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言不是单只北方的方言,还要包括南方方言。

2、共同语就是普通话,是一种通用语,它跟地方方言的关系就像是英语跟其他国家语言的关系一样。英语只是促进交流,减少民族隔阂的工具,普通话也是。

3、虽然说都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但是普通话跟方言之间没有什么十分必然的联系。普通话的历史很短连500年都不到,形成于清朝,是满族语碰撞汉语的结果,中国的方言少则1000年多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所以不能说普通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标准和典范,也不能说中国方言演变自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什么?

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有三:

1、共同语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本质来说,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

2、共同语一旦被百姓认可后,它的地位又高于方言,因为它能够成为不同方言区的人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共同工具。

3、方言和共同语相互影响,共同语影响方言,甚至会让某些地区的人放弃使用方言而只用共同语,反过来,方言的因素也在每时每刻影响共同语,让共同语发生着变化。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共同语指一个部落或民族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掌握和使用的语言。它是一个民族或部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这个地方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区,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语言而后有形成方言。

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普通话也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扩展资料

学术界按照大的方言区,将中国方言大致归为北方方言、闽方言、吴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等7大类。其中,北方方言使用的人口最多,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明清时期官员所说的正式语言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因此也叫官话方言。

普通话则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除上述7大方言以外,安徽皖南徽州一带、山西等地的方言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人认为它们属于独立的方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同语

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关系是什么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今天世界上,凡是充分发展了的民族,都有供这个民族全体使用的语言。无论是政府文件,还是报刊、广播、电影、文学作品、学校课本等都使用这种语言。因此,在这个社会之内,无论哪个地方的居民大多数都懂得它,至少是能读懂或听懂,以便于互相交往,这就是“民族共同语”。
此外,各地区还有该地区所通用的话,它和“民族共同语”虽然基本相同,但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页都有程度不同的差别,这就叫做“方言”。“方言”是“民族共同语”在地方上的一种“变体”。
世界各国的语言都有它的方言,如英语的苏格兰方有,德语的高德方言、低德方言,法语的南部方言组和北部方言组,俄语的南北方言等等。汉语方言一般分为八个区:
一、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和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东南角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
二、吴方言——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的南通、海门等县以及上海、浙江的绝大部分。
三、湘方言——包括湖南省和湖北省一部分。
四、赣方言——主要地区是江西省。
五、客家方言——散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四川、台湾等地,以广东东部和北部为主,以梅县为代表。
六、粤方言——分布在广东中部和西南部、广西东南部,以广州为代表。
七、闽南方言——福建南部、广东潮汕一带、海南岛部分、台湾大部,以厦门为代表。
八、闽北方言一一福建东北地区。
方言的产生,在原始社会多半是由于集体迁徙的结果。一个部落中的一部分人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和原来部落失去联系,他们的语言也就逐渐发生变化。这种集体迁移的情况,以后也发生过。如中国广东等省的客家人,他们的故乡原在中国北方。东晋时候,由于某种原因,他们迁到遥远的南方,和北方社会失去联系,他们的语言就逐渐和北方话发生了差异。再如十八世纪以来,英国大批移民到美洲,今天美国的英语和英国本土的英语已颇不相同了。封建社会时期,经济自给自足,交通又不方便,再加上地理因素(如高山大河相隔)和政治因素(长期封建割据),社会趋向分化。这些是产生方言的主要原因。
方言间的差别首先表现在语音上,如吴语和湘语有浊音,北方话没有浊音,学外语时遇到浊音,北方人就感到困难。再如北方方言大部分地区“丝”“诗”分得清楚,但许多方言则分不清楚,因此在学外语遇到这种区别也会发生困难。另外,粤语、闽南、客家方言中许多词以[-m]、[-p]、[-t]、[-k]收尾,而北方话、吴方言则没有。声调方面,各方言也不相同。
词汇上的差别也很明显,例如北京叫“小孩儿”,苏州叫“小干”,长沙叫“细人子”,广州叫“细老哥”,客家话叫“大细儿”;也可以表现为同词异义,如嘉兴的“阿爹”指父亲,苏州的“阿爹”指祖父,广西博白的“阿爹”指外祖父等等。
语法的差别不显著,但也有。如北方话和吴语说“多买几本书”,粤语和客家话则说“买多几本书”;北方话说“火车比汽车快”,粤语说“火车快过汽车”,客家话说“火车比汽车过快”。
同一方言区内,各地也不尽相同。以语音为例,虽同属北方方言,但东北各省也不分“丝”和“诗”,如分不清“四十四个西红柿”这句话;而西南地区则分不清“刘”、“牛”,如“刘郎和牛娘”。这种同一方言区内的差别,称为“次方言”。
社会向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发展了,交通发达了,统一的政治、经济中心出现了,民族形成了。这时候就产生了“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以一种方言做基础的。如现代英语是以伦敦方言做基础的,德语是以南萨克森方言为基础的,俄语是以莫斯科方言做基础的,意大利语是以多斯冈省方言做基础的,法语是以法兰西岛方言做基础的,汉语是以北方方言做基础的。它们都是“民族共同语”。
汉民族的共同语,又称“普通话”。它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北方话在汉族历史上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宋代以来,许多著名的白话文学作品都是用北方话写成的,传播极广。但并不是说,北方话(北京话、山东话、河北话、四川话等)就等于“普通话”。首先,语音要以京音为标准;语法要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词汇要去掉那些太“土”的成分。以“太阳”和“月亮”为例。“太阳”,北京、保定叫“老爷儿”,沈阳、西安、桂林叫“日头”,太原、呼和浩特叫“阳婆”……。“月亮”,保定叫“老母儿”,太原叫“月迷爷”,郑州叫“月奶奶”(或“月明”),鲁西叫“月老娘”……。尽管如此,但各地都通用‘太阳”和“月亮”。无疑“太阳”和“月亮”是“普通话”的词。
“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强烈地影响着各个方言,使各方言的特点逐渐消失而向它靠拢。同时,“民族共同语”也从各方言中汲取最鲜明、生动、最有生命力的成分,不断丰富自己。

