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生存环境特点:

蜈蚣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虽然有分布,但是数量较少。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又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

蜈蚣是在什么环境中生长的?

蜈蚣的主要栖息地点是在草丛,蜈蚣是群居动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家里进蜈蚣较大可能是户外的蜈蚣误入,但是如果你家里潮湿阴暗也不排除有一群蜈蚣的可能。

展资料

蜈蚣扁长节肢食肉动物,每一节皆有脚一对。源起希留利亚纪(志留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  和节肢动物一样,以多节肢生物闻名。蜈蚣为节肢动物。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人工饲养多模拟自然环境,让其栖息于腐木石隙下和荒芜阴湿的茅草地上。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主产湖北荆州、宜昌、孝感、郧阳等地市及老河口、襄阳、荆门、枣阳等市的部分县,全省年收购量占全国 80% 以上,产品销全国并出口;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亦有少量收购,多为自产自销。70 年代浙江开始人工试养,但因病害,天敌,食料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进展缓慢,还不能提供商品。靠捕捉野生蜈蚣药用,供应偏紧。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 9~17 厘米,宽 0.5~1 厘米。全体由 22 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 1 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 2 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 1 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

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蜈蚣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参考资料:

蜈蚣-百度百科

蜈蚣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蜈蚣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里,有冬眠习性。

特别喜欢捕食各种昆虫,寻找菜青虫、蜘蛛、蟑螂等。每年秋天,冬天的气温都在15以下,也就是石头下面10-15cm深处的日向,挡风处。蜈蚣害怕阳光,喜欢黑夜出来,在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主要生活在土壤稀少的低山区,平原地区有分布,但数量很少。

每次过惊蛰,气温都变暖,蜈蚣结束冬眠,开始出土活动,一般都很喜欢栖息在潮湿阴暗的草丛和乱石沟里。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的上升,蜈蚣逐渐转移到阴凉处避开炎热的白天。

另外,蜈蚣有大小集团居住的习惯,同一群体的蜈蚣可以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打斗和杀戮。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老蜈蚣就会自动离开,寻找另一个栖息地。

蜈蚣的生长环境?

一般生活在阴暗朝湿地方, 冬湿夏凉的地下勾里。

1:、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春出冬蛰,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

2、形态特征: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 9 ~ 17 厘米 , 宽 0.5 ~ 1 厘米。全体由 22 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 , 有触角及毒钩各 1 对 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 2 条 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 1 对 , 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3、药理药效:多量及长期使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内服一次在10条以上时,易引起周身性红斑,压之褪色,以膝关节部多见,停药2~3天后可自行消退。败毒抗癌、息风解痉、退炎治疮。

蜈蚣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可以生长

蜈蚣害怕太阳,蹲伏在夜晚,喜欢生活在一个黑暗,温暖,避雨和通风的地方,喜欢住在丘陵地区和沙地,在白天,潜伏在砖块和石头之间,墙壁脚下,以及成堆的树叶,杂草和腐烂的黑暗角落里,晚上出来寻找绿蚯蚓,蜘蛛和蟋蟀。

一般来说,当十月的天气转冷时,喜欢钻入背风阳光明媚的山坡的泥土中,潜伏在离地面约12厘米深的土壤中,经过一夜的恐怖(三月初),以及天气变暖了,它开始以食物为食。

扩展资料:

蜈蚣的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强,被蛰后会造成疼痛但不会致命。

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对、45 对,最多的达到750对。

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

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