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城市扩容提质的加速,城管工作者必须不断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胜负;
2、惟有思路的提升,才能带来水平的提升;
3、惟有理念的创新,才能带来工作的创新。
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那些林立的高楼、直入云霄的大厦、环境优美的小区、大型商场和超市都成为“城市”的代名词,城市是我们的居住环境,谁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然而城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过程的体现。改革开放20余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省市地区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得到迅猛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管理问题也就日益突出,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土地住房、环境绿化、公共安全等等,如何保证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如何解决现代城市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城市管理问题上也做了很多思考和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我国城市下一步的发展,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现代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并尽快与国外先进的城市管理方法接轨,已成为迫切之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本人就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浅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城市管理内涵。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即“大城管”和“小城管”两层含义。
二、冷静分析城市管理现状。
城市管理是个大概念,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三个基本环节。三个环节当中,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三者相互衔接、有机配合,便构成了城市高效运行的一个整体系统。
(一)从规划编制的总体状况来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频繁。
2、城市规划编制内容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
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存在缺陷。
4、城市规划实施有障碍。规划审批周期长。
(二)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2、城市整体面貌缺少特色。
3、城市建筑质量不高。
(三)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畅。
2、城市管理综合效能不高。
3、城市管理执法不够文明。
4、市民城市意识有待提高。
三、紧紧抓住城市管理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1、流动摊贩难控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早、夜流动设摊屡禁不止。二是使用三轮车、手拉车兜卖水果现象日益增多。三是少数民族人员流动设摊取缔工作难度大。
2、“五小行业”难治理。“五小行业”主要包括:餐饮业、加工业、洗车业、修理业、娱乐业。“五小行业”存在规划滞后、环境卫生差、污染严重、居民投诉多、经营面积小等问题,这些行业大部分是沿街开设、越门摆物、卫生设施不全、油烟排放设施差,“脏、乱、差”现象严重,同时还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隐患,大多数都是以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外地打工者为主,而且还存在流动性大,业主更换频繁,职能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情况和有效控制,对其实施长效管理难度大。
3、“三线”乱拉难整治。三线”主要指: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主要是“三线”施工无规划、无标准,不统一,到处是“蜘蛛网”,造成居民住宅墙体损坏和生活不便,损害了市民的居住环境,给街道、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铁通、网通、电信三家企业在施工时没有征得相关市民和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同意,私拉、乱接现象比较突出。
4、违法建筑难拆除。违章搭建是影响城市面貌,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也是城市管理很难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六大类:天井搭建、屋顶搭建、楼道搭建、鸽棚搭建、破墙开店,破墙开门。基本上存在两个规律,一是仿效,认为人家搭了我为什么不能搭,有一种一个带一片的现象。二是拆除难度与居民投入程度成正比,即居民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多,拆除难度越大。
5、部门之间难协调。城市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但现实中各部门常常各自为政,综合管理成效相当低下。如乱停车问题,逆向行驶问题,造成道路拥阻、市容混乱,交警、公管、城管等部门因管理职能未交接,未能长期通力协作,致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等等。
四、深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管理模式。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是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成功地在世界上树立了它的城市品牌。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特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分离。该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不同的相互独立的部门承担。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重建局负责,它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宏观的框架;城市建筑的单体设计和建设是由建屋发展局负责;城市管理职能则主要是由市镇理事会行使,同时还有园林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参与。各部门之间除了定期进行交流外,一般相互不干涉各自的职权范围,权责明确,便于城市管理规范化进行。
2.法制化的城市管理。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且操作性极强。其次,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很大,“严”字当头,其违法罚款数额高之外,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处罚:乱扔垃圾初犯罚款200元,累犯者就要被处以3至12小时的劳役,而且还得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的特制服装,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打扫公共卫生,一次至少3小时以上,并在媒体上曝光。
如何加强城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面对城管执法整体形象尚需加强,社会对城管队伍的评价还不高,在队伍建设模式还有待完善的现状,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理念,牢记“为人民管理城市”。 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每个市民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应由全民共享的理念,树立城市管理要贴近市民、服务市民、惠及市民的理念,使城市管理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城市首要的是一种服务,就是为市民服务,而不是一种景观,市容的美观只有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尺度内才是可取的,只有二者有机统一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变单纯执法为“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单纯的执法、管理往往只注重了执法效果而忽视了社会效果。工作中,我们要牢记城管执法就是服务、城管执法就要服务、城管执法必须服务的宗旨,坚持“既要城市形象,又要执法形象”、“刚性管理,柔性执法”的执法理念。
