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汉族,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秦王嬴

秦始皇的简介

秦始皇, 历史 上著名的改革家, 政治 家及战略家。他是第一个结束分裂混战局面,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人,开创了中国世界新的局面和时代。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秦始皇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始皇的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性格是怎样
人们对于秦始皇印象无非就是个暴君,生性多疑,为了保证他的绝对权力和统一国家,他专制独裁,焚书坑儒,差点就将儒学 文化 毁于一旦,大兴宫殿,建立兵马俑,劳民伤财,民间怨言四起等等。可是,他的残暴是战争和统治国家的表现,一个王者是绝不会低头的,因为低头皇冠会掉。站在权力的最高峰,他要要时刻警性身边的一切事物,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历史上记载,秦始皇将长子处于流刑,就是因为听到了长子要蓄意谋反,在这样一个至高权力的拥有和精神的压迫下,容不得一点流言蜚语。宁可错杀绝不放过任何一线生机。

秦始皇性格上的扭曲和行为的残暴主要是由于他从小过着非人的生活,受尽屈辱,还不时地遭受到生命的威胁。这样艰辛险恶的生活环境,让他学会独立生存,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相信任何人对权力有着极大的欲望。在《史记》中,年轻的嬴政在平定嫪毐站乱之后,就将自己的母妃流放在外,母亲的罪恶淫乱让他十分痛恶,这也是致使秦始皇暴虐的原因之一。但他也是个忍辱负重之人,否则也不会称霸 天下 。

他的性格是充满矛盾性的,在建立 成功 伟绩的同时又做出让人愤恨不已的事。人无完人,自古人生“孰能无过”。秦始皇有功也有过。可他那扭曲变化无常的性格,让他走上了被世人谩骂和赞赏的极端。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
秦始皇十三岁时继承父亲的秦王位,三十九岁时建立中国首个多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封建王国即秦王朝,他任秦王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一共在位三十七年,于前210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秦朝晚期国内各种迷信盛行,秦始皇尤其信奉黄老道与阴阳家的 五行 之说,认为秦能得平定天下是由于水克火即秦克周,根据他们的学说举行封典仪式。他们还声称海上有三岛是神仙的住所,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秦始皇鬼迷心窍,对他们所说十分动心,于前219年开始四处迅游,寻找仙人踪迹,还征集千名童男童女使其入海以求仙。

秦始皇连续四五年时间,不断云游寻仙,还派众人各处去寻长生不老的仙药,同时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开展了大型的焚书之举,进行思想禁锢。此时,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下海寻仙,消耗了数以万计的巨费,终未能得药,这时,秦始皇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将牵连于案的四百余人全数活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坑儒。

秦始皇在位七年后,开始建造后人耳熟能详的阿房宫,其规模之大,世人无一不为之惊叹,当时修建宫殿每年用工70余万人,但最终没有建成,仅仅完成了地基工作。于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时逝于沙丘宫。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密谋不宣,传假圣旨逼太子自尽,扶持胡亥登帝位,成为秦二世。

秦始皇的人物介绍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是什么人?
秦始皇,名为嬴政,是战国末期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他开天辟地地实现了华夏大一统的伟业,是个铁腕政治人物,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出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公元前247年,他13岁时被迎回秦国继承王位。公元前238年,他在22岁时于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并除掉了吕不韦、嫪毐等干政的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基本疆域。
和秦始皇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呢?
在我们学习的成语中,荆轲刺秦、图穷匕见是和秦始皇关系最紧密的。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带燕国的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当他献上督亢地图并打开地图时,匕首就露了出来,荆轲取出匕首去刺杀秦始皇,但是没有成功,最后被杀了。
那么,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尽管统一的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了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是任何其他帝王都难以相比的。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秦始皇的简介50字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嬴姓,秦氏或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

1、首称皇帝

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以为这些称号都不足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

经过一番议论,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称号。

2、开发北疆

北伐匈奴的同时,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实之初县”。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进一步增加了徙边的人数。除谪徙刑徒外,还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

如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一次就从内地徙民三万家至北河、榆中定居,凡是去了的,均“拜爵一级”。这些迁去的民众与刑徒,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秦始皇简介资料

