雕塑、石膏像等;按空间形态可分为

圆雕

浮雕

透雕

(镂空雕);按功用和置放地点可分为城市雕塑、

园林雕塑

纪念性雕塑

室内雕塑

案头雕塑

等。

怎样欣赏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有“凝固的舞蹈”之称。“雕”是“减”,以削、刻、凿等方法将不需要的部分去除,“塑”是“加”,将材料通过堆积、浇注、揉捏等方式塑造成为立体的形象。根据雕塑的艺术手法和制作方式的不同,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雕塑的样式主要有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和群像等。从雕塑的功用来说,主要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城市园林雕塑等。

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是三维空间的艺术,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2.雕塑是“诗”,适于抒情,宜于象征,要求概括集中,以少胜多。

3.雕塑立于通衢大道,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

4.雕塑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雕塑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圆雕和浮雕。

欣赏雕塑的方法

1.雕塑艺术的体积

雕塑艺术是体积的艺术、体积的美、体积的感受,纸张也有三维,即长、宽、高,但没有体积的感觉。雕塑要用体积的语言、体积的分量、体积本身的美来感动人。让人感觉到体积的美,感觉到三维空间的美,也就是体积的感觉。雕塑有别于其他艺术的就是空间力量。

2.雕塑艺术的韵律

任何雕塑都不仅仅是具体的人或具体事物的模仿,而更主要的是通过强有力的体积的感觉给人一种特殊的激励感、一种韵律、一种分量。欣赏要注意体积的互相转换、互相关系,形成某种特殊的韵律,这是雕塑的基本语言。

3.雕塑艺术的影像

远远地、特别在夜光下,看到雕塑立体的基本轮廓,给人印象很深。大庭广众面前这样的雕像,特别在光线变化多时,细节一般不容易看到,而主要会被大的轮廓吸引或感动,这是给人产生深刻印象的突出的特点,所以雕塑很注重影像。

4.雕塑艺术的主题

任何艺术都要有中心,有主次安排,关键的地方要明显地表现。绘画当中为了突出强调的部分,多用红色、白色等,就是素描也要用强烈的线条,明暗对比,来强调主要部分。雕塑不以颜色强调,而用体积组织雕塑的突出点。如米开朗琪罗《挣扎的奴隶》冲击力强劲的三角形体、埃及法老的头部、中国佛像手势的位置等均是如此。

杨慈斌在线:如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雕塑的鉴赏是通过对雕塑旳感知、认识、鉴别与赏析,获得审美感受和理解的活动。

在鉴赏雕塑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题材:通过对雕塑的名称、形象、背景年代、事件、主题内容以及所起社会作用的了解、体会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

情境:从雕塑作品的体量、位置、光线、观赏角度等形成的氛围,以及人物雕塑的动态、情绪。其它类型雕塑夸张、变形、喻意等带给观者的心理感受,来体验作品。

结构:通过对雕塑的形体、材质、肌理、色彩以及空间关系的组织安排等来研究,来认识作品。

创作手法:通过区分雕塑家运用写实、概括、抽象、夸张、虚实、对比等艺术手法创作的作品所呈现的不同风格特征来分析作品。

如何评价一件雕塑作品?

 一般来说,雕塑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判断。

1. 代表性。收藏首先应考虑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各个地区、各种风格、流派、艺术事件、各个艺术时期的有影响的作品。同时艺术家有突出的个人风格也很重要。此外,雕塑作者的创意、知名度、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雕塑作品的价值及未来的升值潜力。

2. 唯美性和创新性。不少雕塑收藏者尚不成熟,大多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直觉判断在买,他们把生活中的审美标准与艺术鉴赏的审美标准等同起来。罗丹、马约尔、布尔德尔等写实大师,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写实、唯美,更讲究形体、空间处理,强调体量感和空间感,以及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同时强调创新性,体现很强的个人风格。古典主义时期,雕塑的语言就是人体的语言。人体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题。但罗丹却把注意力从表现人体骨骼肌肉的生动变化和人物情感的矛盾冲突转移到人体自然运动中形成的团块和形式感上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体雕塑风格。

3. 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是因为它的装饰性体现出它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不管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的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

4. 绘画性。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