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穗期冻害:小麦在度过拔节期之后,抗寒性会逐渐下降。一般在拔节过后5天左右,在零下二度左右便会受到冻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寒能力会不断减弱。而在春季3-4月的时候,又容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极易导致已经拔节的小苗受到冻害。小麦幼穗受到冻害的话,便会影响抽穗,有些抽穗后外观缺失甚至是无法抽穗。而且有的穗粒也没有发育成熟,从而出现无籽现象,不过一般只会在单茎上出现。

2、扬花期气候不适:小麦植株在形成籽粒的时候,一般是在小麦开花受精10天后时。这个时候麦穗的大小及数量一般都已经在抽穗前决定了。而麦穗的粒数以及籽粒重量则会受到环境条件的直接影响。小麦在开花授粉时,温度要保持在20度左右,如果阴雨连绵,温度低于10度的话,便会延迟小麦的开花期。从而出现瘪粒以及病害等,同时如果温度高于35度,土壤干旱的话则会降低小麦的结实率。并且要是连续降雨的话,那么小麦花粉粒则会吸水膨胀,花粉无法受精而败育,从而出现有穗无粒的现象。

3、人为原因:小麦有穗无粒大多都是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很多农户都习惯在小麦盛花期时中午喷药,导致喷药的植株全部无粒。或者是因为喷药过量造成的,在小麦扬花期用药的时候,没有严格根据用药量用药的话,导致药液浓度过高,从而造成局部用药过大,伤害小麦花粉,导致花粉败育,因此形成无籽现象。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管理工作,控制好用药量与时间,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小麦有穗无粒。

4、除草剂使用不当:除草剂使用不当也是造成小麦有穗无粒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麦田使用除草剂的时候,应该在小麦拔节前使用,否则小麦容易出现药害。例如在使用二甲四氯等除草剂时,如果使用过晚的话,那么小麦麦穗则容易出现畸形现象,严重时无法抽穗。再有百草敌使用过晚的话,特别是如果在小麦幼穗雌雄分化时使用的话。会影响小花的发育,导致小麦雄雌蕊分化受阻,从而影响有穗无粒现象,导致小麦减产严重。

眼瞅着小麦就要成熟了,却发现不少空穗无粒现象,是什么原因?

眼瞅着丰收在望的小麦田里大量空穗无粒的状况,河南老周傻眼了。

什么原因可以导致小麦空穗无 籽

1.低温冷害

近几年,暖冬天气导致的倒春寒天气,正值小麦在拔节以后的抗寒能力下降,导致小麦遭受冷害或冻害。小麦在孕穗期出现低温冷害,会造成有些小麦不能正常抽穗,或者有些抽穗后穗部外观不完整,或者穗籽粒没有发育好,导致有穗无籽。

2.品种抗病、抗寒抗逆能力差

部分小麦品种抗病、抗逆能力差,在孕穗期出现低温,或者严重干旱候后,小麦容易出现有穗无籽、空穗现象。

3.授粉不良

小麦在扬花期如果出现连续降雨,则易造成花粉粒吸水膨胀,花粉没有受精能力而败育,形成无籽现         象;或者连续高温干燥天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热风”,土壤干旱,会造成小麦结实率下降,小         麦出现有穗无籽。

4.喷药不当或除草剂使用不当

  在小麦盛花期的中午喷施农药、有些农药成分会抑制小麦授粉,造成喷过的小麦全部无籽,还有就是喷      药过量,造成药害,抑制授粉。麦田除草剂使用安全期在小麦拔节前,否则就可能造成药害。如二甲四      氯如果使用过晚,易造成小麦穗畸开或无法抽穗。

5.小麦缺素

小麦缺硼会产生不孕穗,又称亮穗,影响小麦扬花期授粉,小麦容易出现有穗无籽,小麦缺钙容易造成      小麦穗粒不饱满,秕子空穗比较多。

另外小麦发生病害、倒伏严重时也会导致小麦出现白穗不结籽现象。

♦怎样预防小麦有穗无粒现象

1.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气候的小麦品种。优良品种是小麦获得丰产的保障,建议种植户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部门审定的、适宜当地种植,且在当地经过试种并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品种。

2.科学预防小麦春季冷害和冻害 要根据所选用小麦品种的冬春习性,科学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要培育壮苗,促苗早发不旺长。选择小麦最佳播期,小麦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高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3.冬春季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促使单株健壮,才能保证小麦正常发育和结实率的提高。在小麦拔节期喷施能够提高小麦抗逆能力的药剂,可以有效降低倒春寒的危害。小麦拔节期至扬花期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硼肥等,补充营养,提高小麦授粉。及时预防小麦纹枯病,白穗病,全蚀病等病害的发生。

