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领导班子换届时,由本级党委书记办公会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民主推荐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

2、在个别提拔任职时,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3、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作为考察对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经过什么提出考察对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党政领导干部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拔任用,也可以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任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由本部门的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民主推荐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人选,参照上列范围执行。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十六条规定,领导班子换届,由本级党委书记办公会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民主推荐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对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人选考察对象,在本条例第十二条所列人员范围内进行公示。个别提拔任职,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入党积极分子如何确定与培养考察?

1、提交申请。

2、党支部推荐。

3、支部与申请人谈话。

4、党员与非党员投票。

5、党委批准确定正式进入考察期。

6、确定培养人。

7、参加党校学习。

8、定期汇报思想。

9、定为考察对象。

提交申请。表现优秀的同志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后,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迅速研究。

党支部推荐。经过党支部考察确实优秀的要认真审核,确实符合积极分子条件的,党支部提出推荐意见。

支部与申请人谈话。在提交大会投票前,支部委派专人与申请人谈话,详细了解申请人思想动态。

党员与非党员投票。召开支部大会,投票决定积极分子,并报批上级党委。

党委批准确定,正式进入考察期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考察期为一年。

确定培养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组织要迅速明确专人培养。

参加党校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参加党校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定期汇报思想。入党积极分子每月都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以便党组织跟踪培养。

定为考察对象。一年期培养期结束后,党支部要及时召开大会,情况成熟的及时转为考察对象。

多少人推荐可以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对象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领导班子换届,确定考察对象的程序是: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情况和意见——本级党委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共四个步骤。

这里的“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情况”,一般是指民主推荐情况,考察组的初步意见和其他需要反馈的情况。

“对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考察对象,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这里的“新进党政领导班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从班子以外进入到班子中的;二是在本班子中提升职务或者平职重用的,如政府正职拟作为党委正职人选考察对象,常委拟作为副书记人选考察对象的。这两种情况,考察时都应公示。为加强民主监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将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考察对象的公示范围,由原来在参加会议推荐人员中进行公示,调整为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可以面向社会公示)。

个别提拔任职的考察对象,应由对拟任职位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委(党组)研究确定。实际工作中,如何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各地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习惯做法把握。

对“考察对象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的把握,应区分换届考察和个别提拔任职考察两种情况;领导班子换届必须进行差额考察,即考察对象必须多于拟任职务人数。个别提拔任职,如果意见比较集中,可以进行等额考察;意见不集中的,一般应当进行差额考察。