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孙权的一个重要大臣。

2、程普,字德谋,三国时吴国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

3、陆逊,本命陆议,字伯言,吴国的大臣和主力军师。

4、周瑜,字公瑾,吴国重要将领。

5、鲁肃,字子敬,孙权手下的谋士,东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6、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孙吴重要将领。

三国里孙权手下有哪些厉害的武将?

第一个是太史慈。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孙权统事后,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
第二个,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接下来是甘宁,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少年时好游侠,曾做盗贼,后停止抢劫,熟读诸子,做过蜀郡丞,建安十三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更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
最后是程普,字德谋,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孙权手下的大将有哪些?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3、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4、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5、韩当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五年(226年),韩当去世。

孙权手下著名的谋士和武将都有谁呀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手下著名谋士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手下著名谋士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著名文臣:张昭、张纮、顾雍、孙韶、骆统、薛综、严畯、虞翻、濮阳兴、诸葛瑾、步骘、程秉、陆绩、阚泽、张温、陆瑁、陆凯、诸葛恪等。著名武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太史慈、甘宁、凌统、周泰、徐盛、蒋钦、丁奉、潘璋、陈武、朱桓、全琮、朱然、孙翊等。【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 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人。汉末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年,鲁肃率部投孙权,为其献策鼎足江东之战略规划,得孙权赏识。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鲁肃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赤壁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后,鲁肃代周瑜都督职务,后被任命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为索荆州而邀关羽。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吕蒙】(179—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汉末名将。少时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先后拜封别部司马、横野中郎将、庐江太守、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病死,享年四十二岁。【陆逊】(183—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顾雍死后,陆逊任吴国丞相。晚年因支持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享年68岁。【张昭】(156—236年),字子布,彭城人。政治家、儒学家,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孙策时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权时任军师,先拜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后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文武之事皆委于张昭。【张纮】(153—212年),字子纲,广陵人。汉末文学家、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任吴国侍御史,孙权时任长史,曾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六十岁病逝,孙权为之流涕。【顾雍】(168—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皆有治绩。孙权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迁太常,同年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去世,谥肃侯。《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孙邵】(163—225年),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孔融投曹,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孙权封其为卢江太守。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拜威远将军,封阳羡侯。数年后病逝。【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汉末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后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功勋卓著。以年岁长,被尊为“程公”。【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迁丹杨都尉,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赤壁之战以功拜武锋中郎将。【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稳固吴国建立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朱治】(156—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东吴名将朱然之嗣父。早年随从孙坚、孙策征伐,又辅助孙权,稳定江东,功勋卓著。孙权拜其为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徙封毗陵侯。黄武三年卒。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广告2021-02-11
9赞·1,309浏览2020-04-10
2赞·196浏览2018-01-28
36赞·18,086浏览
2浏览2019-11-30
2赞·103浏览2018-02-02
7条回答·57人在看
6条回答·55人在看
护照冷知识
11条回答·4,318人在看
0播放
8条回答·180人在看
评论
7
下一条回答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著名文臣:张昭、张纮、顾雍、孙韶、骆统、薛综、严畯、虞翻、濮阳兴、诸葛瑾、步骘、程秉、陆绩、阚泽、张温、陆瑁、陆凯、诸葛恪等。著名武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太史慈、甘宁、凌统、周泰、徐盛、蒋钦、丁奉、潘璋、陈武、朱桓、全琮、朱然、孙翊等。【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 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人。汉末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年,鲁肃率部投孙权,为其献策鼎足江东之战略规划,得孙权赏识。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鲁肃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赤壁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后,鲁肃代周瑜都督职务,后被任命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为索荆州而邀关羽。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吕蒙】(179—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汉末名将。少时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先后拜封别部司马、横野中郎将、庐江太守、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病死,享年四十二岁。【陆逊】(183—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顾雍死后,陆逊任吴国丞相。晚年因支持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享年68岁。【张昭】(156—236年),字子布,彭城人。政治家、儒学家,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孙策时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权时任军师,先拜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后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文武之事皆委于张昭。【张纮】(153—212年),字子纲,广陵人。汉末文学家、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任吴国侍御史,孙权时任长史,曾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六十岁病逝,孙权为之流涕。【顾雍】(168—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皆有治绩。孙权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迁太常,同年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去世,谥肃侯。《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孙邵】(163—225年),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孔融投曹,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孙权封其为卢江太守。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拜威远将军,封阳羡侯。数年后病逝。【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汉末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后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功勋卓著。以年岁长,被尊为“程公”。【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迁丹杨都尉,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赤壁之战以功拜武锋中郎将。【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稳固吴国建立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朱治】(156—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东吴名将朱然之嗣父。早年随从孙坚、孙策征伐,又辅助孙权,稳定江东,功勋卓著。孙权拜其为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徙封毗陵侯。黄武三年卒。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广告2021-02-11
9赞·1,309浏览2020-04-10
2赞·196浏览2018-01-28
36赞·18,086浏览
2浏览2019-11-30
2赞·103浏览2018-02-02
7条回答·57人在看
6条回答·55人在看
护照冷知识
11条回答·4,318人在看
0播放
8条回答·180人在看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手下著名谋士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著名文臣:张昭、张纮、顾雍、孙韶、骆统、薛综、严畯、虞翻、濮阳兴、诸葛瑾、步骘、程秉、陆绩、阚泽、张温、陆瑁、陆凯、诸葛恪等。著名武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太史慈、甘宁、凌统、周泰、徐盛、蒋钦、丁奉、潘璋、陈武、朱桓、全琮、朱然、孙翊等。【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 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人。汉末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年,鲁肃率部投孙权,为其献策鼎足江东之战略规划,得孙权赏识。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鲁肃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赤壁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后,鲁肃代周瑜都督职务,后被任命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为索荆州而邀关羽。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吕蒙】(179—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汉末名将。少时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先后拜封别部司马、横野中郎将、庐江太守、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病死,享年四十二岁。【陆逊】(183—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顾雍死后,陆逊任吴国丞相。晚年因支持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享年68岁。【张昭】(156—236年),字子布,彭城人。政治家、儒学家,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孙策时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权时任军师,先拜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后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文武之事皆委于张昭。【张纮】(153—212年),字子纲,广陵人。汉末文学家、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任吴国侍御史,孙权时任长史,曾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六十岁病逝,孙权为之流涕。【顾雍】(168—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皆有治绩。孙权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迁太常,同年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去世,谥肃侯。《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孙邵】(163—225年),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孔融投曹,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孙权封其为卢江太守。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拜威远将军,封阳羡侯。数年后病逝。【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汉末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后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功勋卓著。以年岁长,被尊为“程公”。【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迁丹杨都尉,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赤壁之战以功拜武锋中郎将。【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稳固吴国建立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朱治】(156—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东吴名将朱然之嗣父。早年随从孙坚、孙策征伐,又辅助孙权,稳定江东,功勋卓著。孙权拜其为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徙封毗陵侯。黄武三年卒。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广告2021-02-11
9赞·1,309浏览2020-04-10
2赞·196浏览2018-01-28
36赞·18,086浏览
2浏览2019-11-30
2赞·103浏览2018-02-02
7条回答·57人在看
6条回答·55人在看
护照冷知识
11条回答·4,318人在看
0播放
8条回答·180人在看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手下著名谋士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著名文臣:张昭、张纮、顾雍、孙韶、骆统、薛综、严畯、虞翻、濮阳兴、诸葛瑾、步骘、程秉、陆绩、阚泽、张温、陆瑁、陆凯、诸葛恪等。著名武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太史慈、甘宁、凌统、周泰、徐盛、蒋钦、丁奉、潘璋、陈武、朱桓、全琮、朱然、孙翊等。【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 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人。汉末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年,鲁肃率部投孙权,为其献策鼎足江东之战略规划,得孙权赏识。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鲁肃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赤壁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后,鲁肃代周瑜都督职务,后被任命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为索荆州而邀关羽。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吕蒙】(179—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汉末名将。少时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先后拜封别部司马、横野中郎将、庐江太守、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病死,享年四十二岁。【陆逊】(183—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顾雍死后,陆逊任吴国丞相。晚年因支持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享年68岁。【张昭】(156—236年),字子布,彭城人。政治家、儒学家,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孙策时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权时任军师,先拜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后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在《三国志》中张昭排列在吴国所有大臣之首,文武之事皆委于张昭。【张纮】(153—212年),字子纲,广陵人。汉末文学家、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任吴国侍御史,孙权时任长史,曾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六十岁病逝,孙权为之流涕。【顾雍】(168—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时吴国重臣、政治家。弱冠即任合肥长,后转任娄、曲阿、上虞县长,皆有治绩。孙权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迁太常,同年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去世,谥肃侯。《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孙邵】(163—225年),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后孔融投曹,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孙权封其为卢江太守。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拜威远将军,封阳羡侯。数年后病逝。【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汉末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后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功勋卓著。以年岁长,被尊为“程公”。【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迁丹杨都尉,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赤壁之战以功拜武锋中郎将。【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稳固吴国建立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朱治】(156—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东吴名将朱然之嗣父。早年随从孙坚、孙策征伐,又辅助孙权,稳定江东,功勋卓著。孙权拜其为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徙封毗陵侯。黄武三年卒。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广告2021-02-11
9赞·1,309浏览2020-04-10
2赞·196浏览2018-01-28
36赞·18,086浏览
2浏览2019-11-30
2赞·103浏览2018-02-02
7条回答·57人在看
6条回答·55人在看
护照冷知识
11条回答·4,318人在看
0播放
8条回答·180人在看