4.科学使用农药

根据小麦田发生的病虫草害种类选择使用农药,避免造成浪费和药害事故。 尽量避开小麦扬花期喷药,小麦扬花一般3-5天就可以结束,就可以喷药防治病虫了。如果需要在扬花期喷药,应避开小麦授粉时间。小麦是自花授粉,但也有一定的异化率,一般是上午9点到11点开花,因此可以在下午4点以后喷药。喷药时,雾化效果越好对其影响越小。 采用二次稀释法,避免药液不均匀,造成药害。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配药,不随意加大用量。春季用药,农民常常为了省钱,把家里上年剩余的药(有些甚至连药名都不知道)拿出来给小麦喷,到时候出了问题谁也说不清。用药前务必清晰喷雾器及喷药机械。现有市场部分除草剂有添加隐性激素除草剂成分,对本季小麦或下茬玉米,大豆等有影响,所以务必清洗彻底药桶。经过农业技术人员多方询问,老周原来是把上年剩余的玉米除草剂误以为是杀虫剂喷到小麦上。


5.正确选择小麦除草剂,保证小麦安全。要根据小麦田发生的主要杂草种类选用除草剂,严格按照使用时期和使用量,不漏喷也不能因为草多而重复喷雾。注意小麦拔节之后不能再用麦田除草剂。

在种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冬前加强水肥管理,为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拔节后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安全合理施药,及时防治病虫害,就可以有效防治小麦有穗无(少)粒现象确保丰产丰收。

小麦有穗无籽

小麦有穗无籽,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种(非专业分析):
(1)你原来播种的是劣质种子,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这是最坏的情况。
(2)小麦受粉不均,或受粉不够,缺少养分。
(3)环境污染,至于什么原因就要人去实地考察了。

小麦在抽穗期有不出穗的现象,是为什么?

虽然总说和煦的春风,古人说春风常绿江淮岸,其实这只是春风温暖的一面,可有时春风变起脸来,也让人害怕,寒潮一到,气温可以陡降10多度。从而导致小麦援粉不完全,而至其有壳无籽,或籽粒枯瘪。过量的使用药剂也是导致小麦无粒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要注意小麦扬花盛花)期阶段的正确实施、按季、按量用药。

遭严重低温,使得孕育小麦小穗籽粒因受冻而发育受阻,形成空穗,这当然是天气的原因,但不按常理的提早播种,造成年内拔节,最大程度上碰到倒春寒,也会出现空穗无粒的情况出现。出现小麦有穗无粒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但并不是种植的小麦全部有穗无粒,而是有一部分在小麦成熟时有穗无粒。我分析造成这些小麦有穗无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那一年给小麦浇头水浇的太晚了。

小麦的春化,需要在一段0~7℃的低温天气里才能完成,这个时间最少也得需要15~30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当地的气温没有连续15天的低温天气,小麦是完不春化的。小麦是在这段低温的天气里,来生长并形成自己的生育器官的。小麦在孕穗期出现低温冷害,会造成有些小麦不能正常抽穗,或者有些抽穗后穗部外观不完整,或者穗籽粒没有发育好,导致有穗无籽。

小麦幼穗受到冻害的话,便会影响抽穗,有些抽穗后外观缺失甚至是无法抽穗,而且有的穗粒也没有发育成熟,从而出现无籽现象,不过一般只会在单茎上出现。小麦生长受到化学药物侵害,特别是扬花授粉期,花粉死亡,发生败育,造成小麦有穗无籽粒。根据经验,小麦有穗无粒与冻害,肥水多少无有关系!

