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小年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2、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腊月二十四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都干什么

1、腊月二十四的习俗是扫尘。也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腊月二十四又被称为“扫尘日”。传统习俗上,我们叫做这段时间为“迎春日”。

2、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腊月二十四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四风俗:

一、南方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北方过小年,而在一些南方地区过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你打开手机上的日历,就会发现,腊月二十三标注北方过小年,腊月二十四南方过小年。

二、祭灶王。在南方,到了腊月二十四,和北方一样,也要祭拜灶王爷。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多多美言,祈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三、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当然,在腊月二十三时,就有的开始打扫房子了。但腊月二十四也叫“扫尘日”。眼看就要过年了,年前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驱除病疫、除尘布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祈求新年幸福安康,好运来临。

四、写对子

过去,不像现在,有印刷好的春联,都是用毛笔书写。书法好的,买红纸自己写;有的请写得好的去写;也有的到集市上赶集,买人家写好的对联,比较方便。春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简洁明了。而且春联特点突出,是辞旧迎新,寄予希望,期盼幸福。过年贴春联,象征红红火火,趋利避邪,来年更加吉祥如意。

五、办年货

最常见的是赶年集、逛市场,采购过年的年货,喜欢什么就采购什么,把家里购置的丰盛圆满。当然,这一天,在老家时,还会炸年货。炸鸡、炸鱼、炸肉、炸耦合等等,炸过的年货,放置时间长,用于过年时备用,也用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

腊月二十四有哪些风俗?

腊月二十四有祭灶王(封住神明嘴巴不许乱说)、烧“甲马”(为上天庭的神明打点行李,以壮行色)、不忙拜神与公事(官府甚至寺庙都休假)、送年(亲友之间互相请客)、扫房子(举行大扫除)、吃年糕(吉祥如意)、写对子(寄予希望,期盼幸福)、食甘蔗(生活甜甜蜜蜜,来年节节高)、送年礼(活跃气氛)、吃灶糖(日子越来越甜)等习俗。

1、祭灶王

民间相信灶君有责任监视一家人的善恶行为,所以民间送灶时,不仅准备牲礼和燃烧金银纸,人们也会另外为灶君老爷奉上糖果、麦芽糖、糖瓜、蜜瓜以及汤圆 之类;总之,把供品弄得又黏又甜,是希望灶君的嘴巴吃得又黏又甜的,动机就是把神明封住嘴巴,不让灶君回天庭胡乱禀告。

另外,也有些人流行用敬灶时的第二巡酒涂灶门或者以黏糖黏灶门,目标也一样,这也是要灶君变成“醉司命”或者“甜口司命”,使他到天庭后说不出坏话。

2、烧“甲马”

腊月送神上天,除了烧送财帛也要另外为神明烧“甲马”,这是一种印有马匹、官帽、弓箭、刀枪和衣甲的黄纸张。烧“甲马”,代表着为上天庭的神明打点行李,以壮行色。

3、不忙拜神与公事

封建时代,官府都选择在送神回天庭后“封印”休假。有些寺庙亦会以神明回天庭、民间无神可拜为由,在这一天“封门”休息。从这一天开始,官府甚至寺庙都休假,不忙拜神与公事,但是家家户户从这一天起开始为应付年关而忙。许多人家都忙着办年货,又忙着制作年糕和发糕等应节品。

4、送年

这一日起,亲友之间也有互相请客、互相送年糕和礼篮等礼物,称为“送年”。

家中有丧事,或者办丧事不到一年的人家,不能制作年糕,却可由亲友赠送。

5、扫房子

人们在当天或稍后,会举行大扫除。大扫除之际,一般会准备据说是有辟邪清秽能力的青竹叶,清除高处的灰埃蛛网。

6、吃年糕

小年夜的时候北方人爱吃饺子,而南方更习惯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7、写对子

也就是写大字。俗话说:“二十四,扫房子,先生忙着写对子”。春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简洁明了。而且春联特点突出,是辞旧迎新,寄予希望,期盼幸福。过年贴春联,象征红红火火,来年更加吉祥如意。

8、食甘蔗

南方盛产甘蔗,到了小年这天吃甘蔗,寓意生活甜甜蜜蜜,来年节节高。

9、送年礼

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是需要回娘家并且携带礼物的。人们常会忙于事业而忘记回家看看。但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过年时一定要回家的,一家人团聚吃饭。夫妻回娘家送什么礼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肉类,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女婿要提鸡鸭猪,肉类陪媳妇回娘家。二是补品,父母的身体健康对全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买点补品有利于增强体质,孝敬一点父母。

第三水果,水果也算得上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礼物之一了,不管是看望病人还是去拜访亲友都可以买点父母喜欢的或是有营养的水果。第四特产,如果你刚好出去旅游过或者居住的地方有小有名气,你可以带一点特产给父母。第五酒水,去娘家可以带上两瓶好酒,吃饭的时候可以一起喝一点,活跃活跃气氛,也可以囤着来亲朋好友时候拿出来,也是为了能有更好的气韵。