秦始皇嬴政,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下面是我整理的秦始皇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始皇自古以来,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但是细看秦始皇的一生,你会发现,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功绩不可泯灭。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又称赵政。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这时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独擅大权。即位时由于年少,国政皆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妾)有着不正当的关系。他见嬴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进宫了。

嬴政渐长,于是他们就骗嬴政,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嬴政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也以秦王假父自居。

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继吕不韦之后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嫪毐难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告诉嬴政嫪毐和太后的关系,嬴政得知后非常生气,嫪毐慌了,准备叛乱。

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嬴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嬴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嬴政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

吕不韦知他与秦王的关系无法挽回,饮毒酒自杀。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还是重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轶事典故

接纳死谏

秦王嬴政处死嫪毒后, 将母亲赵姬迁至萯阳宫居住,并下令说:“谁敢进谏太后的事,就把谁杀掉,犁开他脊背,切断他的四肢,放在阙下!”因进谏而死的已有二十七人。齐人茅焦请求见嬴政,嬴政派侍者问:“你是不是进谏太后事的?”茅焦回答:“是。”侍者回去禀告嬴政。嬴政说:“去告诉他,他没看见阙下堆的死人吗?”侍者告诉茅焦,茅焦说:“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宿,现在死的已有二十七人,我来就是为了凑够这个数。我不是怕死的人 ,去禀告吧!”侍者又将此言禀知嬴政,嬴政大怒说:“这家伙故意来违抗我的禁令,快烧开水煮他,还想堆在阙下吗?”嬴政按着剑坐,满嘴喷沫。使者召茅焦进宫。茅焦对嬴政说:“陛下将假父车裂,这是嫉妒;把两弟摔死,这是不慈;把母亲迁走,这是不孝;用酷刑杀死谏士,这是暴君桀纣的行径。天下知道,不会有人再倾向秦国,我恐怕秦会灭亡,真为陛下担忧。我的话已说完,请将我处死。”于是自己解衣伏在铡刀座上。嬴政下殿,一手扶起他,一手挥开左右说:“赦免他,先生穿好衣服,我愿听你的话。”马上封立茅焦为仲父,官爵为上卿,并将太后迎回。

十二金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器,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即十二金人。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

传国玉玺

秦始皇刻“传国玉玺”,一说取材于“和氏璧”。据传,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结识外星人

据《拾遗记》称,秦始皇时期与天外之民有过接触,从他们那里学来了铬金属镀到青铜剑上的铸造技术。

陨石奇闻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发生了荧惑守心的凶兆。同年,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有个“黔首”(老百姓)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玉石谶语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还在巡游,前面忽然出现一个陌生人,拦住马车。这人手里拿了一块玉璧,不声不响地塞给使者。使者狐疑接过,未及开口,对方就抢先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死”!掷地有声。使者吓得够呛。“今年祖龙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龙,君之象。意思是说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这句石头般冷硬的话,掉脸儿飞快走掉,使者回过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阿房民谣

“阿房、阿房,亡始皇。”这押韵的流行小调,流传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当时,百姓民夫修筑阿房宫,负担沉重。这条口号无疑是民众的心声。

亡秦者胡

秦始皇让卢生四处求访神仙,他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胡”是胡人,派三十万人北去击匈奴。却没想到的是秦朝在他儿子胡亥手里灭亡的。

大怒湘君

《史记》记载,秦始皇出巡时,在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一种官职)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对这个湘君非常生气,认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湘山也变成了红色的秃山。不过出土的秦代简牍记载与之相反,秦始皇在巡游湘山时赞叹“其树木野美”,明令“皆禁勿伐”。

始皇射鱼

秦始皇巡游海上,方士徐市(徐福) 等人海求长生不老药,几年也找不到,害怕始皇责罚,谎说:“蓬莱仙药可以求得,但海中有大鱼阻碍,到不了那里,希望派善射的武士一同往,用弩箭射它。”始皇又梦见与海神作战,博士官解梦,说:“水神常化做大鱼蛟龙的样子,这种恶神应当除去,善神自会来临。”于是始皇命令海船带上捕大鱼的器具,自己亲自带上连弩,等大鱼出现射杀。船行至之罘时,射杀一条巨鱼,是为始皇射鱼的典故。