小麦有穗无籽是怎么回事,一块地有的有有的没有

近年来,笔者对小麦的分蘖、成穗率及穗型进行了定点观察和大面积的实地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影响分蘖发生及成穗的因素据调查,除了施肥水平和土壤质地的差别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肥料运筹不当。由于早期速效肥的不足,小麦3--4叶期苗势细弱,是导致麦苗第一叶位空位的首要原因。定点田块中,除有机肥外,每1000平方米施40--50kg碳酸氢铵作基肥,比对照田分蘖期提前3--6天,第一叶位分蘖增加7.5%--18.0%,平均单株分蘖在冬前和越冬期分别多0.35--0.60和0.45--1.12个,群体分蘖高峰期也相应提前。而以同量化肥分腊肥和返青肥两期施用的田块,高位分蘖明显增多,但分蘖的成穗率仍低于前者。在基本苗相同的几种肥料几种施肥方法的试验中,成穗率居首位的要算化肥用作中层基肥和拔节肥两次施用的小区。 (二)基本苗数过多。在施肥水平和运筹方法相同时,每1000平方米基本苗30.0万比37.5万苗的冬前分蘖比例明显增高,1--3叶的空位减少,单株成穗率(包括主茎)提高22%--26%,每亩穗数接近。前者每穗平均粒数增0.9--1.7粒;每1000平方米基本苗超过38万时,穗型整齐度下降,下脚小穗增加,每穗粒数明显减少;当每1000平方米基本苗超过45--50万时,基本无分蘖穗。 (三)“三籽”苗较严重。由于整地、播种质量差,在生产上存在深籽(籽埋过深)、丛籽(籽挤在一起)、露籽即“三籽”苗。“深籽”苗因种子养分被消耗而形成地中茎、胚芽鞘和叶片伸长,苗势细弱,分蘖推迟,发生的一般是3--4叶分蘖。“丛籽”苗的分蘖期推迟,早期的1--3叶分蘖明显减少,随着苗龄增大,株间郁闭日趋严重。由于单株营养面积小,光照条件差,分蘖在争夺空间营养的过程中,大部分两级分化成弱势蘖。“露籽”苗的分蘖虽早,但根系发育差,分蘖表现为叶片短窄、丛生、素质下降。因此,三籽苗极少有分蘖能成穗。 (四)秋冬气温偏低。冬前和越冬期气温偏低的年份,由于分蘖发生和生长的热量不足,分蘖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对大面积麦田分蘖的影响往往较高肥水麦田大。所以寒秋冷冬年份易导致大面积麦田的分蘖和穗数不足。二、提高分蘖成穗率的措施提高分蘖成穗,应立足于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增加冬前和越冬期的大分蘖,力争第一叶位分蘖不空位,并提高1--3叶分蘖的成穗率,从而增加分蘖数的比重,把分蘖穗的比例逐步提高到30%--50%。其主要措施有: (一)降低基本苗。大面积生产每1000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30--37万之间为宜,争取单株成穗1.5个左右。低肥田块应努力提高施肥水平,以满足分蘖早发和成穗的需要。 (二)集中用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产量在400kg左右约需氮15kg。在这个水平上,施用方法是:基肥和中层速效肥的用量应占一生用肥的一半以上,随着用量的增加和基本苗的减少,基、中层肥的用量要提高到60%--70%;其余主要用于作拔节孕穗肥,以促进动摇分蘖而提高穗数。在小麦一生中,要切实改变农户有肥就施、滴滴嗒嗒用肥的习惯。此外,小麦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并注意增施磷、钾肥料。 (三)减少“三籽”苗。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才能消灭和减少“三籽”苗。要针对天气和土壤情况,做好耕整前的保墒和降湿工作。全层破垡,消灭大垡、暗垡和架空垡,提高播种均匀度,积极推广条播。播种后,搞好秸秆覆盖,以利保墒,增肥,提高小麦出苗整齐度,确保一播全苗。 (四)精细培管。出苗后应早查苗补缺,匀苗补苗;拔除丛籽苗,使单株营养面积均匀合理;增施灰肥盖没露籽。基肥不足的田块,可在两叶期前追施速效苗肥促进壮苗。另外,镇压可以抑制主茎,促进早发分蘖的生长;冬春中耕培土,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大分蘖的生长。此外,开好“三沟”,降低地下水位,促进根系发育和麦苗的健壮生长。

小麦没粒是怎么回事?

是小麦赤霉菌引起的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 小麦赤霉病,扬花期染病,灌浆期见病,一旦发生,很难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预防为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时间上,二是药剂。在小麦抽穗后扬花5-10%进行喷药预防,这几年提倡见花就打的防治措施。选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 戊唑.多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咪鲜.多菌灵、多.铜喷雾防治,间隔5-7天“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请问农药会不会造成小麦有穗无子粒哪

小麦开花两三天就结束了,打药时最好避开扬花盛期,避开阴雨,如果在扬花盛期打药,不利于授粉。对于刚开始传粉的麦田最好等两两三天.
小麦开花是先从中部开始的,然后是上部,最后是下部,第一天全部是部是黄花,第二天是黄白相间,第三天全是白色。如果全是白色的花,则说明传粉已经结束了,可以打药了。
如果需要在扬花期喷药,应避开小麦授粉时间,尽量在上午10点以后喷施。
另外,过量用药也有可能引起有穗无粒

小麦抽穗后出现白穗秕粒是什么病?怎样防治?

每到麦收时,总会发现个别地块小麦前期生长良好,收获时却出现大量籽粒瘦秕、空壳无粒现象,影响产量。下面云众地根据小麦实际生产情况,对造成这种现象的病虫害方面进行分析及防治措施,帮助各位农友种好新一季小麦。

小麦条锈病

1、病害

①锈病、白粉病。锈病破坏叶绿素和表皮细胞,白粉病使叶面产生绒状霉层,使光合作用减弱,致使穗形短小,籽粒秕瘦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白粉病

②全蚀病、根腐病。都可产生白穗不实。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毁灭性土传根部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 -20% ,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根部、茎基部变黑,地上部枯死,俗称黑脚病。根腐病引起根部腐烂、穗腐或白穗。

