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类食物含蛋白质丰富,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其中有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且比例适宜,但因种类不同 其限制性氨基酸也不同,若采取多种粮食混合食用的办法,即粗细粮、米面杂粮混食,这样通过食物的互补作用, 使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更接近人体的生理需要,有利于人体的提高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

依据谷类食物的蛋白质构成特点,分析提高谷类食物营养价值的途径有哪些

谷类食物含蛋白质丰富,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其中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比例适宜,但因种类不同其限制性氨基酸也不同。

若采取多种粮食混合食用的办法,即粗细粮、米面杂粮混食,这样通过食物的互补作用,使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更接近人体的生理需要,有利于人体的提高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

扩展资料:

在食用谷类食物时,应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些粗粮、杂粮,多食豆类及豆制品每人每天宜食豆类及豆制品100~150克。主要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豆腐、豆浆和豆芽等。

豆类中含有的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的需要成分,且富含粮食中较为缺乏的赖氨酸。此外,豆类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谷类食物

提高谷类食物营养价值的途径有哪些

谷类在适宜条件下可较长时间地储存,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变化不大。谷类加工精细程度与谷类营养素的保留程度有很大关系。加工精度越高,营养素的损失就越大,尤以b族维生素的损失为显著。谷类在淘洗过程中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发生损失,营养素损失的程度与淘洗次数、浸泡时间、用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随着烹调时间的延长,一些b族维生素的损失也越来越多。
食物烹调加工的目的在于使食物容易消化吸收,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和口味,并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或消除原有的有害物质如生物碱、皂苷等。
食物经过烹调处理,可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有的变化能增进食品的色、香、味,使之容易消化吸收,提高食物所含营养素在人体的利用率;有的则会使某些营养素遭到破坏,特别是那些不稳定的组分。如维生素c、b1、b2等。
因此,在烹调加工时,一方面要利用加工过程中的有利因素,达到提高营养素、促进消化吸收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要尽量控制不利因素,减少营养素的损失。烹调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因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不同而异,也与烹调加工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应该经常把什么混合食用?

引言:生活中许多人喜欢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这样才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特别是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是需要多吃的。很多人为了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会经常和什么一起去食用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多吃蛋白质高的营养产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一些谷类的蛋白质营养是非常高的,所以人们经常吃谷类食品的时候,会和青菜以及肉类一起吃,这样能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因为谷类的食品它的蛋白质高,但是它的维生素相对缺乏一点,这个时候配上青菜一起食用,既能补充蛋白质也能补充维C,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饮食方法。而且很多人也会和肉类一起吃,因为肉类会有一个脂肪,还有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这样合理搭配对身体更好。

二、吃有营养的食物

我们首先要根据一定的营养学原理去搭配食物,当食物里面缺乏氨基酸,我们就可以把食品中的一些氨基酸含量高的和蛋白质搭配,按一定的比例搭配会更合理。这样吃起来我们会比较好,而且身体的营养也得到了补充,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利用蛋白质互补的原理来搭配一些食物,可以将蛋白质里的氨基酸成分不同,就选用一种生物蛋白不一样的食物进行搭配。

其中一些食物里面的氨基酸会比较多,这个时候谷类的食物蛋白质比较多就可以有取长补短的效果。而且我们要用科学的加工,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要知道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要合理的烹饪,这样才对身体有好处。生活中我们需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这样身体才会变得更加健康。

谷类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谷类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原因

1、谷类蛋白质的含量因品种、气候、地区及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异,蛋白质含量一般在7.5%-15%的范围。主要由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

2、不同谷类各种蛋白质所占的比例不同,谷类蛋白质中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

3、一般谷类蛋白质因必须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赖氨酸含量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及蛋氨酸含量偏低而使谷类食品蛋白质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品,如谷类蛋白质的生物价大米为77,小麦67,大麦收,高粱56,小米57,玉米60。

4、由于谷类食物在膳食中占比例较大,是膳食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的方法来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如大米用0.2%-0.3%赖氨酸强化后,其蛋白质生物价可明显提高。

谷类的营养成分

淀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

淀粉。谷类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约占70-80%,经胃肠消化后可变成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能源。

蛋白质。谷类的蛋白质主要由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一般而言,谷类蛋白质的谷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质量分数高,赖氨酸质量分数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偏低,其蛋白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物。

为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其蛋白质生物价值。

糖。谷类碳水化合物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内,糊粉层深入胚乳的部分也有少量淀粉。脂肪。谷类脂肪以甘油三脂为主,还有少量的植物固醇和卵磷脂。