10、吃灶糖

小年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祭灶王爷,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然后要”请”回来一副新的灶王像,吃饭之前,要先给灶王爷盛一些,让灶王爷先吃。在小年这天,也会有吃祭灶糖的习俗,也称为“麻糖”,吃起来会粘牙,因为每年灶王爷要在这一天向天庭汇报工作,吃糖寓意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甜甜的糖也有日子美好的寓意,让日子越来越甜。

扫尘日注意事项

1、可以翻箱倒柜打扫卫生,但是要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打破损坏物品,如有不慎,则要念一声罪过,大神不在小神在,认错后小神不再汇报你的过错。

2、扫尘时一定要注意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就按上面传说,也是要防止三尸神在一些死角处还留有记号没有清除掉。现代的电器、天花板、抽油烟机、门垫等都应该注意。

3、古代扫尘要准备有辟邪清秽能力的青竹叶,清除高处的灰埃蛛网。有专门的扫帚、或者其他清扫的工具,如果不是竹扫帚,注意要用竹叶做象征性扫除。

4、“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但是现代社会分工的变化,一个家庭操持的很多都是女性,祭灶很多已经由女性来做,二十三不是男的祭灶,则二十四扫除必须男的一起做。体现夫妻一体,不分彼此。

5、腊月二十四扫尘,夫妻无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不能争吵,这一天,单位还没有放假的话,也要抽出时间,一个家庭的成人都应该做一件扫尘方面的事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四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四这天的习俗有扫尘,也就是在家里进行大扫除。在新年前家家户户都会扫尘,寓意着除旧迎新,以新面貌来过新年。在民间,有这样的俗语:“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四,马上就要过年了,都忙着写对联、写福字,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从这一天起,亲戚朋友们也有互相请客、互送礼物等等活动,我们习惯称为“送年”。

准备年货

相信朋友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都了腊月二十四,人们都忙着准备制作年货,过年时食用和当做供品。最常见的是赶年集、逛市场,采购过年的年货,喜欢什么就采购什么,把家里购置的丰盛圆满。

当然,这一天,在老家时,还会炸年货。炸鸡、炸鱼、炸肉、炸耦合等等,炸过的年货,放置时间长,用于过年时备用,也用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

腊月二十四至二十九的风俗是什么?

腊月二十四至二十九的风俗介绍如下。

1、腊月二十四,扫尘日,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2、腊月二十,这一天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3、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4、腊月二十七,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

5、腊月二十八,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6、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中国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二十四有什么明间习俗?

腊月二十四有扫尘的习俗,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

从古时起,二十四这一天就被定为“扫尘日”、“送神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一番新的气象辞旧迎新。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这一天,人们从早忙到晚,希望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却很少有人注意大少次序,有人从卧室开始,有人从厨房开始,还有人从门口向内扫,总之,都希望扫除穷运、晦气,留下福气。正确的扫房做法,最好是判断一下过去一年家中整体的运势如何,再去打扫。

如果去年全家人的整体运势顺顺利利,那么可以从大门口开始,接着再往屋内打扫,寓意着把旺气收回到家内的意思。但如果去年运势不是太顺心,那么可以从屋子的末端开始,往大门口打扫,寓意着把过去的晦气都彻底地扫出家门。

腊月二十四的风俗是什么

导语:腊月二十四是什么日子呢?南方的朋友应该知道吧?没错,就是小年!不过,有人就疑惑了,小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三吗?一般问这个问题的,多数是北方人了,因为北方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所以,过完北方小年,南方才迎来小年。那么,南方腊月二十四的风俗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风俗活动。

腊月二十四的风俗是什么

掸尘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从从黎明即起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把不好的都扫掉。

祭灶

小年也叫祭灶节,在这天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祭灶节就是怎么由来的。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秩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为了让灶王在玉帝面前光说好话,就像嘴巴抹了蜜一样。

吃米饼、年糕

在过小年的时候其他地区也有做米饼的习俗如:广西武宣、桂平等地区,用糯米、花生、芝麻、白糖制成,有“团团圆圆”的寓意。还有做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在南方过小年很多地方做年糕。

南方小年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1、小年忌讳讨债,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2、祭灶全家到,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3、小年禁忌杀生,有些农村地区禁忌,腊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少年,少年不杀,不杀,动物也生灵,少年不动气。

4、馒头不送人,地方习俗,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5、小年禁忌捣蒜,地方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6、小年不借东西,在一些地方的农村,禁忌年轻的日子别人来借东西,也禁忌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年轻和年初一样重要,借东西和借东西都有不好的意思。

小年为什么分南北方?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依照中国的传统风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什么?