小麦全蚀病

③纹枯病。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发病小麦基部叶鞘出现病斑,严重的病斑向内侵入茎秆,引起根部、茎基部变黑腐烂。生长后期叶鞘上云纹状花纹病斑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引起枯白穗。

④赤霉病。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抽穗扬花期如遇连阴雨3天以上,即可能发病,感病后麦穗枯白不结实,即使结实,籽粒也表现为枯白、秕瘦,芽率降低。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赤霉病

2、虫害

①麦蚜。聚集在小麦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抽穗灌浆后,迅速繁殖,集中为害穗部。麦株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

蚜虫病株

②小麦吸浆虫。虫体小,不易被发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幼虫化蛹,抽穗期羽化成虫盛发。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

小麦吸浆虫

1、播前拌种。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60-80ml或2.5%咯菌腈10-20ml,加适量水拌麦种10-15kg,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全蚀病、纹枯病、锈病、根腐病。选用600g/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60-260克/100 kg,可有效防治麦蚜。

2、从秋季苗期开始至翌年小麦返青期,应用烯唑醇、多菌灵、戊唑醇等药剂喷浇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

小麦没有麦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果在拔节期时出现极度凉爽的天气,也会导致小麦大面积不出穗的现象,比如河南冬小麦种植区的最后一部分,就发生了,当时正值清明节前后,花粉多,气温迅速降低,一些耐寒性差的小麦,出现了很多出穗,导致一些农户绝收。除了以上2点,还会有其他原因,如干旱、除草剂危害、缺肥等,但如果当地很多农户出现不出穗现象,小帮手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天气。

低温危害是制约冬小麦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它是一种自然灾害天气,对小麦的影响比较严重。晚霜是返青后的一种常见现象。如果极端天气发生在早熟期、抽穗期和开花期,短时间的极端低温或长时间的低温会对小麦穗部造成严重影响。在此期间,受冻后的小麦会出现出头推迟、幼穗萎缩、变形、干枯、白穗、空穗等现象,严重影响麦田,甚至会出现无收。

一旦没有穗,就没有措施补救,如果田间几乎没有穗,很多农户选择直接割,这样就没有产量了,还有一部分穗,可以喷施叶面肥,改善现有穗,使穗大粒重,减少一部分损失。天气是影响去年情况的最重要因素,在4月份小麦的拔节期前后,部分地区出现了大的降温天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花粉"(可能不太严重,大家知道这个意思),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所以很多农民种植的小麦,没有或很少出现穗子。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我家土地每年都上鸡粪,种小麦时再上些复合肥,但小麦颗粒不饱满,是什么原因?

小麦颗粒不饱满与多种因素有关。
1、营养不均衡,鸡粪是很好的氮肥,但是小麦除了需要氮肥之外还需要钾肥。鸡粪里面缺少钾肥,有可能导致小麦籽粒不饱满。
2、病虫害会导致小麦籽粒不饱满。
3、小麦在灌浆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水分过少,就会导致小麦籽粒不饱满。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怎么防治

1、原因:
(1)病害。病害造成小麦白穗的现象有多种,一般都是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造成的。全蚀病发病时小麦低矮,多黄叶,根部发黑,在灌浆期染病,根茎会逐渐变黑,最好全株枯死,造成白穗。根腐病发病时叶片和茎基部出现黑褐色梭形斑或条斑,最终根系腐烂而死,产生白穗。纹枯病发病症状和根腐病类似,发病时出现褐色的病斑,随着病斑逐渐扩大,覆盖整个茎杆,严重时导致茎基腐烂,导致植株枯死白穗。赤霉病主要在扬花期和灌浆期症发生,在阴雨天气发生较严重。
(2)低温冻害。现如今植株小麦一般是春小麦和冬小麦,它们在种植时都会经历寒冷季节,如果气温过低,会导致植株受到冻害影响,而不耐寒品种分蘖及生长点冻死,会使穗粒生长发育不全,导致籽粒无法形成,形成空穗现象,最后在成熟时造成大片白穗现象。
(3)虫害。和病害一样,虫害也是导致小麦后期白穗的原因之一,随着生产力提高,以往的耕作逐渐被机械化代替,而不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会导致虫害逐年加重。在遭受虫害侵害后,常常会导致小麦在苗期出现死苗、僵苗的现象,加上气候变化较大,往往会导致前期死苗和后期死穗的发生。
(4)人为或机械损伤。机械化耕作模式在逐渐替代传统种植模式,在种植时可能因为一些人为和机械原因导致小麦茎秆受到损伤,导致其在生长时无法正常的吸收和运输养分,还易导致植株失水,造成白穗。
2、防治措施: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定要重视,在种植时要合理轮作,减少病菌和虫源,使植株生长健壮,另外在种植加强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虫害危害及时处理。选择较耐寒的品种,抵御因低温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