维生素。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谷类原料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很低,或几乎不含。纤维素。谷类食物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比较多,可刺激胃肠功能,防止便秘。

矿物质。谷类含矿物质以磷、钙为主,此外,铜、镁、钼、锌等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也较高。总量约为1.5~3%,谷类食物含铁较少,仅为1.5~3mg/100g。

扩展资料:

我国居民膳食中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全谷物富含维生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和薯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五大类,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类食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简答题 .如何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仅要考虑到蛋白质的量,而且还要考虑到蛋白质的质。食物蛋白质的质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和蛋白质的消化程度。凡是8种必须氨基酸的比例合适并且被人体消化利用率高的蛋白质,它的营养价值就比较高,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比植物性食物蛋白质高,并且氨基酸比例也合适,所以营养价值就高。植物性食物由于它的蛋白质被纤维薄膜包裹,因此不易消化,同时由于氨基酸比例也不很合适,所以营养价值一般都比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低。例外的是大豆蛋白质,它的必须氨基酸比例可和动物性蛋白质媲美。营养价值低的食物蛋白质可以通过在同一餐膳食中配以多种食物蛋白质的办法,取长补短予以补救,使多种食物蛋白质的各种必须氨基酸混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营养价值,这就是所谓的“蛋白质互补作用”。如面粉中赖氨酸较少,而豆类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粮豆混合在一起吃,就能起蛋白质相互补充的作用,以适合人体需要。所以我们在同一餐的食物中应该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不偏食,不厌食,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通过对人体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血液生化检验等方法,可以衡量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好坏.平时常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人体血浆蛋白质的含量。正常人的血浆蛋白质的值见下表。当蛋白质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特别是白蛋白的量降低更为明显。当每100毫升血浆中白蛋白低于3.5克时,表示人体蛋白质缺乏;如果低于1.5克,表示严重缺乏,有时虽然总蛋白含量接近正常,但白蛋白含量已经降低,这时人体已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
血浆蛋白质正常值
━━━━━━━━━━━━━━━━━━━━━
蛋白质分类 含量(克/100毫升)
━━━━━━━━━━━━━━━━━━━━━
总蛋白质6.8(5.8~7.8)
白蛋白 4.3(3.5~5.6)
球蛋白 2.2(1.6~3.1)
纤维蛋白原 0.3(0.2~0.4)
━━━━━━━━━━━━━━━━━━━━━

谷类蛋白质有何特点?如何提高其生理价值?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人体由百兆亿个细胞组成,细胞可以说是人体最小的单位了,它们处于不停息的新陈代谢中,如红细胞在人体内生存120天,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红细胞的生成;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胃粘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一次,全部需要蛋白质摄入、吸收、利用的很好才能维持。
2、构成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如核蛋白--构成细胞核并影响细胞功能;免疫球蛋白--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酶--参与体内所有的生化反应;激素(如胰岛素、生长素)--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
3、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人体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压、维持正常的视力。
4、供给热能
1g蛋白质可以产生4kcal的热能。
缺乏蛋白质的危害
①蛋白质摄入不足,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时,会导致身体消瘦;皮肤没有光泽弹性;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人体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患者的伤口难以愈合等情况。
②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导致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周身浮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眼睑和身体低垂部水肿、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常有腹泻和水样便。

如何提高蛋白质

 补充蛋白质的方法:
1.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动物性食物如瘦肉类,像猪、牛、羊的肉、肝、腰子及鸡、鸭、鱼、虾、蟹等,蛋类像鸡蛋、鸭蛋等;乳类,像牛奶、羊奶等;植物性食物如豆类,像黄豆、青豆、黑豆、豆腐、豆浆等;谷类,像米、面、玉米等;干果类,像花生、核桃、榛子、瓜子等。
其中,禽肉畜肉类含脂肪比较多,植物蛋白吸收程度较低,最好的蛋白质来源是鱼类。
2.素食老人需额外补充
一些老人过多强调素食,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健康。身体虚弱、食欲较差的老人每日补充蛋白质10~20克随餐食用,以补充蛋白质不足。但不宜补充过多,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嘌呤,是引发痛风的元凶。对于痛风老人,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3.儿童不宜长期吃蛋白粉
通常每个儿童均能从正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每天两瓶牛奶,差不多就可获得所需蛋白质的一半,再加上膳食中的摄入一定量的鱼、肉、蛋或豆制品,就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长期吃蛋白粉对儿童的发育很不利。
4.病人需专门补充蛋白质
病人往往会导致蛋白质吸收困难或者蛋白质流失,而且在康复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蛋白质,所以病人在康复期,可以服用一些蛋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