1、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2、年粽

壮、汉、彝等族节日风俗。流行于广西西部。包年粽是一项辛苦活。通常大年三十不吃粽,祭祖拜神用。

扩展资料

其他习俗:

1、扫年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

2、祭灶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四是什么日子:南方小年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为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和送神日

扫尘日和送神日,是一个人们把人情温暖注射在不可知的神明身上的日子。人间老百姓以为,神明用近一年时间忙碌的看顾每个奉祀者,也应该有个休息的时候。而且,人们想到地面的官府必须休息,又想到人间的官员也有回京报告的必要,便推论说天庭诸神也需要这一制度。於是,人间为天庭安排了假期的时间表。

人们选择整年中的这一天,以这一天起作为神明的休息日,也反映了人们对入年界或送年的集体认识。整个社会每一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把工作搁开,腾出时间,处理自己的事,为新年作准备。古代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以为家中的刀、井、灶各种物件都有神明主司;人间以此种说法建立了不滥用和浪费任何资源的习俗。人们也是基於这种信念,认为必须选择一个日常以外百无禁忌的日子清扫屋子,让自己的环境可以年年整洁,不会太杂乱和肮脏。最适当的日子,是选择在新年之前的6或7日,为迎新送旧作好准备。

不让灶君上天庭禀告是非,表面上是针对神明,而传说的内涵却警惕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应互相沟通、了解,减少说他人是非,避开恶言坏语和互相闹矛盾。在旧时代妇女不出门,却总会在灶房相聚,这一传说是藉神明为警诫的来源,防止社会活动范围不广的妇女,常以家中人事为话题。它符合人们希望一家和谐、不想家中是非诸多的意愿。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传说

传说之一:玉帝的恩赐

有一则传说是,扫尘习俗是因通州(今南通)佃农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早先,这里的佃农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

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

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佃农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传说之二:三尸神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

腊月二十四扫尘有什么讲究

1、这一天,人们从早忙到晚,希望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却很少有人注意大少次序,有人从卧室开始,有人从厨房开始,还有人从门口向内扫,总之,都希望扫除穷运、晦气,留下福气。正确的扫房做法,最好是判断一下过去一年家中整体的运势如何,再去打扫。如果去年全家人的整体运势顺顺利利,那么可以从大门口开始,接着再往屋内打扫,寓意着把旺气收回到家内的意思。但如果去年运势不是太顺心,那么可以从屋子的末端开始,往大门口打扫,寓意着把过去的晦气都彻底地扫出家门。

2、在中国民俗里认为,在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这一天,家中的成员无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不能争吵,必须和和气气。如在这天争吵,会增强晦气的力量,哪怕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没用。

3、打扫的工具方面,不妨用有辟邪除秽效果的青竹叶。因为青竹叶能清除过去一年的穷运、晦气,有助一家人迎接好的气场。打扫时一定要注意面面俱到,每个细节都要做好,如需要翻箱倒柜,记得注意轻拿轻放物品,更不要打破损坏。如有不慎,则要心中念一声对不起,大神不在小神还在,以免留下过错。

4、可以翻箱倒柜打扫卫生,但是要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打破损坏物品,如有不慎,则要念一声罪过,大神不在小神在,认错后小神不再汇报你的过错。

腊月二十四有什么习俗

习俗一

民间相信灶君有责任监视一家人的善恶行为,所以民间送灶时,不仅准备牲礼和燃烧金银纸,人们也会另外为灶君老爷奉上糖果、麦芽糖、糖瓜、蜜瓜以及汤圆之类;总之,把供品弄得又黏又甜,是希望灶君的嘴巴吃得又黏又甜的,动机就是把神明封住嘴巴,不让灶君回天庭胡乱禀告。

另外,也有些人流行用敬灶时的第二巡酒涂灶门或者以黏糖黏灶门,目标也一样,这也是要灶君变成醉司命或者甜口司命,使他到天庭后说不出坏话。

习俗二

民间有人以为祭灶的供品不能太丰富,这一天敬神,应当在祀求时向灶君诉说供品不丰富的委屈,希望他为了来年有更好的供品,向玉帝禀告这一家庭的好事,求玉帝赐福本家。

习俗三

腊月送神上天,除了烧送财帛也要另外为神明烧甲马,这是一种印有马匹、官帽、弓箭、刀枪和衣甲的黄纸张。烧甲马,代表着为上天庭的神明打点行李,以壮行色。

习俗四

在男权社会,原本有男子不拜月,女子不拜灶的习俗,年年由男子主持祭灶。但本世纪战后,风气之改变更剧烈,由于男子忙碌于事业,因此祭灶的责任,常落在处理家务的妇女身上。

习俗五

封建时代,官府都选择在送神回天庭后封印休假。有些寺庙亦会以神明回天庭、民间无神可拜为由,在这一天封门休息。

从这一天开始,官府甚至寺庙都休假,不忙拜神与公事,但是家家户户从这一天起开始为应付年关而忙。许多人家都忙着办年货,又忙着制作年糕和发糕等应节品。

习俗六

这一日起,亲友之间也有互相请客、互相送年糕和礼篮等礼物,称为送年。家中有丧事,或者办丧事不到一年的人家,不能制作年糕,却可由亲友赠送。

习俗七

人们在当天或稍后,会举行大扫除。大扫除之际,一般会准备据说是有辟邪清秽能力的青竹叶,清除高处的灰埃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