2、群管群治,请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件件关系百姓,事事关系民生,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与市民沟通的平台,唤起全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一是要搭建与市民群众交流的平台,适时组建城管志愿者队伍,开展城管志愿者活动。二是对城市管理中重大制度和政策的实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社会参与度。三是建立群众意见征询制度,定期深入管理对象等征询意见建议,让群众知晓城管执法的职能范围和法律法规,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规定,什么样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对群众不满意的事列表建档、逐一排查解决。
3、优化队伍,填补队伍素质“短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城管执法的最大短板。城管执法队伍成分复杂,有公务员、事业人员,不少地方聘用协管员占了多数。特别是聘用的协管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自律意识不强,队容风纪和组织纪律性不好,往往被社会各界诟病。协管人员业务素质低,没有掌握应知应会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执法办案技能,面对城市管理违法行为无从下手,不能履行惩戒、教育职责,难以树立执法权威。要根全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不断提升城管队伍素质、培育现代化城管队伍、提高城管执法能力,放在队伍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严把城管队员进门关,在统一招录城管执法人员时,对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给予优先考虑,努力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业务技能强的优秀人才,优化城管队伍知识结构。
4、为民无限,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现代城市管理的综合性,决定了城管执法的集中性。城市的小商贩问题,不仅仅是市场监管方面的问题,它牵涉就业、附近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及发展模式、市场准入门槛、商业服务布局、供求关系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事,为群众办实事。因此,无论是城管执法的立法标准,还是城管执法更为细化的规则等,都应当是“官”和“民”共同意志的反映,而不是“官方”强加给广大市民的标准。例如,对的“马路市场”整治问题,不能只讲秩序,也要讲方便居民生活。要开辟适当临时市场和建立必要基础设施,如“地方特色一条街”、季节性农副产品临时销售点和在次要街巷设季节性市场,着力解决弱势群体之需、群众关注之切问题。最大限度地密切执法者与市民的关系,充分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把矛盾化解于执法过程、解决在萌芽状态。
5、外塑形象,注意培育城管执法文化。一是加强宣传。城市管理件件关系百姓,事事关系民生,因此,要深化城管部门宣传工作,及时报道城管工作动态,反映城管的真实工作情况。二要培育独特的城管执法文化。要加强城管人职业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育,把城市管理作为一项可以为之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光荣事业。三是抓队容风纪,全力打造新城管、新面貌、新形象。
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落实精细化管理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通过城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等,形成以“精致、细致、深入、规范”为内涵的城市管理模式。当前,很多城市在推行精细化管理。实践表明,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把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城市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定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体系两方面内容。建立管理标准,就是按照执法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要求,在各部门建立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是在各部门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管理体系,从服务工作流程、岗位工作要求、服务质量要求、质量评价考核等方面对城市管理行为进行规范。
建设以网格化为支撑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以社区行政区为分界,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网格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进行全时段监控,同时对静态城市部件与动态城市事件进行定位分类管理服务的一种方式。网格化管理为精细描述管理对象、精确采集管理服务信息、精准处理管理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保证管理服务活动快速灵敏反应。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应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管理,大力发展智能规划、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园区建设,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建立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属地化的管理服务模式。
把依法管理贯穿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始终。法律制度是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应全面梳理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细化自由裁量权标准,确保处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整合执法资源,建立一支由公检法、职能部门和街道组成的综合执法大队,整合城市经济执法体系、城市建设执法体系、城市管理执法体系、社会公共服务执法体系、公共安全保障执法体系五支执法体系的工作力量,实现联合执法、协同执法,降低执法成本。
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管理网络。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更健康、更方便。因此,应特别强调在便民、利民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强化社会化导向,倡导公众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社会化,是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应推行公共服务社会化,采用服务外包和购买服务等方式,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城市管理服务中的难题,降低城市管理服务成本;推行社区管理社会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拓展社区服务职能。
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指标考评体系。可以组建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机构和第三方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考评队伍,构建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组织保障、综合执法、市政设施、市容环卫、数字化管理等内容为主体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让广大市民监督。根据考评结果,对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考核,对其管理和服务行为进行调整,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绩效评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