如何看待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论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关于方言保护的论文,普通话与方言的共性,推广普通话的难点,方言话与普通话的区别,普通话的方言版,方言和普通话的笑话,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方言是我国汉民族聚集区的某一区域的语音,是该区域内的本地人沿袭下来的,并长期共同使用的一种有独特发音特点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发音特点的语音。其特点是:


具有区域性;是某一区域内地当地人的通用语;具有区域独特性;方言的发音有区域特色,山西方言平翘不分,前后鼻音部分一律发后鼻音等;沿袭了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具有排他性;不同方言区的人员在口语交流中会有听不懂或误解情况的发生。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又是全国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通用语。其特点是:
具有法律地位;具有融合性;具有传承性;具有通用性;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和区别;普通话的基础词汇是由北方方言构成的。北方方言区一共有四大方言区。华北、东北次方言区;西北次方言区;西南次方言区;江淮次方言区。

扩展资料

方言一词最早出自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方言”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方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普通话

什么叫共同语,什么是方言,两者关系怎样?

共同语言是指两人或多人之间有共同的话题或话题能聊到一块去,而方言则指的是地方性语言,一般别人不太好听懂,比如说粤语北方人就不容易听懂有时还会闹出笑话或误会。由此看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学好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出现闹误会的事情了。

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共同语言和方言是什么关系?

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有三:一、共同语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本质来说,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二、共同语一旦被百姓认可后,它的地位又高于方言,因为它能够成为不同方言区的人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共同工具;三、方言和共同语相互影响,共同语影响方言,甚至会让某些地区的人放弃使用方言而只用共同语,反过来,方言的因素也在每时每刻影响共同语,让共同语发生着变化。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即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为基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而现代汉语则包括中国全境内除了少数民族语言以外的各个地方的方言,包括的范围比较大。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仅以汉语为例)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言,而现代汉语的方言则是它的地域变体。虽然各种方言相互间存在不少差异,但它们共用一套汉字符号系统,有着一批共同的词汇单位,又有大致统一的语法结构和整套关系密切对应的音系。所以汉语的这些方言仍然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言的语言变异形式,而并不是和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