孙权的手下有哪些很厉害的谋士吗?

孙权手下的谋士有很多,这其中最厉害的有以下几位。首先要说的就是周瑜,周瑜当上大嘟嘟的时候非常年轻,一度让曹操轻敌,然而最终在赤壁之战上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智谋,成功的打败了曹操的大军,也因此一战成名。只不过可惜的是周瑜遇到了才华出众的诸葛亮,一开始周瑜欣赏诸葛亮的才华,还想拉拢他,结果看到诸葛亮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备就放弃了这种打算,不过他也知道诸葛亮的才华早晚能帮助刘备起家,所以想要杀掉诸葛亮,但诸葛亮非常的狡猾,一度让周瑜无法下手,等到赤壁之战后,周瑜想要夺取荆州,又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如果没有诸葛亮在的话,周瑜很可能夺取半壁江山。其次要说的就是鲁肃,因为周瑜善于用兵打仗,所以总显得鲁肃非常平庸,实则鲁肃极大的促进了刘备和孙权的合作。而且在他的带领下稳定了东吴的局势,为之后吕蒙偷袭夺取荆州创造了机会。吕蒙原本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非常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说的就是吕蒙。鲁肃在的时候一直隐忍,让关羽觉得东吴并没有什么可惧怕的,所以当鲁肃去世之后,关羽就抽掉了很多荆州的兵马,这也为吕蒙白衣渡江创造了条件。而且关羽也是在吕蒙的布置下擒获的,因为夺取了荆州,也让东吴的土地和人口增加了很多。

最后要说的就是陆逊了,陆逊和吕蒙正好相反,陆逊是一书生,原本并没有得到重用,可是当刘备倾全国之兵进攻东吴的时候,整个东吴都没有可用之人,唯有把陆逊派上来,而他也不负众望,用火攻将刘备的大军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