鞭石入海

传说秦始皇作石桥,想东渡大海,观日出之处。当时有神人,能驱赶石头下海自动成桥,嫌石头行得慢,神人就用鞭子抽打,石头都被鞭得流血。到晋代时石头还向东倾斜,颜色还是红的,是为鞭石入海的典故。

秦镜照胆

据说秦始皇有一面宽四尺、高五尺九寸的方镜,人正面来照,镜里映像却是倒的。用手扪住心照,可以清楚看到肠胃五脏。如果人有疾病,就掩心来照,可以知道病在什么部位。女子如果有邪心,就照出她胆张心动。秦始皇常用这面方镜来照宫人,有胆张心动的就处死。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子楚)病故,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成为了第31代秦王。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葬于骊山(今陕西临潼)。秦始皇在位37年,其中称王25年,称帝12年。

秦始皇的父亲名为异人,是秦昭王之孙,他的父亲是秦昭王之子太子柱,即后来的秦孝文王。异人有兄弟20余人,他并非长子,其母夏姬也不受太子柱的宠爱。这种情况使得异人不可能成为太子柱的嫡嗣。于是,异人理所当然地被送到赵国。然而,当异人这个落魄王孙出现在赵国都城邯郸时,被大商人吕不韦所结识。

吕不韦设法为异人寻找晋身之阶。他先是晋见华阳夫人,献上了远道带来的珍贵礼物,又在华阳夫人面前极力赞扬异人的贤德与智慧。他劝说华阳夫人趁着年轻貌美,且得宠之时早为自己打算,在诸公子中选出一位贤孝之人作为自己的儿子,把他立为正式的继承人。诸公子中以异人最为贤孝,而且又常常表示“以夫人为天”,若将他扶持为继承人,今后“母凭子贵”,就可终身在秦国得宠,其家族也可在秦国保持现有的或是更大的势力。否则,一旦华阳夫人年老色衰,或者太子柱辞世,必定会有新的秦王即位。一番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一直为自身无子嗣所苦恼的华阳夫人。从此,华阳夫人时常向太子柱吹枕边风,赞扬异人的贤孝仁德。

于是,太子柱约立异人为嫡嗣,接着又给异人送去大批钱财,并聘请吕不韦扶助异人。从此,异人名声日盛,誉满诸侯。

回到邯郸后的吕不韦与异人终日饮酒作乐,广交天下豪杰,吕不韦还把自己的一个能歌善舞、年轻貌美的宠妾赵姬送给了异人。

据野史记载,赵姬在跟随异人时已然有了身孕,但9个月后,竟无临产征兆,直到怀胎后的第13个月才生下一子,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秦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凭借着祖先留给他的基业,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嬴政简介。。

【人物简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名政,姓赵氏,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汉族。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年表
公元前260年,0岁,秦始皇出生;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即位,年仅13岁;
公元前238年,22岁,他正式亲政,并除掉吕不韦、嫪毐集团;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30岁-39岁,他先后用十年时间灭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39岁-50岁,他先后自称皇帝、统一制度、修筑长城,为中国历史做出重要贡献;
公元前213年,47岁,他焚诗书;
公元前212年,48岁,他坑术士;
公元前210年,年仅50岁的秦始皇死于巡游途中。
【人物身世】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政;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赵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赵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对于秦始皇来说,最熟悉的女性最莫过于母亲了。在秦始皇3岁的时候,父亲异人将他们母子作为人质留在了赵国。母亲赵姬曾是吕不韦的姬妾,所以“两个父亲”的传言一直伴随赵政的成长,再加上赵国人的唾弃、鄙视都让年幼的秦始皇对母亲———这个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充满了爱与恨的复杂感受。
秦始皇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出生在赵国一直到9岁,这个阶段正好是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无法发展出对远在秦国父亲形象的认同,也无法发展出对母亲形象的认同,更无法发展出对仲父———吕不韦这个也许是亲生父亲形象的认同。这些复杂的状况造成了秦始皇复杂的心理感受。他必须依靠唯一的女性———母亲才能生存下来,他却又鄙视和讨厌自己母亲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造成了他幼年心灵巨大的创伤。所有的这些创伤带来的不良情绪都会投射到母亲———这个唯一的女性身上。
【总结作为】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
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2.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5.焚书坑儒,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